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傳承技術力 員工上線即戰力
2021-03-04 14:33 聯合新聞網 / 能力雜誌
【文/葉小慧 攝影/謝美姿】
即便不在工作現場,卻無需暫時停止機台運作進行訓練作業,能源大廠靠著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眼鏡的輔助,讓職場新鮮人體驗維修、操作等高難度作業流程,還因此提高了學習效率,並克服場地、天候等干擾,讓培訓更安全,這全都是目前AR、VR、MR等新興科技所創造的新型態工作與訓練方式。
說起為工業場域所設計的VR訓練課程,宇萌數位科技執行長白璧珍表示,員工訓練領域一直是宇萌的重要業務。而在VR之外,深耕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等虛實整合技術近11年的深厚經驗,也是宇萌投入此領域的一大後盾。在新冠肺炎(COVID-19)衝擊下,企業界需求在2020年更是明顯成長,從金控、工業製造,甚至建築製造/設計產業都已開始導入,「現在需求只會越來越大,以2020年來說,宇萌至少有一半的合作是在工業製造產業上。」
傳統培訓太平面 員工受訓難突破
工業製造的員工培訓早有一套既定做法,吸引它們導入AR等新技術的誘因何在?白璧珍自信地說,「這類工業製造客戶原有的長期培訓,再搭配我們的服務,讓應用更加多元。」此外,宇萌結合AR、VR、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 MR)的課程能更有利於企業經驗「傳承」,是吸引業界目光的重點所在。白璧珍以合作1年多的能源供電大廠為例說明,合作方面臨一波退休潮,需要訓練大批新進人員。可以說退休人員累積的深度知識與技術,在在牽動著企業能否永續經營的關鍵,該怎麼做才能更完整的保留經驗、順利傳承?更有企業是災害故障十幾年才發生一次,新手一旦遇上,完全不知如何應變處理,「傳統的『老師傅』技法、經驗與思維需要靠30、40年的時間沉澱累積,現在想快速教導新進人員掌握技巧,透過AR、VR與MR就能快速幫助他們。」
過往企業員工培訓採用的簡報、編製學習書或線上的影像課程,想讓員工順利套用到工作上仍有落差,「這些學習方式都比較平面化,跟實際工作場域差別甚大,導致員工沒辦法將兩邊連結在一起。」白璧珍認為,藉由AR等技術的實境擴充,再結合文字、影像、3D等內容,用更直覺、視覺化的方式學習才是解決過往培訓痛點的最佳答案。像是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SOP)就可以用此方式呈現、學習,當員工能更快熟練,也更能確保工安,「特別是對看重安全性的產業來說,如何在工作流程中及時提醒避開危險操作,甚至適時學習資深員工的實戰經驗,更是重要。」當訓練模式隨著科技進化、善用員工熟悉度高的載具,再結合身歷其境的學習體驗,對新進員工的學習效率將大有幫助。
AR立體說明書 遠端專家當救星
為了因應許多工業大廠都有眾多的事業單位需求,白璧珍分享,宇萌是以「教案」方式來導入員工訓練。在AR部分,與現場設備搭配產製AR式的「立體說明書」,能無負擔的載入40、50項操作說明,更能顯示3D的操作元件。當員工打開配電箱,拿出手機一比對,斷路器、防雷器、電度表、電流表等部件名稱清清楚楚,若再點選個別部件,螢幕上立即呈現立體影像,還能再拆分、介紹內部細節。針對設備的每個按鍵功能,均可顯示出完整的操作模式,減少學員誤觸開關產生的危險性,還能自由反覆練習,提昇學習成效。而且這份AR「立體說明書」也擁有足夠的靈活度,企業方還可以自行編輯需要的內容,或者利用平台編輯器產出新的教案。
對於高空或有爆裂等較危險的作業場域之教學,在設計上則是可先在訓練單位導入宇萌的VR模擬設備,例如:登上高塔清洗設備、或到有閃燃爆裂危險等處工作就編有VR的相關教案,讓新進人員在安全環境就能反覆熟練,完善學習的歷程。白璧珍說,透過虛擬化的操作和教學過程,能了解學員對SOP掌握的精準程度,「精準度夠了,才能進入實際場域服務。」
除了AR、VR,在產線現場教案當中的MR系統,則是採用AR眼鏡搭配語音進化成MR操作模式,在工作現場以視覺化影音進行教學指引,讓學員能結合語音的引導操作機台按鈕,不論是設備檢查或維修的練習,都能由MR眼鏡直接查閱說明書及資料,甚至能線上請求遠端專家支援,專家不需到場也能即時協同訓練。
降低停機頻率 打造客製化服務
談及導入後的成效,白璧珍觀察到,AR、VR及MR導入之後,在人力節省、狀況應變速率以及內部滿意度上都有大幅的提昇。不單明顯節省新人訓練的時間,內部同仁看到公司為了工作服務品質提昇做了很大的改變,滿意度自然就向上提高。
不過,由於AR等技術導入屬於企業數位轉型的一環,雖然短期內將導致成本增長,然而一旦形成內部的標準流程後,將帶來明顯的訓練效率提昇、成本下降的優勢,並可進一步的留才,白璧珍補充,「像有些產業必須進行停機以進行員工訓練,停用機台就是大量的成本支出,也影響產能。」另外,導入AR技術還能節省場域教學成本,進而複製到更多相關場域,甚至員工免出差也能進行跨境訓練。
白璧珍也強調,不同的產業、企業會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導入時會根據客戶需求配置專案團隊,與合作方就所有服務流程進行完整規劃。團隊中將包括技術跟視覺的專才人員,規模為3∼4人到8∼10人不等,也能配合企業原有的UI/UX團隊進行業務的對接。
宇萌與一般廠商較為不同的差異處,在於其與客戶並非從零開始對接,白璧珍解釋,「宇萌的技術不需要在全部重新建置狀態下合作,是基於有完整服務模組編程的平台,疊加客戶需要的東西,最終完成完整客製化的服務。」
自有平台「marq+」解放人力門檻
自有平台「marq+」的深化與服務就是宇萌的技術研發主軸,除了提供編輯器給客戶產出客製化教案外,也能提供跨載具的服務,無論Windows、iOS或Android平台都能適用,「我們在一開始建構時,就以使用者導向進行思考,提供跨平台的服務支援,並思考什麼服務放在AR是最好的體驗。」白璧珍說,當更多的體驗都能結合技術來實行,這套編輯器可以順應各式各樣的需求來產出,從消費型、教育型到工業型客戶都能同時支援。
只是,就目前與眾多企業合作的經驗來看,白璧珍也提醒有意導入的企業,「對數位轉型的接受度往往是AR導入企業員工訓練時的門檻。」若只做到初步功能的強化不見得能看見具體的成效,還是需要企業內部積極推動,儘快將其內化成訓練或工作SOP的一部分,才可能享有帶來的益處。「這樣的教學模式建構起來之後,還要推到整個企業去了解。對某些傳統企業來說,可能把教案建置好了,卻沒花時間對內部溝通導入這些新技術與課程的好處、該怎麼使用,就會停在導入完成的階段,卻無法進展到內部實際使用。」
對於企業組織內部對數位轉型的配套動能不足的窘境,也成為宇萌和企業溝通時需要突破的地方。白璧珍認為,當企業進行數位轉型與優化時,首先最需要的是取得導入單位的高階主管認同,再加上中階主管願意配合落實到執行面上,構面才較為完整,「否則可能同仁沒有認知到公司的用心,沒有正確在數位時代下轉換心態與做法,最後還是用舊的方法。」
其次是慎選承辦人員。白璧珍指出,導入企業擔任專案窗口的人員必須對內部流程和組織的「痛點」非常了解,在前期的溝通才會比較完整,也才能確實對症下藥。大部分的工業製造大廠都因歷史悠久,長期下來內部養成訓練內容都相當繁複,因此在與能源大廠合作初期便找了1名具有30∼40年工作資歷、即將退休的老師傅來協助溝通與設計教案,這也是讓宇萌團隊合作的教案進展順利的成功要素。
視覺化體驗時代 整合虛實科技
就宇萌推廣至今的觀察,還有另一個必須提醒企業的是,導入時,並非最新技術就必定是適合自己的。「不要為了推動而推動,一定要配合實際需求的面向。」白璧珍表示,以宇萌的做法來說,在導入前就必須先清楚評估,為什麼這個工作流程需要AR去改善?再就企業的實際需求統整後,與對方討論所需具體做法,比如是要採用教學協作、現場服務或虛擬化的服務模式等,這些並不因企業規模或產業別而有差別。「通常把這塊討論得夠具體,不論中型、大型企業問題都不大。」
例如:對博物館或大型商場而言,擁有專屬載具仍是相當大的負擔,同時在技術持續更新的情況下,往往等到購入載具時,技術又跟不上了。因此,宇萌建議手機是消費者會自行攜帶與更新疊代的最佳設備,業者可以著重於平台式的服務,由軟體介面持續的更新,以配合使用者的載具來提供最好的服務;又或者,當服務需求希望客戶空下雙手時,MR眼鏡就是合適的載具。
除了目前開發的教育訓練、數位轉型這塊領域之外,白璧珍說,宇萌已長期佈局虛實整合科技領域,可預計這類應用將會隨著軟硬體進化以及網路通訊的發展逐漸成熟,無論疫情結束與否,這已是現代人的行為模式。像是在影像、資訊和數據方面,將會把所有資訊做完整的疊加,輔助人們工作、學習或溝通。因此,有關下一步的發展計畫,宇萌將開啟更多結合VR、AR、MR的多元解決方案,白璧珍眼神閃耀著期待的光芒,「接下來將興起的,就是屬於視覺化的體驗服務,下一個10年起,將是一個完整的新體驗經濟時代。」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68/5293976?from=udn-relatednews_ch1015
工業配電課程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歐洲電網組織攜手安全業者 捍衛輸電系統安全
陳明陽 2017-07-07
網路攻擊對電力產業的威脅日益升高,其中對電力系統整合業者安全影響尤甚,歐洲電網營運者組織主動與網路安全組織合作,共享專長、經驗、資訊及資源,以提升對抗網路攻擊的能力與韌性,保衛歐洲的輸電系統安全。
據SmartCitiesWorld網站報導,總部位於荷蘭的歐洲網路資訊安全組織(ENCS)及總部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洲輸電調度中心協會(ENTSO-E)將合作為輸電系統發展尖端網路安全法規、標準及施行細則,並於2017年6月簽署了一份瞭解備忘錄。
多年以來,監督控制及遙測(SCADA)系統成為包括BlackEnergy3、Havex及Stuxnet等許多類型的惡意軟體的攻擊目標。這些惡意軟體的共通點,便是透過「人」這個防衛網路中最脆弱的環節,得以具備穿越工業控制系統(ICS)卻不被察覺。
而過去兩年電力產業面對的網路安全威脅日益升高,也凸顯了駭客不僅擁有特殊技術,並經過長時間的縝密計畫。2015年12月,位於西烏克蘭的PCC控制中心遭受網路攻擊,造成長達6小時的停電,影響23萬人,成為針對國家級電網攻擊成功的首例。
Risk Cooperative指出,電力產業的弱點在面臨網路攻擊時便已昭然若揭,因此必須投入更多資源以清除後門,還必須加強資訊分享,並要求儘速發布關於受影響市民的正確資訊,如此在處理未來攻擊時,才能提供有效、合理的基礎。
電力產業的形勢正處於快速變遷的時期,而最大的挑戰在於日益增加的網路安全威脅。ENCS及ENTSO-E的緊密合作便是起因於ENTSO-E及其成員參與了由ENCS籌辦的一系列駭客攻擊與訓練課程,而這項協議據信是歐洲電力系統提升對抗網路攻擊能力重要的一步。
雙方將分享專長、資訊及資源,還要與歐洲網路和資訊安全機構(ENISA)展開合作。組織成員深厚的經驗及知識是ENCS無價的資產,而ENTSO-E更廣泛、深入的專家資源則讓ENCS能獲得深刻見解。
至於ENTSO-E的成員則將貢獻極有價值的領域知識,包括關於歐洲輸電系統的深刻見解及其營運者面臨的特殊挑戰,而ENTSO-E的專家也能從ENCS發展的專門知識獲益。
ENTSO-E由歐盟(EU)立法創設,以合作、符合環境與社會責任、市場導向、透明公開及遠見為運作原則,並被委以包括如電網模型建立與發展計畫、電網安全分析及技術與市場規範、泛歐市場資料平台及政策提案等重任。ENTSO-E集合了歐洲地區36個國家共43個輸電系統的營運者,服務歐洲地區民眾。
ENCS為創設於2012年的非營利組織,成員包括關鍵基礎建設的利害相關者、專責研究者及測試專家,致力於部署安全的歐洲關鍵電網及基礎建設。ENCS運用其在產官學的網路,致力於為全國性的配電系統營運者(DSO)及管理機構提供網路安全解決方案及顧問服務。
ENCS促進成員及夥伴與安全專家進行各種合作計畫,包括應用研究、訂定技術安全要求、評估協定、測試驗證完整系統或個別組件(Component)的安全措施、排除已被辨識的弱點、開辦ICS及智慧電網網路安全教育訓練課程。
附圖:歐洲輸電系統面臨的網路攻擊激增,與網路安全組織的合作刻不容緩。法新社
資料來源:http://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
工業配電課程 在 工研院產業學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新課程】需量反應負載管理(Demand Response Operations)研習營
隨著我國電力系統供需日益緊張,需求面管理就越顯重要。為此,台電公司推行需量反應負載管理措施,近年並透過持續對措施進行調整,來激發用戶抑低用電潛能。104年台電公司進一步提出需量競價措施,給予用戶自行定價的自主權力,用戶將擁有更多元的選擇。
為讓國內業界對需量反應負載管理措施有更深入瞭解,並學習如何選擇最適合之需量反應方案,以提升國內需量反應之容量,工研院產業學院因此舉辦「需量反應負載管理」研習營,透過個案(Case study)、Workshop方式帶領學員體驗需量反應方案的精髓。
本次研習營講師群除有台電公司、台經院及工研院等專家外,也特別邀請對國家需量反應政策制定、優化與協助用電戶(特別是工業用電大戶)製程能效改善設計,以及需量反應Aggregator等實務運營有豐富國際經驗,也為歐洲輸配電網RTE等單位量身打造適合電廠、用電戶、電力調度中心等需量反應管理體系的法國Energy Pool公司與會共襄盛舉,希望藉助Energy Pool的實務經驗,期能幫助國內產業界了解並提升需量反應實務操作經驗,對國際需量反應的專業知識與市場趨勢有全盤了解,進而提升國內業界用電需求管理的成效益。
未來,工研院產業學院也將持續舉辦「需量反應負載管理」訓練及研習等相關活動,邀請國際需量反應相關領域團隊,以協助業者推展需量反應負載管理。
了解更多課程內容:https://college.itri.org.tw/SeminarView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