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日式簡約風咖啡店🎐
-
依間cafe六月開張,可以算話幾新下~ 地點雖然係中環,但由於係樓梯比較下面嘅位置,還需要啲眼力先搵到。唔係大街嘐嘅關係,所以就會有種寧靜休閑感,加埋地下嘅bar枱半open area,特別chill🌿 店內分上下兩層,用餐位置主要集中係上層,大大幅富士山牆最為吸睛,加埋木製和藤製枱櫈,幾寫意,係樓底矮左,欠缺空間感。菜式唔算多,以日式定食為主,但飲品上就特別啲,由其係熱可可,係每人必點之選🍫
-
日式平鐵牛扒 ($268) 選用牛肩位置,食落軟嫩適中,肉味幾濃,入面仲keep到粉嫩嘅顏色🐂 上面仲放上香氣十足,帶鹹香嘅木魚絲,帶一帶出個牛肉味。定食仲包含素冷麵,麵鼓湯 以及 兩款漬物。其中玫瑰梅子葉漬白蘿蔔仲係自家醃製,食落爽脆帶梅子嘅酸甜味同玫瑰花清淡嘅花香,幾有心思🥢
*
漢堡扒定食 ($158) 漢堡扒上面鋪上半溶芝士同半熟太陽蛋,一切蛋汁流出,夾埋一齊食幾滋味~ 係略嫌漢堡扒乾身同熟左少少,欠缺肉汁
*
月亮興六便士 ($88) 中科限定特飲,好似成個月亮係個杯到,夠哂意景🌕 中間圓形嘅係用牛奶整成嘅杯,而底下即係伯爵茶同朱古力,最後倒上一杯濃郁嘅espresso,茶啡兼備,仲有微微朱古力同奶嘅甜味去balance返,味道上非常有層次
*
敞開心扉的萬靈藥 ($68) 單單係朱古力四款,名叫魔法可可係因為加入左唔同配料,例如薰衣草,印度人參,薑黃等,而達到唔同功效🪄 而依杯朱古力就添加左肉荳蔻同玫瑰花🌹 除左賣相夠哂吸引,仲有鎮靜,舒緩壓力嘅作用。又啱嘅,甜甜哋又有濃郁嘅朱古力味,真係會令人心情變好✨
-
日本東京第一 ($68)
巴斯克芝士蛋糕 ($58) 依兩款芝士蛋糕大至相近,但東京第一個款芝士味再偏酸少少,帶輕微果香,質感偏厚實~ 而basque cheesecake 就多左一份焦香,兩款都可以一試🍴
-
時光逆流 (中環)
中環雲咸街41號文靜大廈地下低層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葳葳愛旅遊WEIWEI Love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8年4月,我們來到了位於歐洲的克羅埃西亞旅遊,這趟旅程成了至今最後一趟歐洲之旅,不曉得何時才會再有機會前往了呢! 今天我們來到扎達爾(克羅埃西亞語:Zadar),是克羅埃西亞的第五大城市,也是扎達爾自治州(Zadar Administrative County) 的首府。扎達爾曾是威尼斯近郊的...
山牆 在 Foodcafealcholic_h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隱藏日式簡約風咖啡店🎐
-
依間cafe六月開張,可以算話幾新下~ 地點雖然係中環,但由於係樓梯比較下面嘅位置,還需要啲眼力先搵到。唔係大街嘐嘅關係,所以就會有種寧靜休閑感,加埋地下嘅bar枱半open area,特別chill🌿 店內分上下兩層,用餐位置主要集中係上層,大大幅富士山牆最為吸睛,加埋木製和藤製枱櫈,幾寫意,係樓底矮左,欠缺空間感。菜式唔算多,以日式定食為主,但飲品上就特別啲,由其係熱可可,係每人必點之選🍫
-
日式平鐵牛扒 ($268) 選用牛肩位置,食落軟嫩適中,肉味幾濃,入面仲keep到粉嫩嘅顏色🐂 上面仲放上香氣十足,帶鹹香嘅木魚絲,帶一帶出個牛肉味。定食仲包含素冷麵,麵鼓湯 以及 兩款漬物。其中玫瑰梅子葉漬白蘿蔔仲係自家醃製,食落爽脆帶梅子嘅酸甜味同玫瑰花清淡嘅花香,幾有心思🥢
*
漢堡扒定食 ($158) 漢堡扒上面鋪上半溶芝士同半熟太陽蛋,一切蛋汁流出,夾埋一齊食幾滋味~ 係略嫌漢堡扒乾身同熟左少少,欠缺肉汁
*
月亮興六便士 ($88) 中科限定特飲,好似成個月亮係個杯到,夠哂意景🌕 中間圓形嘅係用牛奶整成嘅杯,而底下即係伯爵茶同朱古力,最後倒上一杯濃郁嘅espresso,茶啡兼備,仲有微微朱古力同奶嘅甜味去balance返,味道上非常有層次
*
敞開心扉的萬靈藥 ($68) 單單係朱古力四款,名叫魔法可可係因為加入左唔同配料,例如薰衣草,印度人參,薑黃等,而達到唔同功效🪄 而依杯朱古力就添加左肉荳蔻同玫瑰花🌹 除左賣相夠哂吸引,仲有鎮靜,舒緩壓力嘅作用。又啱嘅,甜甜哋又有濃郁嘅朱古力味,真係會令人心情變好✨
-
日本東京第一 ($68)
巴斯克芝士蛋糕 ($58) 依兩款芝士蛋糕大至相近,但東京第一個款芝士味再偏酸少少,帶輕微果香,質感偏厚實~ 而basque cheesecake 就多左一份焦香,兩款都可以一試🍴
-
時光逆流 (中環)
中環雲咸街41號文靜大廈地下低層
山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馬祖】是一個有酒有故事的好地方,一起來看看有故事的【馬祖。閩東式傳統建築】之美。
全國22縣市中「唯一」#以福州語做為母語的縣市【馬祖】,光這個特別的點,就讓人感覺到前往馬祖旅遊,就像是「出國」一樣的有趣。而馬祖的另一大特點,就是今天 來趣.THAI北 要跟大家分享,也是在台灣本島地區幾乎不曾看過的「#閩東式建築」。
這次我們受【Airbnb】與【#AirbnbExperiences】的邀請前往了【馬祖】,其中最屬「馬祖的閩東式建築」讓我們最為之驚艷。「閩東建築」,在馬祖是最富人文氣息與特色的地景,曾有人用詩人 鄭愁予 的詩「#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來形容傳統閩東式建築的特色與優美。
「閩東式建築」,外牆以花崗石砌成,石牆的砌法有很多種,如花砌、平砌、人字砌、斜角砌,以我們看到來說,在馬祖一棟房子,有時候會同時採用多種砌法。屋頂則以壓瓦石壓住,因為瓦片間的細縫增加空氣的對流,形成巧妙的統動循環,而屋內大多以福州杉為主要的梁柱,並用接榫的技術,不用釘子,展現木匠之精湛,四落水式紅色屋瓦和厚樸花岡石組成的房子,背山面海,隨地勢而建的石頭屋,形似印章,故稱為印式建築;屋牆部分,比較講究的採用人字砌法,石材整齊平整,通風透氣,所以又稱「#會呼吸的房子」。
這些傳統的建築,所使用的建築物的外牆都是在「馬祖」就地取材,使用當地的黃色花崗岩石,而富裕人家比較講究,會使用方整石塊人字型砌法,整體外牆石材整齊平整,外牆砌築石縫成「人」字或「丁」字形,寓意著人丁興旺。而比較一般的家庭則使用大小石塊堆疊而成,較無章法順序,因此又稱為「#花砌」有些人則稱為「亂字砌」法。
漫步聚落巷弄間,老房子牆壁上的口號標語,彷彿帶著我們回到往昔時空,有著近百棟的家屋,但早已人去樓空,遺留匠心獨具的山牆窗櫺,為早年馬祖的繁華風情做了最佳的見證;這次我們走了 北竿的「#芹壁聚落」,東莒的「#福正聚落、#大埔聚落」,南竿的「#津沙聚落」,這些都是馬祖當地很具代表性的傳統聚落,因此我們想將它們的「美」分享給各位,希望不管是有沒有去過,或是正準備前往馬祖旅遊的所有好朋友們,都能透過我們的分享,來看見不一樣,而且特別屬於馬祖當地特色的建築之美。
สถาปัตยกรรมดั้งเดิมของมาจู่ ออกแบบอิงตามโครงสร้างสถาปัตยกรรมสไตล์ฝูเจี้ยน หมู่บ้านนี้เริ่มก่อตัวและขยายตัวมาตั้งแต่ศตวรรษที่ 13 โดยอาศัยการทำประมงเป็นหลัก ในระหว่างปี 1951-1961 รัฐบาลก๊กมินตั๋งได้ส่งกองทัพมาจัดการการเคลื่อนย้ายผู้พักอาศัยและแรงงาน เนื่องจากอุตสาหกรรมประมงของที่นี่เจริญรุ่งเรืองขึ้นเรื่อยๆ
สิ่งปลูกสร้างส่วนใหญ่สถาปัตยกรรมดั้งเดิมของมาจู่ ทำมาจากหินแกรนิตและหินอ่อนสีสันสวยงาม บนหลังคาจะมีวัตถุคล้ายรูปปลาเพื่อระบายน้ำฝน ส่วนด้านหน้าของบ้านมักจะมีสิงโตหินตั้งไว้เพื่อปัดเป่าสิ่งชั่วร้าย เรียกได้ว่าสถาปัตยกรรมเหล่านี้แสดงออกถึงเอกลักษณ์ของสถาปัตยกรรมฝูโจวอย่างแท้จริง
#每張照片底下都有聚落特色的說明唷!
#Airbnb
~~~~~~~~~~~~~~~~~~~
#疫情期間 請大家🙏
#戴口罩 #勤洗手 #少出門 #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玩台泰找趣味就看來趣THAI北
山牆 在 葳葳愛旅遊WEIWEI Love 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年4月,我們來到了位於歐洲的克羅埃西亞旅遊,這趟旅程成了至今最後一趟歐洲之旅,不曉得何時才會再有機會前往了呢!
今天我們來到扎達爾(克羅埃西亞語:Zadar),是克羅埃西亞的第五大城市,也是扎達爾自治州(Zadar Administrative County) 的首府。扎達爾曾是威尼斯近郊的港口城市。曾是達爾馬提亞王國(Dalmatian)的首都,歴史可以追塑到石器時代末期以至新石器時代(Neolithic),而我們來到的舊城區可說是南歐其中一個歷史最悠久的古城,保留許多古羅馬的遺址及建築物。這次我們就要帶大家來探訪一下這個歷史悠久的古城----札達爾
我們這次會帶大家來看
1.舊城門(The Land Gate)---
位於札達爾半島的入口,威尼斯統治時期,1543年由義大利維洛納建築師(Michele Sanmicheli)所打造,城門上的浮雕是守護神St. Chrysogonus騎在馬背上的英姿,上頭展翅的聖馬可石獅子,是威尼斯的精神象徵
2.五井廣場 (The Five Wells Square)---
16世紀時,由於土耳其人不斷入侵,除了修築城牆外,威尼斯人還建造大型的儲水槽,水槽上方有5個開口(井口),19世紀後,儲水槽已不再重要,奧地利將軍Welden便在此建造第一座公共公園,而公園的入口就在這5口井旁邊…
3.船長塔(Kapetanova kula)---
五角造型的高塔,當時是威尼斯人存放武器的塔樓位於五井公園旁
4.聖多那教堂(Crkva sv. Donata u Zadru)---
札達爾最具代表性的建築,興建於 9世紀,當時稱為三一教堂,外觀是少見的圓形建築形式,是典型且獨一無二的拜占庭風格聖殿,15世紀時由主教聖多那重建,因此改稱為聖多那教堂,由於音響效果極佳,1979年後成了每年國際中古世紀文藝復興音樂季的場地
5.聖瑪利亞教堂修道院(St. Mary’s Church)---
屬於本篤會女修道院,一般相信此教堂是札達爾女貴族 Čika 於1066年所興建,教堂在16世紀時翻修成文藝復興式的建築風格,加上了三葉型的圓潤山牆,而內部則為巴洛克式風格
6.羅馬廣場(The Roman Forum)---
羅馬時代的市政中心,由第一位羅馬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設立,大小為45*90公尺,廣場上由柱廊包圍,柱廊上方有各種裝飾,柱廊下方為當時的商店、工藝舖,目前只剩地面舖與兩根羅馬石柱仍保存著
7.海風琴(Morske orgulje)---
由建築師尼古拉·巴希奇(Nikola Bašić)設計,於2005年4月15日向公眾開放,白色碼頭堤岸的步道底下,安裝了藏於海中的35根長短大小不一的共鳴鋼管,地表只露出一排方形、圓形小洞,隨著海浪衝擊而產生強弱變化的共鳴聲,可聆聽亞得里亞海的浪漫樂章...
也希望大家會喜歡~~~
拍攝器材:
GOPRO6、IPhone
#克羅地亞 #札達爾 #歐洲之旅
克羅埃西亞Croatia之旅|閃耀海上的羅馬古城札達爾Zadar|聆聽自然旋律海風琴【葳葳愛旅遊】

山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街屋視野:看見迪化街的時光軌跡,走進百年建築演進史」介紹
訪問作者:李東明
內容簡介:
走進街屋建築的博物館,解析迪化街的變遷過程,
在這條熟悉又陌生的街道,看見一磚一瓦背後的建築故事!
台灣的經濟在一九七〇年代開始急劇地發展,也大大地改變了各地歷史聚落的樣貌,除了迪化街等著名的傳統聚落之外。在迪化街,各類街屋建築群聚一堂,山牆上五花八門的裝飾,貫穿整條街道的亭仔腳,石材裝飾的巴洛克洋館,以及古色古香的閩南房屋,宛如街屋建築的博物館!
而這些迪化街街屋建築是如何形成的?它們有什麼歷史過程?又分布在哪裡?藉由實地調查加以解釋表明,並針對每一種街屋樣式的變遷過程,以及形成的背景加以分析,更進一步將街屋建築的保存所產生之問題加以探討。
迪化街位在台北市的中心地帶,自清代開港以來,歷經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播遷來台,都是台北、台灣的經濟中心地,可說是台灣建築史的縮影。透過認識迪化街街屋,以全新的視點來看待歷史性的街屋建築,或許能對文化資產的保存再生提供另一種思維。再次走訪這條你熟悉又陌生的街道,看見迪化街一磚一瓦的建築故事!
作者簡介:李東明
學歷:
日本工業大學建築學專攻博士(工學)
日本工業大學建築學專攻碩士(工學)
逢甲大學工學院都市計畫學系畢業
現職:
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裝修設計技術服務中心主任
中國科技大學文化資產保存中心資深研究員
1971年生於台北市,逢甲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畢業。赴日求學後進入日本工業大學建築研究所,專攻建築史、都市史領域。碩士論文研究街屋建築的亭仔腳,博士論文則專攻街屋建築的空間形式。取得學位返國後,適逢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改訂,進入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先後完成數項有關聚落與街區保存策略與政策之相關研究,也屢獲內政部自行研究優等獎。後至中國科技大學服務迄今,主要研究領域仍為街區保存、文化景觀及空間再利用。
出版社粉絲頁: 帕斯頓出版 Pestle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山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建築之美與歷史
第10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由館方館說員 #陳信鈞,帶著大家認識此館的建築與整個國立臺灣博物館成立的歷史。
國立臺灣博物館成立於1908年,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當時的日本和西方國家,對於博物館的想像經常是從殖產興業的展示作為出發點,這也是為何臺博館一開始是由總督府工商部門或殖產部門負責的背景。1908年臺博館前身「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以下簡稱總督府博物館)的成立,是為了慶祝本島交通大動脈縱貫鐵路之南北全線通車,做為一系列空前盛大的通車儀式活動之一,準備透過展覽大力宣傳與介紹臺灣的建設。這部份的工作就交給殖產局,計畫展出臺灣本島各項產業的縮影,讓來賓對臺灣的概況能夠一目瞭然。一開始就參與整個展覽會和博物館籌劃工作的森丑之助就直接點明:「縱貫鐵路的全線開通,才是產生這座博物館的唯一動機。」
在展覽活動積極籌備過程中,臺灣總督府有一棟正在興建中的建築,準備作為彩票局辦公之用,其地點位於當時尚未完成的總督府建築基地(1919年完成)隔街後方,即今天的國防部大樓所在地。台灣總督府原來就有發行彩票,曾經造成日本國內購買潮,而引起一些輿論反對,最後使得日本議會取消了彩票法令,這座興建中的彩票場因此失去使用目的。起初總督府將之借給殖產局商工課使用,準備在鐵路全線通車慶祝活動中作為臨時性的產業展覽場地,當時也有期待未來可以做為殖產局的常設標本室。原計畫中的「產業標本展覽會」就這樣移入彩票局館舍,成為「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原來只為慶祝縱貫鐵路通車典禮的臨時展覽會,變成了永久性的博物館陳列展示。「博物館」的名稱、概念、空間和體制,就這樣有些預料之外地在臺北誕生。
國立臺灣博物館現在的建築主體,係當時日本政府為了紀念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遂設計建造一座足以代表殖民成績的紀念館。
1913年,強制拆除於臺北新公園中清代舊天后宮之後動工,館舍於1915年落成,捐給總督府作為博物館使用,成為當今臺灣少數且具代表性的日據時期仿西洋古典式建築。
博物館建築是一座揉合了多種古典西洋建築元素的建築體,整體建築平面配置呈「一」字形,正面朝北面對館前路,南面面向二二八和平公園,使博物館可以收攬到園內最多的自然景觀。
此外,臺灣夏季氣候炎熱,南北一字形的座向,可以減少西曬的面積,充分顯現建築師配合都市計劃和反映氣候的考量。博物館的主要入口和大廳位於中央,兩翼的展覽室以中央大廳為基準,左右對稱,型式簡潔有力。
博物館外部造型採希臘復古樣式,入口正面為希臘神廟式的建築式樣,逐級而上的階梯、巨大的多立克柱式和飾有華麗花葉紋飾的山牆為主要的特徵,搭配頂端的羅馬圓頂,塑造出莊嚴神聖的權威意象。
中央大廳是博物館建築精華所在。大廳四周環繞有三十二根高聳的柯林斯式柱式,柱頭上有精緻的芼茛葉與漩渦狀裝飾。
站在大廳中央,抬頭仰望,圓頂之下是一面彩繪玻璃天窗,除了濃厚的裝飾意味外,彩繪玻璃兼具採光的效果,日光能間接穿過彩繪玻璃,向大廳地面投射出炫麗奪目的光彩,營造出高貴華麗的氣氛。 大廳兩側的壁龕原來分別立著當時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和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二人的銅像,同時並採用兒玉與後藤兩家家徽的組合圖案作為一樓主樓梯柱基的雕刻裝飾,由此可見當時建館的目的。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山牆 在 山牆- 《古蹟100問》之馬背(規壁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馬背、規壁建築物左右兩側頂端像山形的牆壁,其形狀融合五行金木水火土的象徵意義,日本史學家藤島亥治郎於民國37年(1948)在其所著之《臺灣的建築》一書中使用「馬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