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說會拍這部電影,是因為當時正值「事業最低潮」,所以拍了一部如此鼓動人心,像是要鼓勵自己的勵志類運動電影,但說它只是尋常的喜劇電影,總是有些將它看的太簡單了,因為它在許多想像力豐富的特效,卻帶有幾分都市江湖武俠氣息(他的下一部破記錄的好萊塢電影只是在延續這種作法)。
饅頭店打工的少女會太極拳,在街旁洗碗的小販會地堂腿,家樂福的胖員工會水上漂(另外一提,我特別喜歡電影如何塑造魔鬼隊裡那位沒有任何一句台詞卻非常搶眼的中鋒,只用眼神與笑容,卻讓他有深不可測的氣質),劇本花了很多篇幅在舖陳六位師兄弟的個性,而隨著電影前一小時的刻劃,讓他們遺忘後從零開始,過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找回信心,再找回自己,再共同打敗面對最後的「魔鬼」。
相較於那六位身懷絕技、點出電影「功夫」主旨的演員們,其實吳孟達可以說是貫穿電影的靈魂,一開場就瞬間破題他的「貪」,因為貪而輸掉人生,最後卻也是「貪」,想要奮力地,充滿不服輸地,貪回自己曾經失去的事物,與自己被人踩在頭下的自尊,不再貪念錢財,而是信念。
但信念是不堪一擊的事物,所有人在那樣的環境、那樣的香港,落魄江湖,強雄說「球場上都是我的人,怎麼跟我鬥」是真理,得勢的一方,擁有滿滿的信心與魄力及手段,而現實是,就算自己身懷絕技,但他們早就不再需要那樣的少林武功,所以遺忘,但讓他們回來踢球的,卻也是念著唯一聽命師父「我答應過師父不打架的」、「我答應過師父要將少林武功發揚光大的」的五師兄,因為他的信念,才決定去做。
他好似從來沒長大,永遠都是少年,永遠都懷著壯麗的夢想,勇往直前,周星馳在這樣笨拙的角色裡,放進自己的真誠,他看起來好像沒成長也沒變化,但其實卻是變化最多的角色,當初給了阿梅的那雙鞋而結緣,他卻告訴她「鞋子破了我就把它扔掉,我們都要向前看嘛」,在旅程中變的現實也變的勢利,當初最念舊的人,卻變的最不念舊,他也「貪」了。
因為,除了要對上自己眼前的敵手,還要力抗自己內心的慾望,所以面對魔鬼的時候,周星馳還是要讓那雙鞋與少女出面,提醒他要永懷初衷,最終才能讓電影得到勝利。
我想,這就是周星馳一直在他的勵志電影裡,最想要告訴觀眾的事情吧,他借吳孟達之口說出「足球,不是一個人就可以踢的」,也許追求夢想也不是一個人就能夠達成的,你要勇往直前的追夢,雖然路上痛苦與挫折不斷,江湖險惡,但是那些深深相信你的夢想的人,也會讓你知道,無論無何,將初衷懷在心裡,抱著它,哪怕流血流汗流淚,勝利一定在握。
而他又說,「真正的比賽,就是打仗」,也許真實的人生,亦是如此吧。
懷著信念懷著初衷,在馬不停蹄的人生裡戰鬥。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