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一趟遠門回來,就是該整理整理】
回家一段時間了。
原本得意洋洋自己從台灣回來,因為被歸類在「綠燈國家」,只要做一次PCR檢測就好,還可以不隔離直接開始正常生活,沒想到只是在荷蘭轉個機,在機場被「污染」了兩個小時,特權就直接消失。
PCR檢測變兩次。居家隔離十天。
嘖。
曬不到太陽真的讓時差變得很難調,在家隔離也有各種尷尬。清晨四點醒來卻得躺在床上不動,以免在客廳的毛孩聽到動靜開始喊叫,傑克跟蕃茄就不用睡了。於是精神正好的時間我卻得盯著天花板胡思亂想,等到八點真的可以起床時又累了,頭嗡嗡作響,電腦打開又關上。
放棄寫文。
頭腦昏沈,但是又不想浪費開學前兩週最後的空白時光,於是決定來「怦然」一下個人物品。
「怦然」是我自用的詞,從「令人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那本書挪用來的。我很喜歡作者近藤小姐簡單又明確的整理原則:把同一類的東西都拿出來全部放在一起,然後一件一件拿起來感受,覺得有「怦然心動的感覺」的物品就留下,沒有的就淘汰。
不知不覺,我使用這個方法已經有十年了。原則上一年會「怦然」一次,但是蕃茄剛出生那一兩年稍有停滯,再來就是搬來英國之後受到疫情影響,整整兩年沒有「怦然」。
書上說,先從衣服類開始整理,之後才輪到書籍、資料,最後才是雜物。我一直都遵照著這個順序。但是這回,我剛好要開箱行李幫新東西找家,於是決定調整一下,從清理雜物開始。
床底下的箱子,兩個,拖拖拖出來倒在地板上。衣櫃上層的箱子,兩個,拖拖拖出來倒在地板上。書桌抽屜,四個,掏掏掏出來丟在地板上。床邊櫃抽屜,一個,掏掏掏出來丟在地板上。
沒幾分鐘,地毯中央就隆隆隆生出一座小山。
我倒吸一口氣,讓自己冷靜一下。這個「造山」的景象不管親眼見過幾次,都還是會有「居然又累積了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的極大震撼。不過從另外一方面來講,也會生出一種莫名的輕鬆感,因為很明確地知道需要整理的東西就是這個份量,不會更多了。
我在小山旁放了一個紙箱,然後坐下來,動手「拆山」。
髮夾,髮圈,髮圈,護手霜,髮圈,護唇膏,髮圈,紅色0.5原子筆,黑色0.7原子筆,黑色0.5原子筆,B5筆記本,B5筆記本,A4筆記本,用一半的筆記本,全新的筆記本,護唇膏,髮圈,存摺,護照,會員卡,悠遊卡,髮圈,髮圈,鑰匙,小購物袋,名片,隱形眼鏡,資料夾⋯⋯
「大山」的高度一點一點的降低,有一部分進了紙箱裡,其餘的在周圍逐漸生成四座新的小山。一邊重複做著「拿起物品,感受」的動作,我閒不下來的腦袋又開始轉動起來。
其實,整理個人物品的過程,會被迫看見不想面對的自己。那些面向的自己,透過一個一個的「物證」,被確確實實地呈現在眼前。
白癡喔就已經有釘書機了還買。這枝筆當初花了這麼錢多買,還跟傑克保證一定會天天用,結果咧?只有兩隻手是幹嘛需要這麼多筆記本?別再辦會員卡了你根本都不記得有他們的會員,去了也都忘記帶卡。七張?拜託你下次回台灣務必記得帶悠遊卡!不要再買布衛生棉了你懶得要死圖案再可愛再環保再舒服你都不會用啦!
浪費、不切實際、虛榮、健忘、毫無規劃、自以為是⋯⋯每一個被「錯買」的物品都是我「有這麼多缺點」的證明,要這樣一樣一樣親手碰過,等於直接承認自己犯下的「過錯」,真的是千刀萬剮的酷刑。但是經歷過第一次,那種羞愧到一直捏自己身上各處皮膚轉移注意力的崩潰感之後,在整理完成的瞬間有種「誒?結束了,就這樣嗎?」的解脫感。同時也發現,那些所謂的「罪證」也不是真的多可怕的妖魔鬼怪,就只是各種當下的思慮不周造成的結果,看清楚之後反而比較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
確實不舒服,但是沒有想像中可怕,沒有想像中難,而且我挺過去了。驚奇之餘還帶有一點點得意,覺得像是完成了什麼了不起的事。再加上房間變得好清爽,好舒服,真的覺得好開心。
這樣一想,「整裡自己的過去」真的是一個很類似的經驗。
在我還不敢回頭去探索自己的成長過程的時候,我雖然記得一些重要的事件,但是從來沒有打算要去回想究竟發生什麼事。我堅信那些事件裡一定藏著我被人討厭的秘密,如果我去深究,就會清楚聽見大家不敢直接告訴我的各種批評:驕傲、自以為是、長得醜、沒教養、身體很臭、懶惰、姿勢不雅、三八、不檢點、不懂事、自私、笨拙、沒品味⋯⋯
只要我不去挖掘,我就可以裝作不知道,還可以傻傻地活著。如果我跑去看清楚,就會證實這些批評都是真的,那我就只能承認我活該,所有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都是我自找的。我活該大人不喜歡我、我活該被霸凌、我活該被打、我活該沒有朋友、我活該覺得寂寞,因為我全身上下沒有一處優點。
但是跨出第一次,打開第一扇通往過去的門,把裡面的垃圾都掏出來之後,我發現,那些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並不是因為我是一個很糟糕的人,所以其他人特地施加給我的懲罰,只是一堆雜物糾纏在一起的結果。
例如,在我開心跟家長報告在學校發生的大小事的時候,被惡狠狠地打斷:「我最討驗聒噪的小孩,你去學校到底有沒有好好在讀書?」這當中我的喋喋不休很可能只佔了一小部分。讓大人真正決定用那句話回應的理由,很可能是他有其他正在心煩的事。也許是今天突然聽到同事的小孩成績優異,覺得自己的小孩沒什麼能拿出來說嘴很丟臉。也許是工作一天覺得很煩,根本沒心思聽這些無聊的小事。也許剛發現錢包不見了正在焦慮,小孩還跑來亂⋯⋯
就像在「怦然」我的雜物一樣,把一個事件啪啪啪地從房間掏出來,攤在地板上,然後把屬於我的部分拾起來,把不屬於我的部分分類出去。然後,這個房間就會變得清爽,可接近,不再是一個鬧鬼或者生蟑螂的可怕角落了。
這次回台灣,因為知道自己時間有限,所以我到處找人深談,幾乎每天都有一場超過五小時的對話,等於我砰砰砰砰砰在兩個星期的時間內,一股腦把心裡所有沒開過的房間都解鎖,把所有陳年的灰塵、雜物、爛掉的腐朽掉的發臭掉的東西都打開來巡過一次。
恐怖死了。
但是,也讓我發現了非常珍貴的東西。
在我霹靂啪啦一股腦把在親戚叔叔家發生的事情全部吐給諮商師之後,他搔搔腦袋,在紙上胡亂畫了一陣之後,說:
「感覺,這是家族性的耶。你親戚叔叔,你,你的孩子——
「還有親戚叔叔的孩子!」
「對,每一家的每一代都有一個不受控的靈魂啊。這讓我很好奇是從上面的誰承接下來的。」
「再上去我就不太熟了,但是我可以去問出來。」
突然,他把手上的紙筆都放下來,正面對著螢幕:「欸,我覺得你真的有機會終止這個循環耶。」
啊啊。
終於,要開始「怦然」我的人生了嗎?
我坐在山一般高,黑壓壓一片,分不清到底有多少人事物,多少歷史和時代的災難糾結在一起的「過去」面前,覺得時候到了。
沒有任何事情是偶然發生的。發現高敏感特質,開始寫這個粉專,在課堂上發現「家族詛咒」的理論,發現自己的「家族詛咒」,決定轉讀博班,遇見「創傷的智慧」,回去台灣把所有的門都打開⋯⋯。
九月份,隨著新學期開始,旅途的下一站會是哪裡?會發現什麼新的東西?會寫出什麼樣的新文章呢?
稍安勿躁,一步一步來吧。
居家隔離可以倒垃圾嗎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轉眼三級警戒已經兩個月,隨著確診數下降,疫苗大規模開始施打,空氣裡那股緊張的氣息似乎消散許多。回想起這段時間,從「同島一命」、「好心肝尋找Ben」到「抹黑AZ泥巴戰」,全台仿佛一起做了場半夢半醒的惡夢。
為了防疫的各種調整,影響到所有人。以我來說,備賽半年多的健力比賽無限期延期,堆積起來的肌力體能,無從釋放。孕力實體活動全數取消,孕婦運動的推廣只能被迫中斷。七月底要出版的第二本書也跟去年一樣因疫情取消簽書會,真的是每次出書都遇到疫情爆發?讓我從擔心憂慮、無奈、不甘心,甚至有一點點憤怒。但想到身邊許多健身業、餐飲業的朋友面臨失業、減薪,房租空轉,一線的醫護人員以及許多不幸染疫的人,自己的煩惱瞬間顯得微不足道,甚至有著不時人間煙火的殘忍。這種複雜矛盾的心情也是在過去不曾有過的。
而過去我總是可以明確自律的朝訂下的目標前進,但當目標被移除後,規律的生活瞬間斷線,馬拉松、健力比賽、舉辦講座.....難免有著無所適從的茫然感。再加上無法去健身房大量訓練後,運動量瞬間降至這五年多來的新低點。看著手上的繭慢慢被消失、被酒精的脫皮取代,想念槓鈴就好像想念前任情人。雖說我早已添購可調式啞鈴,壺鈴居家替代,但!這就不是槓鈴,感覺不同啊!
少了大重量的神經刺激,卻多了救護車鈴聲的精神壓力。作息被打亂後,好幾個晚上輾轉難眠,半夜驚醒煩惱的倒不是自己染疫,因為我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向來自我感覺良好,有著即使染疫也是輕症的莫名自信。我焦慮的是年長的姑姑萬一不幸染疫,我連最後一面都見不上。所幸,她是個只聽我話的模範長輩,減少出門、上網訂菜、輪到她,也不多問,就去打了疫苗,未曾讓我操心過。
而我也早和身處熱區醫院工作的先生討論好,萬一他的同事確診,或院內感染嚴重,他需要隔離,是誰留在家中、誰去住旅館。謹慎的他甚至早在去年疫情時就添購了家用血氧機,盤算著萬一醫療量能吃緊,我們又染疫,就要居家自我照顧,病情惡化再去就醫。萬幸的是,在嚴密的防護和疫苗注射下,他好幾次和病毒擦身,並沒有染疫。
再來也因為在疫情高峰時期各種癌症手術暫緩,很多時間他其實也是閒賦在家,因此取代了家事阿姨。從洗廁所到洗冰箱,包辦了所有家務事,開發許多精緻的料理,好比香料烤羊排、龍蝦義大利麵、壽司醋飯,美味精緻的程度讓我覺得他根本可以棄醫從廚了!
但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家事就是做了無感,不做卻又馬上會被發現的虧本工,要從中得到成就感真是難上加難。另外和相識十幾年的人朝夕相處難免互看兩相厭。從誰倒垃圾到疫苗怎麼分配都可以爭論不休。這時候就有點羨慕新婚熱戀人士,可以關在家裡盡情享受兩人世界。但我想維持婚姻的重點不是就是切記「自己也很難相處」嗎?寫到這又不禁佩服家有幼子的夫妻,你們真的辛苦了!
回過頭來想,這段時間雖然很多計劃被迫中斷,但山不轉路轉,我也努力突破舒適圈做了很多新的嘗試。webex 、zoom、streamyard,3C白痴的我現在會用所有線上軟體,可以獨立完成每一場直播。也勇敢地在疫情爆發一開始時,致電婦產科醫學會,要求他們發公文支持孕婦施打covid19疫苗。我的網友不分族群也紛紛傳來許多關於疫情變化的疑問,懷孕可打疫苗嗎?臨時換產檢醫院會怎樣嗎?隨著疫苗施打,各種假新聞篇剖報導也開始作亂令人生氣。
「瘟疫中就是要善盡每個人的本分」我心中的正義小鈴鐺不斷作響。也因此這段時間心情雖然不穩定,有時候不免負能量爆棚,我還是積極地撰寫文章持續破解迷思,想不到竟也累積了一系列的疫情專題。接下來適度解封,我會做好防護開始去小型工作室進行一對一訓練,喚醒睡著的肌力,感受槓鈴握在手裡的安全感。回到傳統市場買菜挑水果和熟悉的賣菜阿姨問聲早,聽她講一句「好久不見」!
但因為疫情尚不穩定,尤其孕婦又是相對高風險族群,標準一定要拉得更加嚴格,所以暫時不會有實體活動。因此我後續還是會舉辦各種線上的活動和講座,當然最重要的就是新書的預購即將發表,請大家持續鎖定臉書囉!
居家隔離可以倒垃圾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再次的延長到7/12~
這段時間有好好照顧自己嗎?:)
很多人都知道我很少上網或出門,
因為近期疫情緣故,比起待在家的無聊,我更不敢出門,
最近也更能體會防疫、居家隔離、少群聚的重要性,
每一次要踏出門(比如:倒垃圾),
好像更富有責任感的,
希望自己跟室友不要造成任何人的困擾。
因台北空氣品質真的不佳,室友特別容易過敏,室友之前買了LG免曬衣乾衣機,可以定期為棉被殺菌、衣服也不用室外曝曬,這次因為疫情,我們特地為家裡添購了新朋友
*LG Styler 蒸氣電子衣櫥*
這真的解決了我們短暫外出回家的困擾。
最近盡可能的少出門,
但偶爾到附近超市或便利商店買一些吃的用的,
走路來回不到10分鐘的路程,
然後又搭著防曬外套穿的我就會覺得,
只是出去幾分鐘,那外套跟便服到底要不要洗?
抑或是出門吃個飯回來,
擔心身上殘留濃濃食物味要怎麼辦?
加上我跟室友兩人的外套也不少,
有些衣服布料更不方便直接放洗衣機,
家裡還有許多布偶娃娃,
尤其我有好幾隻兒子(snoopy ˶‾᷄ ⁻̫ ‾᷅˵ ),
這真的解決了我的問題,
因為電子衣櫥是透過60度天然水蒸氣殺菌技術和獨特的衣架擺動技術去除衣物上的細菌及灰塵,還有低溫烘乾不傷衣物,連演出的洋裝都不用送乾洗,省了一大筆費用,清洗完畢還能有淡淡香味和蓬鬆柔軟的觸感❤️
它有很多種不同的功能:讓人倍感安心的60度蒸氣殺菌、最實用的清新除臭、取代除濕機的室內除溼功能、還有超級加分的精緻衣物護理!
總結就是出遊返家、下班聚餐、雨天騎車、家裡寢具整理都用的到,
尤其每天睡的枕頭上容易積累塵蟎,容易誘發過敏,也可以用寢具模式定期清理
它有很多功能:清新除臭、衣物護理、殺菌、溫和烘乾
四個功能裡還有細分,你看到重點了嗎….?
它能殺菌、它能殺菌、它能殺菌!
就是因為我跟室友兩人都怕自己中標,
我們決定把這位重要的家電朋友擺在門口進來的玄關處,
出門回到家就是先幫衣物殺菌一下,
目前用了一段時間真的很喜歡💕推薦給大家~
另外,上網做功課得知電子衣櫥也能幫助消除孩童過敏源,
感覺有小孩子的家庭更需要這台電子衣櫥呢!
如果最近有在考慮的朋友們,
我使用心得真的蠻不錯的,
有沒有人家裡剛好跟我們家一樣多了這位酷炫家電朋友呢?😊😊😊
#LG
#LGstyler
#LG蒸氣電子衣櫥
#好好待在家
#好物分享
#經紀人說我喜歡的東西都蠻好用
#希望我分享什麼可以留言給我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