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想親近卻膽怯的神秘感|#南投 #仙境般的另一個世界
#關門古道 途經許多布農族群舊部落,擁有說不完的遷徙故事與傳說,而路上的多處斷稜、懸崖峭壁,讓這裡鮮少人跡踏足,保留了高度原始性。
沿途上千年高聳的紅檜、樹上大量沾滿水氣的松蘿,還有時不時遇見的長鬃山羊與台灣水鹿,這些迷人、原始的面貌,都是布農族人返鄉之路上的珍寶→
*關門古道並非一般登山步道,必須有當地丹社群布農族人作為嚮導,才可確保行程安全。
-
【#精選台灣9條古道 穿山入海走進文化故事中】
👉https://bit.ly/3zveVHj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News金探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2:40 溪頭自然教育園區 海拔1150公尺,面積約2500公頃,屬於台大實驗林場,種植紅檜、銀杏、扁柏等珍貴樹種。三面環山,經年氣候涼爽,如人間仙境般的氤氳竹林,搏得眾人鍾愛,一年四季遊客絡繹不絕。 23:45 杉林溪森林生態渡假園區 位於南投鹿谷溪頭風景線,屬於阿里山支脈,海拔高度介於160...
布農族丹社群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找不到關門古道蹤跡的我們,有點悵然的離開關門水池,一頭栽進細雨迷濛的濃霧之中,在長箭竹草原間尋找隱約的路跡。走著走著,雨勢漸歇,跟到布條後,才有比較明顯的路徑可跟。
一會兒後路就彎進了森林,然後就遇到階梯遺址了,是清朝的石階啊!!!行程至此,終於有走在遺跡上的感覺了,我的心裡滿是雀躍之情,甚至有些激動:終於看到了,是傳說中的關門古道!
在這趟行程前,關門古道對我來說,是個連照片、資料都找不太到的神秘遺址。和其他林業時代、日本時代的遺跡相比,簡直可以說是「被山林回收」的程度,也無怪乎照片不是找不到,就是覺得看不出所以然了。
遙想光緒12年,劉銘傳巡撫任內,為了延續沈葆楨開山撫番政策,花了半年時間闢建了集集水尾道路,今日的關門古道。它從集集經過民和(拔社埔)後,往北翻越稜線到巴庫拉斯社、卡社,再翻過拉夫郎山,從三分所附近下到加年端社,繼續蜿蜒在帖鹿桑山的南側山腹,漸次下降到丹大社,抵達布農族丹社群的聚落核心。接著,再從丹大社一帶爬上關門山長長的西稜,告別哈巴昂社後,蜿蜒上中央山脈主稜,並在我們剛才抵達的關門水池往南轉,沿稜線起伏一公里後,在巖山腳下轉折向東,以旋轉石階之字下行抵達馬太鞍溪底的Tongqolan,小歇後攀上倫太文山,最後沿著山稜一路下降抵達拔子庄,今日的富源。
這是清代最後一條橫越中央山脈的路,也是丹社群布農族人們在昭和年間離開家園,搬家到馬侯宛社,今日馬遠部落附近時所走的遷移路徑。
它是一條承載著百年故事與記憶的道路,猶如一部濃縮的台灣歷史,在這荒遠的南三主脊上隱隱發光。
從遇到階梯開始,我們便走在真正的關門古道上,又好走又大條,幾段完整的階梯以外(好像是4個),還有夾道鐵杉行道樹、疑似浮築橋的駁崁以及開挖山壁的痕跡。
行走期間,遙想百年前清兵駐紮在這空氣稀薄又寒冷的中央山脈上時,不知是作何心情?而丹社族人們攜家帶眷途經此地,手上拎著鍋碗瓢盆、背上背著一兩歲的小小孩,回首遠眺故鄉美麗的丹大溪谷時,心中又是何等不捨與無奈呢?
#南三屋脊大散步・關門古道百年石階
布農族丹社群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對我來說,「關門古道」曾是一個神秘且嚮往的名字。大概是因為網路上找不到什麼資料,也沒有什麼比較具體的遺跡的關係吧!
一直很想去這條清代所闢建的越嶺道看看,也很幸運地在2020年中先走中央山脈主脊段(南三屋脊大散步的行程裡),又在年底走了東段直下Tongqolan,算是圓了一半的夢。
更珍貴的是,因為鄭安睎老師強力邀請我參加年底那一趟旅程,讓我認識了許多布農族的青年好友(馬詠恩等好多),還有未來大人物大前輩阿達,視野大開。也將登山的目的,從偏向自我實現,轉而成為找回連結,與山、與人、與過去。
因此,關門古道對我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登山里程碑,透過安睎老師出版的《重返關門》一書,我可以更認識這一條走過的路,了解丹社群的過往,還有許下更多,等待未來實現的登山願望。
本文長六千字,適合居家防疫閒來無事閱讀,謝謝大家!
#追尋屬於自己的古道
布農族丹社群 在 News金探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02:40 溪頭自然教育園區
海拔1150公尺,面積約2500公頃,屬於台大實驗林場,種植紅檜、銀杏、扁柏等珍貴樹種。三面環山,經年氣候涼爽,如人間仙境般的氤氳竹林,搏得眾人鍾愛,一年四季遊客絡繹不絕。
23:45 杉林溪森林生態渡假園區
位於南投鹿谷溪頭風景線,屬於阿里山支脈,海拔高度介於1600~1800公尺之間,夏季平均溫度僅20度,冬天不下雪,舒適的氣候搭配佔地廣闊的杉木林,造就了最豐富的森林浴場。
園區內全年花開不斷,春天可賞山櫻、杜鵑、牡丹花;夏季則有波斯菊、繡球花;秋天滿山楓紅;冬季臘梅飄香,是國內知名的避暑勝地和賞花盛點。
07:03 日月潭
擁有全台唯一的水陸空3D遊程,環潭公路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旗下生活旅遊網站CNNGO選為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車道,潭區著名的有拉魯島、文武廟、慈恩塔、拉魯島、玄奘寺、向山、永結橋、同心橋、耶穌堂、梅荷園、九族文化村、蛇窯等景點,環繞潭區的14條步道更是賞景與活動的好去處;週邊特色遊憩區有:鐵道懷舊之旅的集集、車埕;原鄉之旅的地利、雙龍;紅茶陶藝之旅的鹿篙、澀水;自然生態之旅的埔里桃米、頭社活盆地。
28:35 武界部落
是布農族卓社群的原住民社區,也是台灣布農族分布最北的一支。全村約1百餘戶,人口約8百人,多以務農為主,是個民風純樸的美麗部落。坐落在武界山和干卓萬山之間,並有濁水溪與栗栖溪穿流而過,形成山高谷深的峽谷地形,由於清晨都有雲海湧現,而被稱為「雲的故鄉」,加上未經人煙雜沓,保有原始風光及布農族最純真的年代,猶如人間淨土。
#金探號台灣 #金探號行程 #金探號PK #南投景點
--
主持人:王軍凱 呂佳宜
電視首播頻道:非凡新聞台
每週六日晚上:22:00-23:00
布農族丹社群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看世事講台語"單元所有影片及文字,是公共電視及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合作製作。歡迎大家 link 做非營利教學使用。
標題:
南投丹大山區 Bunun老獵人揫根源
Lâm-tâu Tan-tāi suann-khu Bunun lāu la̍h-jîn tshiû kin-guân
濁水溪邊捌徛起 年久月深今拋荒
Lô-tsuí-khe pinn bat khiā-khí nî kú gue̍h tshim tann pha-hng
諺語:食果子 拜樹頭
Tsia̍h kué-tsí, pài tshiū-thâu
內文:
咱來看佇這个中央山脈的誠深的所在
Lán lâi khuànn tī tsit-ê Tiong-iong Suann-me̍h ê tsiânn tshim ê sóo-tsāi
這个丹大山區是Bunun族講祖先蹛的所在
Tsit-ê Tan-tāi Suann-khu sī Bunun-tso̍k kóng tsóo-sian tuà ê sóo-tsāi
啊毋過佇兩千空四年這个七二水災
Ah m̄-koh tī nn̄g-tshing khòng sì nî tsit-ê Tshit-jī Tsuí-tsai
tsua̋nn-á予in唯一對外的道路佮橋攏歹去囉
tsua̋nn-á hōo in uî-it tuì-guā ê tō-lōo kap kiô lóng pháinn--khì-loh
經過遮爾濟年 真正和外界攏無連絡著
King-kuè tsiah-nī tsē nî tsin-tsiànn hām guā-kài lóng bô liân-lo̍k--tio̍h
丹大山區uan-nā變做人真少去的所在
Tan-tāi Suann-khu uan-nā piàn-tsò lâng tsin tsiò khì ê sóo-tsāi
咱嘛欲來綴這个Bunun族的獵人的跤步
Lán mā beh lâi tuè tsit-ê Bunun-tso̍k ê la̍h-jîn ê kha-pōo
來揣這个老部落的遺址
lâi tshuē tsit-ê lāu pōo-lo̍k ê uî-tsí
祝禱的歌聲佇咧廣場中霆起來
Tsiok-tó ê kua-siann tī leh kóng-tiûnn-tiong tân--khí-lâi
族人誠心祈求庇佑
tso̍k-jîn sîng-sim kî-kiû pì-iū
因為揣根之旅就欲展開矣
in-uī tshuē kin tsi lí tō beh tián-khui--ah
佇咧坎坎坷坷的路中行向前
Tī leh khám-khám-khiat-khiat ê lōo-tiong kiânn ǹg tsîng
拍獵的人佮祖先的對話
phah-la̍h ê lâng kap tsóo-sian ê tuì-uē
就佇咧軁過樹林的中間開始
tō tī leh nǹg kuè tshiū-nâ ê tiong-kan khai-sí
丹大山區是濁水溪流域Bunun族人的傳統領域
Tan-tāi Suann-khu sī Lô-tsuí-khe liû-hi̍k Bunun-tso̍k-jîn ê thuân-thóng líng-hi̍k
原本有五个社群佇遮各徛
guân-pún ū gōo ê siā-kûn tī tsia kok khiā
綴時代變化 in一个仔一个搬去山跤
Tuè sî-tāi piàn-huà in tsi̍t-ê-á-tsit-ê puann khì suann-kha
山頂的祖厝也漸漸抛荒去
Suann-tíng ê tsóo-tshù iā tsiām-tsiām pha-hng--khì
阮阿爸共我交代講 彼是咱兜
Guân a-pah kā guá kau-tài kóng he sī lán tau
我就是極加來行行咧
Guá tō-sī ki̍k-ke lâi kiânn-kiânn--leh
下一枝薰 下淡薄仔酒 我就走矣
hē tsi̍t ki hun hē tām-po̍h-á tsiú guá tō tsáu--ah
去山頂揣物件按呢
khì suann-tíng tshuē mi̍h-kiānn án-ne
揣根轉去老部落
Tshuē kin tńg khì lāu pōo-lo̍k
也重擱倒去祖先佮山林之間的互動關係
iā tîng koh tò khì tsóo-sian kap suann-nâ tsi-kan ê hōo-tōng kuan-hē
彼當陣拍獵是生存的必要手段
Hit-tang-tsūn phah-la̍h sī sing-tsûn ê pit-iàu tshiú-tuānn
這馬拍獵行為充滿爭議
tsit-má phah-la̍h hîng-uî tshiong-buán tsing-gī
傳統拍獵的儀式必須佇咧山林中
Thuân-thóng phah-la̍h ê gî-sik pit-su tī leh suann-nâ-tiong
才會當成
tsiah ē-tàng tsiânn
in就是明顯感受著文化傳承的危機
in tō-sī bîng-hián kám-siū-tio̍h bûn-huà thuân-sîng ê guî-ki
就準予開放講會使拍獵
Tō-tsún hōo khai-hòng kóng ē-sái phah-la̍h
少年人嘛無欲去拍獵矣
siàu-liân-lâng mā bô beh khì phah-la̍h--ah
親像tann佇部落內底
Tshin-tshiūnn tann tī pōo-lo̍k lāi-té
阮的囝兒序細嘛是去都市作穡
Guán-ê kiánn-jî sī-sè mā sī khì too-tshī tsoh-sit
以早踮山裡是有通食就好矣
Í-tsá tiàm suann--lí sī ū thang tsia̍h tō hó--ah
時代無仝啊
Sî-tāi bô-kâng--ah
佇咧激動的喝聲內底
Tī leh kik-tōng ê huah-siann lāi-té
報戰功儀式為揣根之旅做一个收尾
pò tsiàn-kong gî-sik uī tshuē kin tsi lí tsò tsi̍t ê siu-bué
古早傳落來的慣俗是有真tsām-gâm的禁忌佇咧
Kóo-tsá thn̂g--lo̍h-lâi ê kuàn-sio̍k sī ū tsin tsām-gâm ê kìm-khī tī--leh
阮是向望講這馬的原住民族的少年家
Guán sī ǹg-bāng kóng tsit-má ê guân-tsū-bîn-tso̍k ê siàu-liân-ke
會使共拍獵的精神
ē-sái kā phah-la̍h ê tsing-sîn
來用佇現此時的工課頂懸
lâi īng tī hiān-tsú-sî ê khang-khuè tíng-kuân
Bunun族人期待傳統文化的精華
Bunun-tso̍k-jîn kî-thāi thuân-thóng bûn-huà ê tsing-huâ
會當透過揣根之旅
ē-tàng thàu-kuè tshuē kin tsi lí
佇咧下一代身上拍基礎
tī leh ē-tsi̍t tāi sin-siōng phah ki-tshóo
布農族丹社群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老獵人的祝禱歌聲在廣場上響起,他誠心祈求庇祐,因為尋根之旅即將展開。
在顛簸中前進,老獵人與祖先的對話就在叢林穿越中開始。
丹大山區是濁水溪流域布農族人的傳統領域,原本有五個社群散居,隨著時代變遷,他們陸續遷居下山,山上的老家也逐漸頹圯。
尋根,重回老部落,也重溫祖先與山林的互動關係。當年,狩獵是生存的必要手段,現今,狩獵行為充滿爭議。傳統狩獵的知識必須在山林中才能踏實獲得,老獵人明顯感覺到文化傳承的危機。
在慷慨激昂的呼聲中,報戰功儀式為尋根之旅劃下句點。布農族人期待傳統文化的精華能透過尋根之旅在下一代身上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