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恍神,就忘了分享上個月入手的書,真的不得不說,現在是靜下心來好好閱讀最合適的時刻,雖然整體購書量下降,但書中的含金量卻始終沒有變過,依然很多好書、值得細細咀嚼的作品持續出版,大家不妨參考一下,而且七月的書豪華非常,待上市後再與來一一分享。
⠀⠀⠀⠀⠀
先看六月份選書,其實早已讀完,但尚未分享,是已經單獨介紹過的「幡」書系第十一本:林芙美子的《#浮雲》曾由日本昭和時代最重要的導演成瀨巳喜男於 1955 年改編為同名電影,同時也是他的生涯代表作之一。「我想寫人的命運。我想寫在不合理的世界裡,無以名狀、存在於小說外側的小說。」由紀子為了擺脫與伊庭的祕密戀情,自願來到越南擔任軍方打字員,眼見整個世界在戰火底下動盪不安,此地安逸反而有如化外之境,由紀子不禁與富岡愈靠愈近,陷入另一段無法自拔的不倫戀情。戰爭結束後,兩人重返日本,卻始終無力攜手從頭來過。愛情的磨難,始於幻滅以後,因為徹底絕望,才更壓抑不住對希望的渴求。「我是宿命論的流浪者。我沒有故鄉。」在初版即暢銷六十萬冊的《放浪記》當中,林芙美子為自己寫下最佳注解,倘若令其成名的《放浪記》是一生只有一次的迷醉青春,生前最後一部完整長篇小說《浮雲》,便是她人生集大成的終極巨著。林芙美子曾任二戰時期筆部隊、國際交流作家、戰地記者,作品中可見豐富的異地見聞,堪稱日本女性旅行文學先鋒,其徘徊於婚姻制度之外的虛無愛情觀,時似自我放逐,時似毅然獨行,亦為人稱頌,本書描寫無法圓滿的不倫戀情,呈現日本戰後的舉國頹敗,藉由無處可去的情欲書寫重省生之意義。《浮雲》不僅是林芙美子人生最後一部完整長篇小說,更可謂其畢生最高傑作。
⠀⠀⠀⠀⠀
其次,是原本考慮要選的拉丁美洲作家胡安卡洛斯奧內蒂《#短暫的一生》,此書不容易閱讀,卻相當值得挑戰。胡安瑪利亞布勞森才被廣告公司資遣,他的妻子此時卻罹患乳癌,失去一邊乳房。在妻子罹病後,布勞森接下朋友寫劇本的工作。在劇本裡,布勞森虛構一座名叫聖塔瑪利亞的城市,主角名叫亞瑟,他借用亞瑟來體現自己對波特萊爾的「惡」的渴望,他沉浸在虛構的情節中。布勞森的劇本設計亞瑟的鄰居住著一名叫葛嘉的女子,他常自房間薄牆聽到或偶爾偷窺到,繼而猜想葛嘉的生活與感情世界。葛嘉的職業是名妓女,緊挨著她的是皮條客。布勞森塑造的亞瑟形象,口袋裡總放著一把手槍,他讓亞瑟可以對葛嘉做出布勞森從來沒對妻子荷杜娣絲做過的事:在床上愛她的同時毆打她,而且打算殺她,一如卑鄙的皮條客對待他的妓女們一樣。奧內蒂是存在主義的信仰者,《短暫的一生》是奧內蒂樹立風格之作,採用大膽手法構思小說與人生的關係。奧內蒂的小說多以他的出生地蒙德維的亞,以及移居之城布宜諾斯艾利斯作為故事的發展背景,令人窒息的城市生活,一直是他小說中揮之不去的夢魘。他常常將經歷的人事物,清楚地折射在他的小說字裡行間。
⠀⠀⠀⠀⠀
接著,是非常高興能擔任推薦人之一的作品:《#成為西蒙波娃》Becoming BEAUVOIR:A Life。波娃在世時,就已寫下許多回憶錄,但礙於時空背景、社會觀念且涉及他人,所以仍有許多細節被藏匿、許多真實心情被噤聲。Kate Kirkpatrick 這本最新傳記《成為西蒙波娃》,則全盤檢視過往波娃的自述,綜合最近幾年才公開的波娃日記與私人信件,補足過往未曾被看見的細節,也澄清社會與時代對她的種種誤解和批評,還原了立體而動態的細微面貌。不僅能讓我們全面且清晰地看見波娃與她所處的時代境況,看見她如何奮力回應那些阻礙與挑戰,更讓我們藉由審視不同時代的另一個靈魂,來更深刻理解自己的時代與自身所抱有的價值觀她的一生精采動人,有對自由的沉思,對真理的信仰,對自身不完美的真誠反省與無懼批判,也有熾熱的戀情。她也實際推動了世界各地的女性權益,讓女性更能為自己而活。此書利用最新公開的日記、信件等私人材料,重新檢視波娃過往的傳記、回憶錄、訪談之內容,也讓讀者重新認識過往那個仍舊嚴重性別不平等的年代。記住歷史,才更能理解平權之珍貴,也才更能在觀念上持續進步。另一方面,除了性別議題,更重新建立起波娃身為哲學家的一面,帶領讀者一窺她如何思索「存在」,並且「活出」哲學。波娃與沙特的感情,不只是世間一般情愛,更帶有深邃的哲學思辨、理智批判,最後,更會感動於他們智識的交織。
⠀⠀⠀⠀⠀
還有幾日前做了贈書活動,傳奇紀實攝影師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的口述傳記《#重回大地:薩爾加多的凝視》。1944 年出生於巴西鄉下,薩爾加多從小接觸大自然,父親是農場主人,希望他接管農場或是成為律師,但隨著庫比契克,當上巴西總統,國家經濟復甦,薩爾加多決心要成為經濟學家。1964 年,布朗庫元帥發動軍事政變,民間爆發大規模的抗議運動,為了逃離危險,他和妻子蕾莉亞於 1969 年踏上海外流亡之路,前往巴黎。在巴黎讀完經濟學博士班課程後,他為倫敦國際咖啡組織工作,享有優渥的薪水,在此時,他擁有人生第一台相機,短短時間,他已陷進了攝影的魅力之中,甚至決定放棄經濟學家的身分,成為攝影師。薩爾加多曾為知名的伽馬圖片社和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工作,並於 1994 年自立門戶,和妻子蕾莉亞成立了亞馬遜影像圖片社。2016 年,他被選為法蘭西藝術院攝影組院士。攝影是他的語言,照片是他表達的方式,富含著他的思想、成長歷程與人生經驗。
⠀⠀⠀⠀⠀
當然,另一本重量級作品《#我的奮鬥2:戀愛中的男人》,也是這批書單中不可忽視的一本,《我的奮鬥》為 2009 至 2011 間挪威最重要的當代作家之一卡爾・奧韋・克瑙斯高所創作的半自傳小說,共六冊,主題分別為:死亡、愛情、童年、工作、夢想與思考。克瑙斯高在第一部《父親的葬禮》以死亡作為開篇,談論了父親於他的意義及父親悲慘的晚年,他大膽地揭露了自己的生活,直白且露骨的創作風格吸引了無數讀者,光是在挪威的銷量就突破了五十萬冊。在接續的第二部《戀愛中的男人》裡,他描寫的是如何與第二任妻子墜入愛河的故事。 從追求、戀愛、結婚到生子,克瑙斯高完整地記錄了一段愛情中最熱烈與最黑暗的時刻。
⠀⠀⠀⠀⠀
以及,個人相當喜愛的作家《淘金殺手》派崔克德威特新作《#野蠻法國行》,同樣被改編成電影,敘述豪門寡婦法蘭西絲的人生計畫:就是在沒錢之前死掉。沒想到二十年過去,她還活著,她與獨子馬爾康幾乎將丈夫的遺產揮霍殆盡,於是決定拋下紐約的一切,不與任何人道別,帶著僅存的現金和已成年的兒子一同前往巴黎,還有家中的老貓小法蘭克,因為法蘭西絲相信死去丈夫的靈魂在貓身上。佔有慾強、咄咄逼人的寡婦母親,和優柔寡斷、似乎不想長大的成年兒子,看似不和的兩人,一路上演鬧劇般的互不相讓,古怪的默契又意外令人動容。然而,紐約客的聰明和刻意的儀態終究掩飾不了內心劇烈的傷痛。名流富豪的生活絕非人人都能擁有,卻也沒有人能不活在他人的目光下,看似「野蠻」的儀態和沒有限制的人生,不代表一切可以自由選擇,生命有各自的泥淖。卡繆曾說,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全書看似諷刺上流社會,其實在荒謬與鬧劇背後,作者始終有意藉由「不尋常」的人物,探索人的「處境」。如同前作《淘金殺手》,作者派崔克德威特的小說語調再輕鬆滑稽、漫不在乎,情節再荒謬歪樓,對白再辛辣好笑,都不妨礙他冷不防地拋出值得深思的哲學問題,人要去哪裡才能活得自由?天生氣場難自棄的法蘭西絲當然有被討厭的勇氣,她看似什麼都不缺,誰能明白她缺少什麼?又有多少人能夠像她這樣野蠻地活著?結局令人回味無窮。
⠀⠀⠀⠀⠀
還有《#在所有母親之間》也頗具吸引力,是主人翁布萊絲向前夫敘述她身為母親的困境與遭遇,與讀者開展一部懸疑驚悚的家庭故事。布萊絲的不安溯源家族三代,她的母親,以及母親的母親都不是稱職的媽媽,每個母親都以防衛甚至折磨的方式對待女兒,而長大後她也成為一位看似神經質的媽媽。當女兒薇歐列忒出生後,布萊絲的期待破滅了,她感受到雙方不對盤,女兒總是乖戾而拒絕合作,當她抱起女兒想要安撫卻換來尖叫淒厲,她甚至覺得自己目睹女兒惡魔般的行為。然而,薇歐列忒在爸爸面前卻表現像個小天使,夫妻之間逐漸產生裂縫。後來,弟弟山姆出生,在兒子身上,布萊絲終於找到期盼已久的親子之愛,薇歐列忒似乎也愛這位弟弟,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撕裂了她的家庭,當她重新回想起來驚覺,女兒好像伸手推了這一切。親子關係是自古以來的課題,愛與恨,教與養,各種心理戰爭,本書帶領讀者進入一位母親的告白,驚悚的氛圍讀來心驚膽戰,故事的轉折讓人感到唏噓,震撼之餘也讓人反思自己與家人的親密關係。
⠀⠀⠀⠀⠀
馬奎斯的另一本書又出版了,《#苦妓回憶錄》是他對愛情的禮讚,也是一首獻給生命的頌歌,更是他寫給遲暮人生的最後一封情書。晚年與病魔纏鬥多時的馬奎斯,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他幾乎取消一切公開活動,全力投入回憶錄與這本封筆之作。書中每天都走在死亡邊緣的老記者猶如馬奎斯自己的化身,他藉由主角放蕩又純真的心路歷程,讓我們知道人生最悲慘的莫過於孤獨死去。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愛,生命也許無法抵擋時間的流逝,但真摯的情感卻永遠都不會消失。以及,米蘭昆達拉的《#相遇》,他與文學、美學、藝術的相遇。相遇是「石火,電光,偶然」,雖然短暫,未必深入,但有時卻足以啟發一場偉大的文學邂逅和思維激盪,甚至影響小說藝術的歷史與生命。本書便收錄了昆德拉與其所崇敬的小說家、藝術家和偉大作品之間難忘而驚喜的相遇,透過隨筆、論述及訪談,暢談他所熱愛的文學、美學與藝術,也讓我們得以走入昆德拉龐大而深邃的思考世界,一睹這一次次相遇所迸發的思想火花。
⠀⠀⠀⠀⠀
最貼近這個當下的小說,是普立茲獎得主勞倫斯萊特的《#十月終結戰》,故事從日內瓦一場世界衛生代表會開始,印尼一個難民營出現 47 人死於急性出血熱,僅被當作小事提出,出席會議的美國 CDC 副主任、流行病學家亨利帕森斯卻認為情況並不單純。亨利受託,親入險境尋找病原體,卻先受政治阻撓、後遭神秘病毒困住,同時,令人擔心的事正要發生:一名感染者正前往每年有數百萬信徒聚集的聖城麥加,參與朝聖之旅。感染果然一觸即發,沙烏地阿拉伯官方下令封城,但三百萬朝聖者能一個人都不離開?疫情入侵美國,國土安全部副主任對可能發生的生物戰能做出正確回應?全球旅行頻仍的時代,一場大流行挑戰了裂痕重重的全球關係,病毒侵襲的不只是生命,還有支持文明的各種體制。書中的微生物學家、流行病學家在發現了可怕的流行病毒後,不惜親身歷險,尋找解決讓世界陷入困局的神秘病毒起源和治癒方法,萊特透過小說對所有第一線醫護專業人員致敬,在這個圍繞醫學、政治、科學與人性的故事中,我們更得以知道他們存在的重要性。
⠀⠀⠀⠀⠀
壓軸的是一本華文小說與韓國小說,鄧觀傑《#廢墟的故事》以八篇短篇小說組成,地景從馬來西亞首都西北的小鎮漂洋過海來到台北的邊陲地帶頂樓加蓋公寓。從異文化的邊陲到異國城市的邊陲,語言、文化的差異讓敘事者重新學習,學習如何透過敘事重新站立在世界的中央。國家,民族,地域,家庭與個人,鄧觀傑試圖為這些問題提出階段性的解答,作為青年時期的終結。「童年,是作家的提款機」鄧觀傑的這台 ATM 似乎沒有提款的上限,源源不絕的情節漫布在每則短篇裡。
⠀⠀⠀⠀⠀
而閔智炯的《#她厭男她是我女友》,敘述主角金勝俊再次遇見她時,是在要求墮胎合法化的示威現場,這個讓他思念多年的初戀情人,會成為人們口中的「女性主義者」,而最沒料到的是,他發現自己再次無可救藥地愛上她。儘管網路上、好友間充斥各種對女性主義者的批評,勝俊仍深信兩人的邂逅是命運給的第二次機會。但她卻斷言他們之間不可能,最後還提出交往的條件:如果勝俊先想要分手,就要給她一百萬。勝俊不過是想談一場平凡的戀愛,卻沒有一件事情照著他的想像發展,彼此價值觀的歧異讓他的壓力日漸累積,終於在某個事件後徹底爆發開來。作者初戀是在國三時,大學二年級正式談了第一次戀愛,發現自己好像有戀愛的天賦,所以努力發揮才能地戀愛和分手。2016 年受到「江南殺人事件」的衝擊,開始研究女性主義,深刻體認到女性主義對人際關係和愛情的影響,而這部小說便是這些體認的成果。
⠀⠀⠀⠀⠀
⠀⠀⠀⠀⠀
⠀⠀⠀⠀⠀
(以上文字節錄自各出版社書介。)
崔俊明背景 在 蔡小雀宅妖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說說地窖的情況。」李衡修長漂亮的手指摩娑著那一小枚伽羅香,若有所思。
「是。」清涼神色一正。「胡餅鋪子爐火移開之後,底下有一密窖,裏頭有兩只箱子被挪走痕跡,此物正落在角落處。」
看出照照的疑惑,李衡低聲解釋。「昨日人多口雜,未免風聲外露,我命清涼昨夜暗中回胡餅舖調查。」
「清涼你辛苦了。」她恍然大悟,同情地望向清涼,差點問出──老闆晚上有給你加班鐘點費嗎?
「不辛苦。」清涼察覺到主人陡然變冷的眼神,頭皮一炸,忙躬身告辭。「主人,清涼先告退了。」
照照一頭霧水,直覺猛然回頭看向李衡。
李衡俊美肅然臉龐巍然不動,眼皮眨也不眨。「──妳如何看?」
她沒看出這兩個人在打什麼機鋒,只得專注回案情上,沉吟道:「兩只箱子如果裝的都是香料,那價值不下五千金……難道是殺人奪香?」
他將多伽羅香放回案上。「線索不足,尚不能論斷。」
她有點沮喪。
是啊,背景神秘的崔大娘,身家鉅萬卻在長安賣了十五年的胡餅,是為了什麼?那個偽裝成崔大娘的殺手又是誰?他殺人後留在胡餅舖子,目的又是什麼?消失的兩只箱子裝的確是香料嗎?又是誰運走的?慶元長公主府的帳房遇害,身邊有她的魚袋,這又是怎麼回事?
照照越想頭越痛,又有種自己攤上大事的心慌感……
「我該不會糊里糊塗間牽涉進什麼大案了吧?」她惴惴不安。
「別怕──」他頓了一頓,收回想拍拍她頭頂的大手,靜靜道。「大理寺,不是吃乾飯的。」
她仰望著他。。
「我總能護住……你們的。」
& & &
李衡素有『多智近妖』的美譽,是因為他預測事情的準確度常常能高達90~95%。
所以當公主儀仗浩浩蕩蕩開道而來,卻在進入大理寺時大半被攔在門外。以至於只能憋屈地帶了六名護衛和六名侍女來到大理寺內堂的慶元長公主,精緻美麗風韻猶存的臉色雖然不好看,還是勉強對李衡露出了笑容來。
「臣李寺卿見過長公主。」他執手揖禮。
「下官曹司直拜見長公主。」照照則是按照品秩行了大禮。
「李寺卿快快免禮。」歲近中年的長公主一身華麗無雙穿戴,對李衡卻異常客氣……隱隱還有一分忌諱畏懼。
照照趁隙也趕緊直起身,退居到李衡身後。
她可沒忽略方才長公主那道不善的目光……
「長公主可是為了貴府帳房遇害一事而來?」
「李寺卿既然知道,那為何攔著金吾衛不將涉案疑犯曹司直交出來?」慶元長公主忍了忍,終究還是溢出了一絲金枝玉葉的驕恣怒氣。
「中郎將回去沒有稟明長公主事情來龍去脈?」他微微挑眉。
慶元長公主瞇起眼,對上李衡看似謙遜溫文卻肅穆堅定的面色時,只得敗下陣來。
隴西李氏不是好惹的,更何況李衡此人更是聖人阿兄心腹中的心腹,慶元長公主還真沒底氣對上他。
「罷了,」慶元長公主轉陰為晴,笑意吟吟道:「本宮如何不知李寺卿清明公正,必不會冤枉好人,既然你說曹司直與本案無涉,本宮沒理由不信。」
「長公主是明理之人,李某向來不擔心。」他微笑。
照照真是大開眼界──瞧瞧,大內腹黑高手就是能三兩句把人拱到自己也不好拆台的位置上,只能乖乖順著他劃下的路子走。
慶元長公主自然也知道自己被套路了,可又能怎樣呢?
「那有請李寺卿移駕前往長公主府驗屍,」慶元長公主口氣好了不只七分。「本宮那帳房身分不一般,乃是本宮奶兄,他不幸慘遭毒手,本宮自是要為他尋出真兇復仇雪恨的。」
慶元長公主沒說的是,奶兄掌管長公主府總帳,他一死,外頭的生意難免受到影響,這事關她的錢袋子,又叫她如何不惱火?
況且幾日後便是她的生辰宴,全長安的皇族豪貴帖子都放出去了,奶兄這一死,未免添了些晦氣,還叫人笑話她長公主府連個奴也護不住……
說到底,慶元長公主就是受不住這口糟氣!
「李某職責所在,自當從命。」李衡側首。「曹司直是大理寺最為出色仵作之一,對昨日胡餅案又最為了解,兩案牽絲攀藤……驗屍查案,自然不可缺曹司直的加入。」
「既然是李寺卿推薦,本宮也沒有意見。」慶元長公主按捺下對照照冷哼的衝動,鳳眼一翹,擺手道:「來人,擺駕回府。」
崔俊明背景 在 彭紹宇 Peng ShaoYu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金基德的電影,就像是在寒冷的冬日裡,從熱氣氤氳的浴室中走出的那一剎那,寒氣刺骨,偏偏自己身上一絲不掛。
說他是韓國影史上最具爭議的導演,應該一點都不為過,只是誰也沒想到在他即將邁入六旬的一週前撒手人寰,還是客死遙遠的東歐異鄉,似乎也正好映照了他的一生。
身為韓國三八六世代(1960年代出生,1980年代是30多歲的人),金基德的生長環境是韓戰後的困苦南韓,國中畢業後就未再求學,反而是進入軍隊和接觸神學,回頭看,這些經歷對於他後來的作品都有著強烈影響。沒有科班背景,36歲才拍了第一部作品,金基德的起步點並不算早,也絕對不高,然而8年後,他憑藉2部電影《援交天使》與《空屋情人》,同年囊括柏林與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一舉躍升韓國國際名導之列。
縱使被國際認可,韓國觀眾對他的電影卻並不太熱情,正因他作品的「重口味」與聞名的暴力美學,使他的電影評價往往相當兩極,我們很難能像喜歡李滄東或奉俊昊電影那樣喜歡金基德,因為他的電影太過殘酷,對於人性的拷問毫不手軟、直到讓你看見最黑暗的那一面,直白,毫不隱諱,有時甚至有些刻意,像是一種刀刺見骨的痛。
韓國人不喜歡金基德的電影,但他的電影卻將韓國描述得鞭辟入裡。
根據韓國媒體報導,明年即將是南韓與拉脫維亞建交30週年的日子,金基德正籌備拍攝一部關於蘇聯時期韓裔傳奇歌手維克多·崔(Viktor Tsoi)的電影,也就是2018年俄國電影《夏》描繪的主角,金基德想從另外一個角度刻畫這位歌手。然而,當世人再度在新聞上看見他的名字,竟是在遙遠他鄉染疫過世的消息,將近60年的歲月,落幕得如此狼狽倉促,我想,無論喜不喜歡,都不得不承認「金基德」已經成為一種風格的代名詞......
CATCHPLAY+ 全文:https://lihi1.com/L4KgR
#金基德 #春去春又來 #援交天使 #空屋情人 #呼吸 #聖殤 #莫比烏斯 #困獸之網 #末日飛船
#김기덕 #봄여름가을겨울그리고봄 #사마리아 #빈집 #숨 #피에타 #뫼비우스 #그물 #인간공간시간그리고인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