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歪10月好書推薦贈書活動
年初我做了《解讀民粹主義》的說書影片,有些觀眾反應這本較學術、有點難,這個月出版的新書《民粹主義:21世紀公民的思辨課》簡潔明瞭,小本易讀,很適合高中生、一般大眾,我為這本書撰寫了一篇推薦序,在越來越盛行指控對手是民粹、假網軍的台灣社會(聽說1450最近很紅?),大家不妨打開此書,看看自己對於民粹的理解是否正確、又有哪些政黨或政治人物最符合這些民粹的描述。
-
📣留言加分享本貼文,就有機會抽《民粹主義:21世紀公民的思辨課》一本呦。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0.10.26 - 2020.11.2
👏感謝 平安文化 提供2⃣️本贈書
-
推薦序
理解民粹就是實踐民主
YouTuber 說書人/超級歪 SuperY
什麼是民粹主義?在我撰寫這篇導讀的同時,二○二○美國總統大選辯論正火熱上演,參選人互相指控對方是騙子的說詞,剛好很適合讓讀者一窺典型的民粹主義話術:
拜登:川普沒有健保政策,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他連疫情都處理不好!
川普:媒體給你好的報導,給我壞的報導,都是假新聞啦!我早就習慣了!
拜登:美國警察系統的種族歧視你為什麼不處理!
川普:刻意談種族歧視就是製造對立、煽動仇恨!
拜登:你是美國史上最糟的總統!
這場辯論中的發言大概會讓台灣觀眾想到,不久前台灣2020總統大選的電視辯論,參選人們花了兩小時互相指控,而非有建設性地討論具體國家政策,同時,韓國瑜與蔡英文的支持者也都互相指控對方是民粹。世界各地的政治學者哀嘆民主在退潮,一般大眾開對民主政治失望,原本公民神聖的一票現在只寄望能選出一位不那麼糟的候選人。如果問題只是大眾對民主參與的信心正在消逝,那倒還有救,但當今世界各地的民主危機,還源自於另一股力量正藉著民主失能時趁機篡位,它的名字叫「民粹主義」。
在台灣,「民粹」已經變成指控對手最好用的政治標籤,只要實施跟我立場不同的政策,就是民粹政黨,只要我不喜歡的就是「民粹」, 我喜歡的就是「傾聽民意」。但是,這種區分「你們」/「我們」的行為,其實本身就是孕育出民粹主義的養分,結果,指控別人是民粹的人,自己可能也不自覺得落入另一種民粹。因為看到這個現象越來越普遍,我在半年前拍攝了一支關於民粹主義的說書影片,想讓觀眾可以更清楚認識到底何謂民粹主義,不過在拍攝時我立刻發現,在台灣書市上,多數介紹民粹主義的書籍仍然偏理論導向,一般大眾可能難以消化。讀者手中的這本《21世紀公民的思辨課:民粹主義》卻是我目前看到最深入淺出的導讀書,可以說是目前市面上最適合「入門級」的一本。如果這本書早點出版,我會很樂意選這本書做導讀影片。
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記者楊.路德維希(Jan Ludwig),因為本書是設計寫給德國公民的小書,所以書裡的例子多半是德國社會的經驗或是歐美國家的社會境況,談論歐洲國家的民粹政黨如何趁著近年的難民問題、恐怖攻擊問題興起,也因此,作者也在一開始就提醒讀者這本書是聚焦在右派民粹主義,而沒有談論左派民粹主義。我發現這幾乎是介紹民粹主義的書籍都會遇到的麻煩,因為多數作者都是希望告誡讀者,歐美國家要被民粹政黨、政治領袖佔據(看看近年興起的法國的勒朋、荷蘭的懷爾德斯、匈牙利的維克多),所以並不會談比較草根性的左派民粹主義,否則可能造成讀者的混淆,不曉得民粹主義到底是好是壞。
這本書的一個思想主軸是指出,(右派)民粹主義跟民主最大的區別,在於情緒煽動與理性討論兩者之間的比例。民粹主義者想鼓動的是情緒而非理性,因為製造恐懼和憤怒更容易達到政治績效、目的,所以資訊是真是假無所謂,散播假新聞、陰謀論也沒關係,現代人不點開臉書上的新聞內容,只看標題就留言分享,更是民粹主義者的最愛!因為提不出更好的理性論政,只好透過貶抑他人的想法來抬高自己的地位,藉由情緒操控群眾來對抗敵人,在哲學家尼采眼中,這種心理操弄技術正是典型的奴隸怨恨心理,是弱者的表現。因此作者也提醒讀者,應該去注意民粹主義者到底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他們很可能是社會結構轉型時沒有被體制照顧到的受害者。
然而,近年也有政治學者試圖從民粹主義中發掘新的政治動能,有沒有可能發展出一種對社會有益的民粹主義?民粹主義者喜歡宣稱自己是唯一、真正的人民代表來為自己增加正當性。「人民」、「民眾」、「庶民」這些字近幾年越來越常見,政治哲學家拉克勞(Ernesto Laclau)把這些字稱作「浮動意符」(floating signifiers),它們其實根本沒有實質意義內容,只是一個空的符號,讓大家投射自己在既有的政治管道上無法宣洩的情感、不滿(這個政府眼中早已沒有「人民」!下臺!)對於領導者的共同好惡被凝結在一個象徵符號中,因而賦予人們一個共同的政治認同,形塑出強大動員力量。拉克勞認為這種動員力量可以發展出一種左派民粹主義,用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才是真民主,而非像右派民粹主義只追求政黨政治利益的假民主,例如二○一○年茉莉花革命、二○一一年的華爾街運動,都是以「人民」的名義號召群眾,而帶領社會走向正向改革。
無論是哪種民粹主義,無論是誰想要主張自己可以代表普羅大眾,只要人們願意並且能夠追求真相、理性討論,這些行動就是在實踐民主。我們必須承認,在世界各地,多數有大學學歷以上、讀過較多書的人,普遍會認為民粹主義者是「外行」、「情緒化」、「被政治操弄的選民」,而自己則跟他們不一樣,但這種看人低一等的態度,往往只會造成民粹主義者更加深既有印象(看吧!這些政治菁英根本不在乎人民!)如果要能贏得民眾信賴,深化民主溝通機制,不只是要小心民粹主義的興起,自認為不是民粹主義者的人們也可以反省一下,自己對民主的認識又有多少、是否把對方當成互相尊重的公民而不是情緒選民、是否願意不帶偏見的去聽聽看跟自己意見不同的聲音?民主不是一個先存在在過去,而必須被守護,不要在未來被民粹主義侵蝕的東西。民主是一個必須透過重複實踐創造出來的東西,如同作者在書裡的結尾指出的「只要多聽民粹主義者說話一會兒,就會發現我們其實正在參與這樣的民主」。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