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科技需求探討,專家轉譯商機💡
👨💼國發會預估
我國將於2026年進入超高齡社會
而 #輔具 是照顧的好幫手
因此該如何善用科技及輔具
打造智慧化的照護場域
提供被照護者更好的服務
將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工業局委託金屬中心及陽明大學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
針對 #智慧化輔具 舉辦座談會
探討從需求開發到臨床轉譯的困境
並提出發展策略,協助加速產品開發時程⏰
提升現有高科技廠商的智慧化輔具研發技術
活動當天
有數家國內研發智慧化輔具開發的廠商與會
包括:
🔵緯創、🔵天群、🔵州巧、🔵世大化成
🔵崧騰、🔵福寶、🔵普麗彩
活動現場互動熱絡
希望能透過說明會的交流
推動國內智慧化醫材及輔具產業
打造台灣成為全球醫療照護發展重要聚集地!
州巧 醫療 床 在 鄭宏輝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用醫護人員為病患翻身的智能床墊
科技製造是台灣強項,新竹人最清楚,若不是這次疫情,我們可能不知道台灣的醫療製造也很強,口罩日產量從不到兩百萬提升到一千多萬。最近我參觀了一家創業公司「醫博科技」,發現台灣的醫療創業很有潛力。
醫博科技做「AI智能醫療床」,他們設計的床自己會動,躺上去就可以感覺到,床墊竟然會緩緩移動,翻了一個身,床墊竟然又動了起來,很像「霍格華茲學校的床墊」。
「個人化的躺臥裝置」
我好奇把床墊翻開一看,是一個個圓筒充氣胞,每個都像雞蛋那麼大,所以我是躺在幾百個自動充氣胞上,這些充氣胞會根據我側躺、正躺的姿勢,計算現在我身體那個部位承壓最大,推測我現在哪裡的肌肉出現痠痛。
AI演算法會給充氣胞指示,自動洩氣,或裝飽空氣,改變床墊對身體的支撐力量。雖然我還用同樣的姿勢睡在床上,床墊卻動了,因為AI演算法認為我的身體已經躺累了。
原來這張床收集了大量的人體大數據資料,AI演算法能計算出現在你身體的最大受壓部位,並且學習你睡覺時的體態、在床上的躺臥翻滾姿勢,記錄下你的個人睡姿,據說我會得到一個我自己的AI睡姿紀錄,可以帶著走,如果換新的床墊,或者去到裝有智能床墊的旅館,還可以自動輸入我的資料,床墊會依照我的資落調整,馬上得到一張我的「個人智能床墊」。
「褥瘡=病毒與細菌的雙重打擊」
以前在學校都學過,「褥瘡」是病床大敵,這張床在醫療上有很大效用。醫博科技創辦人史德智已經有一次創業成功經驗,是二次創業了,他告訴我,病人只要在床上同一個姿勢兩個小時以後,就有生褥瘡的可能,尾骶骨、髖骨、肩胛骨、腳跟是最容易生褥瘡的地方,這也是我們一般人睡在床上時,最容易痠痛的部位。德智說,突出的骨頭最容易痠痛,而瘦子沒有脂肪,睡起來身體容易痠痛。
長褥瘡比我想像中麻煩,而且麻煩大了,病人身上會有傷口潰爛,德智說,傷口潰爛後非常難痊癒,往往會長期發炎,而且造成細菌在全身循環,以現在的武漢肺炎為例,如果你的免疫系統正在和COVID-19病毒作戰,但是你這時候不幸長了褥瘡,免疫系統就要同時對付病毒,還要對付細菌,受到多重打擊,更難治癒。
「降低工作量,減少接觸風險,讓醫護人員做真正重要的事」
經過這次武漢肺炎,社會各界才瞭解到醫護人員的重要,除了豐富的照護知識之外,他們知道怎麼在大眾面對公共衛生時成為指導、協助的力量,但是他們的工作中有很多「粗活」。
幫病人翻身就是其中痛苦不堪的一項,大量護理人員需要兩個小時幫病人翻身一次,日夜輪班。他們腦中的智慧是珍貴的,可以協助公眾的,卻需要大量進行體力工作,而且這些護理工作經常是高風險的,例如現在的武漢肺炎重症患者臥床時,就需要護理人員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為病人翻身,兩小時接觸一次。
台灣每年有四十萬人臥床,只要成為臥床患者,就有六成機率長褥瘡,這是很難避免的。治療褥瘡的費用有點驚人,一次褥瘡需要清除患部、吃抗生素,直到新肉長好,要花八萬元。以台灣的臥床病人計算,包括照護翻身人力、治療褥瘡的費用,一年要花費160到200億元,那是3%到5%的健保費用。
「台灣製造領先世界」
德智兄告訴我,這張裝滿智慧傳感器的床墊,是由台灣的「州巧公司」製造,原來台灣已經有許多能製造醫療器械的優秀廠商,州巧是日本第二大介護病床Francebed的製造廠,還是全球許多醫療品牌的生產商。本地製造使得調校工作、品質控管都更容易,成本也更划算。
一張小小的床墊,匯集了很多學問,最新的AI智能科技、醫療人體大數據、台灣製造能力,這是需要各方面人才的配合才能做到。
今天的參訪竟然引起了我的購物慾,男人也會想買東西的,看完了我很想帶一張床回家,現在一般人睡眠壓力大,有一張「霍格華茲的神奇床墊」感覺應該很不錯。
#產業區塊鏈 #宏輝的產業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