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潭百年景觀的破壞史,就像溫水煮青蛙||
#原文:https://reurl.cc/Yj7bVn
蓮池潭是清朝(1686年)就名列為鳳山八景之一(古名鳳山即高雄)。
而這近50來,蓮池潭的景觀透過無數次的小破壞,一點一滴的往景觀劣化的方向前進,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猛然回頭,才發現,那個絕代風華的蓮潭景致,早已千瘡百孔。
#半屏山的消失
蓮池潭在百年前,龍虎塔尚未興建,而當時的地標景觀是半屏山。
半屏山自古即是著名景點,並以「屏山塔影」聞名。因為原本的珊瑚礁岩在地殼隆起後,露出的泥岩相對容易受雨水侵蝕,而逐漸形成半邊山的奇特景象。
但在國民政府來台後,在山腳下設立水泥廠,導致整座山的珊瑚礁岩被挖空,後來半屏山就變成現在這樣,平平的,特色盡失。
#大樓林立遮蔽半屏山景
雖然半屏山的山形特色不復存在,但在2007年以前,至少,我們還看的到完整的山景,而在2007年之後,洲仔聚落因為高雄市政府都發局沒有針對風景區的都市計畫做建築高度限制,這邊興起了三棟巨塔豪宅,一棟12層,另兩棟約16層,將原本完整的山景遮蔽。
而這些土地的土地使用分區也不過是住二,建蔽率50%,容積率240%,看似低密度的規畫,因為沒有限制樓高6層樓以下,透過容積獎勵、容積轉移,已經能上看16層。
#洲仔聚落的都更開發進行式
而一旁的洲仔聚落都更案,高市府也正在積極運作,一樣沒有樓高限制,如果沒有人出來喊停、修正,可以預期,未來一半的山景都會被大樓群遮蔽。
如果都發局在新的都市計畫能限制樓高在不凸出湖岸樹冠,規範建築色彩及材質融入環境景觀,並保留退縮空地面向湖景,並運用允許容積轉移出去,作為限制樓高與保護百年三合院的配套,將可避免山景繼續被大樓興建給遮蔽。
洲仔聚落將重劃的相關資訊:https://bit.ly/3fRtONh
#蓮池潭水域運動中心的建築形式與色彩學敗筆
在110年剛剛落成的蓮池潭水域運動中心,花了1億1200萬元,結果顏色選擇了和景觀不協調的白色。其建築量體非常巨大,而且毀了不少湖岸的大樹,建築形式非常的現代,完全沒有融入地景設計,把原本自然的綠色水岸景觀破壞殆盡。
作為補救,建築可以重新漆上大地色,多種點植物把突兀的建築遮起來吧。
#舊左營國中與兒童之家的都更
回過頭來我們看舊左營國中的公有綠地都案,如果不幸依照草案通過,一樣沒有限建六層樓以下,綠地被賣給私人蓋豪宅後,對柴山、龜山的景觀會造成遮蔽與破壞,甚至會遮蔽龍虎塔背後的乾淨藍天。
➡專題報導:https://tinyurl.com/jn5mvp9f
#被架空的觀光局與失落的千億觀光產業
我們可以輕易地發現,水岸邊的新運動建設,屬於運動發展局管轄,周邊的大樓的都市計劃、樓高限制必須尊重都發局,而每年有540萬遊客到訪的蓮池潭,作為高雄市第二大風景區,觀光局卻對風景區的整體景觀維護無能為力。
我們的觀光局淪為宣傳和活動舉辦的公關單位,對景點維護,這攸關光觀產業永續發產的大事,卻不被考量,也未被授予足夠權限。
當風景區越來越醜,你是否也會擔心:「遊客不來怎麼辦?」
#我們需要蓮池潭景觀保護法
從建築色彩的控制、建築型式的統一、周邊樓高的限制,本質上都發局都能在都市計畫中給予指引,但如果都發局這條路走不通,透過議會直接立法,也能發揮具體作用。
➡連署搶救蓮池潭綠地景觀:https://tinyurl.com/38uhntp4
左營龜山八景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消失的屏山書院
#高雄好過夜
文/ 左營楠梓翰-李欣翰
今天好過夜講古系列要來附庸風雅一番,談談高雄最早的教育史。上週六本協會鳳山代表 李雨蓁 提到鳳儀書院的歷史和發展建議,其實,高雄最早的書院並不是在鳳山,而是位在左營。
➡️高雄首學的興亡
根據張廷欽撰〈鳳儀書院木碑〉所述:「邑舊治有屏山書院,延山長以課生童。置產,歲得息金二百餘,供脩脯,官司之。兵燹之後,變為邱墟。嗣縣署移建於茲,未遑修舉。」
不論是鄭王國或清帝國,佔領台灣後不久,都看上左營西望大海,南倚龜山、北望屏山的戰略優勢,在此屯兵或設有官署。因而,清佔台後不久,將鳳山縣治設於興隆莊,並開始建立文廟、縣署,但並為築城。1710(康熙49)年,知縣宋永清在興隆莊文廟之左建立了義學,稍後遷入鳳山縣城東廂命名為「屏山書院」,這就是「高雄首學」的開始。
然而,清佔初年兵亂不斷,舊城也屢屢遭殃,1721年朱一貴攻陷縣治,被剿滅後清國決定開始在此築土城,是為第一代縣城。然而,土牆防禦力薄弱,龜山方面又缺少防禦,在林爽文事件中,南部勢力的首領莊大田兩次攻陷縣城,在1787年第二次破城後,城內建設幾乎毀於一旦,據記載,屏山書院也在事件中被夷為平地,再難尋覓遺跡。
➡️從詩詞中遙想書院生活
在屏山書院存在的七十多年間,史料很少,更未留下完整建築形式等紀錄,只知道書院有兩間講堂、左右兩側為齋舍、後有後堂,四周以牆圍起。唯一有跡可循的,來自一位曾長年任職於屏山書院的文人:卓肇昌。
卓肇昌在1740年獲選拔貢,1750年中舉,以當時台灣「台灣本非中國版籍」,地處帝國偏僻外海,是非常難得的在地舉人。而卓肇昌更曾至少三次進京趕考,不第,依當時規定,得到了「揀選知縣」的安慰資格。雖然說名義上是「縣長後補人選」,但當時地方官大爆炸,卓肇昌也只能任屏山書院山長的小官。
《全臺詩》裡記載,卓氏著有《栖碧堂全集》,寫好以後收藏在家裡,但經過戰亂,現已完全迭失。但他利用任《重修鳳山縣志》參閱的機會,把他爸和自己的不少作品收錄在縣志藝文志內,是我們唯一能認識他的線索了。
卓肇昌在任官的數十年間,從衙後的自宅進城至書院督課,途中常常繞經遠比現在大的蓮池潭畔,眺望山光水色,進而列出「龜山八景」(「山嵐曙色、層巖晚照、雨中春樹、疏林月霽、晴巒觀海、古寺薰風、登峰野望、寒夜啼猿」),傳頌下來。
但另一方面,在〈三畏軒竹枝詞〉中,他寫道「想像清光月影寒,幽懷日窄帶應寬,棄襦未了書生債,背立閒庭漏已殘」,也顯現出精神上的清苦。而在龜山八景的〈寒夜猿啼〉中,最後四句則是「弄笛留遺韻,賜緋或待期。 嘯啼聊自適,長伴商山居。」
對這樣一位屢屢未能及第的文人來說,賦閒於此,雖生活不致於窘迫,但或許也有失意不得志之處。
在卓肇昌過世後約20年間,戰火摧毀了這曾經的寧靜之地,那些觀山看海、依潭望月的日子,只能從文字裡找到些許的線索。至於屏山書院或三畏軒到底是長怎樣,就更不可考了。
➡️見城計畫復原書院的一線契機
在「見城計畫」進行之際,也包含了考古行動,在現在東門內的大草皮範圍,就是包含文廟、書院的位置所在,或許進一步考究後,有助於我們理解當時舊貌。另外,計畫中也打算依古風重建部分建築群。
我們認為,古蹟與文化不該和生活完全脫節,與提出的「鳳儀書院市圖分館」案呼應,重建後仿古建築除了展示、教育機能,更能提供周邊市民部分公共服務,拓展藝文活動空間,預留市外表演場地。這些都能讓古城重回左營市民的生活中,也讓消失二百年的屏山書院,精神上得到傳承!
左營龜山八景 在 高雄透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拍過就等於沒看過!!好美的蓮池潭~~
蓮池潭位於左營區舊部落東與縱貫鐵路以西之間,南臨龜山、北倚半屏山潭面約42公頃。康熙25年(1686)鳳山知縣楊芳聲建文廟(舊孔廟)時,以蓮池潭為泮池,在池中栽植蓮花及荷花點綴。每值炎夏,蓮、荷盛開,清香四溢,乃有「蓮池潭」之名,且「泮水荷香」列為鳳山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