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與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及交通部長吳宏謀到宜蘭視察,並舉行座談會,討論許多事項:
【普悠瑪翻車事故之因應措施】
1.人力:今年新進1907位新進人員,按計畫受訓中
2.車輛:600輛城際列車採購案已辦理第二次招標公告中
3.軌道:宜蘭線18處彎道改善工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並報部
【宜蘭至桃園機場 國道客運正式營運】
1.11月19日起,將由統聯客運提供從羅東轉運站至桃園機場的載客服務
【取消台鐵懲罰性收費】
1.旅客若因飛機延誤搭不上台鐵班車,不應被加收票價
2.交通部長允諾,要求台鐵研議更貼心的制度
【北宜直鐵興建案】
1.規劃作業已在期末報告階段,通過即進入環評
---
追蹤美琴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ikhimhsiao/
加美琴的LINE: http://line.me/ti/p/%40ent1686l
成為美琴臉書好友: https://www.facebook.com/Bikhim/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工 研 院 招標公告 在 蕭美琴 Bi-khim Hsia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與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及交通部長吳宏謀到宜蘭視察,並舉行座談會,討論許多事項:
【普悠瑪翻車事故之因應措施】
1.人力:今年新進1907位新進人員,按計畫受訓中
2.車輛:600輛城際列車採購案已辦理第二次招標公告中
3.軌道:宜蘭線18處彎道改善工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並報部
【宜蘭至桃園機場 國道客運正式營運】
1.11月19日起,將由統聯客運提供從羅東轉運站至桃園機場的載客服務
【取消台鐵懲罰性收費】
1.旅客若因飛機延誤搭不上台鐵班車,不應被加收票價
2.交通部長允諾,要求台鐵研議更貼心的制度
【北宜直鐵興建案】
1.規劃作業已在期末報告階段,通過即進入環評
---
追蹤美琴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ikhimhsiao/
加美琴的LINE: http://line.me/ti/p/%40ent1686l
成為美琴臉書好友: https://www.facebook.com/Bikhim/
工 研 院 招標公告 在 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陸港觀盤>陸港觀盤-首選具競爭優勢且估值低的大型藥企
#大陸醫保局 #帶量採購 #對大型藥企有利 #創新型新藥及生物藥較不受影響
大陸今年新成立的醫保局,被稱為有史以來權力最大的醫保部門,此部門最近召集一些主要城市所討論的帶量採購,引起醫藥行業的高度關注,因為這對整個行業結構及利潤將造成極大的影響,也對近期醫藥股造成衝擊。但從長期角度來看,對擁有競爭優勢的大型藥企反而是有利的。
帶量採購就是指在招標公告中明定所需的採購量,好處是藥廠可以依據採購量,降低價格,讓買方醫院及病人可以受惠。此次將推動11個城市帶量採購,預計拿出6到7成的市場份額給得標企業,沒有得標者只能分享剩餘三到四成,這11個城市估計占全國藥品市場2到3成,影響很大。
但符合帶量採購的前提是,只有原廠藥及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企業才能參與競標。這代表很多小型藥企在第一階段就拿不到門票,根據CFDA(中國食品藥品監管局)文件,官方規定必須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評價的289種仿製藥中,僅有34種通過。
乍看對已拿到「一致性評價」第一階段門票的藥企很有利,但問題在於,假設在某藥品裡面符合規定的藥企有三家以上,那麼就會採取價格標,由於降價幅度最高可能達四成,一些熱門仿製藥(即學名藥)過去的超額利潤勢必大縮水。不過若只有兩家競爭,降價幅度則縮小至兩成;只有一家合格競標的話,則採取談判降價,降幅估計僅10%。
至於較不受影響的,則是創新型的新藥、以及生物藥,因為生物藥是透過生物技術如蛋白質工程研發,無法像化學藥一樣可做出完全相同的仿製藥,只能做到生物相似藥,所以生物藥不可能做到一致性評價,不至於被納入帶量採購的範圍。
市場看待這件事帶來的影響是,藥價可能會受到極大的壓抑,造成近期醫藥股重挫。但事實上並不盡然,因為這和藥品是透過代理商銷售,還是藥企自己銷售的影響層面有極大不同。對於透過代理商的藥企來說,過去因為必須讓利給代理商,出廠價和終端價多半有一段差距,但若得標則可以直接銷售不用透過代理商,出廠價反而有可能提高。
自己有銷售團隊的藥企,也未必全然不利,因為銷售通路透明化後,日後則不需要付太多的銷售佣金,可節省銷售費用,利潤率未必縮水。長期來看,仿製藥的競爭門檻不是只有價格,還有品質及產能,因為必須要擁有足夠提供全國採購產能的藥企,才能被列入合格名單。而製藥產能擴充不同於製造業,必須符合很多檢驗標準及限制,這不是任何企業想擴就能擴的領域。
這將使得市場在未來幾年迅速寡頭化,擁有獨家仿製藥且種類眾多的大型企業,將因為進入門檻拉高及規模經濟優勢,愈來愈強。其實幾年前醫藥行業監管趨嚴就已經讓體質不好的小公司幾乎都被掃出門,結果市場愈來愈往大公司集中,市占率跟盈利能力還比監管之前更好。
其實這項政策並不脫行業預期,畢竟官方因應醫保缺口抑制藥價的思路一直都存在,只是先前牛市讓投資人無視這個潛在壓力。從投資角度看,還是要回到基本面邏輯,第一、追求確定性高的,必須檢視醫藥股是否屬於創新型藥企,是否有獨家藥品或產品線競爭者較少,是否高度依賴銷售人員(銷售費用占比高);第二、首選估值低的,一些動輒五、六十倍乃至百倍本益比的個股,若欠缺上述競爭優勢,恐怕將面臨修正空間。
資料來源: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918000294-26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