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 | Notre Dame de Paris, Paris
巴黎聖母院就位在巴黎的誕生之處西提島,是一座壯觀的羅馬天主教堂,亦是法式歌德建築的經典。如其原名「我們的女士」,是敬獻給聖母瑪麗的教堂,並以立面、雙鐘塔、三面巨大且繽紛的玫瑰窗與飛扶壁等建築特徵聞名。
雖然聖母院今日依然作為教堂使用,但因其矗立超過850年的歲月中,見證了法國歷史,早已不分宗教成了法國的重要精神象徵。聖母院也透過文學、畫作與、電影與電玩等形式,陪伴世界各地世世代代的人,產生連結,是人類的共同記憶與文化遺產。也因此在2019年四月十五日聖母院發生大火時,震驚了世界各地,激發起諸多反應。
其實早在十八世紀的法國大革命期間,聖母院受到反羅馬天主教的組織破壞。院內許多珍寶就遭到毀壞與掠奪。此時遍體鱗傷的聖母院被當做倉庫使用,已不再是座宗教場所。
直到1831年,法國作家維多雨果以聖母院為背景的著作「鐘樓怪人」大受歡迎,大眾再度將注意力放在此時已經殘破不堪的聖母院。1844年法王路易飛利浦下令修復聖母院,在建築師維優雷勒杜克(Viollet-le-Duc)的主導下,聖母院的損害,包含落成以來曾因不同因素進行幾的次改造,都在這次耗時25年的修復工程中恢復至中世紀的原貌,而頗受歡迎的石怪走廊,與2019年大火倒塌的尖塔,也是在此時完成,成了近代所見的聖母院。
▌ 2019年巴黎聖母院大火
2019年的4月十五日傍晚約六點二十分,正在舉行彌撒的聖母院火災警報響起,雖然現場並未見到火光或濃煙,院方仍預防性的疏散人員,院方保全則開始尋找起火點,但搜尋未果。傍晚六點四十三分,火災警報再次響起,院方此時仍找不到火點,直到六點五十一分保全抵達屋頂才發現火勢,始通報消防隊。
巴黎消防隊獲報後在八分鐘內抵達聖母院,並依照過往的演練投入超過400名消防員展開灌救,消防隊與所屬的神父也在火勢擴大前進入聖母院,組成人鏈搶救出重要文物。七點十分時,大火引起的濃煙已在巴黎市區明顯可見,聖母院失火的消息與照片開始在網路上流傳。約半小時後,聖母院十九世紀重建的尖塔倒塌。
消防隊評估形勢後認為屋頂已經無法挽救,重點轉為搶救立面、鐘塔、飛扶壁等建築結構,避免高溫與已被破壞的結構削弱建築的支撐力造成整個聖母院倒塌(如德勒斯登的聖母教堂),同時也以低消防水壓灌救避免建物遭受額外損害。
九點十五分,火勢已經延燒到雙塔中的北塔跟前,消防局長表示不確定能否阻止火勢蔓延到北塔,並不敢去想像北塔倒塌的後果。十點五十五分,火勢減弱,當局表示主體結構包含北塔,已在大火中保住。翌日凌晨3點40分,火勢獲得控制,早上九點三十分,消防當局宣布火勢完全撲滅。
在近十五小時的延燒確認撲滅後,聖母院建築結構穩定性的調查也立刻展開。根據法國官方的聲明,大火如果再持續30分鐘,聖母院就會坍塌。但經過檢查後,火災後聖母院的結構仍然穩固,而失去屋頂支撐而有風險的結構如山牆等,也立刻以木板木樁加固。如同法國總統馬克宏在當晚視察後所言,最壞的情況已被避免,調查與重建準備工作也隨即展開至今。
2019年聖母院大火除了讓我震驚外,也給了我一個啟示,就是要把握當下,如果有想做的事、想去的地方,就要早點完成、早日造訪,因為很多我們認為會理所當然一直存在的事物,其實都有可能會轉瞬消失。
當年的我因為想等最好的拍攝狀況,一直拖著沒有登上聖母院的屋頂與鐘塔,導致現在已經永遠沒有機會拍到原版的聖母院了。而旅行時我們會造訪一些這輩子可能只會去那麼一次的地方,所以需要把握機會,好好拍攝紀錄。在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中,我用事前規劃、攝影敘事技法與特色後製三個面向,來幫助大家拍出更美、更有故事與溫度的旅行照片。目前課程募資已突破800%。課程早鳥募資優惠將於四天後結束,之後將由優惠價1,800元調回原價3,000,感興趣者請把握時間噢。課程網頁:https://ps.yottau.net/3l2gu8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巴黎聖母院(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天主教教堂,也是天主教,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屬哥德式建築形式,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德式教堂群裏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聖母院是巴黎最有代表性的歷史古蹟、觀光名勝與宗教場所,...
巴黎聖母院建築特色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到不了的地方,用吃的吧。我們以前出過的書,讓我想起現在應該說:疫情時刻,到不了的地方,用看的吧。
所以,去不了法國,去不了巴黎,就讓羅慶鴻所寫的《法國經典建築紀行》來帶我們更深入地看吧。
法國是歐洲建築、藝術發展的重鎮,歐洲各時期的藝術、建築、工藝與文化發展在法國重新演繹、融合創造出新的樣貌。這些過去所留下來的建築,滋養了許多建築與藝術,直至今日仍是各領域研究的寶庫。
作者羅慶鴻是資深建築師,也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歷史建築評估專家小組成員。這本書他以歷史穿針引線,深入淺出介紹法國不同時期不同建築物的結構特色。除了知名的巴黎聖母院、艾菲爾鐵塔、凱旋門、羅浮宮等,更有研究法國建築與藝術不可不知的聖塞寧大教堂、卡爾卡松城堡、亞眠主教座堂、雪儂梭河堡、巴黎司法宮⋯⋯總共四個時期、四種風格,27座法國經典建築。
而今天下午三點,在image3非常圖像空間,有謝佩霓帶我們紙上旅讀這本書。佩霓留學歐洲,本身就有建築專業,導讀這本書,一定可以更給人親歷其境之感。
可以在台中聽演講的人
時間:2021年1月23日(六)15:00-17:00
地點:臺中歌劇院5F iMage3非常圖像空間(臺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
講者:謝佩霓(策展人、藝評人)
費用:199元(活動當天可於image3非常圖像空間全額折抵消費)
報名:https://reurl.cc/q8y2Zn
去不了的人,可以看書:
博客來 https://bit.ly/3r8L6JK
誠 品 http://bit.ly/3mwOf2c
金石堂 http://bit.ly/2WqOwJx
讀 冊 https://bit.ly/3r81REH
MOMO https://bit.ly/3gZJcWY
大 塊 https://bit.ly/3asN9T3
巴黎聖母院建築特色 在 Maggie.Sung 女攝影師 宋美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很多人曾經在創作時,都會想起哥德這二個字,大眾對於哥德式的認知,大都為:黑暗的,陰沉的,吸血鬼,這一類的暗黑風格和鬼怪傳說。今天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對於哥德式藝術的認識。
哥德式藝術(法文:Art gothique)
會被稱之為哥德式,是因為這種藝術風格,
曾被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的藝文人士認為
就像上古世紀日耳曼哥德人攻佔羅馬時一樣野蠻,故此而得名。
哥德式藝術,主要分為幾個重要的區塊,
分別是:建築、雕刻、繪畫、文學(小說)、音樂。
最早生成的哥德式藝術是哥德式建築,源起於法國,在法國仿羅馬藝術被發展了二百多年之後,自十二世紀開始逐漸發展成哥德式藝術,
源起於巴黎近郊的修道院將古羅馬式教堂徹底修整時,發展出「尖拱,半圓形廻廊及玻璃花窗」等建築技術,此一建築技術並開始盛行於十三世紀的教堂建築風格。
在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早期的哥德式雕刻和繪畫都是屬於哥德式建築的一部份哦!
早期的哥德式雕刻,以真人尺寸大小進行雕刻,輪廓向外突出,讓雕刻主體和建築背景產生區別,擺脫了傳統浮雕的形式,在去年發生大火的巴黎聖母院,也是哥德式雕刻的建築典範。
而哥德式繪畫主要的形式以「壁畫、版畫、聖經手抄本插畫、玻璃彩繪花窗」等這四種形式出現。和傳統繪畫相比,哥德式壁畫更具有寫實性,並擅長利用透視法,知名的代表作品有寶座聖母像(畫家:契馬布耶-現代西方繪畫之父喬托的老師)。
在十三世紀後,哥德式繪畫風格變得更加黑暗、沉悶,畫面也都以暗色調為主,內容則充斥著血腥、死亡與絕望的氣息,繪畫人物經常臉色蒼白帶血,並經常使用羽毛,鎖鍊等元素來強調故事中的詭異和驚悚,畫面中的場景多為教堂,或具有宗教神秘性的事物。
十四世紀初期,哥德式藝術才漸漸發展成「國際哥德式風格」。國際哥德式風格以描寫華麗、趣味的宮廷生活細節為特色。
十五世紀末,國際哥德式風格自法國開始往南、北二個方向發展,往南至佛羅倫斯,演變成為後來的義大利的文藝復興。
往北至德國一帶,成為北方哥德式風格。
十六世紀開始進入後期哥德式風格,追求平面裝飾性的效果。哥德式文學多是充滿神秘、陰森、恐怖的氣氛,其中最具代表的文學作品有:科學怪人、歌劇魅影等。
至於哥德式音樂,我不太熟悉,雖然google有些相關的資料, 但自己不甚理解的部份,在此就先不和大家介紹了, 有興趣的朋友,大家可以再去查查相關的資料。 以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哦。
#創意人像燈光班講師示範作品
Photographer :: Maggie.Sung 宋美琪
#哥德式藝術
#maggiesung
#宋美琪
#創意人像燈光班
巴黎聖母院建築特色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巴黎聖母院(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天主教教堂,也是天主教,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屬哥德式建築形式,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德式教堂群裏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聖母院是巴黎最有代表性的歷史古蹟、觀光名勝與宗教場所,而在聖母院門口外的聖母院廣場中,有個原點(Point Zéro)紀念物,是法國丈量全國各地里程時所使用的起測點,使得聖母院被視為法國文化中心點的象徵意義,又更加強烈了一點。聖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原意「我們的女士」,這位女士正是指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聖母院並不是在它位址上的第一棟宗教性建築,根據教堂地底下挖掘出來的一些文物,該地點被作為宗教用途的歷史,可以回溯到羅馬的提庇留大帝(Emperor Tiberius)時代,在西堤島的東半部上可能建有一座用來祭祀羅馬與高盧神祇的神殿。哥特式教堂的平面形狀好像一個拉丁十字。十字的頂部是祭壇,前面的十字長翼是一個長方形的大廳,供眾多的信徒做禮拜用。巴黎聖母院的平面呈橫翼較短的十字形。東端是聖壇,後面是半圓形的外牆。西端是一對高60米的方塔樓,構成教堂的正面。粗壯的墩子把立面縱分為三段,每段各有一門,當中是被稱做“最後的審判”的主門,右邊是“聖安娜”門,左邊是著名的“聖母門”。進門後大廳中端坐著懷抱嬰兒的聖母瑪利亞,玉石雕刻,慈祥而端莊。這種門一個套一個,層層後退,形成哥特式教堂的典型特徵—尖圓拱券。兩條水平的雕飾把三個門聯繫起來,下層的裝飾是28個尺度很大的法國歷代君王的雕像,正門的正中是一個直徑10米的圓形玫瑰窗,精巧而華麗。兩側的尖券形窟及垂直線條與小尖塔裝飾,都帶著哥特式建築的特色——高聳而輕巧,莊嚴而勻稱。在尖峭的屋頂正中,一個高達106米的尖塔,直刺天穹,好像要把人們連同這教堂一起送上天國。教堂正廳頂部有一口重達13噸的大鐘,敲擊時鐘聲宏亮,全城可聞。巴黎聖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築中最美妙、最和諧的,水平與豎直的比例近乎黃金比10.618,立柱和裝飾帶把立面分為9塊小的黃金比矩形,十分和諧勻稱。後世的許多基督教堂都模仿了它的樣子。巴黎聖母院的內部並排著兩列長柱子,柱子高達24米,直通屋頂。兩列柱子距離不到16米,而屋頂卻高35米,從而形成狹窄而高聳的空間,給人以向天國靠近的幻覺。
塞納河流經巴黎市中心,河道被人工石砌的河堤固定,於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塞納河上的遊船都被統稱為Bateaux Mouches,其實是18世紀里昂附近的一地名,那裏盛產這種平底遊船,後來被Bateaux Mouches的創始人Jean BRUEL拿來命名他經營的塞納河遊船,沿用至今。
巴黎聖母院建築特色 在 兔兔mama & Niki 寶寶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5.05.18 歐洲遊的其中一站"Strasbourg"
史特拉斯堡的小法國區(La Petite France)有著石板街道與傳統半木造房屋,成為街道最美麗的視覺藝術。
還會看到,玫瑰色的史特拉斯堡聖母院,曾經博得法國大文豪雨果讚嘆:「龐大與精緻結合的完美奇蹟!」,視為哥德式建築的代表建築之一!
晚餐則是亞爾薩斯省當地的特色菜「醃酸菜馬鈴薯豬肉」
飽餐後,我們前往下一站!!
◎壞兔兔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Badtutu520?ref=hl
◎壞東西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user/BadthingJohnny?feature=mhee
◎壞東西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BadThing0617/timeline
--------------------------------------------------------------
◎如果喜歡兔兔的影片,別忘記動動你的手按下『訂閱』喔!
或是給兔兔一個讚讚!歡迎你們來兔兔的臉書玩喔!
巴黎聖母院建築特色 在 華槶精緻建材- 《法國巴黎的心臟 聖母院》 「人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哥德式風格建築有幾個特色:尖形拱頂、肋架券、飛扶壁、玻璃花窗,整體建築形貌可謂巍峨峭拔。作為哥德式建築的起源地—法國,「巴黎聖母院」將其建築概念發揮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