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獲英特爾18萬片6nm芯片訂單】
7月24日晚間,Intel公佈了該公司第二季度財報。雖然營收和淨利潤雙雙超過市場預期,分別達到197.3億美元和51億美元,但是,英特爾在財報公告中透露,由於原本定於2021年底上市的7nm製程工藝中存在「缺陷」, 其7nm芯片生產時間較原計劃推後約6個月,這意味着相關芯片將在2022年或2023年初上市。Intel首席執行官鮑勃·斯旺(Bob Swan)稱,如果遇到緊急情況,會準備好外包部分芯片製造,使用別家企業的晶圓代工廠。
該消息發出後,Intel股價次日重挫16.2%,被傳為其代工方的台積電股價大漲,市值暴漲420億美元,而英特爾競爭對手AMD股價漲幅達16.5%。27日,工商時報稱,Intel已與台積電達成協議,預訂了台積電明年18萬片6奈米產能。
AMD方面,為了在Intel 7nm進展延遲的情況下更快佔領處理器市場,將加大對台積電7/7+nm製程下單量,預計明年全年7/7+nm的訂單增加到20萬片,與今年相比約增加一倍,有望明年成為台積電7nm的最大客户。得益於Intel和AMD的訂單,2021年上半年台積電製造產能將維持滿載。
作為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和蘋果公司主要供應商,台積電股價已從3月的年內低位拉昇逾70%。得益於電子產品的出口需求,台灣上個月外銷訂單同比成長6.5%,創下2018年8月以來的最高成長,也優於分析師預估的年增1.2%。
- 英特爾半導體霸主地位將不保?
成立數十年來,Intel一直是IDM模式(設計與製造一體模式)的代表,從設計,到製造、封裝測試以及投向消費市場一條龍全包,這也讓Intel在競爭對手面前保持着領先地位。但是產能不足一直困擾着Intel,其10nm工藝原計劃2017年量產,但直到最近才開始大規模生產。考慮外包的消息傳出後,有分析師稱這是一個很大的失敗,有可能終結Intel在計算領域的主宰地位。
Intel競爭對手AMD基於7納米架構的Ryzen 4000芯片已經上市數月時間,至少在時間上已領先於Intel。除了延期的工藝技術讓Intel焦慮之外,不同於AMD的業務模式讓Intel本身開始有了些動搖。
Intel一直採用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的模式。有着自己的芯片工廠,從芯片的設計到製造再到封裝、測試和銷售都由自己把控,也就是説,可以實現芯片的自產自銷。不過雖然這種模式可以自主把控技術工藝和產能,但是非常燒錢。
作為Intel競爭對手的AMD,也曾是IDM模式的代表,2008年通過分拆賣掉了晶圓廠,以輕裝上陣。業界認為它有向Fabless模式(無工廠模式)轉型的傾向。自2018年開始,AMD就開始採用台積電7nm工藝,去年到今年持續「蠶食」英特爾市場佔有率。
- 獨享7nm製程所有訂單,台積電二季度淨賺1208億
台積電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加工企業,在全球晶片代工市場上佔據了一半的份額,是行業領頭羊。排名第二的是三星,但市場份額只有兩成。中芯國際也在努力追趕,其14nm的技術已經應用於華為手機。但是要趕上台積電和三星的5nm工藝,仍然相當艱難。
當前,全球晶片製造行業中,擁有高端晶片製造能力的廠家寥寥無幾,特別是擁有7納米以下製程的代工廠,全球只有台積電和三星2家。台積電披露的「按工藝製程劃分的收入圖表」可以明顯看出,28nm以下(28、16、7)的高端晶片帶來的收入佔據台積電總收入的比例接近80%。
而台積電的良率更高,生產週期更穩定,因此,台積電幾乎獨享了7nm的所有訂單,且定價權極高。同時,台積電透露,目前5nm製程的需求十分強勁,且這種需求將會持續到2022年。另外,台積電的3nm製程預計將於2021風險量產,2022下半年量產,3nm相比5nm工藝將帶來70%的密度提升,20-25%的功率提升。
有了技術作保障,近年來台積電的業績蒸蒸日上,在新冠疫情蔓延的情況下,二季度台積電還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台積電在2020年Q2法人説明會上,公佈了本季度的財務情況:Q2營收達到3107億台幣,同比上漲為29%。最讓人驚奇的是台積電的Q2淨利潤,高達1208億台幣(約41億美元),同比飆升81%,不僅超過了分析師預期,也創下6年來最高水平。此外,台積電Q2的毛利潤率高達53%,超過此前分析師給出的50%~52%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業績表現優異,台積電本次調整了2020年的整體收入增長預期,從之前的10%~15%上調至20%;同時也調高資本支出額度至160億~170億美元;但在年初,公司曾因預計經濟大蕭條即將到來,而下調過2020年收入預期。
根據台積電2019年的財報顯示,華為的訂單佔據台積電總業務比例達14%,是台積電最重要的高端製程(14nm以下)客户之一,僅次於蘋果的23%。如果斷供,那麼台積電14nm以下的高端晶片勢必出現很大的訂單缺口。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此前在發佈會上表示,短期來看,不能向華為供貨對台積電的影響不可避免,台積電正在積極與其他客户合作,填補華為留下的空缺。
工廠模式 應用 在 91 敏捷開發之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 年新課程,【Clean Coder:#DI與AOP進階實戰】,往軟體架構師前進的第一塊敲門磚。
怎麼樣避免成為架構太空人,怎麼樣能捲起袖子針對新系統從無到有,針對 legacy 系統重構成剛好的 clean code,讓你不用再為了擴充的彈性與可測試性煩惱,透過重構讓你不會 over design。
※ 這門課主軸絕對不是在介紹 DI/AOP 框架怎麼樣,而是介紹你能怎樣透過最基本的設計原則、設計模式來解決問題。框架可以幫助你達到哪些便利性。
▍傳送門https://dotblogs.com.tw/hatelove/2018/11/14/201905-dependency-injection-and-aspect-oriented-programming
※ 首梯次課程優惠折抵 3600,錯過不再。
※ 2019 年預計會逐步開一些更進階一點的培訓內容,把整個 clean coder 的 road map 大致底定下來。
▍課程簡介
這門培訓會從物件導向的基本,以解決實務問題與需求為出發點,深入淺出帶著大家了解,為何我們的系統設計需要使用 interface,需要依賴注入。
在沒有依賴注入框架的協助下,你該怎麼用基本原則來解決耦合過高的問題。怎麼應用設計模式來幾解決複雜度過高的設計問題。接著說明,我們可以透過依賴注入框架來幫助我們更方便地處理哪些繁瑣的處理。
帶著大家手把手,把 legacy code 重構成乾淨的設計,如何較無痛地引入依賴注入與 AOP 設計,讓你具備基本的軟體架構設計能力,從此不再為擴充性跟可測試性煩惱。
解決實務設計的問題,例如:
① 你怎麼避免需求異動時,寫出像波動拳一般的 if/else,導致複雜度指數增加,測試案例全都要跟著調整。
② 需求異動時,怎麼樣可以只寫新的類別,靈活地切換實作類別,並組合出新的功能,達到開放封閉原則。
怎麼把安全性的處理(如 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例外處理、log 與 Cache 等與業務獨立的設計拆分出來,既滿足單一職責,關注點分離,且能在系統上像外掛一般加載設計。
③ 了解如何透過標記式(Attribute/Annotation)設計來優化你的架構設計。
▍課程主題涵蓋範圍
● 耦合過高導致的問題,以及為何會出現複雜度過高
● 依賴反轉原則、介面導向設計、依賴注入設計
● 工廠模式(Factory)、策略模式(Strategy)、裝飾者模式(Decorator)、單例模式(Singleton)
● 依賴注入框架簡介
● 橫切面攔截器設計、獨立測試攔截器
※ 本課程不適合只想嘴砲的人,兩天都是實作,沒有投影片跟講義,只有 dropbox paper + GitHub + flip ch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