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跨文化的獨特海上祭典
#透過祭典觀光走向國際活絡地方
文:鳳山李雨蓁 Lí Ú-chin、陳信諭 醫師
今天是紅毛港保安堂建廟70多年來,首次舉辦的陸海祈福法會與遶境活動。在經過港務公司核可後,28艘大小船隻從小港漁港出發,沿著碼頭側邊行駛到42號碼頭後折返,前後共兩小時。
最大一艘駁船上搭載著漆成海軍灰的「神艦」,船上神位搭著傳統廟宇造型的牌樓,但甲板上卻插著無數帶有日本海軍太陽旗的旗幟,遶境遊行的隊伍裡面除了藝閣車、花台車......還有日本動漫團隊,到底,為什麼會有這麼奇特的組合呢?
保安堂目前位在鳳山區國慶七街,但原先是座於1923年,在紅毛港的海岸邊搭起的竹寮。
傳說,當時庄內漁民出海捕魚時,於海中拾獲腿骨,撈回岸邊並建竹寮供奉,是為「郭府」。而後,一位村民過世後無人安葬,鄰人獲得托夢,將之安葬於保安堂,是為「宗府」,此處和一般陰廟建立的緣由大同小異。
#台灣唯一的日本帝國海軍靈廟
但在二戰結束後一年,漁民出海捕烏魚時,又於海上撈獲一顆頭顱,亦入祠供祀為「海府」。後因「海府」靈驗,村民還願重建時,先有託夢,後有原先不會日語的乩童用日語表示:自己身份是太平洋戰爭中陣亡的「日本第38號軍艦」艦長。
因而信徒請哈瑪星船匠黃秀世,打造縮小版的軍艦,供奉在廟中。據說製作途中,海府屢屢託夢,要求上面的士兵器具等物都必須確實復刻,與「38號軍艦」一致。
那,史實真有「38號軍艦」嗎?經過考證,日本帝國海軍有類似名稱的,包含1944年11月在馬尼拉外海沈沒的「第38號丁型海防艦」。或是同樣在1944年11月,原訂開往高雄,卻在巴士海峽被美軍潛艇擊沉的「第38號哨戒艇」(原樅級驅逐艦蓬號)。
從元帥託夢的軍艦型態和日方考證,目前廟方也採用後一說法,海上遶境時船上滿滿的日本海軍旗幟,寫的正是蓬號的戰歿者。
#展現歷史意義的祭典
好過日團隊今日參加海陸遶境活動時,除了敬佩紅毛港村民傳承傳統,還能發揚光大的努力。也想到這樣獨一無二,融合台日文化,跨越殖民地與母國、戰爭勝敗國的複雜關係,只有海洋人民能孕育出來的祭典,或許能創造更多的價值。
日本的「祭典觀光」,每年都能吸引眾多外國觀光客造訪,但這些「傳統」祭典,其實很多都是霍布斯邦所謂「#被創造的傳統」。
舉例而言,京都三大祭之一的「時代祭」,是已經現代化的明治維新以後,在1895年才開創的祭典。「鐮倉鶴岡八幡宮例大祭」號稱有800年以上歷史,但真正變成成每年固定舉辦的「鐮倉流鏑馬」祭典,是在1959年,地方為了在櫻花季後繼續吸引遊客而舉辦。金澤「湯涌雪洞祭」,更是2011年動畫「花開物語」虛構的祭典,實體化後竟然變成湯涌溫泉重要祭典,每年已能吸引15000名觀光客參加。
保安堂的日本軍艦傳說已有70多年,跨越台日文化,以大時代戰亂為背景,更是台灣廟會罕見的海陸遶境,並且長期也和日方有所交流。這些都具有深度文化觀光的潛力。
未來,或許可從日本活化地方的祭典經驗中,將此一活動擴大為活化地方觀光的祭典活動。除了發揚在地文化,擴大國際交流,也對於流離的紅毛港聚落,可以起到增加歷史向心力的作用!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介紹 這次要帶著聽眾朋友認識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由館方 #林威成主任,來為大家介紹,此館共分為四大展區。 一樓、「人與自然環境」展示區 綜合介紹台灣原住民概況及族群之分佈,展現原住民人文風貌。 本樓層為台灣原住民族各族文化特徵的簡介,大廳右側運用各族群圖...
展現歷史意義的祭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介紹
這次要帶著聽眾朋友認識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由館方 #林威成主任,來為大家介紹,此館共分為四大展區。
一樓、「人與自然環境」展示區
綜合介紹台灣原住民概況及族群之分佈,展現原住民人文風貌。
本樓層為台灣原住民族各族文化特徵的簡介,大廳右側運用各族群圖版及文字使參觀者瞭解台灣原住民的傳統服飾、風俗習慣、及特有祭典等等。展場後側以排灣族石板雕刻代表「山」、達悟族漁舟代表「海」,藉著山與海的悠遠宏闊,呈現台灣原住民族對環境的適應。觀眾並可透過展場中央的台灣地圖模型與觸控按鈕,了解台灣原住民族目前分佈區域、聚落範圍以及台灣各重要都市與山川河流。
二樓、「生活與器具」展示區
展示各族工藝用品及住屋模型,表現日常生活與社會之關係。
展出達悟族宗柱及住屋模型、鄒族男子集會所、原住民農耕用品、阿美族火塘、排灣族石板屋、陶器、樂器、編容器、雕刻與紋飾、狩獵與漁撈、飲酒文化等各種器物,為原住民因應自然的生活型態做了最佳的詮釋,也表現出日常生活器物與文化脈絡的關係。展場並有相關影片分別介紹排灣族現代製陶與豐濱阿美族的傳統製陶、北排灣大社村藝師製作佩刀及南排灣佳興村藝師雕刻、鄒族男子會所“Kuba”的修整、製酒過程以及達悟族的現代生活影像。
三樓、「衣飾與文化」展示區
展示原住民紡織、服飾之美,呈現其社會文化意義。
台灣原住民族的服裝配飾材料相當廣泛,所呈現的圖飾花樣也各具特色,展場呈現了多族的典型服飾、刺繡技術、紡織過程、裝飾物等,讓我們感受其獨特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現場並播放太魯閣族傳統的製麻紡織過程及原住民傳統歌舞祭典的動態影像。
B1、「信仰與祭儀」展示區
藉禮器文物,闡釋原住民信仰文化。
對於原住民的泛靈信仰、祖靈崇拜、獵首習俗及各族群祭儀用品都有詳盡的介紹,本樓層並以圖表、文字、歷史照片,輔助說明台灣地區史前遺址的時空架構、原住民相關的史前文化以及台灣原住民的文化變遷。
展現歷史意義的祭典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東華三院文武廟位於香港太平山荷李活道,是香港開埠早期的中式廟宇及於開埠早期於香港政府批准下可以用中國方法進行「斬雞頭,燒黃紙」的宣誓及裁決華人之間的糾紛。文武廟於2010年11月12日列為法定古蹟。文武廟為廟宇組群,位於荷李活道,由文武廟、列聖宮和公所三幢建築物組成。該廟宇由華人富商興建,估計於一八四七至一八六二年期間落成。文武廟主要為供奉文昌及武帝,列聖宮則用作供奉諸神列聖。公所為區內華人議事及排難解紛的場所。三幢建築物以兩條小巷分隔。一九零八年,政府制定《文武廟條例》,正式把文武廟交予東華醫院管理。時至今天,東華三院董事局和社會賢達每年仍會齊集廟內舉行秋祭典禮,酬拜文武二帝並同時為香港祈福。文武廟對本港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社會意義,反映昔日香港華人的社會組織和宗教習俗。文武廟為兩進三開間建築,正門外面有兩座花崗石鼓台,前進置有擋中。廟宇按照傳統中式建築布局設計,後進較前進高出幾級,設有供奉諸神的神龕。兩進之間的天井已為重檐歇山頂覆蓋,屋頂由天井四角的花崗石柱支撐,兩側為捲棚頂的廂房。位於文武廟左側的列聖宮原為三進兩院式建築,其後兩個天井加築鋼架屋面。公所為簡單的一進式建築,其花崗石門框至今保存完好,上面刻有公所的建築年份,甚具歷史價值。文武廟組群屬典型的傳統中式民間建築,飾有精緻的陶塑,花崗石雕、木雕、灰塑和壁畫,盡顯精湛的傳統工藝技術。
東華醫院禮堂於1872年落成,1933年重建。禮堂放置了不少東華珍貴的牌匾和對聯,其中包括光緒皇於1885年送贈東華的牌匾;還裝有創院總理的瓷相、大事碑記及有歷史價值的手工製品,如酸枝會議桌、高背椅及鏡屏。東華每年很多重要會議及大型活動,包括週年會員大會、董事局互選大會及董事局交職典禮都在禮堂舉行。東華三院文物館的佈局對稱,中間為大堂,兩側是偏廳。文物館屬傳統的樑柱建築結構,結構柱以木建造,豎立在具雕飾的花崗石柱座上。牆身以青磚築砌,磚縫非常幼細。整幢文物館坐落於花崗石平台之上,前面有花崗石梯級。文物館的建築優美,糅合中西建築的精髓。
東華三院文物館原為廣華醫院大堂,廣華醫院是首間在九龍和新界區開辦的醫院,為公眾提供醫療服務。廣華醫院由東華醫院總理及九龍的華人領袖所興辦,於一九一一年落成,作為東華醫院的九龍分院。一九三一年,東華醫院、廣華醫院和東華東院三間醫院合併為「東華三院」。廣華醫院在一九五八年進行全面的重建工程,只有大堂得以保存。一九七○年,東華三院為慶祝成立一百周年,將廣華醫院的大堂改建為東華三院文物館,用以展示東華三院的歷史文物和收藏珍貴文獻。一九七一年一月十五日,文物館由關祖堯爵士主持開幕典禮。文物館自一九九三年起開放給公眾參觀。文物館糅合中西方的建築特色。館內建築物正面的中式裝飾和祠堂布局,清楚展現中式建築特色。檐板上的花卉和吉祥圖案,以及外廊的樑架和駝峰,均是精緻的木刻。金字屋頂鋪有綠色琉璃瓦,目前的屋脊建於一九九一年,乃仿照一九一○年的原有屋脊重建。西方建築元素主要見於建築物的側面和背面,包括使用小圓窗和連拱頂石的弓形拱窗。大堂內通往展覽廳的四道拱門設有西式楣窗。大堂的屋頂由傳統的中式桁條和樑架結構支撐,而偏廳則採用了雙柱桁架。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又稱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央會所及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街會所(Chinese YMCA of HK Bridges St. Centre),是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昔日的總部,位於香港島上環必列者士街51號,現時會所服務有「必愛之家宿舍」、「必愛之家庇護工場」及以康體服務為主導的青少年服務。建築物於1981年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並於2009年12月18日升格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會所由芝加哥YMCA會員籌建,設計師Stattck and Hussey亦是來自芝加哥。會所於1918年由施勳護督(Hon.Claud Severn, C.M.G.)主持啟用,成為當時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總部,亦是香港首個市民會堂及體育場館,會所內擁有當時最先進的康體設施,包括香港首個室內泳池,以及設有懸空的室內鑊形跑道。會所高六層,以紅磚建成,融合中西建築風格,並受芝加哥建築學派所影響,在香港相當罕見。1927年2月18日及19日,中國著名作家魯迅曾於會所禮堂內演講,題為《無聲的中國》及《老調子已經唱完》。1937年後,會所被徵用作防空救護隊半山區A段總站,以收容超過一千名難民。香港日治時期,會所被日本當局的的文教課徵用作日語及德語學校。香港重光後,會所恢復為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總部。1966年,隨著位於九龍油麻地窩打老道的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九龍會所完成重建,總部遷到該處,原址仍保留作為青年中心。
展現歷史意義的祭典 在 張麗善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北港媽祖出巡遶境,虎爺將軍一馬當先出發,在朝天宮廟前就先吃了好幾座的炮山,展現虎爺將軍專門吃炮的氣勢。
北港朝天宮一年一度的媽祖出巡,在農曆三月十九日起駕,一早廟方就先由住持法師向媽祖秉報,並且進行祭典。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以及全體董監事、縣長參選人張麗善共同參與祭典儀式,隨後分別請媽祖神像上神轎,開始展開出巡遶境活動。
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表示,北港媽祖出巡的意義,就是媽祖出來大街小巷巡視,給各方信眾、地方的人關心一下,所以不論馬路大小,只要神轎可以進得去,我們就會進去,尤其北港的特色就是犁炮,因為過去農業時代,農民用的鋤頭燒紅了後當成點燃器,要點燃鞭炮也要有技巧的,這也是北港的特色。
北港媽祖出巡固定在每年的三月十九日、二十日舉行,是北港鎮一年一度的盛會,北港鎮內各項陣頭、藝閣都會共同參與,今年媽祖出巡日子剛好遇到週五、週六,吸引很多旅外鄉親、學生專程回來參與活動,熱情的民眾準備了好幾車鞭炮來歡迎媽祖,媽祖神轎所到之處炮聲不斷,非常熱鬧,尤是是虎爺將軍神轎所到之處,都可以看到民眾準備整堆的鞭炮燃放,希望可以愈放愈旺。
雲林縣長參選人張麗善表示,希望藉由北港媽祖的神威,不但可以把香客變遊客,我們也要增加更多景點、延長陣線,讓香客來此可以停留在北港鎮,時間可以更多、在此消費,所以日後應將糖廠土地充分利用,讓觀光、宗教、文化結合起來,也和糖廠的歷史相結合,讓香客來到北港可以進一步了解媽祖的宗教文化。
北港朝天宮每年都吸引好幾百萬名遊客前來朝聖,從元宵節開始到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這段時間,是各地進香團和遊客最多的時候,雲林縣長參選人張麗善也希望未來可以好好規劃,並且加強交通建設,讓更多遊客可以來北港遊玩,為地方帶來繁榮。
《歡迎來坐》
國會研究室: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1段3-1號2103室、
青埔服務處:雲林縣虎尾鎮平和里青埔2-23號。
《張麗善 雲林ㄟ日頭花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yunlin.lishan/
《張麗善 Youtube頻道 日頭花行腳》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tLH...
《張麗善 Instagram官方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lishan6970/#
《張麗善 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me/R/ti/p/%40yunlin.lish...
《財團法人雲林縣青埔教育基金會》
http://hanreporter.blogspot.tw/2012/0...
《懇請支持國民黨提名縣市長參選人》(依徵召提名順序排列)
苗栗縣長徐耀昌、南投縣長林明溱、連江縣長劉增應、彰化縣王惠美、臺東縣饒慶鈴、新竹市許明財、宜蘭縣林姿妙、雲林縣張麗善、花蓮縣徐榛蔚、基隆市謝立功、臺中市盧秀燕、嘉義市黃敏惠、澎湖縣賴峰偉、新北市侯友宜、桃園市陳學聖、嘉義縣吳育仁、屏東縣蘇清泉、臺北市丁守中,金門縣楊鎮浯。
《敬請關注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委員群》
蔣萬安、李彥秀、蔣乃辛、費鴻泰、賴士葆、林德福、羅明才、陳學聖、呂玉玲、顏寬恆、
盧秀燕、江啟臣、林為洲、陳超明、徐志榮、王惠美、馬文君、許淑華、楊鎮浯、陳雪生、鄭天財、廖國棟、孔文吉、簡東明、王金平、柯志恩、陳宜民、林麗嬋、許毓仁、曾銘宗、黃昭順、吳志揚、張麗善、徐榛蔚、王育敏。
《雲林鄉鎮市》
斗六市、虎尾鎮、斗南鎮、四湖鄉、土庫鎮、 臺西鄉、崙背鄉、水林鄉、二崙鄉、麥寮鄉、口湖鄉、褒忠鄉、大埤、虎尾。
《雲林景點》
劍湖山世界, 北港朝天宮, 蜜蜂故事館, 雲林故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