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注意)
在這個九月,我滿30歲了。
⠀⠀
20代的這十年,從大學畢業,到日本留學,在日本旅行、生活、工作,最後在29歲換了工作,搬離住了快六年的東京。
⠀⠀
在日本生活的這些年,有很多精彩故事,但今天想說的,是一些跟日本無關的事情。
⠀⠀
正式成為30歲的我,偶然讀到一本書,讓我開始思考接下來的人生要怎麼活。
⠀⠀
書的大意是在說,我們很多人都為了未知的「退休後生活」努力儲蓄,但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辦法在生命結束之前把自己的錢花光,而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
關於賺錢、存錢到底該做到什麼程度,有很多討論的空間,就不多談。令我贊同的是這本書的中心思想:
⠀⠀
「經驗(回憶)才是讓人生感到充實的關鍵」
⠀⠀
如果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賺錢,卻沒有用這些錢去創造回憶跟體驗,那麼那些賺錢的時間就等於浪費掉了。
⠀⠀
書裡也提到,有些事情年紀過了就做不到了,所以把金錢投資在經驗上這件事,也應該儘早開始。
⠀⠀
比方說,在20歲沒什麼錢、但是充滿體力的時候,應該去享受人生,而不是努力打工存錢給未來會有正職工作的自己。
⠀⠀
我對這個理論很贊同,因為我也有類似的經驗。
⠀⠀
2018年2月,大學院論文口試結束,距離開始上班之前有一段長假,我和朋友相約在紐西蘭來趟公路旅行;當時我的存款不多,計算過後,發現去紐西蘭旅行的話,存款就會見底。
⠀⠀
跟社會人的前輩聊到這件事時,她用堅定的口氣跟我說,「你一定要趁著這個機會去。之後就要開始工作,錢可以再賺,但是這樣的假期不會再有了。」
⠀⠀
後來我去了紐西蘭,存款也真的見底了。但也如前輩所說,因為之後就開始工作了,所以生活一點都沒有出問題。
⠀⠀
而那次的紐西蘭旅行,成為了我人生難忘的回憶。
⠀⠀
如果沒有前輩那一番話,我大概也會為了未知的未來而漫無目的「存錢」,卻錯過了很多體驗人生的機會。
⠀⠀
這本書讓我想起這段往事,也重新開始思考,若是到了人生的最後一天,我希望自己過的是怎麼樣的一生?
⠀⠀
網路上有一些簡單的程式,可以預測你的壽命,即使不是百分之百準確,還是有點參考價值。我預測了自己的壽命,結果顯示,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我可以活到93歲。
⠀⠀
還剩下63年的壽命,聽起來很長吧!如果換算成天數,有兩萬多天;換算成週數,大約是3285週。
⠀⠀
這代表著,我能和家人朋友一起度過的週末時光,也只剩3285次。
⠀⠀
更別說不知道哪一天身體會變得行動困難、不能自由活動了;在那之前的週末,還剩下多少個呢?
⠀⠀
而長途旅行,我又還能去多少次呢?
⠀⠀
以往對於生命終點的想象非常的模糊,實際計算過後,才發現可以製造回憶的時間,是有限的,而且一刻一刻的減少。
⠀⠀
一邊讀一邊想著,真希望可以早點遇到這本書;但同時也覺得,能夠在滿30歲的時候遇到這本書,也是一種幸運。
⠀⠀
30歲的生日願望,不求中樂透變富翁,只希望能夠在接下來的兩萬多個日子裡,真正的把握當下,如果真的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天,也能滿足的微笑面對,那就好了。
⠀⠀
📷: 角島大橋/山口縣
IG: @linzomajp
同時也有10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haun&Ni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b3OFZOXHEHDfL7kONoH4g/join 「我來為您織件衣服吧。 但是,要約好一件事。 當我工作的時候,千萬不可以偷看我哦。 」 嘩啦嘩啦,唰唰地紡線, 咚咚哐哐,唧唧地踩著織布機。 然後...
「就 這樣 吧 往 後 的 日子」的推薦目錄:
就 這樣 吧 往 後 的 日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Bye-bye, September🚗
不知不覺,九月要過完了。這個月產能降低,再次空了一個月的粉專,深感抱歉🙈,但現實生活的忙碌與挑戰一點也沒有減少,也認識不少新朋友,見了很多老朋友,練習相處之道,一來一往,今天是九月二十九日,就用這篇長文當作九月的總結吧😌。
#台灣與歐洲的錯位
走在台南的巷弄轉角,過一個彎,映入眼簾的是猶如義大利般的繽紛色彩,台南的暖陽跟一切的氛圍好搭。主人在走廊上細心栽培的植物們也好好看呀😍!
#對腦袋植入我愛開車的意象訓練
九月總歸來說是學開車的日子,剛教完前面幾個關卡,獲得教練稱讚我開得好👍🏻,然後我就被放生了,一時之間真不知道該開心還是該難過🥲。雖然自己練習的時間也是蠻好的,但如果有人在旁邊或是外面監督,才能更快察覺做不夠完美的細節是出錯在什麼地方(而且我心知肚明當時能被稱讚是因為在教練來之前,我就自練超過半小了嗚嗚😶)。
好像逐漸懂為什麼有人喜歡開車,開車那種掌控感不是開玩笑的,我想尤其是手排車,能夠順利微調,把車玩弄在股掌之間(?)真的愉悅🤭。隨著進度加快,慢慢在場內必須感受被前後車包夾的壓力,那種緊逼感讓人心臟好痛🫀,但在學習階段,就是不能怕丟臉錯了就請教,發生卡住的情況學得更快😂。立志既然要學就要開得過還要開得好,這個月我認真跟你拼了😤💪🏻。
#人的智慧並非隨年齡增長
這陣子剛好碰上了一些事情,讓我不得不又重新思考這類應對進退做人處事的能力與方式。我總說常常我遇上的人事物就是一面鏡子,無需檢討他人也無力改變他人行為,不如用來檢視自身吧🪞。
首先是禮貌。如果面對未曾謀面的陌生人都沒有擁有適當的禮貌,亦不尊重每個人不同的口味取向,要如何讓人繼續對話。所謂對話卻沒有一來一往而是自顧自地單方面洩洪式的輸出,這樣的溝通讓人感到疲憊。沒有開頭,沒有過程,沒有結尾,讓人摸不著頭緒,耳朵不曾打開聽聽互動真實的聲音,還有其實不需要的過度熱情與執著,都在提醒人適當築起一座高牆避而遠之走為上策😂。
#假委婉真辭不達意
另一種是假委婉真辭不達意😮💨。表面上問出口的問題是這個,但是我其實知道對方實際上想要問的、質疑的是什麼。錯誤的委婉反而變成不知道在說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問這個,一樣讓人摸不著頭緒。有時候即使我知道問題中質疑的本意,我也不會點出來覺得沒必要。因為如果你想質疑就要自己有擔當地說出來,這樣的委婉不是委婉,這樣的引導式提問也不是引導,只是一種希望獲得你想要的回答的陷阱。
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對餐廳的料理、器材好奇,但這些問答也建立在雙方的一來一往,而不是只專注在自身,不顧也未曾聆聽對方的回應,一昧執著於自己想要的答案,有時候答案往往會出現在彼此心情都很好的時候,心情好就多給你一點額外的,心情不好大可以全部變成商業機密緘口不談。建立一個開心的氛圍很重要,尤其如果你有想要得到的東西,先無論成功與否,至少每個人都可以開心直到結束。問:所以你來這樣的餐廳之前是抱著什麼想法?我:Enjoy😇😇😇。
常常有些話不吐不快,但不方便明說。文字的輸出是梳理的過程,第一時間往往未能明朗,反覆的將事件釐清才能好好地下筆✍🏻。
勇敢承認自己的無知跟錯誤,就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即使書寫這些的我可能也讓人或多或少感到不愉快,我也還在不斷修正、學習跟進步。但如果建立起自己的標準,就不需要輕易妥協。無論如何對於能看到最後,產生任何想法的你我都心存感謝,至少代表你是看完的那位,謝謝你的閱讀😆❤️。
#碎念起來話總是很多🤪
就 這樣 吧 往 後 的 日子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攝影144] 細說分鏡 Vol.21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98
🖍倘若無法充份解釋,在創作過程中,每一滴辛苦創作的過程心血
🖍對我來說
🖍那僅是空有點、線、面、色彩與明暗組合的作品
🖍那是空泛的靈魂,難以激起我心中的共嗚
好像,只有自己的照片,才會讓自己一看再看,無論在哪裡看到的作品,拍的再好、獲得金獎首選,當下感到驚豔,心底好像少了些什麼,說不上來,或許,這就是前幾篇所提到的「一張作品與攝影者的 “連結” 」少了吧,少了這個連結,我們與照片的距離也就越遠了一些。
🟥影片素材挑選
「細說分鐘」這一系列的文章,到這一篇已經第 22 篇,每一篇講的主題都不同,都是在講述這則影,每一個畫面、每一句旁白背後所隱含的意義與心血,而挑選出來的每一個分鏡,無論是「動態影片」或是「照片」,不但盡量符合旁白所說的內容,同時在挑選過程中,也有我與我自己作品「連結」的感受下,加以挑選出來。
比如說這麼一句話「每一滴辛苦創作過程心血」好了,為何會挑選那段影片? 因為錄製那段影片時,那天是剛下飛機第二天,還有一點時差外,白天走了大半天,回到旅館休息了一會,醒來還有一點昏沉,算好適當的時刻,也就是天空出現藍調的時候,背起器材前往該處,並且設定好器材開始錄製教學所需要的影片。
選擇這些片段,是一段辛苦的過程,除了還有點時差外,為了往後工作,白天的踩點、拍攝與記錄,晚上更帶著更多的器材走出門,對當下其實也是精神與體力的壓力,如果要我再多說一些,我可以再用 3000 字細說更多的故事,但這裡,省了免了,雖然看影片的觀眾無法了解當時我的身體狀況,而我也只在這裡輕描淡寫過,是不容易體會我挑選這段影片的考量,其實,就是那個「連結」,不然 15 天的旅程,更多次的「攝影旅行」,我可以選的素材更多,為何挑選這畫面,背後有一小段挑選的抉擇。
🟥攝影、生活脈絡
過去我曾對自己說,或是對朋友,學生說過一些這近 20 年的拍照片得,有一段時是這麼說:
🔹「我不會刻意的去追大景,我知道漂亮出色照片,這個 “大景” 是很需要的,過去剛接觸攝影,也會去追尋特別的主題來拍攝,但隨著好幾年下來,好像這種追尋的精神越來越薄弱,一般人可能會說…,拍多了,失去攝影的熱忱,但我很清楚我並不是如此,而是心中有一種想法 – 我不喜歡刻意去拍,與我生活較無直接關係的主題。」🔹
我並不是一開始就有這層感受,而是在我從事現在的工作,每天都在跟「攝影、照片」相處,因為「二件事情」的發生,讓我思考出這個心得。
第一件事是,多年前曾發現疑似他人盜用我的圖片,很久很久前,久到不知何時去了,曾在網路上看到一張照片,那張照片是拍攝高雄西子灣的燈塔,日落時太陽落下,很接近燈搭的漂亮日落,直幅構圖,海面比例佔四分之一左右,一時間我心裡一楞 – 怎麼會有人拿我拍照片,當作自己的作品去分享呢? 於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原作」,當然第一個念頭就是去找出原檔,上頭有日期可以證明,是找出來了,但構圖略有不同,近 8 成接近,燈塔與太陽相對位置略有不同,海面在照片比例也不同,直覺看是很像沒錯,細細比就差很多、很多。
找完比對後才覺得,自己真不該花這時間去做這件事情,因為這種西子灣燈塔本來就是當時熱門的景點,再說這樣子的主題也很多人拍,會拍出「很像的照片」也再所難免,何必花上那麼多時間去翻找自己這張照片做比較呢?
其二的原因就是,當開始做這些攝影教學、寫作工作後,翻找照片就成為日常工作之一,為了找尋特定的照片,有時會找找十幾年前曾經拍過的照片,那些照片性質,大多是記錄自己生活「吃喝玩樂」居多,偶爾會有些為了追景而拍的照片,我發現…,我的目光停留在「吃喝玩樂的照片」上的時間,遠多過在欣賞「追景拍攝照片」還要更多。
也許你會說「你在找照片時分心了哦」,對,有一部分的心情是分心了,但在看那些「偏向記錄生活的照片」比較讓耐得住我一看再看,因為這些照片可以告訴我很多故事,比如「我當時年紀、住在哪裡、生活型態、打工、感情關係…」等等,因為這些照片就是因為與「生命脈絡」有著非常強大的連結關係,「如果不是那時候我的生活條件,也不會有這些朋友、這些事件發生」,所以在看這些照片,特別能勾起腦海中曾經深刻卻又漸漸淡忘的故事。
而那些「刻意追景」的照片,儘管這些照片漂亮順眼,有些也在後期處理特別下了一些功夫處理,確實比前者照片更加精彩許多,但過了十數年後再次欣賞,那種當時的感動好像「沒了」,我仍記得當時為何去拍這些照片,但帶給我心頭迴響,比前起者卻少了許多,有一種與「當時自己生活脫節」的感覺,因為這些照片並非是我平時會去想拍的 (可能心情不對? 或是不符合當時生活作息?),這些照片無法帶給「現在的我」更了解「過去的自己」。
🔹感覺自己拍的照片,與自己的 “連結” 感受越來越淡了,對此,我也找到了答案 – 因為這些照片並不符合我的生活「脈絡」,不是我平時生活中會去拍的照片,一個照片資料夾裡上百張照片,在還沒打開細看前,大概心中就有點拒絕去看的心情,當我發現「為了記錄生活所拍照的照片」與「刻意追景而去拍的作品」之間的落差後,漸漸我就不再去拍這種照片了。🔹
🟥作品生命
誠如前幾篇文章說到,一張照片的「生命」不該有 0 與 1 的數位磁性電腦記錄所組成的照片,更多的故事留在身為「創作者」我們身上,如果可以的話,用簡單的文字、錄影、錄音,來為這張照片給予更多生命記錄,但我們是無法為每一張照片做到這一點,隨著我們日子一天天的過,這些照片永遠保存原有的樣貌,只是「他的故事」漸漸消失在我們的腦海裡,就像是製作成標本的動物,保有他的外在,卻無法留住牠的靈魂。
🔹「這張照片死了」,我會這麼說,過去拍的照片已經無法再帶給我心中一點漣漪的話,那麼這張照片是「死了」,就算是照片永遠保留住他的點、線、面、光影、色彩,就像是動物標本一樣「永恆」地存在,我還是會說,這張照片依然是我所拍的,由於這張照片生命對我來說,已經到此為止,但連結依舊存在。🔹
至於越久的照片,是不是越先走到死亡? 倒也不是,如果這一張照片更與我的生活脈絡結合,這張照片並不只是個漂亮的作品,同時也代表那時我的生命、我的生活。
🔹「這張照片是用 Canon 350D 所拍攝,我的第一台數位單眼相機,透過標準 Kit 鏡頭,我帶著它出門練拍,讓我第一次獲得感動,竟然是拍出過去從來得不到的夜間清晰的夜景照片,雖然這台相機是水貨,也不是最新款的入門級單眼,但那時為了練習夜拍,同時也測一測新買的相機,這些練習的照片不見得多漂亮,但帶給我的記憶恍如昨日般清晰,那份感動還在」🔹
越能結合我生命脈絡的照片,越是記錄著當下種種大腦與身體的感觸,藏在大腦裡某一處,直到你回頭看到這些照片,你又重新想起當時的印像,也許更加深刻讓你省思現在的生活,或是帶給你新的攝影想法與目標,我想這也許也是多數喜歡、熱愛攝影的朋友們,也曾經感受過的體驗。
🟥感動不了自己
又怎麼能感動得了他人? 藝術,不只是創作,也同時代表著「表達與分享」,少了前後一環,都是作為攝影藝術可惜的地方,但往往欣賞他人作品,驚豔的作品下,都是辛苦創作的心血,卻缺乏好的表達、好的陳述、好的呈現,讓他人無法擁有你十分之一的感動、感觸,我覺得很可惜,而且天天在生活中出現。
🔹如果感動不了自己,如何感動他人? 照片呈現已經是固定不變,卻帶給觀者差異解讀,唯有創作者本身給予照片更多的生命故事 – 就是除了照片外,更多照片的故事,以及你與照片之間的連結,才能讓他人在各自差異解讀下,更多一些作者想傳達的想法在心中,我相信,越能感動自己的照片,越能帶給更多值得與他人分享的故事內含,產生「作品、攝影者、觀者」三者的共鳴的機會也越多。🔹
當我欣賞他人精采的作品,不時產生這種感覺 - 這些空有外表,空泛的靈魂,激起不了心中的認同與共鳴,但這感覺是一定存在,因為…,自己多年前的作品,一但被我宣布「死亡」那一刻,也是同樣的感覺。
於是我告訴我自己,若想要讓自己對攝影的熱忱能持續下去,並且保持快樂,那麼…,未來所拍的那些稱作「照片、作品」也好的東西,必然更加與我的生命更加貼切,讓往後自己再看這些照片、作品,能讓未來的自己感動、感受,而不是一張張僅有外表精彩的照片而已。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就 這樣 吧 往 後 的 日子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b3OFZOXHEHDfL7kONoH4g/join
「我來為您織件衣服吧。
但是,要約好一件事。
當我工作的時候,千萬不可以偷看我哦。 」
嘩啦嘩啦,唰唰地紡線,
咚咚哐哐,唧唧地踩著織布機。
然後用織好的綢緞,做一件精美的衣服。
時髦的晚禮服? 紳士的西裝?
前衛的大膽設計也不在話下。
無論什麼衣服,都能為您獻上。
因為,這就是我的報恩。
這是我全心全意,對你的報恩……。
身高/體重:173cm·55kg
出處:日本民間故事、中國民間故事等
地域:日本
屬性:中立·善 性別:女性
「化妝的技術,是在法國·巴黎學習的♪」
彬彬有禮、待人親切、勤勞肯幹。而且最重要的是,過度遵守交往禮節。她就是這樣的人。
即便是微小的恩情,她也會深受感動,並全力報恩。不,是忍不住要報恩。
而她能做到的最大程度的報恩,就是「製作衣服」。
從紡線到縫紉只靠自己一人完成,其本領正可謂已臻神域。
喜歡的東西是「偶像」。
東邊有演唱會便興高采烈地參加,西邊有握手會就帶著禮物急忙趕去。如果自己推的偶像穿上了自己製作的衣服,說不定會因為太過美好而受到衝擊,被強制遣返到座上。一定要注意!
另外,完全不收拾自己的房間。
「他人會經過的地方」會收拾得乾乾淨淨,但如果是只有自己會去的臥室、儲物間,那是真的不得了。
脫完亂丟的衣服,與設計有關的筆記,各國的時尚雜誌,高級酒(她相當能喝)的空瓶子滾得到處都是,就像炸開的鳥窩一般的環境……這魔窟,可千萬不要偷看哦?
○淑女的服飾情結:EX
她的心深愛著一切服飾的證明。
雖然服飾並沒有心,但一旦被她的愛觸碰,就會不禁在生命的歡喜中燃燒殆盡。
○一夜羽織:B
當場展開工作室的結界,專心致志地開始工作。
但是,孕育出極致藝術的熱情,也會灼燒她的生命。
○千年的報恩:A
不會忘記對受過的恩惠表達謝意。
即便過了千年,她的情感也不會消失,不會扭曲,而是保持那天的模樣一直存在於「這裡」。
而如今,正是獻上自己報恩之時。
○陣地建造(工作室):C+
擁有特化服飾類的效果,在陣地內紡出的布與衣服的品質提升,並獲得各種追加效果。
雖說陣地內部會遮蔽來自外部的視野,但作為抵擋攻擊的屏障來說效果不高。
○道具作成(衣):A
可以製作帶有魔力的高品質的布與衣服。
『天衣無縫·鶴恩惜別歌』
階級:EX 種類:對人寶具
有效範圍:1~10 最大捕捉:1人
Ten'imuhou Tsuru no Enishi Namida no Wakare。
傾注了全部精力織就而成的,至上的服裝。
讓所有職業裁縫與時裝設計師所追求的最終目標,理想之服在極短時間內顯現於世間的寶具。
其完成度已非人智可及,如同日本各地的天女傳說中的「天女羽衣」一般精美而舒適,字面意義上的「天衣無縫」。
這一服裝所擁有的力量則極為單純。
「為穿上它的人帶來希望」
僅此而已。
希望,希望,以及希望。
心中擁有希望的話,人就能不斷前行。
不論什麼困難與恐懼都能克服……服裝會透過肌膚,將相信的力量付與你。
然而,製作出這種級別的服裝,會給製作者帶來極大的疲勞。
被榮光包裹之後,你注意到。
啊啊,她已經離開了。她留下至上之衣,飛向了黃昏的彼方……
有一種故事類型叫做動物報恩譚。
這種故事一般講述被人類幫助的鳥獸,為了報答恩情,為人們帶來相應的幸福。在日本,「仙鶴報恩」的故事尤其出名。
她就是以「仙鶴報恩」故事中的鶴作為核心印象而形成的存在。
為了恩人盡心盡力地工作,從自己身上拔下羽毛作為織布機的材料,如果被人看到工作時的樣子,就會變回鶴的樣子並離開。
與民間故事不同的是,最後不僅織出了布,還將其做成了衣服這一點。這一點顯然是如今顯現於此的「她」才擁有的特質。
因為某種理由現界的她,一直以來在世界各地奔走。在旅途中,她與許多人(其中也有從者)相遇,接受了他們的幫助。所有人的恩情,她都牢牢記著,並且在心中堅定地發誓,終有一日要報答這份恩情。
那一天,被施捨的一小塊麵包。
那一天,被留宿的溫暖的被褥。
那一天,被讓出的演唱會內場最前排座位。
無論哪一件事,都不會忘記。
報恩吧。
真心實意地報恩吧。
沒錯,當然也要對「你」。
……身體已經疲勞不堪,魔力也見底了。
已經,不行了吧。到此為止了吧。
但是,在困境中與援助之手「邂逅」也是我的命運。
突然,一陣溫柔的聲音向我打了招呼。
仔細一看,是一位長得很好看的男士。雖然看起來很溫柔,但同時,也稍微有種鬆懈,毫不緊張的感覺。
只是,不知為何……能看出他好像在某些方面非常努力的樣子,總之是個不可思議的男人。
我竟然不知道如何應對初次見面的人,這對我而言很是罕見。在我茫然的時候,他溫柔地保護了我。
◆
——據說,是叫迦勒底。
是個做著非常艱難,非常重要的工作的地方。
有一間叫做「Lost Room」的房間,我被安排住在那裡。
誰也不會靠近,誰也不會窺視。
啊啊,那個天窗……讓我想起了住在巴黎公寓的日子。
現在先讓我在這裡休息一下吧。
但是,但是啊,新的恩人。總有一天,我一定會報答您的。
即使您不需要我製作衣服,我也會用盡我有限的魔術與努力,實現您的「願望」。
……為什麼,您會有些困擾地笑起來呢?
真是不可思議的人啊。
◆
啊啊!
啊啊!
啊啊!
丟失了。消失了。為什麼。為何、再一次。
沒有回來,也不會再回來了。
但是,至少。至少至少,想要傳達給你。
即使,「座」會永遠地忘卻你。
我也,不會忘記。
迦勒底的大家,一定也是這樣。
所以……我要向曾經存在過的你,贈予「證明」。
向失去之人,贈予失去之物。
向彼方之人,贈予閃耀之物。
#FGO #Miss鶴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qGd7D8IkRE/hqdefault.jpg)
就 這樣 吧 往 後 的 日子 在 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刷牙也能這樣玩?】
#治療師的腦力遊戲室 #2-3歲
孩子不愛刷牙怎麼辦?🤦♀️
每天刷牙都像打仗一樣…唸了繪本也沒用?
好想放棄可是又不能讓他蛀牙!👿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過這樣的問題呢?
-
其實年紀小的孩子,
還不太理解為什麼要刷牙🤷,
在被迫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負面經驗,
像是覺得都是被強迫啊、牙刷戳太裡面不舒服😣等等,
一旦有了不好的經驗❌,
往後的日子可就更難讓孩子配合囉~
-
所以今天星星治療師和恬兒治療師要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刷牙的小遊戲🌟,
看看可以用什麼好玩有趣的方法讓寶貝們不要再排斥刷牙囉!
-
遊戲包括
👉〈刷刷刷,變乾淨!〉
👉〈尋寶歷險記〉
👉〈我是小幫手〉
詳細的玩法影片裡面都有喔~
一起打開影片來看看吧!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RPR3PzMXjw/hqdefault.jpg)
就 這樣 吧 往 後 的 日子 在 Sara Su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這將近可能快要五年的日子以來
無不一天都是這樣走的
以前還會為了不遲到騎附近的Ubike🚴♀️飛奔🏃♀️
後來進化🧬發現有Wemo/GoShare/IRent這些特殊神奇方便的存在✨
但平時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從捷運站走出來前往教室的路上的😆
最前面開頭是從市府捷運四號出口出來左手邊是加油站⛽️請直接往這個方向往前走🚶♀️
最後想說
A_Space 真的是一間很有溫度很溫暖的烏托邦仙境吧🧚♀️有與世隔絕的乾淨空間✨
@aspace2016
桃師與奎師也把我們保護的好好的不讓我們受傷害
@angiea_space @kuei1216
愛我們的團員們✨
@lan_a_force @bibo_a_force @shuan_a_force @hrhcty3017
我們還有作品會完成的😍
很愛教室也很愛教室裡的所有老師們,認真教學分享文化自己所學有耐心也細心教導不是只有自己會跳而已😆😆😆
做了一個小小的影片紀錄一下📝
要看完喔😝😝😝
#A_Space #a_spacedancertraining #love #A_Spacefamily #a4紙 #A_FORCE #紙張大學畢業🎓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6RLGM3iM1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