#教師節快樂 今年 國泰人壽 以 蘭潭國中 謝明沖老師為藍本,拍攝微電影,感念師恩、也祝福天下老師【教師節快樂】。 (影片網址 : https://fb.watch/8dt7e72bt8/ )
少年時代我們都曾經徬徨甚至荒唐,現在回憶起來、當時如果沒有師長的引導,我們無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那些令人捏把冷汗的誘惑、一步踏錯就會墜入深淵。
謝明沖主任和全天下的老師一樣,用耐心去貼近學生的生活,當孩子的朋友、引導他們走向正途。多年來輔導中輟生、更讓他獲得師鐸獎的榮耀。
教師節,感念師恩,感謝那些引導我們的明燈!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少年時代,我最「迷」的電影和歌曲,就是《羅密歐與茱麗葉》(《What is a Youth》)這齣莎士比亞的名劇,曾經多次被改編成電影,最經典的一部就是一九六八年上映的《殉情記》(《Romeo & Juliet》)。全文:https://bit.ly/3giKU3M ---------------...
少年時代 電影 在 猴子的動漫部屋 Monkey's Comic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週末去了書展追曾鈺成~兩年沒見了, 仿如隔世。今次時間較充裕, 先是簽書、送上畫作; 講座尾段問了問題; 完結以後又拍照和談了一段話(其實主要是我在狂說話,迫他聽我表白wwww)
因為我近年在探討「意義」這件事,所以在Q&A問了一個比較私人/個人層面的問題。其他人主要問政局展望丶「邊個會做特首」,我倒沒什麼興趣。這是新書發佈,又不是許願池~
猴:「寫作是一件困難的事, 很容易就爛尾寫不下去。弗洛伊德說, 一個作者必須堅信自己的內容十分重要, 什致不理性地相信自己絶對正確, 才有力氣完成作品。回顧你的寫作歷程, 你的第一篇投稿是少年時代的「無病呻吟」, 一種情緒宣洩的需要; 2012的《矛盾集》志在爭取市民支持政改; 《主席八年》上冊有教育公眾議事規則的意味; 今次的下冊則是一種抽離現實, 沈醉於回憶的情緒處理。那麼在古稀之年, 處於現今這個世界, 還有什麼信念或動機支撐你寫作? 你喜歡推理小說, 會考慮寫嗎?」
他多謝我問這個問題,打趣說:「你知道我的寫作歷程比我自己還清楚。」而答案是-----雖然享受寫作,但沒有再寫了。(原文可以在他的YouTube看錄影)
我自己覺得今次的講座比起2019年4月的新閱會講座, 自然添了一份沈重。講座中會談到如果當初政改是成功的,現在的局面會不會不同呢? 可惜《時不再來》了。
我想很多人都經營過一種荒謬感。不停重覆幹同一件事, 又不停回到起點, 徒勞無功, 得到的只有挫敗。古人很了解這種感受。西方有推石頭的西西弗斯神話, 中國有「吳剛伐木」, 日本有嬰靈在賽河原堆石頭、佛教有佛陀放蜘蛛絲到地獄。
到一個程度, 不得不問這一切有什麼意義。另一個問題是如何應對這種感受。
講座完結, 大家排隊拍照。我站在一旁, 覺得見面的機會難得, 很想說點什麼, 但又不想太random或落入寒暄。於是組織了一小段「表白宣言」等人散了再講(什麼鬼)
「我是因為Viu TV 《帶著矛盾去旅行》開始留意你的 (其實更早就在看, 但沒那麼迷w)。 不只你的書,長毛送你的《The Art of Loving》我都看了。我想大部份人看矛盾這個節目是當成輕鬆搞笑的, 而於我則影響很深。在你們這段關係裏面知道如何與矛盾共存。#
我覺得現在的世界缺乏這種氣道, 好容易就指責別人「中立撚」。你經常quote但丁的話*,因為別人經常用這句來罵你。對這事我都感受好深,因為我也是這樣的人。也許可以說, 受你影響成為這種人。
你做的事, 不論寫作還是拍片, 於我都是有莫大意義的,謝謝你。」
在此分享一句挺喜歡的電影對白, 來自《The Hours》
“That is what we do. That is what people do. They stay alive for each other.”
P.S.後來就着矛盾這個主題, 我介紹了本書給他。雖然有想過送, 但在人家的新書發佈送書太奇怪了~ 哈哈哈。
# The Art of Loving對西方精神有一個批評,說它被局限在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原則, 即同一律(a是a)、矛盾律(a不是非a)和排中律(a不能既是a又是非a, 不能不是a又不是非a)。而東方思想則比較習慣思考矛盾邏輯,例如印度的「萬象」、中國的「大智若愚」等。
*但丁 //「地獄裏最熾熱之處,是留給那些在出現重大道德危機時,保持中立的人。」//
曾鈺成 Tsang Yok Sing, Jasper
少年時代 電影 在 JUKSY 街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微基」滿滿的麥特戴蒙也被阿湯哥電到過!(#N編 )
#JUKSY街星 #影劇 #TomCruise #MattDamon
少年時代 電影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少年時代,我最「迷」的電影和歌曲,就是《羅密歐與茱麗葉》(《What is a Youth》)這齣莎士比亞的名劇,曾經多次被改編成電影,最經典的一部就是一九六八年上映的《殉情記》(《Romeo & Juliet》)。全文:https://bit.ly/3giKU3M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少年時代 電影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九七一發行的電影《兩小無猜》(Melody)是我們少年時代必看的電影。
故事講述兩名初中學生—Daniel和Melody的一段「清純之愛」。飾演Daniel的是可愛英國童星Mark Lester,而女主角 Melody則由Tracy Hyde飾演。兩小口子一起長大,展開初戀,愛到要結婚,並決定私奔,最後還能推着鐵路上的輕便車揚長而去。電影裏男女主角單純的愛,擺脫成年人的世俗枷鎖,簡直是稀有的童話,因而令當年一眾少年趨之若鶩。全文:https://bit.ly/3gIxEWF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少年時代 電影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少年時代的民歌歲月,非常令人懷緬。我們組織民歌隊,差不多不能不唱「祖師爺偶像」Peter, Paul and Mary的民歌。我發夢也想不到,有幸在自己的演唱會中與Peter Yarrow合唱他們的名作《Blowing in the Wind》。這首歌是他們在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Jr)發表《I have a dream》演說當天,向全世界宣揚「反戰、和平」信息而現場演唱的「世紀名曲」。不過,我後來才知道這首歌是卜戴倫(Bob Dylan)的作品。Who is he?他是二○一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並不是作曲、作詞獎的得主!雖然他獲獎並不是因為這首歌,但一定有關係。我認為《Blowing in the Wind》是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反戰、和平」歌曲。這首歌在一九六三年面世時,美國正受到越戰的蹂躪,年輕人反戰情緒熾熱,全國受盡戰爭所帶來的煎熬,齊唱Blowing in the Wind。全文:https://bit.ly/2Wzj78C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