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好書分享:奇幻小說《魔幻卡拉瓦2:骨白色的王子》】
♠魔幻劇團卡拉瓦警告♠
★不接受金錢交易,但可以拿歌聲、祕密、記憶,甚至幾天的生命來換取想要的東西。
★遊戲結束之後,參加者若無法抽離導致發瘋甚至自殺,卡拉瓦劇團概不負責。
★這一次,遊戲是真的!
老實講,剛讀完《魔幻卡拉瓦2:骨白色的王子》那瞬間,我想大叫。大叫的詞彙不是:「中國是我的祖國嘓嘓嘓嘓~~」,因為夏于喬(大誤)(不要害人好嗎)先說了,不能掠人之美。
咳咳咳總之我想以景濤之姿用力撼動作者肩膀,在她耳邊大叫:「妳這該死又可愛的小東西!為什麼我無法不愛妳!踏馬的寫完結局再出來害人,答應我好嗎!?」
把特,一切都來不及惹,第二集已從湖中現身,湖中仙女左手拿第一集,右手捧第二集,嫣然一笑問你:「這兩集都該死的好看(完了仙女也景濤化),請問你想看哪一集?」我以豹子頭之姿握拳吶喊:「我全都要!!!」(示意圖請見照片)
《魔幻卡拉瓦1:緋紅色的少女》介紹詳見:https://goo.gl/7D2Acq
咳咳咳回到《魔幻卡拉瓦2》,作為一位讀者,我不建議你直接看續集,因為《魔幻卡拉瓦》系列是層次井然的三部曲架構,續集建立於首集的基礎上,擴大並複雜化、細部化「子午帝國」的世界觀。
回頭看來,首集在小島上舉辦之奪目懾魄「魔幻卡拉瓦」不過是一場宏大戲劇的開幕、一個驚人計畫之開端,就像書中伊嵐丹女王招待的那只小巧動人、覆蓋藍色絲絨糖霜的珠寶蛋糕,咬開的內餡不僅流出濃稠覆盆子果醬,更蘊含了陰謀的味道。
首部曲女主角姐姐思嘉蕾,和二部曲女主角妹妹泰拉,認為自己並非棋盤上的卒子,毅然決然選擇投身「自由意志」,然而孰知…這是命運無情的捉弄,還是貪婪的慾望在作…等等!差點變成盛竹如了好危險呼呼呼(大口喘氣)。誰知這是十六位古老且強大的命運諸神暗中操弄,或是神秘的卡拉瓦團長萊金一手策畫?
延續第一集留下的未解之謎,《魔幻卡拉瓦2》的背景移師至子午帝國的王都瓦倫達,遊戲以女皇富麗堂皇的皇宮為棲息地,展開女主角泰拉、萊金與命運諸神的三方博弈。
第二集承繼Stephanie Garber優良寫作特色,文字上以大量顏色堆砌、構築表面上繽紛亮麗、私底下暗潮洶湧的夢幻世界。我極愛看她以豐富的語彙、無盡的詞海寫禮服、書饗宴、描繪川流不息的宴會與市集,以及勾勒那些俊美無儔的男子。
比如她寫一件禮服會用到五種顏色,讓人看了恨不得搶了衣服就跑(以下擷取段落縮寫):
「蟬翼般的披肩,顏色彷彿熔化的白銀,肩帶往下連接著輕透的煙燻藍色胸衣,胸腹處鋪滿閃亮的鍍銀樹葉,彷彿她剛在一陣魔法暴風雨裡翻滾過。飄逸的裙襬則以夜藍色布料和液態金屬級的材質交織,移動時會閃現奇異的瀲灩波光。。」
劇情上則是一貫的撲朔迷離、處處懸疑、無人可信。讀者一面欣賞並沉浸於「魔幻卡拉瓦」,化身紙上觀光客,遊戲其中。但隨著劇情進展和數次重大轉折,原本舒適坐臥在綠色天鵝絨沙發上啜飲香檳的讀者,亦震驚放下高腳杯(而且沒有買單),披上暗影如夜的披風,和女主角一同穿梭於劇情環節間同喜同悲。
而最後五十頁永遠讓人心焦難耐、著急跳腳、憤恨怒罵為何閱讀速度不能再快些?好讓我大口貪婪嚼食之前不敢碰觸也無法確認的真相。幸好作者還剩餘那一絲絲良心,揭曉新謎題前,總為舊謎底畫上一個句點,令等待的時間不那麼難熬。
在女主角方面,擁有一頭蜜金色秀髮和橄欖色肌膚的泰拉相較於上一集靜謐堅忍的思嘉蕾,是非典型的女主角。
其一:突破小說刻板印象,金髮沒有比較笨。
其二:遊戲人間,親吻過無數俊俏男孩,不留真心。書中描述:「她不需要謎樣的挑弄和低沉的嗓音來害自己分心。」可是...泰拉你知道嗎..我很需要啊啊啊啊!!為什麼不和那些帥哥大搞一場啦啦啦啦(太太冷靜點)!!!每次都只有接吻,親了半小時智齒都拔完了還在接吻,接吻生不出小孩喔泰拉!!!(被警察拖走)
其三:在關鍵時刻沒有寶傑來救她…呃不對,在關鍵時刻沒有帥哥英雄救美,套句書中的話「泰拉不是那種有人拯救的女孩,她是被丟下的那種,但同時也是被低估的那種。」比起姐姐,我更心疼泰拉。
『骨白色的王子』所指為誰,我希望由讀者親自品味體會。在續集中,掌握強大力量的亙古命運諸神是重點之一,諸神們上意難揣、善惡難辨,有戴著球形珍珠網的「死亡少女」;緊握匕首,唇瓣染血,雙眼淌落紅色淚水的「紅心王子」;面掩半邊珠寶面罩,身後緊隨以腥紅絲線縫合嘴唇的「不死女王」及「女王陛下的使女」等等。像塔羅牌般,命運牌組中描繪的命運諸神曾是具體存在的魔法生靈,以十六名神祉為首。諸神的力量在蠢動、窺探著人類,引書中言即:
「命運諸神已經被禁錮了幾個世紀,他們現在想出來玩樂。
倘若他們找回魔法,世界將風雲變色,但是你贏得遊戲就能阻止這件事。」
現在,我要問你一件事:「你敢玩這個遊戲嗎?」
這一次,遊戲是真的!
1、這裡有『三本』新書,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索取。
2、留言請留:『《魔幻卡拉瓦2:骨白色的王子》:I want to play a game!』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8/08/07(二)晚上十一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者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18/08/08(三)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魔幻卡拉瓦 #骨白色的王子 #史蒂芬妮蓋柏 #Caraval #StephanieGarber #臉譜出版 #版權狂銷三十二國 #二十世紀福斯奪下電影版權 #紐約時報排行榜No2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No3 #美國獨立書商協暢銷榜No2 #系列首作獲日本本屋大賞2017最佳翻譯小說
★城邦:https://goo.gl/HNcPmX
★博客來:https://goo.gl/pFTwr7
★金石堂:https://goo.gl/VSEbgZ
★誠品:https://goo.gl/WYXsif
★讀冊:https://goo.gl/wbSgcg
《魔幻卡拉瓦:編輯日記》https://goo.gl/Gvxa38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輩子偷偷藉由小說來偷偷抱怨自己太太公主病的費茲傑羅? #大亨小傳 #費茲傑羅 #書單 ☞〈那些年我們一起(錯)追的女孩〉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1/14/%E9%82%A3%E4%BA%9B%E5%B9%B4%E6%88...
川流之島結局 在 Flywu_立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感謝無影無蹤以及所有當時一起工作的夥伴
對我來說,這絕對是一次難忘的影像經歷
演戲很難,在這條路上能夠堅持自己的風格不難
在台灣的環境,我們要更加的相信自己
下一步,我們要更勇敢的往前邁進
本站的2016年度十大華語片。
.
規則如下,即筆者在2016年觀賞之華語電影(出產年份限2015至2016年)皆納入考量範圍。該十大片僅彰顯了個人的品味與喜好,各附上簡單觀感以供參考。
●
(1)
《我不是潘金蓮》(I Am Not Madame Bovary ,2016)(大陸)
既是主旋律,又是拐了個彎玩轉主旋律。是對中共迂腐官僚的善意批判,也是不懷好意的直言勸諫。銀幕比例的變換與內容相呼應,而非炫技的形式實驗,值得玩味。當然,最欣賞的,還是張狂而洗鍊的馮式幽默。
●
(2)
《老笠》(Robbery ,2015)(香港)
火火導演走出前兩作的不叫好陰霾,真正做自己,頑(玩)心大開,創造了一部絕對荒謬的爆笑喜劇與黑色夢魘,其中又隱藏著勵志意圖,充滿正能量。未來有成為Cult Film(靠片)的潛力。
●
(3)
《樹大招風》(Trivisa ,2016)(香港、大陸)
講述回歸前三位賊王的命運。以犯罪類型片為包裝,直搗賊心後,看見緩緩上升的五星旗,發現原來這是一首政治輓歌。
●
(4)
《不成問題的問題》(Mr. No Problem ,2016)(大陸)
丁務源這樣的人,我們並不陌生,問題是,這種人,該從何演起才好?當范偉說:「不成問題!不成問題!」一切都不成問題了。
●
(5)
《只要我長大》(Lokah Laqi ,2016)(台灣)
有人說,陳潔瑤導演過分強調了原住民的刻板印象,加入了諸如酗酒、毒品議題及打獵保育類動物等元素來造就這部電影。我想,也許吧,但是我看到的,倒不是刻板印象的惡意呈現,而更是原住民同胞面對宿命的無奈。《只要我長大》處處可見這樣令人難為情的高段自嘲,然而,所謂「刻板印象」的堆疊,才蘊藏著最鋒利的批判意識與自省。
●
(6)
《川流之島》(The Island of River Flow ,2016)(台灣)
詹京霖導演不鄉愿的呈現國道收費員的內部矛盾,光是這一個細節,就有先鋒意義。回首看看近年歷來只忙著標誌善惡是非的社運議題電影,頓時見絀。
●
(7)(TIE)
《輝煌年代》(Ola Bola ,2016)(馬來西亞)
由馬來人、華人與印度人組成的國家足球隊,不分種族與語言齊心協力的故事,是馬來西亞版的《KANO》。作為2016年企圖心最大的歷史片之一,本片不僅各部門水準劃一,故事情節也有足夠的渲染力。
●
(7)(TIE)
《台北焦油》(Taipei Bullshit ,2016)(台灣)
導演胡智凱的大學畢業製作,年度最具創見的台灣電影之一。大學魯蛇在家瞎扯淡,吞雲吐霧,在城市滑行,憤世忌俗地高談自己的電影理想,最終依然一事無成。堪稱台灣版的吉姆.賈木許(Jim Jarmusch),但它又比賈木許的畢製《長假漫漫》(Permanent Vacation ,1980)有趣許多。可惜,作為一部非典學生製作,它極容易被忽視、埋沒。
●
(9)
《八月》(The Summer Is Gone ,2016)(大陸)
像是貼滿著童年回憶的剪貼簿,從容不造作。數度想到楊德昌與侯孝賢。說到這,想到上回遇到李幼鸚鵡鵪鶉老師,他說:「何必在乎大獎是不是台灣電影拿呢?電影是無國界的。真要在乎,張大磊不就自承受到台灣新電影影響。台灣人不該為他感到高興嗎?」
●
(10)
《再見瓦城》(The Road to Mandalay ,2016)(台灣、緬甸、法國、德國)
理性上對結局的發展有疑慮,但片末卻依舊落淚。細想許久,原來是柯震東和吳可熙的表演能量打動了我。
●
遺珠:
《呼吸正常》(Something in Blue ,2016)(大陸)
《不即不離》(Absent Without Leave ,2016)(台灣、馬來西亞)
《七月與安生》(Soul Mate ,2016)(大陸)
《我要和你在一起》(I Wanna Be With You ,2016)(台灣)
.
.
(圖為《台北焦油》劇照。)
川流之島結局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本站的2016年度十大華語片。
.
規則如下,即筆者在2016年觀賞之華語電影(出產年份限2015至2016年)皆納入考量範圍。該十大片僅彰顯了個人的品味與喜好,各附上簡單觀感以供參考。
●
(1)
《我不是潘金蓮》(I Am Not Madame Bovary ,2016)(大陸)
既是主旋律,又是拐了個彎玩轉主旋律。是對中共迂腐官僚的善意批判,也是不懷好意的直言勸諫。銀幕比例的變換與內容相呼應,而非炫技的形式實驗,值得玩味。當然,最欣賞的,還是張狂而洗鍊的馮式幽默。
●
(2)
《老笠》(Robbery ,2015)(香港)
火火導演走出前兩作的不叫好陰霾,真正做自己,頑(玩)心大開,創造了一部絕對荒謬的爆笑喜劇與黑色夢魘,其中又隱藏著勵志意圖,充滿正能量。未來有成為Cult Film(靠片)的潛力。
●
(3)
《樹大招風》(Trivisa ,2016)(香港、大陸)
講述回歸前三位賊王的命運。以犯罪類型片為包裝,直搗賊心後,看見緩緩上升的五星旗,發現原來這是一首政治輓歌。
●
(4)
《不成問題的問題》(Mr. No Problem ,2016)(大陸)
丁務源這樣的人,我們並不陌生,問題是,這種人,該從何演起才好?當范偉說:「不成問題!不成問題!」一切都不成問題了。
●
(5)
《只要我長大》(Lokah Laqi ,2016)(台灣)
有人說,陳潔瑤導演過分強調了原住民的刻板印象,加入了諸如酗酒、毒品議題及打獵保育類動物等元素來造就這部電影。我想,也許吧,但是我看到的,倒不是刻板印象的惡意呈現,而更是原住民同胞面對宿命的無奈。《只要我長大》處處可見這樣令人難為情的高段自嘲,然而,所謂「刻板印象」的堆疊,才蘊藏著最鋒利的批判意識與自省。
●
(6)
《川流之島》(The Island of River Flow ,2016)(台灣)
詹京霖導演不鄉愿的呈現國道收費員的內部矛盾,光是這一個細節,就有先鋒意義。回首看看近年歷來只忙著標誌善惡是非的社運議題電影,頓時見絀。
●
(7)(TIE)
《輝煌年代》(Ola Bola ,2016)(馬來西亞)
由馬來人、華人與印度人組成的國家足球隊,不分種族與語言齊心協力的故事,是馬來西亞版的《KANO》。作為2016年企圖心最大的歷史片之一,本片不僅各部門水準劃一,故事情節也有足夠的渲染力。
●
(7)(TIE)
《台北焦油》(Taipei Bullshit ,2016)(台灣)
導演胡智凱的大學畢業製作,年度最具創見的台灣電影之一。大學魯蛇在家瞎扯淡,吞雲吐霧,在城市滑行,憤世忌俗地高談自己的電影理想,最終依然一事無成。堪稱台灣版的吉姆.賈木許(Jim Jarmusch),但它又比賈木許的畢製《長假漫漫》(Permanent Vacation ,1980)有趣許多。可惜,作為一部非典學生製作,它極容易被忽視、埋沒。
●
(9)
《八月》(The Summer Is Gone ,2016)(大陸)
像是貼滿著童年回憶的剪貼簿,從容不造作。數度想到楊德昌與侯孝賢。說到這,想到上回遇到李幼鸚鵡鵪鶉老師,他說:「何必在乎大獎是不是台灣電影拿呢?電影是無國界的。真要在乎,張大磊不就自承受到台灣新電影影響。台灣人不該為他感到高興嗎?」
●
(10)
《再見瓦城》(The Road to Mandalay ,2016)(台灣、緬甸、法國、德國)
理性上對結局的發展有疑慮,但片末卻依舊落淚。細想許久,原來是柯震東和吳可熙的表演能量打動了我。
●
遺珠:
《呼吸正常》(Something in Blue ,2016)(大陸)
《不即不離》(Absent Without Leave ,2016)(台灣、馬來西亞)
《七月與安生》(Soul Mate ,2016)(大陸)
《我要和你在一起》(I Wanna Be With You ,2016)(台灣)
.
.
(圖為《台北焦油》劇照。)
川流之島結局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輩子偷偷藉由小說來偷偷抱怨自己太太公主病的費茲傑羅?
#大亨小傳 #費茲傑羅 #書單
☞〈那些年我們一起(錯)追的女孩〉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1/14/%E9%82%A3%E4%BA%9B%E5%B9%B4%E6%88%91%E5%80%91%E4%B8%80%E8%B5%B7%EF%BC%88%E9%8C%AF%EF%BC%89%E8%BF%BD%E7%9A%84%E5%A5%B3%E5%AD%A9%E2%94%80%E2%94%80%E8%B2%BB%E8%8C%B2%E5%82%91%E7%BE%85%E3%80%8A%E5%A4%A7%E4%BA%A8%E5%B0%8F%E5%82%B3%E3%80%8B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fbclid=IwAR0CRPn_h2sypklRnpQIdV4Xx-hOR28qLbHmC-tuF2f_g2KkK0GNzQAsOjs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黛西顯然依舊依戀著蓋茲比,然而同時卻又態度曖昧──她舉棋不定,不知是否該就此放棄不怎麼完美的婚姻(以及相當完美的物質生活,以及「慣於」此類生活的惰性)。而蓋茲比呢?伊格言說,他比黛西單純得多;毀滅他的並不只是他對黛西的純愛,還有對純愛的貪婪。那貪欲如此純真無邪,璀璨耀眼,如同鮮花、香檳泡沫或豪宅中川流不止的人群般指向永恆的虛空。問題在於,對純愛的貪婪是有罪的嗎?對幻象的迷戀真是有罪的嗎?
故事中緊接著發生了一場現實定義中的「罪行」。湯姆、蓋茲比、黛西、尼克一同開車進城去,準備前往另一場聚會──對吧,我們說了,當然要想辦法把所有人都湊在一起才有戲;那也是好萊塢通俗電影的敘事技術之一:快速升高角色間的衝突以導向結局。炙人的暑熱隱喻著所有人內心的焦躁,預示著災難即將來臨。一場致命車禍發生了,同車的蓋茲比和黛西不小心撞死了人,而執掌方向盤的正是黛西。
對,「死亡」和「罪行」緊接在這繁華宴席之後。這當然也是為了召喚最強烈的對比:一切事物皆瀕臨毀敗,而城市的無數幻影正試圖將其自身之輪廓隱沒入漫無邊際的蒼茫暮色之中。怯懦的駕駛黛西隱瞞了此事,因為有人十分樂意幫她隱瞞;那就是痴痴愛著她的蓋茲比。他乾脆謊稱自己就是駕駛,替黛西頂罪。在這罪行和死亡的場景之後,費茲傑羅如此描寫敘事者尼克與大亨蓋茲比的最後道別:
我們握握手,我慢步離去。走到樹籬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什麼,於是轉過身去。
「他們是一群混蛋!」我隔著草坪對他喊道:「他們那群人全部加起來都比不上你!」
我一直很慶幸當時說了那句話。那是我對他說過的唯一一句讚美,畢竟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贊成過他。剛開始他只是禮貌地點點頭,接著他臉上綻放出那種容光煥發的會心微笑。他那件華美的粉色西裝在白色臺階的相襯下顯得特別鮮豔。我想起了我第一次來到他這棟豪宅時的情景,那是三個月前──當時他的草坪和車道上擠滿了猜測著他是靠什麼罪行賺得大錢的面孔,而他就站在臺階上,隱藏著他那無罪的夢想,揮手向他們道別。
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人為何總愛上不該愛的人?......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