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朝疆域擴張看武則天功績(二)|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續)
扶餘等城攻下後,李勣揮諸軍包圍平壤。月餘,敵軍無力再戰,遂開城投降。
總章元年十月,唐軍勝利回長安。十二月,高宗、武后在龍首山的含元殿舉行了受降儀式,赦免了高麗王高藏等君臣,並封授了唐官。高麗五部、六十九萬戶,分置九個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個縣,以安東都護府統轄。
第二年十二月,老將李勣病故,享年79 歲。臨終前他說:「我十餘歲作賊,是逢人必殺的無賴賊;十四五歲是難當賊,不高興就殺人;十七八歲是佳賊,臨陣才殺人;二十歲是大將軍,用兵救人不死。」(《資治通鑑》卷101總章二年十二月)
李勣也是人們熟悉的隋唐人物,他原名徐懋功。幼時與李密、王伯當等人起事反隋,後投唐為李淵賜姓,遂名李勣。用他自己的話說,從一個盜賊官至宰相,七八十歲掛帥平定高麗,功高蓋世。既死,詔令以特殊功勳陪葬於太宗昭陵,封其墳丘如陰山、鐵山、烏德鞬山的模樣,紀念他掛帥遠征的大戰役。
朝鮮平定僅二年,西部烽煙又起。咸亨元年(670年)夏四月,吐蕃攻陷西域十八州。時稱「二聖」的高宗、武后派薛仁貴、阿史那道真和郭侍封率西征。
吐蕃與文成公主的歷史國人無不知曉。那是貞觀八年(634 年) 的事,當時吐蕃王松贊干布統一吐蕃各部,建都城於「邏那城」,即今拉薩市。松贊干布遣使納貢向大唐求婚,太宗送文成公主與吐蕃和親,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築城,建宮殿。自此以後,唐、土關係密切起來。高宗永徽年間,文成公主派使至大唐,要求高宗派遣養蠶繅絲、造酒、製造紙墨等工匠,得到許可。
時過不久,則向唐朝西部邊區進犯,迫唐朝再度用兵西北。
薛仁貴率大軍先行,輜重隨後。唐軍在積石河口大敗吐蕃兵,但軍需隨後全部被吐蕃奪走,只好退守待援。唐軍失去軍需糧草,無力作戰,被吐蕃大軍打敗,幾乎全軍覆沒,只得與吐蕃妥協,率殘兵東歸。薛仁貴、郭待封等主將皆被除名。
儀鳳元年(676 年)八月,吐蕃又犯疊州(今甘肅迭部縣),時稱天皇、天后的高宗和武則天令宰相劉仁軌出師,但受朝中李敬玄掣肘,則以李代劉前往。李敬玄毫不知兵,與敵兵初戰即潰,在危機關頭,賴百濟降將黑齒常之率數百人襲擊敵軍後路,方使唐兵得救。
永隆元年(680 年) 七月,吐蕃再次進犯。被提為武衛將軍的黑齒常之在河源擊敗之。高宗武后再提他為河源軍經略大使。他在河源一帶屯田,並建烽火台戌所70 餘座,以防吐蕃。吐蕃頗畏黑齒,竟不敢進犯河源。
總之,在武則天輔佐高宗的時代,東西征戰,軍事上基本取得勝利,大唐聲威高漲,邊疆得以保衛。在四境建立四大都護府,並擴大了貞觀年間所置的一個都護府的疆域。這五個都護府是:
(一)單于都護府。麟德元年(664年)由雲中都護府改置。治所在雲中城,統轄區突厥數部,相當今天的內蒙、陰山、河套地區。
(二)安東都護府。總章元年(664 年)置。初治在平壤,轄高麗、靺鞨各部。西起遼水,東至朝鮮北部,南北抵海。後來治所移至遼河之新城。
(三)安北都護府。總章二年(670 年)置。轄治約今蒙古、俄西伯利亞南部一帶,統管磧北鐵勒諸部。
(四)安南都護府。調露元年(679年)置。治所在宋平(今越南河內)。
(五)安西都護府。貞觀十四年(640 年)置。治所西州(今新疆吐魯番東高昌故城),統安西四鎮。顯慶、龍朔年間(661-663年),唐軍平定西突厥,轄區擴大至今阿爾泰山西至鹹海及蔥嶺的東西各部的諸城邦國。咸亨元年(670 年),治所移至碎葉城。
武則天臨朝後,最初起年四境無事。自垂拱三年(687 年)突厥、吐蕃、契丹先後犯邊。女皇武則天借雄厚的國力和多年處理邊境戰爭的經驗,調兵遣將,逐一平服,使邊境復歸平靜。
先是突厥部於垂拱三年(687年)犯昌平、朔州等地,武則天命左右鷹揚大將軍黑齒常之和李多祚討伐。二將皆為智勇雙全的少數民族老將軍,在朔州大破亂軍,突厥軍隊退走漠北。
長壽元年(692 年),吐蕃再起。武則天派武威軍總管王孝傑、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率兵擊之。王孝傑也是一位久經戰場的老將,他連敗吐蕃犯邊之軍,恢復了戰前的西部邊疆形勢。
其間,唐朝東北邊族契丹強盛起來,當西部邊患平息後,威脅唐朝的便是契丹族。太宗貞觀年間,契丹臣服大唐。
萬歲通天元年(696 年),大唐營州(今遼寧錦州市)都督趙文翽施行暴政,虐待臣服大唐的契丹酋長,激起邊事。這年五月,契丹松漠都督李盡忠、歸誠州刺史孫萬榮攻陷營州,殺死趙文翽。李盡忠自稱無上可汗,佔據營州。以李萬榮為前鋒,四處攻掠,數日間有兵數萬,進軍檀州。
武則天聞警即派鷹揚衛將軍曹仁師、右金吾衛大將軍張玄遇、左威衛大將軍李多祚等二十八將討之。
但是,唐朝大軍未及對陣已中奸計大敗。契丹破營州後把俘獲的官兵囚在地牢裡,然後派人告訴俘囚:「我們是契丹軍士的家屬,已飢寒難活,待官兵一到就投降大唐。」征討軍將到時,又把這些俘囚放出來,告訴說:「養你們無糧,殺你們不忍,放你們回去吧!」俘囚們回至幽州向唐朝官佐說:「契丹糧食奇缺,人心思降。」各路降領信以為真,乃輕騎驅行,爭先恐後。兵至黃獐後,又有契丹老弱兵迎降。唐兵更加急行。結果中了埋伏,騎兵被絆索絆倒,將卒死者填滿山谷。生擒右金吾大將軍張玄遇、司農卿麻仁節。契丹軍又迫令張玄遇在假文件上署名,派人給後軍總管燕匪石等。催他們急行軍趕往營州。結果,唐軍再度中伏,致使全軍覆沒。
武則天聞報大怒。他下令:「天下繫囚及庶士家奴驍勇者,官償其值,發以擊契丹!」(《資治通鑑》卷205萬歲通天元年九月)令山東近邊各州置武騎團兵。其意思是廣泛徵募兵員,發動近離戰場地區的民眾,組織抗契丹的軍隊,堅決消滅契丹叛軍。
並任命同州刺史武攸宜為右武衛大將軍,任清邊道行軍大總管;以英勇善戰的王孝傑為清邊道行軍總管;右拾遺陳子昂為攸宜府參謀。集中了十八萬大軍討伐契丹。
與此同時,契丹又進攻崇州,龍山軍副使許欽寂戰敗被擒。契丹軍再圍安東都護府城,逼迫許欽寂勸降,欽寂向城中的安東都護裴玄珪大聲喊:「契丹狂賊,滅在朝夕,裴公要鼓勵將士殺賊守城以全忠節啊!」契丹人便把他殺死在城下。
因契丹反叛,吐蕃和突厥也活躍起來,形勢複雜而緊迫。突厥酋長黑啜請武則天收他為子,為他的女兒向大唐求婚,並要求歸還河西的降產,答應這些條就率部為大唐討伐契丹。武則天就授他左衛大將軍、遷善可汗。而吐蕃向大唐提出種種條件,傷及國體,則被拒絕。
這年十月,契丹叛首李盡忠死了,孫萬榮代領其眾。默啜乘機襲擊松漠,俘虜了李盡忠和孫萬榮的家屬。武則天拜默啜為頡跌施大單于、立功報國可汗。
孫萬榮則列加窮凶極惡,便收拾餘眾,向河北進攻。於是,先攻陷冀州(今河北冀縣),殺刺史陳寶積和官吏人民數千,既攻瀛州(今河北保定)。河北震動,紛紛逃散。形勢極為凶險。武則天想起了被貶為彭譯令的狄仁傑來,便下詔起用為魏州( 今河北大名)刺史。前刺史獨孤思莊為防契丹進攻,正在組織老百姓運土搬石,修築城壘,緊急備戰。狄仁傑到任後,便下令解散,讓百姓回家各安其業。守將們不理解,狄仁傑說: 「賊猶在遠,何煩如是!萬一賊來,吾自當之。」官民人等,人心頓安。契丹人聞狄仁傑之名,竟不戰自退。百姓們都編出歌來頌揚他,立碑紀念他的功德。武則天又令狄仁傑為幽州(今北京市)都督,抵禦契丹的進攻。
被貶為原州司馬的婁師德也被起用,都是用來抵禦契丹的。
決戰時機到來了。神功元年(697年)三月,武則天命王孝傑率17萬大軍進攻契丹軍,與孫萬榮在東硤石谷大戰。契丹被打得大敗而逃,王孝傑督兵緊追不捨。行至絕險的山嶺上,契丹軍回兵再戰。王孝傑的後軍蘇宏暉竟然自亂其陣,棄甲逃走。王孝傑兵力單薄,被契丹人馬迫上懸崖,墜谷而死,兵將也死亡殆盡。
武則天聞此軍情,派使者至軍中斬蘇宏暉,但使者尚未到達,蘇宏暉又立了戰功,得免其死。武則天追贈王孝傑的官爵。
武則天愈憤契丹人的叛惡行徑,再派大軍前往討伐。
孫萬榮攻破王孝傑軍後,在柳城西北方400 里處依險築新城,留下部隊防守,自引精兵攻幽州。此時,默啜得到了武則天的賞賜,發兵攻襲契丹的新城,圍城三日而破之。盡俘其眾,獲其財物而還。孫萬榮正與唐軍對峙,聞新城被毀,後備盡失,大為恐慌。唐前軍總管張九節乘勢攻擊,孫萬榮大敗,逃至潞水。息於林下歎曰: 「今欲歸唐,罪已大。歸突厥亦死,歸新羅亦死。將安之乎!」當時隨行的只有幾個家奴了。見他窮途末路,便把他殺死,向唐朝投降。自此,契丹叛亂才被平息。
此後,邊疆雖仍煙塵不絕,但大規模的戰事未再發生。直到她遜位之前,又置北庭都護府於庭州,這是武則天為撫邊安疆設置的第五個都護府。有唐一代,總計設置了六大都護府,武則天就設置了五個。對太宗設置的安西都護府,也擴大了轄區範圍。這說明,女皇的武功在歷史上也是卓著的。(本文摘自馬東玉《出軌的歷史》,團結出版社)
(二之二,續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清藏住持時代推理:當和尚買了髮簪」介紹 訪問作者:唐墨 內容簡介: 《林投姐》、《呂祖廟燒金》、《周成過台灣》、《瘋女十八年》……這些歷經大小銀幕改編,民間老少耳熟能詳的「台灣奇案」,終以「歷史本格推理」的樣貌面世!國藝會補助、國內各大文學獎/台灣推理作家協...
「山雲與蕃人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山雲與蕃人心得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山雲與蕃人心得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山雲與蕃人心得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山雲與蕃人心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山雲與蕃人心得 在 [心得] 嶺上之雲理蕃隘勇線之戰- 看板Warfare 的評價
- 關於山雲與蕃人心得 在 山、雲與蕃人》鹿野忠雄的台灣高山紀行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山雲與蕃人心得 在 《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書評/ 心得( 2016 年出版) 的評價
- 關於山雲與蕃人心得 在 【開箱】ARTISAN 清淨冷暖三合一循環扇 的評價
- 關於山雲與蕃人心得 在 油轉電差很大? VOLVO C40賞車紀錄-外觀篇 的評價
山雲與蕃人心得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五代十國 令人眼花繚亂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期,五代是唐朝滅亡後又在中原建立的五個朝代,而十國是同時期在全國內割據的十個政權。
五代十國雖然只持續了70多年的時間,但卻給全國人民帶來了不小的傷害,戰亂、飢餓接踵而來,亂世下百姓是最痛苦的。實際上在五代十國以前,還曾出現過一個分裂期就是兩晉十六國,這兩個混亂時代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這其中的原因就說來話長了。
作為歷史上有名的亂世之一,五代十國以其混亂無序而聞名於後世。
五代之前,盛唐以其統一的遼闊疆域和強盛國力而聞名於世。即便到了今天,外國的華人聚集區也被稱為唐人街,足見唐朝大一統時期的榮耀輝煌。
然而自唐朝之後,中原大地上硝煙四起,各個政權起起落落,如同走馬燈般換個不停,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朝依次粉墨登場,被後世稱為五代。
而中原以外的地區,還有諸多林立的小國,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國,則被後世史學家們統稱為十國。
同為亂世,春秋戰國的五霸七雄們雖然也是彼此攻伐,混戰不休,但也能做到守土尊禮,保一方百姓安定。
而五代十國時期則是烽火連天,一派混亂無序的景象—政權更迭頻繁,大國勾心鬥角,小國朝不保夕。
一、藩鎮割據埋禍根
五代十國如此混亂局面的形成,由很多複雜的因素導致,然而追根溯源,則是唐代藩鎮割據埋下的禍根。
《舊唐書》記載,藩鎮亦稱方鎮,由節度使掌管軍政大權,是天寶年間唐玄宗為防止異族來犯所設立。玄宗時期共設立了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稱為天寶十節度。
然而設立藩鎮固然能抵禦外敵,但從長遠來看卻是弊大於利。因為各個節度使掌管一方軍政大權,若是中央朝廷沒有管制的能力,則是養虎為患,遺禍無窮,導致節度使據地自專各自為政,肆意破壞法度的情形層出不窮。
自唐中期開始,節度使兼管地方民政、財政權,漸漸形成了可以與中央朝廷對抗的割據勢力,甚至威脅中央政府的統治。
譬如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便是最先按捺不住向朝廷叫板,公然發動叛亂。中央政府措手不及,玄宗也只得外逃入蜀躲避。
即使後來叛亂被平息,皇帝重回寶座,但藩鎮割據的局面依然沒有改變。唐朝後期,各個節度使陽奉陰違,雖然沒有公然發動叛亂,但都在自己轄區內做起了土皇帝。中央政府無力管轄,即便想要削藩,也是有心無力。
若是說藩鎮割據是五代十國局面形成的根本因素,那麼黃巢起義便是這一局面形成的最終導火索。
公元878年,繼王仙芝領導的起義失敗後,黃巢組織農民發動了唐末聲勢最浩大的一場農民起義。雖然這場農民起義以失敗告終,但它成了壓倒腐朽唐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史書有言:唐代自從唐肅宗以來,藩鎮遍布,久成分裂之勢,然而中央政府猶有表面上的名分。黃巢起事後則情形驟然改變。
在黃巢起義之後,唐王朝再也無力維持名義上的統治,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王:宣武節度使朱溫廢唐哀帝,自立為帝,建立後梁;河東節度使李克用之子李存勗自立為帝,建立後唐 ⋯ ⋯ 五代十國戰亂不休的局面開始形成。
著名歷史學教授張國剛曾說:五代的歷史,仍然明顯地受到唐代藩鎮割據的影響。五代十國時期的各個政權,與唐末的各個藩鎮之間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而五代十國禍亂不休的根源便是的唐末的藩鎮割據。
二、異族為禍中原亂
中國歷史上有句話叫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按照今人的看法,此語有些過於偏激,畢竟人的好壞善惡與種族無關,不能一棒子打到一堆人。
然而古往今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局勢若是有外族的插手,則必然會增加許多紛亂爭鬥。與之相同,五代十國時期之所以如此混亂,與眾多外來異族的參與干涉難脫干係。
正所謂內爭必有外患,強盛一時的唐王朝忽然之間分崩離析,必然引來許多異族的虎視眈眈:西有吐蕃,南有南詔百越,而北方的契丹族則是異族裡最為強大的一個。
唐中期時,契丹曾和安祿山交過幾次手,雖有過幾次勝仗,但苦於唐朝強盛的國力,契丹始終被禦於國門外。
而到了唐末,前面說過,各地節度使各自為政,唐王朝已經是名存實亡,契丹開始蠢蠢欲動,希望藉著各藩鎮混戰之際能謀得些漁翁之利。
在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首領後,契丹戰士們更是摩拳擦掌,想要南下掠奪一番。然而阻隔在他們面前的還有一道天塹,那就是幽州。
幽州古稱燕雲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其地理位置大概在今天的河北一帶。由於中間有太行山、陰山等山脈阻隔,加上唐朝時期的加固,幽州可以說是抵禦外敵的一道堅實堡壘。有幽州阻擋,契丹族想要南下掠奪,也只是癡人說夢。
然而日防夜防,家賊難防。賣國賊的存在讓這一切成了現實。後晉皇帝石敬瑭不顧廉恥自稱「兒皇帝」,親手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致使契丹鐵騎可以毫無阻礙的越過幽州,奔馳南下,在中原大地掀起了一片腥風血雨。
除了契丹吐蕃等族,五代十國時期還有諸多少數民族登上中原大舞台。譬如羌族、匈奴、鮮卑、柔然、沙陀等。
在今天看來,這些曾經的異族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然而在當時漢夷分明的情況下,這些進軍中原的少數民族像是倒進油鍋裡的一盆水,讓原本就動盪不安的中原之地變得更加沸騰。
三、禮樂崩壞尚武力
《三國演義》裡劉備認為天下禍亂的根源在於人心喪亂,欲取天下必要先取人心。劉皇叔雖然權謀武藝並不過人,然而這番想法卻是十分有理。
中國歷史幾千年,歷經商周至明清等諸多封建王朝,歷朝歷代所真正奉行的並非法律條文,而是禮儀道德。即便是有如《唐律疏議》、《宋刑統》、《大明律》等諸多法典條文,其立足的根本也是傳統的道德而非公正的律法。
自孔子創立儒家思想以來,經過漢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倫理道德便是歷朝歷代維護統治所奉行的正統思想。
然而帝王們大肆推崇三綱五常、君權神授這些思想道德倫理,並非真正相信這些,只是為了藉此用作維護統治控制思想的愚民政策。
說白了,在封建農業社會,只要廣大的下層農民們要聽話守規矩,好好種地幹活,自然國泰民安,動亂息止。而讓這些農民聽話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接受道德倫理的約束,即要尊長愛幼,侍父奉君。
細觀歷史上的諸多盛世譬如文景、開元、康乾等等,其繁榮興盛都離不開思想上的統一。
而道德崩壞,思想的多元則是亂世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周朝末年,禮樂崩壞,宗法不復,百家思想爭鳴,迎來了春秋戰國的大變革時代;漢末分三國,傳統儒學被挑戰,佛學興起,玄學道教的老莊思想佔主導,使得魏晉南北朝紛亂數百年。
與以上兩個亂世相同,五代十國的割據局面也與思想文化有關。然而所不同的是,春秋戰國與魏晉時期的文化思想是多元化的,各種學說雖然衝突不斷,但卻是欣欣向榮。而五代十國時期的文化卻是極度衰弱,與之相對的,是對武力軍事的崇拜。
歐陽修曾說:「五代是干戈不息、亂賊橫行的世道,禮崩樂壞,三綱五常滅絕,前朝的制度文化都消失殆盡了。」
五代時期各個政權的統治者們不受儒家傳統倫理道德的約束,不明禮樂,輕視文人。他們在意的是武力,是軍事。
《舊五代史•史弘肇傳》裡記載,當時人們認為平定禍亂,安定百姓,只有用刀劍拼殺,文人的禮儀教化不管用。正是這種傳自少數民族的尚武風氣盛行,讓五代十國的中原秩序混亂,戰亂不休。
因為五代時期尚武風氣太重,宋朝建立後大改風氣,重文輕武,武官受文官節制。這導致了宋朝軍隊積弱,戰鬥力低下,最終被蒙古騎兵所滅。極度尚武或是崇文都是極端,治國安民都不可取。
四、紛爭繚亂蘊變革
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十分混亂,亂到史學家們也很少去專門研究。因而對五代歷史的介紹大多附在隋唐史之後,往往是蜻蜓點水般的一帶而過,缺少系統的介紹
其實五代雖亂,卻是亂中有變。各個政權混亂地彼此攻伐間包含著社會結構的大變革。所謂不破不立,在這一場曠世少有的大紛亂之後,迎來的是宋元明清幾個世紀的輝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山雲與蕃人心得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清藏住持時代推理:當和尚買了髮簪」介紹
訪問作者:唐墨
內容簡介:
《林投姐》、《呂祖廟燒金》、《周成過台灣》、《瘋女十八年》……這些歷經大小銀幕改編,民間老少耳熟能詳的「台灣奇案」,終以「歷史本格推理」的樣貌面世!國藝會補助、國內各大文學獎/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獎決選入圍‧新生代多棲全才作家唐墨,華文推理史首見的劃時代傑作──傳奇上映!
台灣早年傳說,有所謂的四大或十大奇案。這些聳動奇案,並非虛構的鄉野怪談,而是真實的社會案件,曾經發生在台灣這座島上的故事,經由傳承而有了豐富的變貌。在這座我們的故鄉上,的確發生過人體被肢解分屍、剁成肉醬,填入桶中沉到大海裡的驚悚案件。也真的曾有女子挨家沿戶,半夜敲門,只為了買一顆肉粽。奇案眾說紛紜,在民智未開階段,卻不出鬼神作怪之論。
時間就在1934年……
府城.松本寺的清藏住持,和拉著雜貨車賣什細的秀仁,就在那個妖氛湧起的年代,各自憑靠著職場經驗和人情世故,聯手挖掘出不容半點虛假玄怪的重大犯罪事實,揭開社會陰暗角落中的人心妖魔之謎!
〈洗手巾之歌〉:本來是大喜的府城運河開鑿周年紀念日,河面上意外浮出了一對殉情男女。而他們卻是四天前才剛認識的嫖客與藝旦的關係,是殉情,還是他殺?都得要清藏律師說了才算數。▲改編自日治時期運河奇案▲
〈二林金錶案〉:高千穗丸被美軍擊沉,本來該上船的石阿房卻沒出現在存亡名單上,妻子為了追尋丈夫的下落,來到田園遍佈的二林鄉下,路上的村民卻紛紛用異樣眼光看著她。是誰,是誰敲響了門呢?▲改編自日治時期二林奇案▲
〈蕃婆假燒金〉:山地嫁來的頭目女兒怎麼可能會去拜呂洞賓?摜籃假燒金,這句台語俗諺背後,藏著一個下嫁女子的辛酸血淚故事。▲改編自清末呂祖廟燒金▲
〈和尚藏髮簪〉:道會禪師吊死在鐘樓,禪房搜出女人的髮簪,寺譽絕體絕命之際,從府城請動了清藏律師北上來破案。舞台來到東和禪寺與大稻埕,曾一度驚動天地鬼神的兇殺案,原來是件沒有兇手的懸案?▲改編自清末周成過台灣▲
作者簡介:唐墨
本名林恕全,正在世新大學教小說創作。一手寫歷史小說,兩度獲得全球星雲文學獎歷史小說獎;另一隻手正染指推理小說。
同時還在寫專欄「京都千面相」,兼職咖啡講師。一個閒不下來的懶惰蟲。請隨時關注粉專「唐墨」、「京都千面相」。
作者粉絲頁: 唐墨
出版社: 要有光
粉絲頁: 作家生活誌
山雲與蕃人心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清藏住持時代推理:當和尚買了髮簪」介紹
訪問作者:唐墨
內容簡介:
《林投姐》、《呂祖廟燒金》、《周成過台灣》、《瘋女十八年》……這些歷經大小銀幕改編,民間老少耳熟能詳的「台灣奇案」,終以「歷史本格推理」的樣貌面世!國藝會補助、國內各大文學獎/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獎決選入圍‧新生代多棲全才作家唐墨,華文推理史首見的劃時代傑作──傳奇上映!
台灣早年傳說,有所謂的四大或十大奇案。這些聳動奇案,並非虛構的鄉野怪談,而是真實的社會案件,曾經發生在台灣這座島上的故事,經由傳承而有了豐富的變貌。在這座我們的故鄉上,的確發生過人體被肢解分屍、剁成肉醬,填入桶中沉到大海裡的驚悚案件。也真的曾有女子挨家沿戶,半夜敲門,只為了買一顆肉粽。奇案眾說紛紜,在民智未開階段,卻不出鬼神作怪之論。
時間就在1934年……
府城.松本寺的清藏住持,和拉著雜貨車賣什細的秀仁,就在那個妖氛湧起的年代,各自憑靠著職場經驗和人情世故,聯手挖掘出不容半點虛假玄怪的重大犯罪事實,揭開社會陰暗角落中的人心妖魔之謎!
〈洗手巾之歌〉:本來是大喜的府城運河開鑿周年紀念日,河面上意外浮出了一對殉情男女。而他們卻是四天前才剛認識的嫖客與藝旦的關係,是殉情,還是他殺?都得要清藏律師說了才算數。▲改編自日治時期運河奇案▲
〈二林金錶案〉:高千穗丸被美軍擊沉,本來該上船的石阿房卻沒出現在存亡名單上,妻子為了追尋丈夫的下落,來到田園遍佈的二林鄉下,路上的村民卻紛紛用異樣眼光看著她。是誰,是誰敲響了門呢?▲改編自日治時期二林奇案▲
〈蕃婆假燒金〉:山地嫁來的頭目女兒怎麼可能會去拜呂洞賓?摜籃假燒金,這句台語俗諺背後,藏著一個下嫁女子的辛酸血淚故事。▲改編自清末呂祖廟燒金▲
〈和尚藏髮簪〉:道會禪師吊死在鐘樓,禪房搜出女人的髮簪,寺譽絕體絕命之際,從府城請動了清藏律師北上來破案。舞台來到東和禪寺與大稻埕,曾一度驚動天地鬼神的兇殺案,原來是件沒有兇手的懸案?▲改編自清末周成過台灣▲
作者簡介:唐墨
本名林恕全,正在世新大學教小說創作。一手寫歷史小說,兩度獲得全球星雲文學獎歷史小說獎;另一隻手正染指推理小說。
同時還在寫專欄「京都千面相」,兼職咖啡講師。一個閒不下來的懶惰蟲。請隨時關注粉專「唐墨」、「京都千面相」。
作者粉絲頁: 唐墨
出版社: 要有光
粉絲頁: 作家生活誌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山雲與蕃人心得 在 山、雲與蕃人》鹿野忠雄的台灣高山紀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演講主題:山林文學的殿堂:《 山 、 雲與蕃人 》鹿野忠雄的台灣高山紀行演講日期:2012.10.17 演講講者:楊南郡老師演講 ... ... <看更多>
山雲與蕃人心得 在 《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書評/ 心得( 2016 年出版) 的推薦與評價
價錢:978-957-32-6894-9. 台灣原住民特色 私法舉例 鹿野忠雄山雲與蕃人 公共電視法修法 阿里山鄒族步道系統人文史跡調查報告 國家步道歷史叢書 大分事件心得 原住民 ... ... <看更多>
山雲與蕃人心得 在 [心得] 嶺上之雲理蕃隘勇線之戰- 看板Warfare 的推薦與評價
針對前篇阿姆坪之戰 在多方資料查證後有些勘誤和補遺先增列在此
8/31 從大嵙崁出發的鎮壓部隊
在0630左右自阿姆坪出發,以隘勇35名 巡查10名 警部1名在前偵查。
沿途前進近30丁(3KM),除焚燬原住民屋舍三間
與繳獲一支長槍外別無所獲。
在接近一處山頂時 偵查隊分為兩股各自前進,
忽然外側雜木林與竹林中,槍聲大作原住民一齊開火。
瀨口警部中彈當場身亡,因該處地勢不利防守全隊且戰且退,
中隊長藤岡大尉戰死並另有5~6名士兵死傷,
交戰大約1小時候,於1130全隊向阿姆坪撤退。
9/2砲兵增援後,砲陣地設在湳仔山、舊柑坪
9/4 小松組腦寮逃出者回報來襲蕃人約莫三四百人
9/13砲陣地推進到於生蕃川右岸叫 ニソウピン(nisoupin)之處
次日射擊逾百餘發,震攝收效甚大
14日午後降大雨,砲陣地所在難以構築營帳 撤回大嵙崁。
小松組製腦工人撤離
小松組事務所分別於(シロタン、カナビラ、ハブン)
9月3日 隘勇與警察全數撤出
9月5日 來自ハブン事務所的通譯福本伊之助到カナビラ事務所
附近蕃人的家中視察發現,婦女老小已經不在連家當都幾乎搬空,僅剩壯丁和犬隻。
カナビラ事務所考量人員稀少難以防禦定撤離。
9月8日 遭到持續襲擊從各事務所撤出的人員集結於ハブン事務所,於2100決定向大嵙崁
撤退全員合計260名(含漢人36名其餘為內地人)
其中傷者一名、患病者四名、孩童一名
先以番兵20人以及漢人20人為先鋒,撤離時已不時有槍彈射來。
僅先鋒40人平安撤到大嵙崁,後續遭到各路猛襲而潰散
化作零星三五人一組逃出 至9月11日,仍有30人是生死不明。
前篇提到,日本軍警在阿姆坪鎩羽而歸後
將防線退到清代的隘勇線,改以封鎖山林的方式逐步削弱泰雅族人的戰力。
台北縣知事 村上義雄在對原住民政策意見上寫下"絕對閉鎖主義"政策,
亦即切斷槍彈來源,嚴格管制米鹽鐵器等民生物資進入山地,並在隘勇線上
配置官隘 巡查30名、隘勇150名於大嵙崁水流東、金敏社、合脗社、rahaw社
一直到阿姆坪、石門、石寮,主要負責保護漢鄉民,40人在三角湧
負責十六寮至十三添到金面山一帶。
由5名警部監督(駐於深坑 三角湧 大嵙崁 馬武督 內灣)
軍隊增派台北守備混成旅團 第三大隊第一中隊駐守大嵙崁,其中40人分守三角湧。
枕頭山周邊建立砲臺與隘寮相關設置經費投入一萬兩千餘円。
先前在山區開發的漢人也被迫放棄1570甲的農田,並有近3000人遷出山地。
原先台北縣境內之蕃地的510位隘勇則轉為在漢人聚落內,查禁漢人與原住民的交易買賣
圖片來源: 日治時期蕃地隘勇線的推進與變遷(1895~1920) -鄭安晞(2011)
1902年南庄事件後隘勇一掃清代遺留的鄉勇成分,改為全面官派納入警察本署管理。
視駐守人員規模 有隘勇監督所、隘勇分遣所與隘寮不同層級設施。
再依地勢與敵情分為一等、二等和三等配置。
一等: 每2里設一監督所,每1里(約3.9km)設分遣所6所,隘寮12處
二等: 每2里設一監督所,每1里設分遣所4所,隘寮8處
三等: 不設隘寮,2至4里設一監督所,每1里設分遣所4所
1里的範圍內大致有25~35位隘勇防守,隘勇有來自台灣或內地出身者
皆為17~45歲的沒有重罪犯罪紀錄或吸食鴉片,也無酗酒暴力傾向的壯丁
除了巡查與警部等上司之外,也設有隘勇伍長管理,
由表現良好的隘勇升任,管理大約10~20位隘勇。
武裝配備為英製史奈德恩菲爾德步槍(活躍於戊辰到日清戰爭)
大約到大正前後才換裝村田步槍。
平日的任務除了巡守防線外,也有管制人員進出,救治誤觸電網的原住民
取締秘密交易(走私) 再者便是配合隘勇線推進時的作戰任務。
除了月俸外,向外征討會給額外加給,並搭配民間" 捐獻 "之現金或慰問袋發放福利
隘寮相當於崗哨,配置2~4名隘勇,分遣所內駐有巡查與巡查補,
警部或警部補與若干巡查所在之處則為監督所,
可視需要在監督所內配置醫師與增援人員。
多以就地取材的竹、木、石頭等為建材 著重於抵擋槍彈與防火。
另築掩堡等輔助防禦工事,通常依照地勢設置胸牆等 作為射擊掩體
高度一般規定為4尺3寸(約130cm)便於立射使用,
在情勢緊迫或人工不足時,可以構築2尺6寸(約80cm)的膝射矮牆
待條件充足時再改至正常規格。
隘勇線外數十間(約18m)的草木皆被砍除以確保射界,並在工事上設置槍眼
隨時代推進,還陸續增添諸如地雷(1904)、通電鐵絲網(1905)、探照燈
甚至機槍、野砲、山砲、臼砲等重武器。
對山野內的泰雅族人而言,大嵙崁方面的封鎖對他們並無太大影響。
除了取回大片的獵場之外,族人也能透過他們熟悉的林道獵徑
與深坑、宜蘭甚至遠到花蓮境內交易取得各樣物資。
獅頭山殲滅封鎖戰
在今日新店獅頭山一帶,盤據反抗日本統治的漢人近千人
總督府稱這群人為 "土匪" 泰雅族人則稱其 "Kato"
他們也是泰雅族以物易物取得物資的來源之一,並讓他們得以遁逃到深山間
彼此呈現一種微妙的共生關係。
這幾年間部落栽種的作物每每豐收,各部落忙於狩獵耕作彼此和平
連向外出草都大為減少,可說是一段休養生息的日子--無比短暫的。
1903年3月 總督府眼見封鎖成效不彰,再度向山地推進隘勇線,
先在6月時由總督府賀來倉太蕃務掛長帶隊鑑定劃分桃園與新竹兩廳之間"蕃地"的界線,
以此分化馬武督與大嵙崁部落群間的合作。
始於清代對抗劉銘傳以來,泰雅族整個泛大嵙崁部落群間的攻守同盟自此破裂。
這次日軍避開3年前兵敗的路線,改以深坑與桃園兩路分別進兵
4月深坑廳率先發難。自獅頭山沿鹿阿坪、平廣坑往大豹社(今日新北插角里)方向推進
過程中日方雖然遭到來自大豹群的激烈抗爭,但是得以推進約6里(23公里)的隘勇線。
30天的行動中巡查3人負傷,隘勇8人遭獵首、3人負傷,
並攻下了Kato的根據地,逼迫他們逃向更深山之處。
桃園廳的警察隊則從12月8日到隔年(1904)1月9日,將隘勇線從大嵙崁
推進至白石山(今桃園慈湖一帶) 期間並未受到任何抵抗取得大片樟腦林。
2月8日到3月26日,深坑廳再次延長隘勇線,主要目的是配合平地征討土匪
包抄Kato的退路,徹底殲滅這群盤踞在平山交界處的抗日集團。
該線從鹿阿坪經加久嶺、包圍烏來社之後,再沿著南勢溪延伸到屈尺、龜山
有泰雅耆老回憶,他幼時曾隨父親路過Kato最後躲藏的山洞,看見滿地的白骨
可見日軍應是將其趕盡殺絕。
大豹群則是被迫放棄加久嶺小社,此乃原先預計拓展的部落,
社民被強制遷到屈尺和烏來,原先關係密切的大豹群與屈尺群泰雅人
被隘勇線完全分割阻擋,失去重要的支援與物資來源。
圖片來源: 日治時期蕃地隘勇線的推進與變遷(1895~1920) -鄭安晞(2011)
大寮地攻防戰
1904年2月10日 日俄戰爭爆發
台灣盛傳日本將不敵戰敗,台灣即將脫離日本統治的耳語而人心浮動,
人民搶購補給使物價飛漲 日本人逃回本土的就高達四、五千人之多,
不安浮動的氣氛也影響到隘勇線,深坑廳為了提振隘勇的士氣
從警察中挑選15位有和 "土匪" 作戰經驗的資深者投入隘勇線。
宜蘭廳則必須徵調50名警察以維持防務,苗栗廳甚至有基層日警拒從命令直接辭職
漢人隘勇的恐慌也進一步影響員警的士氣,出現各種藉口棄守逃逸的情形,
直到10月情勢才控制下來。
4月桃園廳增建隘勇線,企圖包圍大豹社本社(今三峽區插角里)西北至東北方向
從三角湧瓦厝埔到雞景山崙、尾寮、熊空山、竹坑山,
連接到深坑廳獅頭山。此舉直搗大豹社開拓的大寮地新部落(今三峽區竹崙里)
以及族人從清代末期以來開拓的耕地,遭泰雅人多次攻擊阻擋工程。
日軍將大寮地作為物資與彈藥集中預置的補給站,隨著隘勇線推進一路
增設隘勇線監督員詰所並鋪設電話線,5月2日 桃園廳警務課長兼前進隊總指揮
高井瀧三郎警部,命令詰所派出6名巡查與近80名本島民伕(原預定民伕120位
但因情況緊急,無法待搬運工湊齊再出發,只能就既有人數盡可能搬運)
運送7公分山砲一門和武器、物資向位於崙尾寮的前進指揮所在上午8時出發。
輸送隊沿著周圍茅草茂盛的蕃道前進,約莫9點鐘指揮所方向傳來槍響,
民伕們甚為恐懼,但在巡查的威逼下只能繼續緩慢前進。
下午5點泰雅族人對前進指揮所發動猛攻,切斷電話線與交通,
此時輸送隊離前進指揮所約莫數百公尺,在接近至1町餘(100多m)時
佐佐木巡查中彈倒地,趁其餘巡查拿槍應戰之際 民伕搬運工紛紛拋下物資
頓時逃散無蹤,前進指揮所也陷入即將被包圍的苦戰決定撤退回大寮地監督員詰所。
輸送隊剩餘的巡查,憑藉著地勢巧妙狙擊阻擋才不致被泰雅族人全殲,在撤退之際
破壞砲車,拆下山砲的閉塞機埋進土裡 再將砲身推入溪中於夜間10點撤回大寮地。
4日約50名的泰雅人日夜輪番進攻大寮地監督詰所,後續日軍再控制崙尾寮一帶時
仍無法找回先前丟失的山砲相關裝備。 在原住民口述中,有提及曾經擄獲日軍的大砲
但因為不會(或無法)使用 就將之拋棄到山谷裡。
雖然桃園廳再此被大豹社碰得灰頭土臉,但鹹菜棚支廳(今日新竹縣關西鎮)
在7月順利將隘勇線推進至鐺把山,取得俯瞰馬武督各部落的制高點,
又進一步削弱大豹群的支援。
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在日俄戰爭中,前赴兼任滿州軍總參謀長
實際政務都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在處理。 在7 8月間視察了全台北中南的蕃地後
提出一舉將隘勇線延長124里(約487km) 將埔里以北的泰雅族領域完全圍堵的構想
並希望台灣守備混成旅團給予支援,但此時軍方正全力防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東航,
因而拒絕這個計畫。
何以總督府對泰雅族的領域如此執著? 最大的原因莫過是在戰爭爆發的壓力下,
帝國日本一直擔憂無法繼續給予台灣龐大的財政補助,讓殖民地轉虧為盈也成為
後藤的首要目標。 其中收入一大來源便是鴉片 樟腦食鹽等專賣,其中鴉片與樟腦
各包辦專賣收入的四成,甚至可達全台歲入的42%
因此坐擁大片樟樹資源、海拔低 開墾容易的大豹群泰雅領域,自然成總督府垂涎欲滴
的首要目標。 可說日本在殖民地的經營得以實現財政獨立,
很大部份便是建立在對平地漢人以鴉片 以及山地原住民的樟腦之掠奪下完成的
明治38年(1905) 台灣達成轉虧為盈,後藤也在隔年被授予
男爵爵位與授勳一等旭日大綬章獎勵此功,並在日俄戰爭後再兼任第一任滿鐵公司總裁。
1904年11月下旬,深坑廳 "說服" 先前關入隘勇線封鎖內的屈尺群泰雅人
去招撫大嵙崁後山群共19個部落歸順,為表合作 後山群原住民擔任嚮導
帶領日本的探險隊深入雪山山脈,發現宜蘭趴哩沙到新店屈尺之間
為大片未開發處女地,有水源、樟樹和木材等豐富森林資源。
12月28日 總督府將大嵙崁後山群劃入深坑廳的管轄,前山群則歸桃園廳
再度以行政劃分,撕裂原住民傳統的聯盟合作關係。
附圖:推測隘勇線分布和部落位置概略圖
圖片基底: 日治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1907)
白石鞍山攻防
大豹社在連番打壓削弱下 仍有外社28戶 內社16戶,部落內壯丁約莫80人
1905年6月 大豹社同意採樟工人進入部落領域製作樟腦,換取日方解除交易封鎖
於是200腦丁從三角湧進入,日方也隨即在大豹社西北面
瓦厝埔經鳥戈頭、白石鞍山、打鐵坑到白沙鵠之間鋪設隘勇線。
大豹社人見到 認定日方違反協定,隨即出草四度
總計1名巡查 1名隘勇 和腦丁3名遭獵首另有數人受傷。
(在泰雅族人的語彙中 沒有"投降"這個概念
只有 sbalay "彼此認同而和解" 或是 smwan "承諾與遵守達成的協議"
總督府認定大豹社降而復反。 對泰雅人而言,則是日本人不遵守和部落的協議)
7月15日 大豹社出動80位穿著泰雅勇士裝束,攜帶武裝
來到隘寮正式向日方 "宣戰"
要求撤除腦寮與隘勇線設施,並即刻驅趕腦丁離開
漢人腦丁全員平安下山,多處隘勇隨即陷入苦戰。
7月22日 日方動員警部6名,警部補4名 巡查80名與2名巡查補以及隘勇150名
攻向部落外的高地-白石鞍山 並以火砲轟擊鎮壓部落,泰雅人才逐漸退去。
交戰中隘勇1名戰死,警部1名傷重不治 負傷2名
確認殺死原住民2名。30日大豹社頭目 Watan Syat(前大豹社群與前山群攻守聯盟盟主)
透過鄰社-六寮社,獻上銀5圓與蕃布18匹表示降伏。
此戰過後日方繼續建設隘勇線,拓展至白石鞍山與雞罩山上
已可徹底俯視大豹社部落,增設監督分遣所4處 隘寮26所
加派警部1名 巡查17名與隘勇97名於8月4日完工後,
兒玉總督在月底送交本土總理大臣的公文書寫到
【對大豹社之情勢 可謂已"落著"(徹底解決)】
隘勇線包圍大豹社形勢圖
圖片來源:臺灣日日新報 1908/09/18 02版
----------無可避免的分隔線--------------------
最早從一本書上簡約紀載的史事,為了查證和
了解當時的時空背景 才發現這是個無比天坑,
因為多數資料缺乏整理,特別是以戰史角度之統整。
必須將散在各處官方紀錄與前人研究的論文中拼湊起來
才能看到比較清楚的戰事輪廓,很遺憾這次還是寫不到
大豹社最悲慘終章而中斷於此。
接下來將是 佐久間總督上任後 第一場理蕃戰爭
也是從清代以來一直以剽悍善戰聞名的,大豹群泰雅人最後生死存亡之戰
--枕頭山之戰
--
十個軍迷 七個好 八個宅 九個怪
還有一個是女孩 夥伴們站起來
就算閒話冷語 也不要失態
這份愛 沒人會想離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96.9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70771915.A.041.html
※ 編輯: katana89 (61.230.96.99 臺灣), 10/11/2019 13:34:45
他們作戰時也是沿用狩獵中培養出來的概念,會求盡可能接近再攻擊
對比零星的日方紀錄 我猜測交戰距離多在50m甚至25m以內。
加上若是出草時原住民還要帶走人頭,最有效的戰法
應是開槍放倒對方後,再用刀補上致命一擊最後再砍頭
這個一定不會離目標太遠就開火。
泰雅族人外出作戰時 會同時攜帶2~3把裝彈好的槍
打完之後躲到隱蔽處裝填完再繼續開火。
分為 五連發毛瑟槍、單發毛瑟槍、火繩槍、史奈德步槍、村田獵槍、村田軍槍項目
這個是離本文中時代和地區比較近的紀錄 可供借鑑
18世紀到19世紀晚期各種火槍的大雜燴博物館
從火繩槍到栓動步槍 各個階段同時共存在部落中
順便一提 沈葆楨巡撫開山撫番時,
原住民的武裝可能比台灣的官軍還先進許多。
因為朝廷長期不給經費去換裝火器,
特別是外派的八旗和綠營 還有在拿雅克薩戰役中使用的阿祖級火槍。
※ 編輯: katana89 (61.230.96.99 臺灣), 10/13/2019 16:40:10
※ 編輯: katana89 (61.230.96.99 臺灣), 10/13/2019 16:45:0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