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股該怎麼強化監理,讓投資人免於受害」
從元大原油正2到KY股、DR股,許多散戶承受了鉅額的損失。今天到財政委員會,我以三檔KY股為例,就教金管會主委KY股的監理制度。
1.重大訊息應事實查核:以康友-KY(6452)為例
康友在今年7月29日發布重訊,表示董事長黃文烈的債務訴訟「已達成調解協議」,「僅牽涉董事長本人,對本公司財務及業務並無影響」。
實情是:訴訟早在2019年9月發生,黃文烈還拿康友的子公司六安來做抵押,完全打臉康友發布的重大訊息。
如果重大訊息可以任意說謊不必負責,重大訊息制度還有意義嗎?證交所在這之中沒有任何角色嗎?
我要求證交所,發布重訊前,證交所務必進行事實查核,要求公司提交相關資料,做到最基本的查證與把關。
2.境外公司的財報查核該怎麼做:還是康友-KY(6452)
再來還是康友。2018年康友第一次連續跌停時,證交所曾派員與會計師到中國查核2018Q3的財報。然而,根據媒體報導,當年的查核似乎只到康友的福建辦公室,沒有到安徽廠區實地訪查。今年安永接手勤業眾信,會計師才到安徽查廠,釐清工廠的營運情形。
我要求金管會,對於財報的查核,不能只查書面的帳冊,一定要實地訪查生產基地,才能獲得第一手的資訊。
3.公司要對法說會內容負責釋疑嗎:以淘帝-KY(2929)為例
日前,為了強化KY股監理,證交所要求KY公司應增加法說會頻率,對投資大眾說明公司營運情況。
然而,淘帝在9月30日召開的法說會,收音極差不說,公司對於投資人針對營運數據的質疑,語焉不詳草草帶過,事後也有網友提供進一步的分析,指出公司說法的不合理之處。
如果是這種經不起考驗的法說會品質,增加到每月召開法說會,也無助於KY股的監理。
對於屢見不鮮的法說會「亂講」,證交所的相應作為是什麼?難道是向網友講的,讓「法說會」變成「法會」嗎?
我要求證交所,最起碼的,公司應製作法說會的問答逐字稿,並公布上網供投資人參閱,以提升公司之資訊透明。
4.建立財務指標預警機制:以勝悅-KY(1340)為例
最後,是經營橡膠鞋底射出的勝悅。這家公司從上市以來,存貨週轉天數一直在3~5天徘徊,遠遠低於同業的40天以上,也低於MOMO、PCHOME等電商平台。究竟是勝悅天縱英明,存貨周轉效率超高,還是這個數字其中有什麼玄機?這是證交所應該要主動發現,主動釐清的。
我要求金管會,應比照勞動部、工程會、洗錢防制的作法,針對上市櫃公司的財務指標,建立預警機制,如有異常即可請公司說明或主動介入查核,及早挖出可能涉及不實的財報,做出相應處置,讓投資人先一步避開地雷。
工程會品質查證 在 林俊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針對公共工程委員會,俊憲於今日質詢時提出兩大質疑:
1. 行政院組織改造,工程會擬併入國發會,工程會未來將會扮演何種角色?是否會影響員工?
政府工程採購金額龐大,以106年度為例,全國各機關逾10萬元之工程採購案件共決標4.2萬餘件,決標金額高達4,464億元,工程會在其中扮演相當規劃、審議、協調及督導之重要角色,然而,行政院於今年11月8日通過國發會組織法等5項草案,其中「國家發展委員會組織法」第2條,明訂將工程會原有公共工程品質督導、技師管理、政府採購等三項業務併入國發會,對於這樣的一個調整,俊憲質疑對於工程會的專業工作範疇與同仁的士氣、情緒及權益是否會有影響?俊憲認同組織的調整是政府改造的重要過程之一,目的是能夠提升效率,惟如何強化原本工程會的相關職責,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2. 中資在世界各地無孔不入,如何防範和查證?
華為副董事長兼財務長孟晚舟,於日前(12/1)因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禁令,被以「欺詐罪」為由在加拿大遭到逮捕,且近期可能引渡至美國受審,事實上華為的問題還不只於此,其各種設備還涉及嚴重國安問題,因華為非常可能是替中國政府的利益服務。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以「國家安全」之由禁止採購華為相關設備,如美國目前已明令禁止政府單位採購華為設備,而澳洲、紐西蘭、英國亦陸續禁止政府採購華為之電信設備與參與通訊建設投標,加拿大國內禁用華為設備的聲浪因孟晚舟事件日益增大,現在傳出日本也將跟進抵制華為,禁止政府機構採購華為設備。然而,俊憲質疑政府單位渾然不知,毫無警覺,在執行面上能否貫徹杜絕?是否有漏洞?希望工程會能貫徹法令,盡快與各單位加強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