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站地理》陳心遙
《信報》2018年8月22日《視線所及》專欄
人嘅認知容量好有限,如果用電腦做比喻,就係唔夠Ram。你冇可能同時開幾百個App而每個App都運行暢順,所以人會選擇性處理外界嘅資訊。選擇性處理,所以會有選擇性嘅知覺,用自己方便嘅系統去認知個世界。
細個時候,住喺近登打士街嘅地方,嗰陣學校要我寫屋企地址,我都係寫「旺角區」。直到大家都慣咗乘搭地鐵之後。開始有人質疑點解我個地址係旺角區,因為油麻地站行過去,近過旺角站好多,後來我同屋企人唔知幾時開始,將屋企地址修正做「油麻地區」。我唔知大家係點,我細個嘅時候就習慣咗呢一套,以地鐵站去理解香港每個地點嘅位置嘅系統,而忽略天生該有嘅方向感同距離感。身邊嘅朋友,屋企唔係住近地鐵站嘅,會比我更加熟悉香港各區嘅相對位置同方向,因為佢哋仲要靠其他交通工具去生活。唔知日日有司機接送嘅朋友嘅認知系統又係點嘅呢?
以前約朋友,喺地鐵站嘅銀行最方便;又有電話亭可以聯繫。除咗地鐵站,約喺大型百貨公司如崇光、永安;知名地標如鐘樓、皇后碼頭等等,都係熱門選擇。二三十年前,香港唔係一步一商場嘅,而家大小商場無處不在,幾乎壟斷市民外出生活嘅所有消費。今日,某一個商場等於每一區嘅核心地標,已經變成近乎常識嘅地理概念。感覺就好似天子分封諸侯,群雄各據一方咁樣。世界其他大城市都唔會好似香港咁樣。鐵路系統成熟如東京、首爾、台北;各區嘅核心地標一定都係官方機構、社區會堂、文化建築同大型公園,唔會係一座座鶴立雞群嘅商場。
可以預期「西九龍站」會係香港另一個新地標。「一國兩制」其中「一制」入面嘅一區,又有「一區兩制」,站入面有「一制」,站出面又有另「一制」。唔明唔緊要,大家個腦係有限Ram,你知道「西九龍」係有啲唔同嘅就好。
而家啲港鐵站愈嚟愈「長」。大家都知道近港鐵站個「出口」係個「優勢」嚟,樓價都可以嗌貴啲。原來由銅鑼灣列車月台行去時代廣場都未算遠;利東站列車月台行出去鴨脷洲嗰邊個「出口」先誇張,有接駁巴士過去都不為過。第一次去嗰度一定要預番些少步行時間。
有朝一日,為咗提升綜合競爭力,油麻地、旺角、尖沙咀三個港鐵站大都可以合併,叫「大旺區」,咁列車又可以長啲,行快啲,人又可以塞多啲。當然,我細個住嘅「旺角區」就成為一個歷史名詞,甚至根本就冇存在過。
#港鐵站地理 #港鐵 #信報 #陳心遙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