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善良這件事
從小爸媽就教育我們要當個善良的人,以我當時還不夠成熟的孩童心智,總覺得善良有什麼難的?!不就是盡量對別人好,幫助別人,當個讓人不討厭的人。
而我的父母一輩子都一直實踐這個目標,雖然稱不上完美,但是卻是比我還要善良,有時候我都不懂?對人好可以,但要好到自己吃大虧這不容易,但他們就是可以!
結婚之後,我又碰上我的公婆,沒想到他們跟我父母一模一樣,連丹尼也是,我變成家族裡那個最不善良的人。
我有時候都喜歡問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善良到自己可能吃虧或是造成損失?!他們總有千萬個跟我不同的想法,但不變的是,他們多數時候會將每個人的人設,想像成都跟自己一樣善良,自然他們的善良就可以持續的體現在生活,這不需要刻意,一切都是發自內心的自然。
而我的善良也是隨著年紀增長,慢慢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再被教育,原來善良這件事非常難。
以世界不平靜的這兩年,我就能深刻的體會,不善良(前提是不傷害人,或是沒人因此而受傷))這件事沒有對錯,只有好壞,我們時常解讀為人性,對!這是可以被容忍的,例如: 嫉妒、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自私、高傲、狗眼看人低、為了自身利益等等........只要不要嚴重到去干擾或傷害他人,基本都是一種性格的展現,或者說是一種對於生活態度的選擇。
不過,真正的善良基本都沒有這些複雜情緒態度,這也就是我說困難的地方,但善良有多重要呢?我個人覺得他在美好的生活裡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因為在雜念到達之前,它會幫助我們換位思考,就是俗語說的 :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這句話不是先想完自己,再想別人,而是第一時間在事情發生時,就已經自然的先想到別人,對我而言,這是需要生活一次次磨練及訓練出來的,因為本身我就不夠善良。
這也就是我佩服我的父母及公婆的原因,因為他們多數時候是自然先想到別人,每次我抱怨什麼事(車沒修好、外送太慢、服務員態度不佳、多收我一些錢、員工偷懶、包裹遺失、菜裡面有蟲等等生活雜事),其實他們都不是先心疼我(當然不是人身攻擊這類事,如果傷害到我,當然會挺身而出),而是分析對方可能這麼做的原因。
其實大多數的事都只是傷害到我當下情緒,或是不被受尊重的感受,但這些真的不多想,都會過,因為對我人生一點也不重要,都嘛是些不認識的人啊。
例如: 被多收錢,我是氣得覺得自己被騙.........但他們的想法是,如果那些被騙的錢沒有多到影響生活,就算了吧!他們連這些錢也要騙,就真的可能過得很難,就當幫助他。每次聽完,我就算了!!!
或是一群人一起吃飯,我爸媽是這樣,一桌菜,但可能不是每個人都分得到的話,我爸媽的作法不是往自己孩子的碗裡盡可能得先夾菜,而是讓別人夾,然後偷偷在我耳邊說,等等吃不飽,我再帶你去夜市買好吃的。或是,常跟我說有剩下得我們再拿,沒有我們之後再找機會買就好,就先讓給別人,他那麼急一定非常需要(不過,我常解讀成別人很自私,我想我真的不夠善良,把人想到壞裏去啊.......)。
他們多數時候不會為自己孩子爭取什麼一定的好處,因為他們總有自己的第二方案,可能就是多花錢或多多麻煩自己,有就有,沒有就算了!
小時候的我始終不理解,為什麼我父母總是對別人比較好,有限資源時常喜歡分享或是禮讓,為什麼不幫我爭取我們想要的,但,現在我理解了!這是多麼珍貴的一份善良。(而且我們不是什麼富裕家庭)
以疫情為例,在苦難之中,這份善良彌足珍貴,我們能理解每個人的立場、自身利益的爭取,這都是人之常情,因為誰不為自己先想呢?!
每個人都有不能說的秘密、慾望及苦衷,但期待大家理解的同時,是否也先努力的試著當個善良的人,不以目的而為之,為他人再多思考一下,若能多一些這樣的人,或許就能影響更多人,擰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在社會上,如果每個人都能擁有所謂的善良,我想會更和諧,處事將更圓滿。
在人生道路上,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努力當個善良的人,也期許我們的下一代,能夠當個良善的社會參與者。
以前就常聽到長輩說 : 我希望我的孩子,平安健康之外,還要擁有一份善良。(原來這力量不容小覷)
因為如此,人才可以體會美好生活,感受到人間充滿愛與快樂。
#跟他們比我太不善良了
#狗狗最善良
#牠的人生作業就是愛你
#個人生活經驗分享僅供參考
#尤其在自己孩子面前一視同仁真的很難
Search
尤其在自己孩子面前一視同仁真的很難 在 這4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很難自信起來,尤其是最後一種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自信是一個孩子成才與成功的前提條件,而不自信會壓抑孩子的潛能,最終走向失敗。教育家蒙特梭利說:兒童階段是形成自信的重要時期,一旦孩子內心有自卑感,孩子的生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