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他一點點溫柔
「楚辭」中最着名的篇章是「離騷」——離是別,騷是愁。講述離別國君的愁思,讓屈原發「憤」而作,用以抒情。
屈原是楚之大巫,(不是現代的巫師)古代君權神授,國君和上天溝通要靠巫,巫有責任告訴國君上天的警示。所以屈原不斷地勸諫楚王不要貪心走捷徑,要走對國家有利的大道!因為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無奈忠言逆耳,忠臣指出國君的錯誤,庸臣幫國君的錯誤合理化。歷史不會完全一樣,但是人的感覺往往相似。
屈原身為諫臣,不斷地呼求,國君不聽,最後死諫。
身處個人主義的現代,很難理解封建時代的知識分子的困境,所以我才說要帶著溫柔和敬意去看古人。個人主義的生命就是短短幾個秋,只負責自己的一生。但是古人的生命時間軸拉得很長,上要對得起列祖列宗,下要做子子孫孫的表率。把握有限的生命,立德,立言,立功(這個觀念要明白,後面上課就不解釋了)。
「離騷」的文法很美,忠厚溫柔,激揚哀麗。還好歷代都有人註解,讓我們可以穿越時空感受他悲憤的脈動。
學生説楚辭就是「兮」來「兮」去,現在誰會這樣講話?
請問髒兮兮,神經兮兮,可憐兮兮,有沒有用?還用兩次!
「兮」就相當於「啊」,是表達語氣的助詞。也是楚辭的特色。
這一句你可能聽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白話文意思是時光飛逝,草木凋零,紅顏易老。怕自己還沒有成功就老了。
另一句「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也是表達對青春易逝,歲月難留的感嘆。
指考倒數計日了,同學加油!
PS:
1)為什麼美人比不美的人怕老,因為人老了都不美。那原來不美的人就翻身了!哈哈!輕鬆一下!
2)介紹一句委婉的告白「~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對方如果看不懂⋯⋯就講白話文吧!
屈原巫師 在 超知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端午節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
伍子胥os:我才是主角!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了~這一天,大家會吃粽子(通常整個星期都會跟粽子度過QQ),也可能會玩立蛋遊戲,有閒的或許會到河邊看龍舟競賽,順路買香包掛著。端午節的樣貌,大致就是以這些活動存在於我們的腦中。然而,「端午節」又是怎麼來的?真的就是屈原投江而已嗎?就讓我們來看看各路的端午節起源傳說吧~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端是開端的意思,又可以叫端陽節、重五節。台灣的客家人會稱端午節為「五月節」,有趣的是,民國建立後,一度將端午節定為「詩人節」,以此來紀念屈原。至於端午節的起源故事,總與名人脫不了關係。最有名的一個,大概是那位名為屈原的老兄了。話說當年,戰國時期楚國有理想、有抱負的貴族屈原,想要改革楚國以對抗強秦,殊不知被其他貴族反對,悶悶不樂的他只好在五月五日跳河自盡。(珍惜生命,請撥打1995)傳說中說楚國人民為了憑弔他,曾划龍舟撈屍,每年還會丟竹筒飯到江中以茲紀念,殊不知屈原竟然託夢表示飯都被魚蝦吃了,請改丟葉子包米。於是乎,「粽子」的原型便誕生了。
另外一個說法是,戰國時期的原「楚國」子弟,伍子胥(沒錯,又跟楚國有關了)。因為殺父之仇投奔吳國(順路一夜白了髮owo),之後滅了楚、伐了越。殊不知吳王夫差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建議趕盡殺絕越國(我絕對不會劇透:越王勾踐後來臥薪嘗膽,最終幹掉吳國成功復仇)。最後伍子胥就被讒言害死,然後在五月五日被投入江中,伍子胥的忌日就成了百姓紀念他的日子。有趣的是,伍子胥的故事是有外傳的!當初伍子胥被丟入江,一名巫師的女兒:曹娥,駕舟於江中想救人,殊不知大浪一來……她自己也送了命,五月五日就此成了紀念這位女孩的日子。
等等,曹娥真的是投江救伍子胥嗎?曹娥的故事有另一個版本,相傳當年曹娥的父親在江中失蹤,曹娥竟然決定投江救父……。你問我曹娥有沒有救到人?
這邊故事有兩個版本,一說她成功找到父親的屍體;另一說是最後,父女的屍體一同浮上來,死狀是相擁而死。(好慘)不論結果如何,曹娥成了孝女代名詞,後人還為她立了碑,這也是端午節由來的傳說之一。
沒想到端午節的起源,竟然這麼多的傳說故事,這些說故事的人簡直就是活在不同的平行世界裡面啊!而且端午節的起源傳說跟伍子胥相關的就佔了三個,但是最廣為人知的居然只有屈原接(ㄕㄡ)收(ㄍㄜ)的那一個。如果我是伍子胥的話,一定是心有不甘,更不要說伍子胥明明就比屈原早生好幾百年了!
其實也不用這麼憤慨,因為關於這些歷史名人的傳說,真實性都還有待考證(畢竟都是傳「說」嘛)。但我們還是可以再其中找到一些共同點,那就是:端午的故事都來自於中國南方。這反映了最有根據的端午節起源。中國古代南方稱為南越,當地部落自古有崇拜龍王、祭祀水神的傳統。他們會將舟做成龍的樣式預防水中蛟龍作亂,並以此在江上拜水神,奉獻米飯給水中龍神,這些祭祀活動,已經可以看出龍舟、粽子習俗的原型。隨時代演進,龍舟漸漸被賦予忠君意味、明清時更成為普遍的競賽。如果說端午節是從地方信仰融合各種意識形態,也是不為過的。
那麼「端午節」是個吉祥的節日嗎?五月是一年中最熱的月份,又熱又潮濕,毒蛇害蟲暴增、疾病瘟疫猖獗。古代沒有科學觀念,很自然地把鬼怪跟瘟疫、毒蛇聯想在一塊,因此端午又被稱為「惡日」。菖蒲、艾草其實都是有消毒用途的藥草,但是當時有誰知道甚麼是「消毒」,古代就當這些植物有「避邪」功用,於是這些植物成了五月端午節的必備品。此外,五月五日被視為「惡日」,也跟南越的部落習俗有關。惡日的形象跟剛好發生的惡事,總是會被聯想在一起,屈原、伍子胥的死亡日期正好就是五月五日,一代傳一代,「惡」的聯想也被加深了。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讀者朋友了解了嗎?看是看完眾多的起源後反而眼花撩亂呢?傳統節日的來源並不單純,當身邊朋友開始吃著粽子時,不妨跟他/她分享這些故事,為接下來要吃整週的粽子增添點歷史風味吧!
參考資料:
曾應楓、陸穗崗編,《賽龍奪錦》。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年。
洪進鋒,《台灣民俗之旅》。武陵出版社,1990年。
福建省民俗學會,《閩臺歲時節日風俗》。廈門大學出版社,1992年。
Photo credit: <a href="https://visualhunt.com/author/84c1ad">jeff~</a> on <a
href="https://visualhunt.com/…/80a6ea">VisualHunt.co…/a> / <a
href="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 CC BY</a>
#超知識2 #365節日
屈原巫師 在 陳啟鵬老師- 【屈原真實身分是巫師?】... 的推薦與評價
【屈原真實身分是巫師?】... ... <看更多>
屈原巫師 在 趨勢文學劇場《屈原,遠遊中》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汨羅江畔,三閭大夫縱身一躍── 基隆河邊,三位好友爭議 屈原 。 他是愛國詩人? 巫師 ?還是絶對的浪漫主義者? 蓬萊仙島上,司命和山鬼施法召喚, 遠遊 ... ... <看更多>
屈原巫師 在 [歷史] 何事秋風悲畫扇(楚王X屈原/強姦H/完) - 看板BB-Love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