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開台西醫,世紀傳愛-馬雅各醫師別世百週年紀念活動」3月5日開跑!系列紀念活動包含:紀念音樂會、園遊會、紀念展、醫療開拓服務系列講座、尋根之旅等。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南中會、新樓醫院、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看西街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神學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等多個單位共同主辦「開台西醫,世紀傳愛-馬雅各醫師別世百週年紀念活動」在南市府舉行開幕會。
3/5日的紀念音樂會,將以合唱曲、演奏曲、歌劇等類型呈現馬雅各醫師的生命歷程,當日更將發行馬雅各醫師紀念郵票首日封。
3/6日於青年公園舉辦的紀念園遊會;3至6月每月最後一個禮拜六上午8點至下午4點,舉辦「尋根之旅」,帶領民眾踏查馬雅各醫師過往的宣教足跡…
此外,台南神學院舊圖書館將改為甘為霖館,自3/6日至6/16日舉辦紀念展,展出馬雅各相關文物與影像。
南市副市長趙卿惠表示,引進西式醫療方式的馬雅各醫師,對台南醫護產生很大的引導作用,在COVID-19疫情嚴峻的當前,紀念活動的舉辦意義格外深遠,歡迎全國民眾踴躍參與,一同來感念馬雅各醫師對台灣醫療衛生的貢獻。
「巴克禮對台灣的貢獻」的推薦目錄:
巴克禮對台灣的貢獻 在 黃偉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府城百年愛的足跡
#英國長老教會
#馬雅各醫師逝世百年紀念
今年,是馬雅各醫師逝世的百年紀念。馬雅各是第一位由英國長老教會派遣來台的宣教士,當年他在台南設立第一間西醫館與佈道所,開啟了長老教會在台152年的歷史。
這些奉獻自己、為台南留下無數感動故事的宣教士們昔日留下的足跡及貢獻,毫無疑問的,現今都已成為台南的一部分,與這座城市共存共榮,更創下不少「台灣第一」的事績,這些地方你們到訪過哪些呢?
台南新樓醫院
前身是馬雅各醫師創立的第一間現代化西醫院,改善了無數南部百姓的健康。
(📍台南市東區東門路一段57號)
台南神學院
1875年來到臺灣的巴克禮(Thomas Barclay),放棄當電氣學者及優渥生活,創辦了臺灣第一所西式大學(即臺南神學院)、發行了第一份報紙、更推動白話字讓更多人得以閱讀,同時也對保存臺語文化做出貢獻。
(📍台南市東區東門路一段117號)
長榮中學 Chang Jung Senior High School
由英國基督長老教會於1885年創立,也是台灣第一所西式中學,這裡有七公頃大,還有百年英式教堂,甚至留存了馬雅各牧師捐贈、巴克禮牧師組裝的第一台印刷機,以及許多古地圖、幻燈片、點字盤等,可說是微縮了英國來台宣教的歷史。
(📍台南市東區林森路二段79號)
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
名稱從番仔教教會、溝仔頂教會,到日治時期成為花園町教會,至今成為紀念馬雅各醫師的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教會後方的歷史資料館保存許多古文物與老照片,與台南府城的歷史息息相關。
(📍台南市中西區公園路6號)
今天是《府城百年愛的足跡》新書發表會,感謝中西區公所的同仁與在地文史作者王子碩、青葉唯老師創作這本以長老教會為主題的繪本故事書,這些宣教師冒著危險、遠渡重洋來台,從宣教、醫療、教育、文化保存到人權爭取,各方面都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些溫暖的城市故事應該告訴更多的市民朋友。
✅延伸閱讀
「府城百年愛的足跡」繪本新書發表
黃偉哲期待未來持續為台南文化歷史發展努力
https://reurl.cc/3NegG0
巴克禮對台灣的貢獻 在 活水來冊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書寫《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時,寫到的眾多人物中,最令我佩服的有兩個人:馬偕與林獻堂。
不過我們要注意到一個問題,一百年前的人,思想再怎麼進步,終究有那個時代的環境限制;想要看到一百年前的人,人生觀、愛情觀、經濟觀乃至對於人權、女權、婚姻、平等、自由、族群等的價值觀都要跟今日的進步想法一致,那是不可能的,要不就是那個人是個瘋子。
林獻堂身為臺灣日治時代社運大金主,貢獻之巨是沒有疑問的,雖然據考察,他年輕時也罹患花柳、晚年曾經有私生子等糗事,但在那個時代的有錢人來講,這也是正常發揮而已,並不影響我對他的崇敬。
但是馬偕,我當年書寫他的時候真的是快掉淚了。他差不多是完人,除非在我孤陋寡聞的見識之外有我未能寓目之資料,否則我還真沒看到什麼負評。
其實不只是馬偕,當年差不多時間來台的外國傳教士們,個個都有獨立書寫一部篇章的價值。比如說,相較於馬偕、馬雅各、巴克禮等牧師,有一位對臺灣歷史進程影響較小,但在臺文界名氣卻遠勝於前三位的牧師:甘為霖。
如果是一般歷史系學生,知道甘為霖這名字,大概也已經算讀書讀得很細的了。但是在台文系,不要說是這三個字,光講「甘典」兩字,若不知道是指甘為霖編著的《廈門音新字典》,那根本該退學!《廈門音新字典》是1913年以來,臺灣最早期也是最有參考價值的臺語字典之一,至今仍然不少臺文人翻閱使用,其影響力可知一斑。
但是可能有很多人還不知道,甘為霖是關心盲啞人士的先行者。1887年,甘為霖在英國籌募臺灣盲人教育經費,1891年租用台南洪公祠設立「訓瞽堂」,是台灣第一個視障者教育機構,並努力替盲人做訓練,尋找工作,破除了過去失明者只能靠算命、乞討賺錢的命運。「訓瞽堂」後來從盲人的輔導擴展到啟聰,成為現今國立臺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的前身。
完全沒有臺灣血統的外國人,在一百多年前遠渡半個地球,來到這個熱帶島嶼幫助無數弱勢蒼黎,如果世間真有天使,毫無疑問這些傳教士就是。
經歷百年後的今日,天生視障、聽障的孩子,在醫學上依然無法完全避免與治癒。好在有先行者為我們先走出一條路,接下來換我們走下去。
近日得知一個「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的連署附議活動,致力推動「臺灣手語納入語言早療」。
轉錄「推動臺灣手語納入語言早療」連署附議的發起人郭子鳴先生的理念如下:
---
一般而言,出生嬰兒經過聽力檢查發現有聽力受損情形,政府為了避免這類俗稱「聽損兒」的孩童錯過黃金學習時期,會鼓勵家長偕同聽損兒參與語言早期療育,俗稱語言早療。
目前語言早療教學以「聽覺口語」為主。這種方式不利於某些聽損兒學習,導致其理解力越來越差,甚至變成像一隻只會仿說的鸚鵡。
那麼,何不利用聽損兒的視覺優勢來促進理解呢?所以我們想到了「臺灣手語」。
經過我們這群認同臺灣手語的聽損家庭,邀請手語老師自組親子手語教學班後,實作中發現孩童的理解力提高,且越來越聽得懂也說得更好。
另外手語不單單能促進口語發展、自信心培養,還能讓聽損兒擁有手語、口語全天候雙語溝通能力,助聽器、電子耳不再是溝通侷限。
目前連署天數還剩下一個半月,需要3000多票才能附議成功,進而請政府正視這項議題。請熱血的各位多多幫忙連署附議與拉票。
最後,請大家連署支持手語納入早療,讓聽損兒也能學習雙語。
您的一票很有可能決定臺灣手語的命運與改變聽損兒的學習模式,這群孩子值得擁有更好的未來!不是嗎?!
#如何連署附議:
請上網google「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並且註冊(採手機、email雙認證制),接下來在該平台內搜尋「推動臺灣手語納入語言早療」〔連結1〕【提議者:郭子鳴】。
往下拉會看到「我要附議」的橘色圓形章,按下它再按「確認附議」,會出現「已附議」的橘色圓形章,即表示附議成功。
爸爸、媽媽們若不熟悉上述操作模式,請找熟悉網頁操作的子女、親戚們幫忙操作連署附議。
#連結1.
推動臺灣手語納入語言早療(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
https://join.gov.tw/idea/detail/993cf559-0bf7-4e8d-a8bb-bbda146bbcfb
連署需要雙驗證(電子信箱和手機號碼),雙驗證通過後,記得回去登入網頁,按橘色的附議印章,按確認後會看到已經附議的橘色圓形圖案,這樣就完成連署。
如果您的父母也同意這個連署,但他們沒有E-mail,您若有2個以上的信箱,就可以幫沒有email的父母附議,同1組手機可用3個信箱,記得改用您父母的暱稱,請幫忙轉傳。
---
具體而言,這個連署就是希望天生聽力受損(包括全聾以及不是全聾)的兒童,在早期治療階段就能獲得手語資源,讓聽損兒多一個溝通的選擇,並且在學習手語的過程中,也有助於孩子的口語和認知發展;萬一在助聽輔具突然遺失、故障、發生問題時,孩子依然有溝通的管道。
甘為霖牧師在一百多年前,篳路藍縷,忍受民眾的歧視和誤解,花了數年四處募款遊說,終於替臺灣的盲人開啟了一道光芒。現在,我們只要坐在電腦前花上五分鐘認證連署,就能幫助今後聽損的小朋友。我們或許終其一生,都無法像甘為霖一樣偉大,但是集合大家的力量,我們可以做與他一樣有影響力的事!目前這個提案尚差1619人附議,這數字不小,但如果看見此文的您願意動動鍵盤附議,並分享擴散出去,網路的群眾力量或許能很快締造奇蹟,邀請您共同參與!
巴克禮對台灣的貢獻 在 台灣生命力~獻身台灣一甲子- 巴克禮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帶進 台灣 第一個印刷機,創辦 台灣 第一間報社,這位英國紳士把一世人時間投入 台灣 宣教,推行白話字,翻譯新約聖經,他 對台灣 文字的 貢獻 影響深遠。 ... <看更多>
巴克禮對台灣的貢獻 在 對台灣教會貢獻甚大的巴克禮牧師(一) 2017.9.13—盧俊義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民視 台灣 學堂】這些人這些事: 對台灣 教會 貢獻 甚大的 巴克禮 牧師(一) 2017.9.13—盧俊義. 2.1K views · 5 years ago ...more ... ... <看更多>
巴克禮對台灣的貢獻 在 巴克禮(英語:Thomas... -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Formosa 的推薦與評價
【文字的力量3】從馬雅各到巴克禮 的文字宣教- 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 9 年. 11. 林則言. 想這些傳教士真的非常偉大對台灣的貢獻無法量化.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