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者比較不會用英文溝通?
Wut...?
★★★★★★★★★★★★
When it comes to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with an international audience, native speakers don’t always do so well.
若要以「英語」與國際聽眾進行交流,母語者未必能與非母語者進行有效地溝通。
Sometimes, such inability to accommodate non-native speakers can lead to substantial financial losses for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有時,無法考量非母語者的溝通需求,可能會使跨國公司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
《NPR》報導:
Picture this: A group of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is in a room. There are people from Germany, Singapore, South Korea, Nigeria and France. They're having a great time speaking to each other in English, and communication is smooth.
•picture(v.) 想像,設想
•have a great time doing sth 做某事很開心
•smooth 順利的,流暢的
想像一下:一群母語非英語的人同在一個房間裡。有來自德國、新加坡、韓國、奈及利亞以及法國的人。他們開心地以英語交談,而整體的溝通也相當流暢。
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
And then an American walks into the room. The American speaks quickly, using esoteric jargon ("let's take a holistic approach") and sports idioms ("you hit it out of the park!"). And the conversation trickles to a halt.
•esoteric 極不尋常的;只有少數人(尤指內行)才懂的;限於小圈子的
•jargon 行話,行業術語
•a holistic approach 全面性的方法 ; 完整取向、全方位取向
•sports idioms 體育相關的成語,慣用語
•trickle to a halt 遂逐漸停止
•trickle 從…向下滴(或淌)
*hit/knock the ball out of the park 字面上的意思是「把球打出棒球場」,慣用語的意思則是「某事做的非常好,令人驚艷」。
結果,有個美國人走進房間。這位美國人說話很快,使用少數人才懂的的術語(「讓我們採用整全的方式」)以及與體育相關的成語(「你把球打出了公園!*」)。整場談話遂逐漸停止。
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
Decades of research shows that when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 enters a conversation among nonnative speakers, understanding goes down. Global communication specialist Heather Hansen tells us that's because the native speaker doesn't know how to do what nonnative speakers do naturally: speak in ways that are accessible to everyone, using simple words and phrases.
•communication specialist 溝通專家
•accessible 可以理解的;易懂的
數十年的研究表明,當母語為英語的人參與非母語者之間的談話時,理解力會下降。全球溝通專家 Heather Hansen 告訴我們,這是因為母語者無法自然地以非母語者的方式來溝通:以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交談——使用簡單的詞彙與片語。
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
And yet, as Hansen points out, this more accessible way of speaking is often called "bad English." There are whole industries devoted to "correcting" English that doesn't sound like it came from a native British or American speaker. …It turns out that these definitions of "good" and "bad" English may be counterproductive if our goal is to communicate as effectively as possible.
•point sth out 指出
•turn out …地發生(或發展);結果是(尤指出乎意料的結果)
•counterproductive 産生相反效果的;産生相反作用的;事與願違的,適得其反的
惟正如 Hansen 所指出,這種所謂更容易理解的說話方式,通常被稱為「破英語」。也有行業致力於「糾正」那些聽起來不像英國或美國母語者的英語。⋯⋯事實證明,如果我們的目標是盡可能地有效交流,那麼這些對「好」英語與「壞」英語的定義可能會適得其反。
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ᕯ
A balance needs to be struck. There is also a clear difference between helping students improve their English in a classroom and being overly judgmental in a business meeting (or on the Internet ><).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需探求一個平衡點。在課堂上幫助他人提高英語能力,以及在國際商務會議(或網路上)中過於苛刻,這兩者顯然有極大的區別。
However, if the goal is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with an international audience, native speakers could be more accommodating. At least, that's the view taken by the articles below.
但以下文章認為,若母語者的目標是有效地溝通,那麼在以英語與國際聽眾交流時,母語者應表現得更加隨和。
*accommodating 樂於助人的;與人方便的;通融的
完整NPR報導:https://n.pr/3y6g9IM
BBC相關報導:https://bbc.in/3h5MkCy
★★★★★★★★★★★★
圖片出處: https://bit.ly/3x2lr7X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完整影評: 【幕迷影評】文章傳送門: 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51218 【方格子】文章傳送門: https://vocus.cc/@XXY2018/5c4553b8fd89780001cd5fa1 作為一部真人真事的紀實電影,《私人戰爭》描寫...
就我個人而言 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讀了一年演藝學院,主修小號演奏,後來轉了到中大音樂系,主修作曲。
本來我以為我可以成為下一位顧嘉煇或者黃霑,可惜事與願違,最後因為做不成音樂人,以為做廣告可以是個契機做音樂,於是我加入了廣告公司,做文案。
但其實,當初去奧美面試,我是想加入客戶服務部的,但最後,客戶總監說我英文太爛,勸我不如試試考慮由創作部文案開始。
我從來沒有打算做創作總監,我亦從來沒有理想可以做國際廣告公司的總經理,我只是順流逆流,隨波逐流。
做了十多年廣告,我去了讀一個MBA,那個時候是純粹好勝,因為經常被人標籤,做創作部的,都不懂如何做生意。
一眨眼快要入行30年,除了當管理層的時候我會為團隊做一點財務規劃,我個人真的沒什麼規劃。
人算不如天算,這一刻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就我個人而言,是千真萬確的。
就我個人而言 英文 在 凡槿(廣告小妹)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半年前加入一個紐約同胞開的微信群組討論疫情發展,剛難得早起在群裡跟小夥伴們聊個天,聊著聊著一談到總統大選就開戰惹。我自然是站川川隊,但沒怎麼砲人,我覺得沒必要為了政治立場不同開砲,尊重兩個字很好懂。結果敵方砲火猛烈,把我逼毛了。
理性敘述論點我都可以接受,可他們偏偏選擇情緒勒索——中國人怎麼可以支持川普?
欸,川川是美國民選的總統,以美國人民的利益為優先是他的職責。要是他做不到這點,他就不配當美國總統。假如誰當選對中國最有利就支持誰,凡事都要圍著中國利益轉。那請問我們生活在美國幹嘛?回中國住不是更符合愛國精神?
我以同樣態度看待蔡英文。台灣在夾縫中求生存本就不易,為拉攏美國美豬美牛是擋不了的事,跟中國漸行漸遠也是台灣建國的必經之路。保住台灣是她的工作,在這過程中她是親中還是親美,我並不在乎。
國際關係本就沒有什麼真心可言,亦敵亦友才是日常,川川四年前還親中呢。如果只看親中、反中來調整自己的政治光譜,那會忙死,比狗還累。客觀來說,中國對西方國家已形成足夠威脅,極權制度也與多數人的價值觀產生衝突。因此中國被針對很正常,被無端告白才該懷疑來者不善 484 看上了咱的錢包。
就我個人而言,粉誰黑誰跟我的政治立場沒直接關係,甚至可以跟個人利益脫鉤。川川之前改稅法,剝了我和班長一層皮,我也沒怪他啊。川川加油啦。
就我個人而言 英文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完整影評:
【幕迷影評】文章傳送門:
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51218
【方格子】文章傳送門:
https://vocus.cc/@XXY2018/5c4553b8fd89780001cd5fa1
作為一部真人真事的紀實電影,《私人戰爭》描寫有關瑪麗柯爾文的故事,其結局和經歷其實已經能夠在各大媒體網站上查到相關資訊;若電影要拍得吸引人、要怎麼在既有故事的框架內玩出創意,這就是本片先天上存在的一大挑戰。就我個人而言,《私人戰爭》的整體表現給人一種淡淡的惆悵感,感嘆著世界上總有地方不斷發生衝突,且似乎沒有結束紛爭的那一天;另一方面也藉由記者的眼睛,了解到記者帶給我們除了新聞資訊外,也期待能夠為這個世界做出改變。
《私人戰爭》的最大賣點莫過於羅莎蒙派克獨挑大樑的實力演技,將這位「獨眼女俠」的形象詮釋地相當驚艷。當我在看這部電影時,讓我不禁產生蘿莎蒙派克「根本就是瑪麗柯爾文本人」的錯覺,同時也讓我們看到這位「獨眼女俠」在大眾面前有著堅強的形象,以及另一個柔軟、脆弱的樣貌。羅莎蒙派克彷彿將這個角色注入了新的生命,讓我們認識到瑪麗柯爾文「剛」與「柔」的兩面,展現了蘿莎蒙派克收放自如的演技。就一部記錄這位已故之人的電影來說,足以撫慰她在天之靈。
你也看過《私人戰爭》了嗎?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喔!
《私人戰爭》 A Private War
片 長 | 111分鐘
分 級 | 輔導級 12+
上映日期 | 2019.01.04
導 演 | 馬修海涅曼
演 員 | 羅莎蒙派克、傑米道南、史丹利圖奇
產 地 | 美國
發 行 | 采昌
語 言 | 英文
------------------------------
別忘了隨時關注XXY的影評和活動動態喔!
▶️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XXYanimalofvision/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 加點吉拿棒: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ExtraChurros/
YouTube頻道:https://goo.gl/Muo4bo
以行動贊助我們持續創作:
▶️Pressplay訂閱專案:https://goo.gl/nsRrEB
#XXY #影評 #電影 #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