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原PO在Dcard指出,先前應徵過一家會計事務所的會計助理,到公司後就先讓她空等20分鐘。接著一名大嬸開始面試,不過面試內容都是身家調查,例如是否單身、交過幾任男友、為什麼分手、家庭成員有誰、房子是否貸款、什麼星座、父母的工作內容是什麼等。
面試官強調,這些問題都是想知道原PO人品為何,不過一連串的問題讓原PO感到煩躁,向面試官說道,「不好意思,我希望您能針對我本人工作經驗或是其他部分做提問,畢竟未來要來貴司服務的是我。」
未料下一秒面試官就惱羞成怒,將原PO的履歷打了一個大叉叉,並撕成兩半往上丟,怒斥「這麼嬌貴,妳的人品應該也不怎麼樣吧!我問問妳爸媽還好吧,妳不是家裡長大的嗎?難道是外面撿來的嗎,妳家的成長環境可以造就妳的人格,即使妳工作能力再好也沒有用!」接著就揚長而去。
姑且不論這是不是幻想文,
不過職場上
確實很多面試官都沒有什麼人資專業,也來面試別人,
因為沒有專業沒辦法問專業問題,所以只能問三姑六婆問題,
這不但跟應徵者的專業無關(我交過幾個男朋友干你屁事?),
也顯示了面試官的不專業!
其實這是一個長久以來的問題,
很多公司要求應徵者在公司的制式履歷表上
填寫一堆與工作或面試時無關的資料,
如父母兄弟姐妹的年齡、任職、聯絡方式、身分證字號,
(我爸媽的身分證號碼跟我面試有什麼關係?)
或是你的聯徵資料跟犯罪紀錄(有的是要求出具良民證)
這些資料已涉及個人隱私,一般是不適合要求提供的,
(不過形勢比人強,如果應徵者想要得到這個工作,還是會提供 )
其實就業服務法有規定公司在招募人員時
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第5條第2項第2款規定:「雇主招募或僱用員工,不得有下列情事:二、違反求職人或員工之意思,留置其國民身分證、工作憑證或其他證明文件,或要求提供非屬就業所需之隱私資料。」
就業服務法施行細則就上面條文所定隱私資料有定義,
所定隱私資料包括下列類別:
一、生理資訊:基因檢測、藥物測試、醫療測試、HIV 檢測、智力測驗或指紋等。
二、心理資訊:心理測驗、誠實測試或測謊等。
三、個人生活資訊:信用紀錄、犯罪紀錄、懷孕計畫或背景調查等。
所以呢!不是公司想怎樣就可以怎樣的!
公司違反的話,
可以罰公司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
今天的正經文就講到這裡。
#面試是互相觀察的
#應徵者也可以觀察公司是否ok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博客來全館折價券: https://bit.ly/3dAwcY5 購買連結: http://bit.ly/3aM8DtT 上帝似乎丟出這樣的問題 來懲罰重視短期後果的人 獎勵看重後續後果的人 (好沈重的一段話啊,原來是我從書上抄來的) 這本書在我書櫃裡 躺了兩年 它像一本字典 每當我想到生活中...
工作能力 dcard 在 一線三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線三的心情抒發
最近有一篇文章在Dcard很紅,
雖然我不太喜歡使用那個平台,
但很多讀者轉文給我看,希望我發表看法。
稍微看了一下新聞整理的,
那位學姊在《DCARD》PO文內容大致是:
當初花了幾個月時間準備特考,
考上之後卻發現幾個缺點,包括:
排好的休假可能被取消
造成很多預排好的事情無法實行,
而且如果不同意取消休假,
可能就會被長官列為黑名單。
長官無法被挑戰,思考過於迂腐,
所說的話就是金科玉律,反對就是忤逆,
容易被點名作記號,就此在單位黑掉。
輪班制,晚班過幾小時就要接早班,
身體負荷太大,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同事間素質落差太大,素質參差不齊,
不只不好溝通,上起班來事倍功半。
對女警不友善,有些長官會叫女警應酬陪笑,
還會言語上開黃腔,甚至無意間透露歧視。
社會對警察不友善,像是開罰單,
很多人下意識脫口而出「警察缺業績喔」等等。
文末也提到,遇到攻擊警察,只能消極抵抗,
「再危險的事情也不能開槍」
因為開了槍,你面對的是無數的報告,
爹不疼娘不愛,倒楣的還要上法院纏訟數年。
然後表示她已經離開警界,
找了一個薪水少一點點、卻快樂很多的工作,
並表示給她月薪十萬元也不願意回來當警察。
其實這位學姊說的完全正確,
提到的缺點也非常寫實,感同身受,
能夠離開警界是十分勇敢的決定,
我敬佩她,因為我沒有她這樣的勇氣。
BUT,同為不當警察不會餓死的人,
成為警察,薪水也許是個誘因,
但不會是最主要的原因。
常常停休是事實,這在成為警察前就知道了,
基本上當上警察就是把自己賣給國家了,
契約一簽三十年,且有提早中斷的可能;
長官思想迂腐也是常態,也眾所皆知,
但不得不說,很多有想法的年輕人慢慢覺醒了,
再過個幾年,等到低能兒死的死退的退,
只要熬到有心改革的人上位,上下一心,
警界制度才有可能慢慢改善,很慢很慢的那種。
輪班制跟素質都是不爭的事實,
畢竟派出所必須24小時不間斷運作,
唯一能改善的就是拉長休息時間跟一段班制,
不要再天地番、拆班拉班、上六休四。
同事間素質我倒覺得每個職業都差不多,
有好的,自然就有壞的,良莠不齊,
只能管好自己、督促自己不要往壞的那邊靠。
至於對女警的不友善及歧視,
我必須很主觀的說,看個人。
如果一個警察憑著自己的外貌而非能力,
享受因外在條件帶來的優勢而有所懈怠,
不管性別,在職場上都容易被說閒話。
警察是個需要體力的工作,極度需要,
本身性質對女性就已經無法公平或友善,
簡單來說,女警要被認同需要花更多力氣,
但相對的,男警工作能力一樣會被放大檢視,
這時候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就很重要,
無法控制別人會用什麼樣的眼光看自己,
就是把自己份內的事情做到最好,然後放寬心。
我可以理解官方找正妹女警去拍宣傳照,
但叫一個從來沒交整過的巡官去站路口,
假裝穿著勤務腰帶(全身空裝)去指揮交通,
然後叫大家注意保暖,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沒辦法,這個世界就是這麼現實¯\_(ツ)_/¯
最後講到,這個社會對警察的不友善,
我認為警察自己要負一半的責任,
另一半是台灣媒體需買單。
前面說到,警方高層思想迂腐且固化,
在科技進步及自媒體發達的狀況下,
被攻擊時無法第一時間出面反擊或說明,
甚至慢了好幾拍之後又提油出來滅火,
加上愛打自己小孩給外人看的亙古作法,
警方自己要負一半的責任。
扣除直接接觸,民眾對警察的觀感來自媒體,
台灣媒體不負責任帶風向已成陋習,
而民眾被聳動的標題及腥羶色吸引也是事實,
所以我支持將媒體不適任淘汰的制度。
只有同時提升人民、媒體及警察的素質,
警民對立才會有真正消弭的一天。
很難我知道,長官知道,獨眼龍也知道,
很難很難掛在嘴邊,說到現在民國109年了,
若還只停在說的階段,我們還在白色恐怖。
就是因為很難,卻還有人願意投身進入改革,
這個社會、這個國家才會慢慢進步,不是嗎?
離開警界,很棒,我支持,也給予祝福,
我認為你很勇敢,你有勇氣向未知踏出第一步;
留下來的人也很棒,我支持,也給予祝福,
不管你是為了穩定薪水,為了混吃等死當肥貓,
為了懲奸除惡、為了報復社會,其實都可以。
若是為了實踐心裡那一點點尚未被磨滅的理想,
那就一起加油,因為你並不孤單。
沒有什麼事情是忍一下過不去的,
努力了,忍耐了,受夠了想清楚了就離開。
剩下的人,腰帶揹起來,槍枝裝備領一領,
繼續出門,去守護你的轄區吧。
📷MD 張麻子
Photo by 一線三
Written by 一線三
Post by M編
Refine by Jun
延伸閱讀:
建議不要考警察
https://www.dcard.tw/f/job/p/234880533
工作能力 dcard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博客來全館折價券: https://bit.ly/3dAwcY5
購買連結: http://bit.ly/3aM8DtT
上帝似乎丟出這樣的問題
來懲罰重視短期後果的人
獎勵看重後續後果的人
(好沈重的一段話啊,原來是我從書上抄來的)
這本書在我書櫃裡
躺了兩年
它像一本字典
每當我想到生活中的某些問題
書中曾經提到時
就會去翻翻它
然後
通常會睡著。
艱澀難懂是這本書的特質
作者像個嚴格的教練
督促著讀者一定要貫徹自己建立的原則
我的付費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oveVincent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若你有任何建議或是想聽到我說哪本書,歡迎可以寫信給我,或在Instagram上傳訊息給我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