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清算】香港地產商十大高危「#壟斷行為」
外電指地產商受中央施壓引起全城烘動,地產股亦隨著恒大爆煲而大跌。其實所謂「遊戲規則已經改變」並非重點,「壟斷行為」一詞才是對地產商來說可以內容無限擴充的紅線,如何才構成「壟斷行為」暫時沒有任何定義,以下嘗試探討香港地產商十大最高危的潛在「壟斷行為」,從而預視香港地產商將會否/如何遭到整改清算。
■ 1 #囤積居奇
單是四大地產商抬面有上千公頃土儲,估計仍有大量未登記、仍然掌控在俗稱「艇仔公司」的中介手上的土儲,亦未完全反映入公司年報, 圈地規模遠超枱面所及。
這些土地資源本來是尋常百姓的家園、自給自足的農田、自然生態的棲息地,都被囤積高度集中化起來。這些囤起來的土地資源無論有多不適合作發展,現時都歸咎政府阻礙他們點地成金,也不讓出來還原各種用途,為社會作業及自然環境重建生機。只肯短借出來作過度屋,收回之後又能借機變豪宅。
地產商的囤積壟斷,並不限於公開在公司年報上的一千公頃土地儲備,還有每年囤起上萬個已建成空置單位。本來針對此問題的《一手樓空置稅》條例草案,準備好通過最後都可以失踪泡湯,繼續容許地產商將手上空置單位待價而沽,彰顯了後國安法時代地產影響力仍然法力無邊。
■ 2 #壟斷式圈地
除了大規模囤地自肥,過往在新界的圈地模式也很可能構成所謂「壟斷行為」。
一直以來透過在新界與村長「打好關係」,大地產商之間已形成了無形的收地地盤,亦令其他潛在競爭者無法進場,明顯的例子如新界東北及洪水橋,明顯有著分區割據之收地格局。加上還有政府配合的規劃選址及原址換地,大大鼓勵了地產商進一步圈地壟斷。
土地業權外,亦透過不限於「田地生產」的手法,從小業主手上集中化市區業權作重建,亦成功爭取放寬強制拍賣門檻的政策,大大加強收購議價能力,掃平中下階層在舊區的生存空間。
■ 3 #操控衣食住行每個環節
過往談到「地產霸權」,一般都指不單是在住屋問題上由地產主導,而是在交通運輸、電子消費、物業管理、飲食娛樂、城市活動,深植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各種服務選擇、物價水平、生活質素都牢牢挾制在地產商手中,連街市規劃也可以操縱。
真正的霸權壟斷莫過於市民根本無法決定自己的民生大小事,而當今被套上「壟斷行為」的罪名,很可能就是因為他們在各行各業霸佔龍頭地位,未有全面「讓」給「其他競爭者」入場所致。
■ 4 #公眾輿論帶風向
地產利益不只在政治體制及大大小小的政策委員員內,過往還透過籠絡「經濟學者」、地產經紀、退休高官等知名人士,透過媒體版位、董事袍金、團體資助、政黨捐獻、評論專欄、顧問研究的方式,讓社會各界都有專業打手或代理人協助主導社會輿情,帶出有利地產商利益的論調,實現公眾輿論的壟斷。過往遇上反對地產利益的社會聲音,曾有抽廣告、發信傳媒及團體作「提示」的做法。
透過以上的廣泛動員做到轉移視線、sideline反對聲音的效果,過去成功創造出「土地不足」、「地權複雜」、「收地困難」、「環保霸權」、「補地價 = 白做」、「一日最衰都係辣招」等論調,令地產利益能夠以公眾利益之名滲透香港日常議題,主導土地房屋施政。
而當今還能保有「帶風向」的權力,在全面管治權下當然會被理解為新時代香港隱患。
■ 5 #利益主導政府施政
當今各種被質疑為地產利益度身訂造的土地房屋政策,例如土地共享、原址換地、發水露台、強拍門檻、加大濕地發展密度,放寬祖堂地等,都會獲得過政府大力幫手背書成訂立, 一般都會以「地產商發功」來形容背後難以得知的政策制訂過程,卻可從「許士仁案」、「梁展文案」反映這種「功力」並非空穴來風。
人脈財力使然,這亦未必是能透過削阻地產商在特首選舉的影響力,就能輕易破除,這些都應該會被明眼人看在眼內。
■ 6 #區位租值壟斷
壟斷不僅只在資源上、媒體中,還能透過主導基建配套達到區位上的壟斷,令區域中心地段全面配合地產利益,才能有效收割小市民的租值。
這樣就不停留於大地產商的行為,領展、港鐵、市建局三座大山顯然也是加劇城市空間階級化及房屋問題的元兇,不過暫時仍未有在輿論上分享著地產商相同的待遇。
■ 7 #阻礙政府收地與發展
近年提出10塊私人地事隔兩年有7塊擱置,1,000公頃未發展棕地不斷避開地產商土儲只額外收得47公頃,可以預視背後現今依然有著巨大的收地力場,守護著他們愈儲愈多的土地儲備。
事實上,過往有不少案例發展商動輒進行司法覆核及上訴,發展商成功率亦相當高。明明收回土地條例是最難以挑戰的尚方寶劍,政府一直都避開而選擇更貴更破壞的填山填海。
現今恆隆地產陳啟宗試圖甩獲反指土地短缺全因反對派,但明顯土地發展最有力的反對派,其實就是地產商本身,這並不是發展商憑口就能帶過的事實。
■ 8 #非正規掠地起豪宅
地產商不僅會大手收購公共事業如電力、巴士、媒氣等行業進行壟斷,更甚者是「不務正業」,利用這些公共事業大搞地產,懂得將旗下/合作團體的巴士廠、變電站、碼頭、機樓、科學園區、教堂等公共設施申請改劃成私樓住宅項目,如同黨媒所形容恒大在不同省市「以車圈地」的騙地模式。
這除了大大影響香港賣地庫房收益及公地公用的潛力,變相廉價搶地,將原有批租作公共用途的土地變成私樓豪宅圖利。
■ 9 「#智商勾結」
還有透過私下「捐獻」或參與某某智庫組織,一方面能因慈善牌可獲免稅優惠,另一方面亦能借助他們影響政府施政,製造對地產利益更有利的政策環境,一石二鳥,可謂「智商勾結」,但這些行為大眾是看到的,亦可理解是另一種助長壟斷的行為。
■ 10 #大孖沙「#鋤Dee會」
根據不少過往報導,傳聞大地產商們曾私下組成「鋤Dee會」,有傳成員包含恒大許家印、「重慶李嘉誠」張松橋、「大劉」劉鑾雄等大地產商,這種富豪「共富」的合作模式,方便在過往地產股票市場大手交易,互惠互利做Deal。
不論鋤Dee會是否存在,或者是否已經在新時代香港式微,外人不得而知,但若然還有這個沒有社團註冊的「團伙」,今時今日也很有可能以「壟斷行為」被取締。
小結:風聲已聞 危難未至
現時其實只聞風聲草動,未有實質行動,但現今地產商還想以小恩小惠打發就算,更想借機以解決住屋問題之名大撈一筆,現屆仍較親地產界時或尚可蒙混過關,靠拿劏房業主Slumlord祭祭旗,但長遠且看「壟斷行為」的紅線如何變化,如何換莊,畢竟香港地產收益供養不同利益版塊,政商之間還是你中有我的利益共同體。
想留意更多有關地產商壟斷行為:
【本研Podcast】Ep57 - 施壓中 - 地產商就嚟冇得玩?
🎧Spotify:https://spoti.fi/3EwCgMw
-
研究有價 月捐撐起土地研究工作: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市區重建局資助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計畫趕不上變化的阿富汗局勢】#福編
110年8月15日18時許更新:阿富汗政府宣布將和平移轉政權。塔利班全國政權正式成立。
阿富汗北部大城馬札爾沙里夫昨天失陷,這裡是赫拉特城後少數還有激烈反抗戰鬥的地方。新上任副總統與老杜斯塔姆元帥已經和少數不願投降塔利班的殘軍逃到烏茲別克境內。
和巴基斯坦接壤的托爾卡姆口岸已經完全被肅清,塔利班接收代表已經指揮海關人員回復正常作業(口岸與海關代表著過去阿富汗中央政府的主要財源與物資輸入)。
馬札爾沙里夫失陷後,政府軍士氣變負值。
阿富汗中央山地的代孔迪省昨天也失去聯繫,今凌晨塔利班宣布該省已和平起義。喀布爾東方的拉格曼省也宣布投誠,「等待人民政府改編」。
東部邊境的南格哈爾省賈拉巴巴德市在總攻開始的一天後,也在今晨(當地14日晚上)崩潰。南格哈爾省省長清晨宣布「投塔」,喀布爾對外陸路交通正是完全斷絕。
西北的法里亞布省省會邁爾納市守軍本周擊退多次攻勢。但看反塔大勢已去,接受塔利班既往不咎的勸降。
東部庫納爾省省會阿薩達巴德在塔利班總攻開始後,守軍就立刻潰散,在當地民眾的噓聲與石頭雨下逃跑。
帕克地亞省省長在省會加德茲市宣布投誠,但美國CIA資助成立的特務隊KPF接管城市拒降,但今晨已確定全軍覆沒。
黎明來到,霍斯特省省會霍斯特市在拒絕投降的KPF(CIA成立之阿富汗特務隊)全軍覆沒。霍斯特省全易手。克努里斯坦省省會帕倫開城放棄抵抗,帕爾旺省省會洽里卡爾防務崩潰,巴米揚省被勸降成功。阿富汗政府只剩5個省會以上都市,統治人口縮減到25%。
=====
本來率軍在赫拉特強烈反抗塔利班的伊斯梅爾汗隨逃難人員抵達喀布爾,但他是塔利班准許特別放上機的,因為伊斯梅爾汗現在到喀布爾是奉命去勸降。
阿富汗加尼政府最大的詬病,是他上台後刻意削弱與差別待遇北方部族部隊,以鞏固中央獨大,但這卻使過去真正的反塔主力:烏茲別克、塔吉克族軍士氣低落。
另外,重建計畫大批美援卻出現大量人頭浮報、嚴重貪汙。前線士兵、警察面對塔利班暗殺報復,待遇卻沒積極提升。飛行員還是得住一般市區,搭公車或私車上班,基地連理髮廳或阿軍福利社都沒有。這導致飛行員人心惶惶,擔心上下班途中遇刺(8月就有9人遇刺)
#阿富汗政府有非常成功的網路作戰,阿富汗網路輿論都一片倒。但回頭來網軍卻完全無法分攤前線軍警的恐慌與困境。如果只看網路,會認為加尼總統將帶領阿富汗邁向自主光明的未來,神學士只是舊世代的恐龍殘跡。但現實是美軍撤離後,政府軍鮮少有人敢固守。偏遠據點遇襲就逃跑,從山野縮入村莊,從村莊萎縮至城鎮,從城鎮集中至大城,最後再被塔利班一一摘下。
加尼總統建議北約重派特種部隊反阿,但要歸於阿富汗中央指揮,德國直接表明拒絕。其他國已讀不回。
美國出現要加尼下野的輿論,但加尼沒有辭職,反而宣布「全國動員戡亂」。阿軍的一大問題是逃難眷屬雲集喀布爾,糧價已經開始翻騰。而且大量裝備、軍服落入塔利班手中,塔利班滲透更為容易
========
PS.別說福編唬爛,剛剛黨央社(不是,是中央社)轉發「率兵力抗塔利班 阿富汗36歲將領網路聲譽高漲」的報導,正好證實了阿富汗政府網路節節勝利,現實瘋狂轉進的鬧劇。
========
就在剛剛,卡比薩省省長率軍投降。克拉格曼省省會米特拉姆在早餐後就崩潰,阿富汗政府只剩4個城市。
市區重建局資助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智富雜誌】放寬按保 中產上車/換樓時機?
2019年《施政報告》在反修例風暴、中美貿易戰的陰霾下「出台」。人人期望「派糖」的願望落空,其餘「派糖」措施更是一隻手「數得晒」得5招。較多人能受惠的是提高交通補貼,補貼額由1/4調升至1/3,補貼上限由300元調高至400元。假設現時每月能拿到百多元補貼的市民,估計將可多領20、30元,夠吃個早餐。
土地及房屋依然是焦點。早已「放風」要推的《收回土地條例》,將加大「搵地」力度;房屋方面,特區政府增加各類公營房屋供應,尤其是讓市民購買的綠置居、居屋、「白居二」配額及出售公屋;私樓則放寬首置按保上限至九成,單位總價限制亦由400萬元改為800萬元,八成按揭樓價上限上調至1,000萬元。是否中產「上車」換樓時機?經濟學者林本利接受訪問,剖析放寬首置按揭利弊及對樓市影響。
基建則是施政報告的次重點,提出建設三條延線鐵路、研究屯門西龍鼓灘一帶的填海計劃及去年土地專責小組諮詢後提出的「明日大嶼」人工島。引起極大爭議的「明日大嶼」人工島方案寫入今年的施政報告,特區政府稱將建立平台供專業人士及年輕人討論。
整份施政報告無驚喜,特區政府冀以房屋解決因修例引發的政治及社會風暴,市民又會否「收貨」?
放寬按保細節
‧申請九成按揭的樓價上限由400萬元,放寬至800萬元;八成按揭則由60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八成按揭可包括自用樓換樓按揭。
‧ 適用於已落成的住宅物業,不適用於樓花
‧ 供款佔入息比率以50%為上限,壓力測試以60%為上限
‧ 按原有保費(根據按揭成數及供款年期而定)額外再加15%(樓價800萬元,供款期30年,按揭成數90%,原有保費為4.35% )
‧ 即日生效,以申請按揭日計算
‧ 目標為協助首置人士,不用借用發展商按揭上車,增加上車選擇
換樓客中產成新政贏家 林本利:不會大幅推升樓價
為協助首次置業人士,特首在施政報告宣布放寬按揭保險計劃的樓價上限,首次置業人士申請九成按揭的樓價上限由400萬元提升至800萬元,申請八成按揭的樓價上限則由60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後者包括自用樓換樓按揭,僅限於已落成物業。
物業投資經驗豐富的經濟學者林本利認為,對年輕首置者來說,未必需要買超過400萬元的單位,故今次放寬按揭成數,最大受惠者是薪高糧準的中產人士。有指新按保是推市民接樓市火棒,林本利直言今次令市民多了選擇,「沒有人迫你買樓,即使樓價大跌也不應埋怨政府。」
他說自己有一些學生家庭月入十幾萬元,卻因為首期不夠,仍未上車。尤其是不少人的家庭月入超過6萬元,不合資格申請居屋,例如教師、社工、護師、醫生、督察、AO等,「如果這些夫婦,做公營機構工作,月入已過6萬元,他們應該『自求多福』,用九成按揭買私樓,對政府(興建資助出售房屋)的壓力也少一些。」
切記考慮收入風險
不過,林本利認為,今次按保成數鬆縳,最大受惠者是換樓客。接受自住換樓客申請的八成按揭,樓價上限由600萬元升至1,000萬元,「這個做得很好,很明顯放寬到這麼高,不是幫首次置業。以往換1,000萬元的單位,要投入500萬元的首期,即使你手上有層樓升至700、800萬元,供剩100、200萬元,套現後要付500萬元首期,還有裝修雜費。如果手上舊樓未賣,還要付15%額外印花稅,賣了樓才可向稅局取回(退稅),這窒礙了很多樓宇流轉!」
他認為,上述例子中,過往買1,000萬元的物業,需要預備500萬元首期,現在預備200萬元首期就夠,這些換樓客便多了300萬元可以用來投資,隨時可以多買一個物業。
當然,林本利也提醒這類換樓客,個人入息要夠穩定,若是購買1,000萬元物業做八成按揭,也需要家庭月入7萬多元才能通過壓力測試。「最緊要入息夠,若果買1,000萬樓,欠800萬元也是很大筆錢,最緊要未來收入穩定!」相信在公營機構或政府工作的人士最受惠,即使經濟下行,被裁員的風險也較低。
供應增 不應吊高賣
坊間有意見認為政策會將首置盤的定義改寫,以後800萬元也是首置盤。事實上,新政策公布當日,一些過往售600萬至800萬元的單位隨即反價,因業主恃着買家最新可造八成按揭。
不過,林本利相信政策不會大幅推升樓價,「需知道現在的土地和房屋供應大增,希望吊高來賣的人(業主)要考慮一下,未來供應會大增下,會不會重蹈八萬五的覆轍,很多人開頭不信,怎料後來(八萬五推倒樓市)威力很大。」前特首董建華在1997年提出8.5萬伙的建屋目標,結果樓市供應大增,加上1998年遭逢亞洲金融風暴,1997年至2003年間樓價跌足六成。
他奉勸有意賣樓的業主,要考慮未來樓市供應可能會大增,再加上現時香港反修例示威愈演愈烈,而中美貿易談判雖有初步共識,仍要慎防美國總統特朗普反悔,內外交困之下,「要賣樓就賣樓,不應吊高來賣。」
林本利直言,今次放寬按保僅限二手樓,其實是和地產商搶生意。因過往中價樓只有新盤透過財務公司二按,讓買家承造八成或九成按揭。現在連中價二手樓也可透過按保造高成數按揭是好事,「可以帶動到換樓,二手樓也好,一手樓也好,買家可以自己選擇。
想繼續做五成六成按揭也可繼續,不像過去限死了,現在多個選擇。」至於現在是不是置業好時機?林本利認為市民要考慮自身情況,包括供樓負擔能力,是否決心留在香港長期定居。
土地政策方向正確
今份施政報告對土地政策着墨不少,包括動用《收回土地條例》、公私營合作發展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明日大嶼」人工島等,林本利認為土地政策方向正確,「全部都要做」,因建立土儲,有助穩定樓價。
「回看過去數據,香港樓價最平穩是2004年至2011年,大家都可以負擔得到。中原供樓負擔也是三成幾,好多樓200萬元也買到,當時樓價為何平穩?因為有很多居屋未賣到,而發展商手上—經過八萬五年代—有很多樓未賣得去,因為有很多房屋存量,樓價才可以平穩發展,所以香港要建立足夠的土地和房屋供應,便不怕樓價飈升。若樓價急跌,(居屋)就遲啲賣,政府自己可主導。若私樓平過居屋,就私人市場主導,最重要是房屋供應充足,政府可以調控。」
引例收地政府勝訴多
「我常說香港土地很足夠,問題是有沒有決心將農地棕地發展。」林本利認同政府今次出動《收回土地條例》這柄「尚方寶劍」,收回私人土地。特首林鄭月娥過往曾抗拒使用《收回土地條例》,2018年5月她出席立法會時表示,《收回土地條例》可能引致司法覆核,處理官司須一段長時間,最終土地無法有效釋放。
今次林鄭「打倒昨日的我」,林本利直言︰「現在證明(林鄭)過往所講的都是大話。」他指出,過往每次動用《收回土地條例》,即使上到法庭,因為興建公營房屋,涉及公眾利益,政府大多勝訴。
房屋及土地 供應政策全面睇
房屋
• 放寬首置按揭成數︰按證公司為首次置業人士提供九成按揭保險的樓價上限,由400萬元提升至800萬元;八成按揭貸款(包括自用樓換樓)的樓價上限由60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
• 大增過渡性房屋︰預留50億元,未來3年合共提供1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
• 房委會工廈改公屋︰房委會旗下工廠大廈擬重建為公營房屋
• 加快出售租置單位︰加快出售現時「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中約4.2萬個未售出單位
• 續增資助出售房屋︰明年預售約1.2萬個居屋及「綠置居」單位;擬明年進一步增加「白居二」配額
• 再推首置盤︰於安達臣道用地推出第二個「港人首次置業」先導項目,由私人發展商提供約1,000個「首置」單位
• 賦予市建局新任務︰於市區重建項目提供更多「首置」或其他類別的資助出售房屋單位;擬明年初公布啟動重建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樓宇試點計劃
• 住青年宿位排公屋︰提供3,300個青年宿舍宿位,並放寬現行要求,容許租戶遞交或保留其個人公屋申請,在配額及計分制下繼續累積分數
土地
• 動用《收回土地條例》︰加快規劃,然後運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三類私人土地,發展公營房屋及「首置」。三類私人土地包括︰可能具發展潛力由私人擁有的新界棕地;於各區法定分區計劃大綱圖上已規劃作高密度房屋發展,但仍未有發展計劃的私人土地;及位於市區的寮屋區私人土地
• 續推「明日大嶼」︰搭建平台讓專業人士和青年人可參與構建「明日大嶼願景」下的交椅洲人工島,探討將人工島建屋計劃與香港市民住房訴求連繫
• 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公布「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擬議框架,以期在2020年年初起接受申請
• 發展屯門內河碼頭︰重新規劃屯門西的沿海發展,包括考慮能否將包括內河碼頭的沿海地區作住宅發展
• 「一地多用」發展模式︰檢視逾300幅預留作單一公共設施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以「一地多用」模式發展,並協助非政府機構善用其持有的土地
壓測「肥佬」仍可酌情批
除了放寬按保,按證公司同時調整了按保的入息限制審批要求,供款佔收入比率(DSR)不可高於50%,比原有放寬5個百分點。新按保計劃須增付15%按保費用,若業主未符合通過銀行壓力測試,仍可酌情處理批出,惟視乎個人還款能力及借貸紀錄等作額外保費調整。因應金管局指引,現時銀行審批樓按須進行加3厘壓力測試,即加3厘後供款佔收入比率不高於60%限制。
假設還款期30年、息率2.375厘計,若採用新按保,800萬元物業可造九成按揭,首期由原先320萬元(六成按揭)減至80萬元,家庭月入多於6.7萬元便符合壓測要求。1,000萬元物業可借八成按揭、即800萬元,首期由原本至少500萬元(五成按揭)降至200萬元,壓測後月入要求不少於7.4萬元。
人人上車 解社會怨氣?
觀乎特區政府近年的房屋政策,由綠置居,加快公屋「租置」,到今次放寬首置按揭成數,均可看到政府期望全民上車。究竟此舉能否紓解社會怨氣?「有層樓,對個地方歸屬感一定會強些,始終自己放了這麼多資產在此地,不會想亂。增加市民置業機會,這是應該的,但這是機會來的,市民不一定要選擇,最重要要看自己能力。」有指新按保是推市民接火棒,林本利直言,「沒有人迫你買(樓),不要買了樓,將來樓價大跌便怨政府,一定要搞清楚概念,買樓是投資,不買也可以租樓住。」他翻查統計處數據,過去十多年置業比率低了,他相信是很多人賣出了自住物業「落錯車」,一直未能重新上車,「希望這政策,可以鼓勵他們上返車,也容易上返車。」另一方面讓年輕人「容易啲上車,租金無咁貴,創業都容易啲,讓年輕人消消氣。」
不過,林本利直言現時香港最核心問題不是住屋,「市民不是單單希望安居樂業,特別是香港經濟發展到一個高度水平,自自然然會對民主、人權、法治、政府廉潔有訴求,一定要處理政制不公平,警隊形象低落等問題,如果搞唔掂,多多政策也不能吸引市民在此長期定居,很多人會移民、找後路。如果特區政府還有管治能力或意識,切切實實向中央政府反映港人的訴求。」他不滿今次施政報告隻字不提政制問題。
換樓客Alex︰賣家反價 自己賣樓也要加價
近期正部署換樓的Alex是今次放寬按保成數的受惠者。Alex和太太均為教師,家庭月入超過7萬元,他們兩公婆、兩個年幼子女加上外傭,5個人居於荃灣荃錦中心一個實用面積375平方呎的單位,地方已不敷應用,打算換一個三房單位。對於今次放寬按保成數,買樓價1,000萬元單位的換樓客可申請八成按揭,惟壓力測試下,家庭月入至少要7萬元,Alex一家負擔得到換樓價1,000萬元的單位,「用二、三萬元供樓,這比例(佔7萬元家庭月入)也接受到,因為租個靚少少的三房單位也要2萬多元。」雖然負擔得起,他也不打算這樣做,因為借800萬元,可算是一筆龐大的債務。
公布當日即加近一成
Alex自9月起已四出睇樓,目標是荃灣及美孚的三房單位,預算約800多萬元,他的盤算是近期樓價稍為回落,或可乘機執到筍盤。可是,他在施政報告公布前,看中的一個美孚新邨單位突然反價,該三房600多平方呎單位,業主原叫價850萬元,在施政報告公布當日,業主立即加價至930萬元,加價達9.4%。
「美孚新邨三房單位本來叫價800多萬元,現在全部已升至900多萬至1,000多萬元!」他估計這些業主是因為放寬按保成數而反價,「本身賣850萬元,買家只能借五成,升到930萬元買家仍可借八成,業主加價8%至10%也算合理。」因他自己也有這個考慮。
Alex搵樓的同時,也在放售自住的荃錦中心單位,「本身單位值600多萬元,因全屋裝修新淨,放盤時代理建議我賣600萬元,因為買家難借錢。」放寬按保計劃前,樓價600萬元仍可承造八成按揭,超過600萬元便要造六成按揭,故之前代理建議他賣600萬元。而現在即使樓價超過600萬元,首置人士仍可承造九成按揭,他預計準買家可借多一些,出手也會鬆手一些,故也打算賣貴8%至10%,以抵銷換樓單位的升幅。
推三大基建項目 明日大嶼再上榜
今年《施政報告》的焦點是土地及房屋,推《土地收回條例》加大「搵地」力度,繼續增加興建公屋及綠置居等。《施政報告》另一重點則是相關大型基建項目,包括三條鐵路延線線、屯門西沿海發展及明日大嶼人工島。香港自沙中線、港珠澳大橋及高鐵幾項大型基建項目落成後,對建築工人需求減少。在施政報告出台前夕,建造業議會主席陳家駒就敦促政府盡快審批建工程撥款,稱每年錄得2,500億元工程才能維持25萬建築工人的生計。
鐵路延線早已公布
《施政報告》內提及的基建項目都不是新規劃。三條鐵路延線早在2014年納入運房局的《鐵路發展策略》規劃內,這三條延線分別是東涌線延線、屯門南延線及新界東北北環線。去年港鐵(00066)更已就東涌延線向政府提交建議書,該延線將由現時東涌總站向西延長1.5公里至有人口逾2萬的逸東邨。
另一條屯門南延線會由現時屯門西鐵站南延2.4公里至屯門碼頭一帶,該處居住人口約9萬。5月時有消息指,政府會採用「鐵路及物業發展模式」,由政府另撥地給港鐵建樓,賣樓所得抵銷建鐵路的經費,估計工程造價約160億元。
有傳可能考慮撥出現時屯門泳池地給港鐵建樓,預計可建6,000至7,000個私樓單位及1萬個公屋單位,但搬走泳池就引起當區居民爭議。最後一條北環線連接現時的西鐵錦上路站及落馬洲支線增設的古洞鐵路站的新鐵路,全長10.7公里,配合古洞及粉嶺北一帶的新發展區,預計新發展區人口逾7萬人。
政府未棄填海造地
《施政報告》內提及的另一個基建項目是屯門西沿海發展,屯門西乃指龍鼓灘一帶,該處有發電廠、內河碼頭、約2,000人居住的舊村等,屬未發展區域,亦是進出屯門堆填區必經之地。特區政府稱會爭取撥款為龍鼓灘220公頃填海及周邊地方發展合併研究,考慮將河內碼頭沿海做住宅發展,這亦是去年「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點心紙選項之一。
早在2015年土木工程處已做過龍鼓灘填海技術性研究。當時提出河內碼頭65公頃地「若全面改變為住宅區,可興建2.2萬個住宅單位,佔目前屯門17.2萬住宅單位的12.7%。」但是報告指毗鄰全為工業設施,這當然包括青山發電廠。
去年土地專責小組「點心紙」勝出選項「明日大嶼」1,000公頃人工島在今年的施政報告再出現,但人工島方案曾引起社會極大爭議,《施政報告》稱會搭建平台供專業人士及年輕人探討此計劃,並爭取立會撥款做研究。
「派糖」僅五招 低收入家庭較受惠
今年《施政報告》在風雨中「出台」,人人期望獲「派錢」的願望落空,「派糖」措施更是一隻手「數晒」。受惠階層主要是低收入家庭,唯一較多人受惠是增加交通補貼的比率及提高上限多100元。
一次過生活津貼︰在下個年度發放兩次房租現金津貼
受惠者︰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輪候公屋人士
調高在職家庭津貼︰將現時計劃下與工時掛鈎的住戶津貼由16.7%升至25%,兒童津貼增加40%。現時可每月領取3,200元的四人家庭,可增至每月4,200元。
受惠者︰低收入家庭
增加交通補貼︰將現時「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的補貼比率,由每月超過400元的1/4調升至1/3。補貼上限亦有由300元調升至400元。
受惠者︰全港打工仔
增加2,500個免費課餘託管名額︰放寬申請資格及提高資助額等
受惠者︰5,700名學童及其家庭
學生津貼恒常化︰每位學生每年獲發2,500元
受惠者︰90萬名中學日校、小學及幼稚園學生
#經濟 #民生 #地產
市區重建局資助 在 香港01 - 【#01港聞】市區重建局資助房屋啟德煥然壹居 的推薦與評價
01港聞】市區重建局資助房屋啟德煥然壹居,最終賣剩15個單位。身兼市建局副主席的行政總監林濬接受《香港01》訪問時強調,市建局的職責是進行舊區重建和推行市區更新, ... ... <看更多>
市區重建局資助 在 簡介「樓宇新大行動2.0」及「消防安全改善工程資助計劃 ... 的推薦與評價
簡介「樓宇新大行動2.0」及「消防安全改善工程 資助 計劃」內容及注意事項- 市區重建局 代表. BRP樓宇復修平台. BRP樓宇復修平台. 135 subscriber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