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藝術,點樣睇好?
近期最熱門的展覽之一,當數香港藝術館正在進行的「波提切利與他的非凡時空——烏菲茲美術館珍藏展」。畢竟在疫症蔓延期間,仍能夠將曾繪下經典作品「維納斯的誕生」的文藝復興早期畫家波提切利,以至那個世代與他息息相關的其他藝術家真迹帶到香港展出,一切都得來不易。
在藝術殿堂裡,孕育於意大利佛羅倫斯的文藝復興運動,原意就是Rebirth,當時的藝術家藉著回歸古希臘羅馬傳統,以突破中世紀以來各種文化及思想上的桎梏,對歐洲以至整個世界都有著深遠影響。這種影響也遠遠超越了藝術創作的範疇,甚至牽繫到人對自我的認知和探索,觀看事物及世界的角度,以及生活方式及時尚的轉變等等。
觀展時,除了以藝術及歷史為起點,絕對也可以用更生活化及當代的視角入手。展覽的社區拓展伙伴領賢慈善基金@fif.hk 在展期間除策劃各類型嶄新的活動,用意想不同的方式導遊藝術外,場內更免費派發這本「另類」導賞小冊子,由FIF聯乘「就係香港」@beinghongkong 團隊共同創作,邀來本地年輕插畫家Pearl Law@pearlperoni,用鮮活的插畫,配以精簡的文章,演繹八個不同的有趣觀賞角度。
藝術可以毫不沉重,也可以完全沒有距離感,就視乎你用怎樣的眼光去看。
波提切利與他的非凡時空——烏菲茲美術館珍藏展
展期: 即日至2021年2月
地點: 香港藝術館
#MissionMuseum #FirstInitiativeFoundation #就係香港 #波提切利 #HKMOA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重返十三行常設展 第二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十三行博物館,首先由館方解說員 #鄒昀臻小姐,為大家介紹此常設展,此常設展共分為六個單元: 單元一 發現十三行 本單元自博物館一樓大廳左側開始,利用飛機與鐵渣模型的展示及互動設計,重現十三行遺址的發現經過。民國四十四年秋天,一位空軍飛行...
展覽的 用意 在 Lara的多語繪本世界-英俄日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周四傍晚, 趁著小孩放學後跟閉館前的一個多小時, Lara帶著兩隻衝到了中正紀念堂。內心打著"這個時段應該比較沒人潮"的如意算盤, 沒想到, 一到了之後居然發現....
.
.
.
.
包場!!!!!!!
天阿~做夢也沒想到能包場😂🥳🤩😎😻
.
雖然行前的課程內容他們兩個一個字都沒漏聽, 但是哥哥還是很堅持要借導覽機, 那也好~我覺得這次由國文老師呂捷所錄製的導覽十分生動有趣!👍我也推薦大家去的話可以租借。
因為沒人, 所以我們駐足每一樣展品前, 也都能細細觀察、慢慢討論。因為聽過我上課, 所以即使媽媽我不開口, 小朋友自己也很能“介紹”, 或是提出一些比較有見解的問題, 旁邊的工作人員聽到了, 都覺得很驚訝, 怎麼他們會懂的這麼多(這時候為娘的在一旁小動作撥頭髮~😼)
雖然我在開展第一天已經來過了, 但是第二次陪著孩子造訪, 卻又有另一種感覺, 用不一樣的角度去觀察,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不用人擠人、沒有壓力) 再加上他們極富想像力卻又十足有邏輯的提問, 真的讓我覺得不枉剛剛在車上趕到快躁鬱症😬👻
.
* 在第一個墓室的牆上的畫作, Alicia就問我, 為什麼Osiris臉不是綠色的?🤢
*另一面牆上12隻狒狒代表的意義, 居然是代表夜晚的12小時。(亡者要趁這12小時穿越陰間重生); 連狒狒突出的紅屁股都沒放過..😂
*黃金人形棺的頭頂上, 那條蛇的身體延伸到腦勺後(我之前沒注意到)🧐
*Nerftiti 模型既然是假的, 為什麼耳朵還要做壞掉的樣子?(這個時候就可以解釋一下博物館裡展品的用意)
*圖坦卡門的拐杖手把, 是兩個人的形狀, 而且還是一黑一白
*旁邊的涼鞋上的圖案, 也是畫有一黑一白的戰俘 (因為我們在介紹木箱上的戰爭圖案時, 有特別提到不同民族的存在, 所以當他們看到的時候就會直接去聯想, 南邊努比亞民族皮膚較為黝黑, 北邊跟敘利亞的較為白)
*象牙枕頭上的為什麼畫的是獅子不是豹?
*那兩個超級小的木乃伊是誰?
*法老王的床不是平的...
*阿努比斯怎麼瘦到皮包骨?
等等等.....很多的觀察, 讓我也學到了一課🤓每次在國外的博物館我也都會盡量找人潮少的時間去, 這樣才能好好的觀察。但是當然這都是要天時地利人和。本來不想爆雷😂但是後來想一想, 如果帶著孩子去看展, 因為人潮的關係錯過了這個展覽的細節, 實在也是有些可惜。因此還是寫了這個文,讓最近要去的人可以留意這些地方, 為孩子們做一點引導。
傍晚的中正紀念堂有一種獨特的美...有機會在平日去的話, 不妨為自己跟孩子偷2個小時的假, 感受一下親子間的小確幸🥰
歡迎把你們看展的心得在下面留言處分享喔~🥳🥳
展覽的 用意 在 幸福.原來在這裡-池上鄉福原社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影 音 紀 錄 ]
📍 心是最大的樂園 ─ 蔡康永 x 展覽座談會 📍
「人生中大部分美好的事情都是一期一會。」
❤ #你還在鬼打牆找意義嗎 → https://reurl.cc/pez7d
❤ #樂園是死不了的冒險 → https://reurl.cc/eKeRL
❤ #原來你早就見過地獄了 → https://reurl.cc/YK2gx
❤ #當代藝術長得不一樣了 → https://reurl.cc/Vbrrn
❤ #你的祖先踩到神的臉 → https://reurl.cc/Vbrrb
❤ #故事是假的情感是真的 → https://reurl.cc/3q0vR
💥
蔡康永 受 台灣好基金會 Lovely Taiwan的邀請,來到東部的農村小鎮─池上,與好友侯文詠,在六十年老穀倉改建的藝術館,共同分享他們的藝術收藏。一期一會的美好錯過了,我們用影音紀錄補回來 ! 讓您一再重播、倒帶回味!
「心是最大的樂園」是這次展覽的名稱。對康永而言,「人生重要的事情,其實不是用意義來界定,但是樂趣卻很重要。你來了現場,看到這些作品,那是很私人的事情,連畫家本人都沒有資格面對。你所經歷的人生,有些感覺是別人都無法共享的。從現在開始,要接受考驗,先不問有什麼意義,要問有什麼樂趣?樂趣是自己摸索出來的。這些藝術家費盡千辛萬苦,為了跟你一期一會,如果有什麼啟發,你心中的樂園就誕生了。」🙌🙌🙌
🕺🕺🕺🕺🕺
❤ #你還在鬼打牆找意義嗎 → https://reurl.cc/pez7d
❤ #樂園是死不了的冒險 → https://reurl.cc/eKeRL
❤ #原來你早就見過地獄了 → https://reurl.cc/YK2gx
❤ #當代藝術長得不一樣了 → https://reurl.cc/Vbrrn
❤ #你的祖先踩到神的臉 →
https://reurl.cc/Vbrrb
❤ #故事是假的情感是真的 → https://reurl.cc/3q0vR
攝影紀錄 | 走走池上 羅正傑
影音紀錄 | 參與商號 林庭宇
💥 侯文詠 Houwenyong展覽座談會7 / 13 晚間 上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展覽 | 心是最大的樂園 ─ 蔡康永・侯文詠 收藏展
📅
2 0 1 9
05.10(Fri)
|
09.03(Tue)
#蔡康永 #侯文詠 #池上 #台灣好基金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開館時間 | 10 : 30 - 17 : 30 週三.週四公休
本館地址 | 池上穀倉藝術館(台東縣池上鄉中西三路6號)
主辦單位 | 台灣好基金會 Lovely Taiwan
贊助單位 | 復華投信
展覽的 用意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重返十三行常設展
第二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十三行博物館,首先由館方解說員 #鄒昀臻小姐,為大家介紹此常設展,此常設展共分為六個單元:
單元一 發現十三行
本單元自博物館一樓大廳左側開始,利用飛機與鐵渣模型的展示及互動設計,重現十三行遺址的發現經過。民國四十四年秋天,一位空軍飛行員隨機飛越觀音山上空時,驚見飛機的羅盤出現了磁力異常的反應,他以為發現了鐵礦,才會影響羅盤!於是少校決定協同地質學家林朝棨等人前來探勘,才知道在地面上到處可見的鐵塊與鐵渣,其實是史前人類煉鐵的遺留物,另外也發現了許多史前陶片、石支腳與凹石等,由此判斷為史前遺址,並根據此地的地名,命名為「十三行遺址」。
另外,本區也陳列十三行遺址地層、考古探坑工作模型、遺址發掘影帶等,以傳達考古學相關知識。
單元二 搶救十三行
1989年政府計劃在十三行所在地進行污水廠興建工程,此舉勢將徹底破壞十三行遺址,考古學家大力呼籲保存遺址,並在社會大眾的熱烈迴響下,進行十三行遺址的搶救工作。本單元的主要用意,即在紀錄此一臺灣社會史上的重要事件,呈現當年文化保存與經濟發展間的矛盾,以收鑑古知今之效,並希冀這樣的衝突不再重演。
展場中陳列了當時的簡報與影像紀錄,並藉由怪手、抗議海報與探坑出土文物的模型擺設,帶領觀眾回到搶救發掘現場,感受當時的壓力與無奈。
單元三 探索十三行
舊名八里坌的八里,山水環繞、雨量均勻,氣候溫熱宜人,其東南側為沖積平原之外,後方是觀音山,西北接大海,東北側為淡水河口,水陸資源非常豐富,相當適合人類居住,早在西班牙、荷蘭時期,八里即有平埔聚落。本館特設立「八里坌繁榮時期」、「回到清初漢人出入墾時期」、「回到荷西時期」及「回到史前時期」等四個時期進行介紹。其中史前時期的展區中,我們設計了刺青、捕鹿的互動設計,及仿製原住民獨木舟的陳列,藉此呈現部分原住民生活的面貌。
要了解八里,除了從歷史面向外,地理環境的演變亦不可忽視,因此為瞭解八里地區的自然環境,及遺址分布與地質環境變遷的關係,特於五處地點鑽取連續岩蕊,希望由該地沉積物內容,探究當時期的地形及演變。經研究,挖仔尾至十三行遺址一帶,一萬年前為陸地,一萬年至六千年間因全球海平面上昇,而為海水淹沒。一直到六千年前左右,全球海水面沒有顯著的改變,這一帶才因沉積物而成為陸地。陸地的誕生,提供了十三行人的居住場所,一千八百年前,十三行人在此大規模定居。
臺灣北部東北季風強盛,產生東北往西南方向的沿岸流及輸砂。近十年來,臺北港防波突提的興建,使得淡水河口以南、防波堤以北之海岸泥沙淤積加劇;反之,臺北港西南之海岸則加速侵蝕,人為的建物成為海岸線變遷的另一主因。
單元四 走進十三行
在這個單元裡,我們利用考古學家的研究結果及合理的推測想像,復原了十三行人的生活情景,呈現他們的生計活動、交易、墓葬、工藝技術、服飾、家屋與聚落等各個面貌。為了讓十三行人的生活情景更為逼真,我們將此區營造成劇場,利用音效、燈光及旁白,帶領觀眾認識十三行人一天的生活。
當時為求復原圖的逼真與生動,繪製者除了設定時間及場景,親自自八里海灘取景攝影外,並聘請演員充當原住民,扮演劇場中的角色,以進行拍攝紀錄,再依據其成果繪製。
單元五 遇見十三行
這個單元是我們展覽的重點所在,因為遺址出土的文物就陳列在這裡。藉由實際文物的擺設,帶領觀眾想像十三行人的生活面貌。除了文物外,此區對於十三行人的墓葬、遺址的出土現象,也做了更為詳細的解說。另外,利用十三行出土人骨所復原的十三行人面貌亦陳列在此。
復原十三行人面貌計畫是國內考古學界首次與國外學者合作所進行的研究計畫。在計畫執行的過程中,亦遭遇許多困難,例如十三行人骨,因長期埋在地下,經常受地層擠壓或各種侵蝕因素,而脆弱變形,或分離散落,增加復原工作的難度。再者,人骨只能提供頭型和面形,關於眼耳口鼻和鬚髮等部分之復原,就需要依賴相關之生物性資料和民族誌比對資料。另外,人的神韻和性格,及其容貌上的裝飾,都需要參照相關的民族誌資料。這個計畫總共成功地復原了一位男性、一位女性和一個兒童的面貌。
單元六 認識十三行
這個展區中強調的是資訊的傳遞,讓有興趣深入探究的觀眾,得以在本區中自我探索。因此本區主要為互動的考古遊戲,及相關的影帶:如「複製文化層─展示製作紀錄」、「考古發掘日記」、「如何測出十三行人的年代」、「臺灣的平埔族」以及「臺灣的南島民族」等。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