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八分」,這是多年前,我偶然在日本古裝劇中看到的名詞,意思是鄰里鄉民會把你家視為空氣,不給予任何交流和協助。這幾年的經典恐怖片《女巫》,居住於新英格蘭的主角一家人,因為被教會遺棄,不得不想辦法自力更生。但對活在當代社會的我來說,實在充滿困惑,就算真被社會給排擠,農業時代只要把自家的田種好,不就能順利生活了嗎? 何以兩方都好似被判了死刑一樣?
#贈書活動 #請耐心讀到最後
這幾年的親人喪禮,回了老家與爸爸共同送親戚最後一程。我印象非常深刻,父親說陳家人的棺材要由陳家人來抬,當天抬棺的也確實是幾個同姓長輩。當天結束後,我與父親聊了許多習俗,除了婚喪喜慶之外,耕作、搬家、疾病、生產等生活上的大小事情,過去都不見得有辦法用貨幣衡量,更多的是用「人情」交換。 「半桶師」即是那時代的特色,不管是建築、治病、祭祀等領域,都有這類半桶師存在,只不過平時他們依舊以務農為主,這些不過是偶而的外快。或許就在人生的這一刻,我才意識到農業時代原來並未遠去,而且價值觀與當代落差何止巨大。
堡壘文化 此次所出版的《人類憑什麼》,其主旨便是討論人類在不同的三個時代,覓食者、農民與化石燃料時期,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及其演進方式。作者伊安摩里士的前作《西方憑什麼》,論述何以是西方而非東方統治了世界,在台灣名氣很響亮。此次新書論述不同時代價值觀,所需的涵養更深更廣。
伊安摩里士將人類文明演進,分作「覓食者」、「農民」以及「化石燃料」三個時代,決定三個時代最大差異的,便是人類所生產的熱量多寡。
覓食者時代,人類生產及攝取熱量的方式非常不穩定,不管是捕獵動物或採食野果,都有傷亡及生病的風險。這種覓食方式,也不可能養起龐大聚落,因此多半是小型團隊活動。在無法確保明天仍能存活,且食物也無法妥善保存的情況下,「財產」觀念尚未形成,就連子女血統的確保也並非首要之事。
農民時代,馴化了農作物後,熱量的生產得以確保,隨著耕作土地面積的增加,能養活的人口數也越來越多。人類開始有了「財產」觀念,因此開始注重後代的血統問題,貞操觀念及性別文化開始興起。隨著人口數變多,適用於較大群體的政治制度開始萌芽,就連宗教也逐漸轉變為大型社群適用。政治、宗教及社會的增大,導致了財富分配的不均,階級差異,這在長久以來的農業時代,甚至形成一種既成的風俗。
化石燃料時代,燃料得以取代人力生產,生產總值大量提高。人類擺脫了生存問題,並將重心放到了創造更多價值的工業製品上。更多的技術人才、更普及的教育、更多的中產階級,以及隨之而來的民主化浪潮。民主化浪潮後的貧富差距降低,以及之後帶來更多的平等觀念等等。
書中三個時代價值觀的演進,其實說明了許多隱含其中的課題,其中包含了「私有財產制的起源」、「人類不平等之起源」、「道德的形成」、「父權文化的興起」、「大型宗教的興起」、「封建制度的起源」、「工業革命引發的社會變革」、「共產主義的背景」、「國民教育的普及」、「貧富差距的以及「民主社會的平等價值」等課題。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這些時代演變而帶來的價值觀變遷,會逐一被提及並解釋。
《人類憑什麼》的歷史格局極大,因此若讀者曾讀過上述任一課題的專書,便能從本書中以更寬闊的視角重新審視。若讀者本身就針對這類課題有相關背景和知識,則從中能感受到的價值觀演變則更是深刻。本書主旨便言明,人類在不同時代背景下,會因應熱量生產的方式及數量,獲得適宜於時代的新價值觀。重點在於熱量生產的多寡與方式。
當然這套說法並非人人都能認同,這類恢弘歷史格局的書籍,都嘗試以「一種觀點」自圓其說整條人類文明發展線,中間必然會有許多疏漏及例外。我認為本書最為精華且驚喜之處,即是收錄了其他學者對於本書的看法及反應,其中有針對「熱量生產」、「道德是否為人類本能」、「農業時代的平等觀念」等課題,作者針對此些質疑逐一回覆並討論。這些來自兩方學者的討論及思想衝突,不只讓人重新思考本書內容,也盡可能的避免以單一思想灌輸讀者,本書後段的爭辯與讓讀者能有不同面向的思考方式,實為可貴。
台灣屬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國家,工業化發展得晚。戰後嬰兒潮這代長輩們,兒時都還有過農耕的經驗和記憶,時至今日也還有不少晚輩遵循農業時代不吃牛的習俗。本書作者曾打趣的說,當代人對「覓食者時代」的種種文化感到興趣,但卻對「農民時代」的文化無比厭惡。說得其實挺有意思,對齋主這代人來說,出生時的社會即為工商業社會,對社會快速變遷未能有太過深切的感受。但對於如今長輩來說,他們自童年至暮年,社會快速由農業時代變遷為今日之社會,其中價值觀的演變與衝突可想而知。這也算是閱讀《人類憑什麼》意外的收穫。
本書已於各大通路上市,有興趣的齋友千萬別放過這本好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0109
當然,這次 堡壘文化 也準備了兩本贈書,要給酸齋的讀者們。
只要你完成以下條件,就可參加抽獎活動
只要你在7/18(日) 20:00 以前,完成以下兩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本貼文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活動結束後,齋主會於第一時間抽出幸運的兩名得主。
最後,再次感謝 堡壘文化 對酸齋齋友們的照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妞新聞,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可以嗨整晚的小怪獸抽起來!活動辦法請看文末👇 寂寞難眠的夜,怎麼可以沒有 好(ㄢˋ) 夥(ㄇㄛˊ) 伴(ㄅㄤˋ)! 古埃及的好夥伴是蜜蜂!?工業革命的蒸氣推進像跨年倒數!? 最新科技好夥伴真的是愛愛上雲端💓從此巴黎在遙控,八里在震動! 按摩棒狂想演進史登場! 快@不想被🥒取代的男友一起來精進一下...
工業革命 演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問:《零度分離》為什麼要設定在23世紀?您是如何選擇讓這本書在23世紀的出版社?書中各篇其實都可以直接敘述,設計一個「訪問者」Adelia Seyfried的用意是什麼呢?
‧
答:不,說起來,我倒是並不怎麼以為「書中各篇其實都可以直接敘述」。
相反地,訪問者兼敘事者Adelia Seyfried的存在或許是《零度分離》成書過程中最早確定的、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換言之,那可能是關鍵。
直白地說,Adelia是一位「親身涉入故事的敘事者」,而我的參考模版來自馬奎斯的短篇經典《異鄉客》與慣於夾敘夾議的米蘭.昆德拉。
當然,這中間有些細微差別:
首先,《異鄉客》中的敘事者(一名記者)確實同樣親身涉入事件中,但相較於《零度分離》,他的涉入較淺些,《零度分離》中的Adelia則涉入較深些(也因此,Adelia的敘事可靠度稍低,因為她有利害關係)。
第二,一般而言,昆德拉書中並不設計一位「親身涉入事件的敘事者」,是以小說中的夾敘夾議是由昆德拉本人(或說小說的「隱藏敘事者」,那觀看一切的「鏡頭」)來述說。
‧
總體而言,《零度分離》中的Adelia大約是調和了上述二種功能。
何以如此?這當然是因為,《零度分離》中的故事有個巨大的背景,而這背景中的未來世界(那「類神經龐克」的世界)有它自己的能動性與象徵意義。
純就小說技術而言,身處其中的Adelia能夠透過語言(敘述故事與議論)適度展示或解說這樣的世界,並透過自身戲劇化的涉入拉大故事的縱深。
‧
我想這點呈現得相當清楚:Adelia 的特殊身份與時代背景(二百年多後的地球世界)的互動成為了故事情節的一部份。
《零度分離》內部書中書的序言由〈再說一次我愛你〉中「鯨女科學家」Shepresa的兒子主筆;
而Adelia與色情片大亨Adolfo Morel的對談則另成了這本書中書的一部份。
我的原始構想是,這篇名為「我有一個夢:於神意之外造史」的跋,必然涉及了自此刻(2021年,Covid-19後的今日)開始,以迄23世紀之間,人類人文思潮的演變。
而這樣由「類神經龐克」所主導的價值觀之典範轉移,我們此刻或可預言,必是不小於「基督教文明之誕生」、「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之興起」等人類史之鉅變的。
一如法國小說家米榭.韋勒貝克於《無愛繁殖》中尖銳的斷言:
‧
「形而上」的改變──也就是說對大部分人來說,世界觀整體而徹底的改變──在人類歷史土其實很罕見,真要舉例的話,基督教的產生可以算是其中一個。
一旦一種「形而上」的改變發生了,就不會受到阻撓,一直演進到最後的結果。它毫不在意地打亂經濟政治系統、審美觀點、社會階層,沒有任何人力可以阻止它的進程──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撓它,除非是發生了另一個新的「形而上」改變。
‧
借用艾西莫夫之概念,這聽來多麼「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不是嗎?
我們正面對著某種奇特的,由大數據運算所支撐(也因而相形可信、相對科學)的宿命論嗎?
‧
我需要某些精彩曲折的、足以召喚人心底層之深情的故事情節,以及一位適切的敘述者互相配合,以拉出這樣的縱深。
這就是《零度分離》那位神秘作者Adelia Seyfried的由來。
‧
問:〈夢境播放器AI反人類叛變事件〉裡另一個有趣的部分是提及Phantom沒有生殖慾望,所以沒有愛?Adelia Seyfried為何如此推論?另,倘若Phantom當初犯罪的官方紀錄有許多刻意隱瞞的事實,官方為何批准Adelia Seyfried訪Phantom?
‧
答:為何批准Adelia至獄中採訪罪犯Phantom?我想這有許多種可能。
舉例,或許人類聯邦政府錯估了Phamtom所受運算能力限制的大小?(政府誤以為,它已經把Phamtom「限制」得夠笨了?)
又或者,Phantom的受訪內容原本預計被政府用作某種殺雞儆猴的大內宣?
又或者,這其實正暗示了神秘的採訪者Adelia Seyfried與人類聯邦政府間不可告人的關係?
她憑什麼可以採訪Phantom?她與政府間有暗盤交易嗎?
‧
上述推想,都有可能。那大約正像是您所提及的,Adelia對Phantom的大膽斷言(或謂誤判?):
「你沒有生殖慾望,所以,你沒有愛?」──問題是,是這樣嗎?Adelia是否真心如此認為?她說了實話嗎?
這難道不也可能是一種偵訊或採訪策略嗎?為了誘使Phantom亮出自己的底牌?
‧
這是某些關於小說情節的可能性。而至於人類(或任何智慧生物體),是否在缺乏生殖慾望時,就沒有所謂「愛」之存在?
如果將這問題拿來問我,我想說的是,這是個艱難的問題。
我們甚至也無法斷定所謂「愛」有哪幾種不是嗎?
這個問題對您底下提到的《自私的基因》道金斯或許較為單純些,然而對於原則相信卻又未必盡信道金斯者如我,卻又變得無比艱難。
我喜歡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我通常會說,那是個關於「聖者」的故事。松子對她諸多情人的愛,既是男女之愛,也是救贖之愛,或許也是「神愛世人」中的愛。
而《零度分離》中〈再說一次我愛你〉的愛,又是哪一種或哪幾種呢?
這恰恰呼應了三年前(那時還沒有Covid-19這種東西呢)北太平洋上空駕機自死的Richard Russell──
「愛或親密,對人類很重要嗎?人們始終索求著的,到底是什麼呢?」
‧
但話說回來,如果我們限縮範圍,我們也或許能針對這個問題擬想一個「道金斯式」的回答:
是的,沒有繁殖慾望,人類就不會有男女之愛,因為愛情本身或許僅是中樞神經自製的幻象。
這幻象目的何在?那是本我(id)與超我(superego)折衝協調的產物,為了將本我內部野獸般不受控的性慾改造為超我以及文明社會可以勉強接受的面貌。
於是我們賦予它「愛情」這樣的說法,並呈現於自我意識之中。
‧
這或許就是道金斯會給出的回答吧?你相信嗎?
我信服於其中部分,其他是半信半疑啦。
───節錄自 道金斯、霍金與佛洛伊德攜手並行的「類神經龐克」世界──專訪伊格言與《零度分離》
https://news.readmoo.com/2021/06/01/210601-interview-with-egoyan/
*
當AI因無法克制自己攻擊人類的慾望而犯罪,囚禁它的,該是一座由程式語言所構築的虛擬監獄嗎?
而罪犯AI所承受的無期徒刑,將會是「永恆剝奪它高階運算的能力」嗎?
「人,真是一種對神蹟成癮的生物嗎?」
華文版《黑鏡》,AI末世的「類神經生物龐克」
#伊格言最新長篇《零度分離》,2021年5月 台灣麥田/中國中信
兩岸同步出版
#Readmoo讀墨電子書店5/27正式上架
工業革命 演進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私讀推薦】~《青花瓷的故事》
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寵妃,也是洛可可藝術推動者-龐巴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1721-1764)穩坐官方「首席情婦」寶座多年,曾經享盡恩寵權勢滔天,在法國人民眼裡看來,她甚至得為「七年戰爭」敗戰負起責任。
你想,若是無足輕重,龐巴杜夫人又何須擔此〝重任〞?
無奈儘管縱橫宮廷,儼然波旁王朝地下首相兼文化部長,深深影響凡爾賽宮與民間美感品味,龐巴杜夫人的中產階級出身依舊成為貴族笑柄,使她的本名珍妮・安托瓦內特・普瓦松(Jeanne-Antoinette Poisson)都被拿來作文章。因為姓氏為Poisson,向來尖酸勢利的貴族們私下便譏笑她為poissonnades,誰叫poisson就有魚的含義🐟。
洛可可文化不僅反映在繪畫、建築或家具…等類,同時也展現於器物,尤其是瓷器。龐巴杜夫人所處的18世紀中期,中國早已不再壟斷世界瓷器市場;歐洲在長期購入大量中國瓷器之後,經過不屈不撓的多年追尋,終於迎來翻身機會。
--------------
神聖羅馬帝國薩克森選帝侯兼波蘭國王-奧古斯都二世(Friedrich August I der Starke,1670-1733)本人就是個無可救藥的瓷器狂粉,在他全力支持之下,為歐洲率先找出瓷器製作祕方,於18世紀初開啟麥森(Meissen)瓷廠之偉業。
在此之前,這位敗家子國王傾注國力家財就為了蒐集精美中國瓷器,龐大錢坑搞得財務大臣時時常火燒屁股糾結萬分😩,幸虧還是被奧古斯特都二世找到製瓷秘方,打造出生財金雞母。
而大不列顛群島上,還有陶匠之子約書亞・威治伍德(Josiah Wedgwood,1730-1795)以驚人之姿崛起。
當時正逢龐貝古城遺跡出土,追尋古羅馬風潮的新古典主義蔓延歐洲,於是威治伍德推崇新古典主義,捨棄莫名所以中國風和繁複奢華洛可可,運用工業革命成果和嶄新行銷手法,包含邀請名人代言,量產出質精價美廣大商品,開創英式瓷器王朝大業。
瓷器勢力地圖之分布,已不可同日而語。
--------------
有別於西方製瓷技術不斷在實驗中革新發展,甚至還能機械作業生產,原為天下瓷都美名的景德鎮仍處於傳統手工業小型作坊,加上早前明末清初時局不定戰亂破壞,都讓它的光環不再。而荷蘭台夫特藍陶由於一直仿效中國趣味,又缺少英式瓷器的革新精神,導致中落的速度更加快速。
如此說來,景德鎮和台夫特,或許可以算是一對難兄難弟。
就連法國在路易十四曾經深深著迷於中國風和瓷器熱之後,來到龐巴杜夫人時,以國家財政支持塞伏爾瓷器(Sèvres porcelain)廠,甚至於1756年推出浪漫濃郁「龐巴杜玫瑰粉」(rose Pompadour)。極富女性品味的塞伏爾瓷器又再度為歐洲瓷器發展延續新生命。
--------------
若從瓷器重鎮轉移狀況看來,因航海貿易而起的中國瓷器熱,也因航海貿易逐漸平息,最終歐洲瓷器自行開拓了一番天地,同時印證世界文明和經濟發展史中,東西方強權之移轉。
然而,綜觀瓷器演化史,更如同一部世界文化史,在這些異文化碰撞、交流與融合的過程中,總會產生某些因誤解而生的妙事。
例如法國某貴族向景德鎮訂製一套餐具,〝懂事〞的中國瓷工在器皿邊緣畫上傳統吉祥寓意的鯉魚游水姿態,意謂鯉躍龍門之祥瑞;結果好了,這下在凡爾賽宮內,大家卻把鯉魚看成龐巴杜夫人,花名poissonnades之本尊,而紛紛竊笑不已。😆😆😆
若是龐巴杜夫人公開讚賞這套餐具,那又更尷尬了。😅
另外對於荷蘭人來說,瓷盤上畫著魚,表示這正是用來食用荷蘭國寶-鯡魚的餐具,跟跳不跳龍門壓根無關。何況早在18世紀初期,荷屬東印度公司向景德鎮下單的內容就包含〝鯡魚盤得畫上鯡魚〞🐟此類指令。
--------------
事實上,歐洲人的瓷器品味正好也反映了藝術風格演變。
青花瓷於17世紀盛行一時,此般由中亞和中國文化交融所誕生的紋飾,正好迎合17世紀初期,菁英階層從文藝復興轉向矯飾主義的喜好。因此荷蘭黃金時代靜物畫常見各種器物顯示當時荷蘭均富繁榮的生活,其中也包含各式青花瓷,無論是奶油碟、啤酒杯🍺、橄欖盤…等等。
17世紀末期,由路易十四推波助瀾的中國風,又反映巴洛克風潮對於動態曲線之偏好。接下來轉向輕盈甜美洛可可,瓷器照樣能夠包容那些最華美奢華的裝飾。即使來個大轉彎,再到嚴謹莊重新古典,瓷器的圓形瓶身正好得以讓新古典敘事風格好好發揮。
--------------
你看,光是瓷器風格演變過程,就可以成為解讀眾多文化脈絡的重要憑藉。
《青花瓷的故事》由美國學者Robert Finlay所著,以瓷器出發,主要論述16至19世紀瓷器所構築的世界史,涉及範疇廣泛,橫跨地域眾多,無論就政治情勢、工藝演進、經濟型態、飲食文化或藝術美學…等皆細細道來。
全書知識量爆滿,大大小小故事豐碩又有趣。2011年閱讀初版時已讓人一見鍾情,如今再讀來更是拍案不絕。青花瓷從來不只是青花瓷,更蘊含滿滿世界史。
這時候最適合待在家好好閱讀,《青花瓷的故事》正好帶你跟著瓷器遨遊天下。
#本書已改名再版,感謝版友資訊。
新書名《從景德鎮到Wedgwood瓷器:第一個全球化商品,影響人類歷史一千年》
#青花瓷的故事
#讀完增加一甲子功力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工業革命 演進 在 妞新聞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可以嗨整晚的小怪獸抽起來!活動辦法請看文末👇
寂寞難眠的夜,怎麼可以沒有 好(ㄢˋ) 夥(ㄇㄛˊ) 伴(ㄅㄤˋ)!
古埃及的好夥伴是蜜蜂!?工業革命的蒸氣推進像跨年倒數!?
最新科技好夥伴真的是愛愛上雲端💓從此巴黎在遙控,八里在震動!
按摩棒狂想演進史登場!
快@不想被🥒取代的男友一起來精進一下
妞新聞深夜節目「半夜不睡覺」ep.2 按摩棒進化史 與棒俱進!
只要留言跟妞妞們分享,半夜不睡覺都在幹嘛?
Ex. 半夜不睡覺我都在妞新聞目測龍龍的腿圍!
或是 半夜不睡覺我都在上高階時間管理課程~
就有機會把小怪獸抽回家當你的好夥伴💗
將於此影片留言抽出
SISTALK 小怪獸Baby 哥斯拉大師 青春版 1名
Wet水性潤滑液 30ml(款式隨機) 1名
本活動將於5/8 (五) 公布得獎者
得獎者請於5/10 (日)前留言回覆聯絡email
*獎品將郵寄送出(僅限台灣本島)
*請於期限內回覆資訊,逾期視同放棄
*妞新聞保有活動解釋與異動之權利
按摩棒怎麼選?按摩棒推薦!如何使用按摩棒?
本期衣食父母SISTALK 小怪獸 👉🏻 https://niusne.ws/erra2
#進擊的小怪獸
#半夜不睡覺的給我進來
#自己來很可以
#啊不就好棒棒
@龍龍LungLung
@這不joe來了嗎
0:00愛喲好棒棒
1:46按摩棒進化史
6:05現代按摩棒
9:51性愛告解室:如何增加性趣?
【Follow妞新聞】
☞Instagram►►http://bit.ly/2gVcESW
☞Line@►►http://bit.ly/2eZ7kgR
☞Facebook►►http://bit.ly/2wjHJ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