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存在,就是為了追求最低標準嗎?》
很久沒有看一些數萬人的品種犬社團,裡面總是有人沾沾自喜地發布一些剃毛、餵食熟雞骨、狗養在水溝蓋上、皮膚狀況奇差無比不給予治療、給大賣場飼料以及把照三餐給雞胸肉當成全鮮食的愛狗表現的奇琶文章
當然留言會有一些反對聲浪,最後總是會有偽善的和事佬放大絕:「#每個人愛狗的方式不一樣,你怎麼知道別人家的狗狗過得怎樣呢?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哈囉你們都是台中五寶爸嗎?只要有呼吸就好,那拜託你自己孤單活著然後趕快死去就好,不要為難無辜的小孩或毛小孩
如果你生病受傷去醫院看醫生,醫生可不可以也說:「反正你還有呼吸啊回家去吧,腿斷了又不會怎樣還是可以活啊!」
我想我們大部分的人都追求只是活著以外的東西,為什麼你永遠都要停在馬斯洛的五層需求–最低的生理需求,只要 #滿足口腔跟肛門 其他都覺得「多餘」,那請你開始只吃白飯、只喝自來水、不要吹冷氣也不需要手機,反正能活就好了啊
繞了一大圈,你買狗只要「犬舍有合法登記就好」,裡面有多地獄只要狗有呼吸就好,那麼你擇偶條件是不是只要對方沒有殺過人以及口腔跟肛門有作用就好?
為什麼要放棄可以過得更好、也讓心愛的毛孩過的更好的機會呢?我都不知道原來薩摩耶有短毛的喔 (tears)
#不要讓劣幣驅逐良幣了
Forget about your mouth and anus,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希望全天下的貓狗都能過得爽睡得好吃的飽
#剛剛怒打一杯西瓜優格冰沙給兩孽畜吃
#吃飽就睡覺這就是狗
#請問這是什麼坐沙發的姿勢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布 偶 貓 吹冷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哈樂 : 麻麻忙著帶哈媚哈德哈恩出去社會化, 我在家吹冷氣, 玩玩具和維持哈波與哈瑞之間 der 和氣 😄
布偶貓鄭哈波
布 偶 貓 吹冷氣 在 有錢人想的都一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深度好文)
摘自《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
導讀
“現在的你,不管幾歲,過了30歲也好,你眼前的每個當下,都是決定你未來5到10年,你會被整個世界推到什麼地方或什麼位置的關鍵時刻。”
人生的策略布局和生涯規畫,很像我們去大城市的車站或交通轉運站搭車,當你想離開這個轉運站,一小時後你會在什麼地方,都由你當下買什麼路線車次的票,然後坐上哪一班次的車來決定的。
其實,你一直站在狗籠裡
有一次我開車載著兒子在等紅綠燈時,看到一位中年男人模樣的廣告舉牌員,站在路口壓低帽沿,等紅燈車子都停下時,他就把手上的牌子舉高。
這時,兒子問,為何同樣是成年人,有的站在路口曬太陽?有的站在快餐店櫃台?有的卻站在百貨公司裡吹冷氣?
我回答,這是很正常的事,每個人想站在哪裡,會站在哪裡,都是自己的選擇。
選擇?兒子怔了一下又問,那麼,為何路口那位先生不立刻就選擇去快餐店上班?或是去百貨公司吹冷氣?同樣是有錢賺啊?
我嘆了口氣對兒子說,我所說的選擇,不是他們現在的選擇,而是他們半年前,甚至是三或五年前的選擇。
他們現在想站在什麼位置,或不得不站在什麼位置,都取決於他們在一段時間之前所做的決定,加上本身努力及時間的累積,他們才能站在這個位置,並不是你當下想做什麼,就能隨心所欲的。
我不知道當時未成年的兒子是否聽懂,然而,我發現很多已經出社會,年紀也已經是20幾歲的年輕人,似乎完全不懂這個道理。
我看到遇到聽到的20幾歲年輕人中,99%以上都是每天醉生夢死,活在自己世界的夢中人。
大部分的年輕人,只要有一份工作,就自認為是很不了起的成就,至少他們覺得自己的表現,已經比那些靠爸族或尼特族好太多了。
我曾問他們,自己認為現在是站在什麼位置?30歲後又會站在哪裡?
他們覺得,不管是什麼工作,飲料店店員也好,行政助理也罷,只要他們能賺錢養活自己,就是站在白領階級的位置。
至於將來30歲後,他們會站在哪裡,他們不知道,但他們肯定自己未來的位置,不會比現在的差。
然而,我想對那些20幾或30幾歲的年輕人說,如果你們安於每月都有薪水領,有地方住有飯吃,偶爾可以聚餐、逛街、唱歌這樣的舒適圈,然後到了月底把薪水花光時,就窩在家裡吃方便面等月初的薪水入帳。這樣的人生,其實,是和站在狗籠裡的狗貓沒有兩樣的。
因為,你們和那些被豢養的狗貓一樣,是沒有自由的。沒有財務自由,沒有逃出籠外去享受更多人生體驗的自由。
如果20幾歲或已經過30歲的人,當下沒有這樣的認知和自覺,5年或10年後,你們還是只能窩在狗籠裡,望著籠外的成功者,開著名車住豪宅或擁有高質量和品味的生活,大嘆自己八字不好或老天不公平。
其實,你一直是站在狗籠裡的夢中人。
這是很殘酷的事實,然而,只要你能全然接受這個事實,開始規畫自己30歲後想站在哪裡,在這個當下,你就不再是被豢養的寵物了。
因為,你早晚會打開關住你的狗籠,成為一個擁有自由的成功人士。
工作經驗愈多,起薪就愈低
一位45歲的中年人和一名25歲的小伙子,兩人同時應征路口的豪宅舉牌員。
建商對他們說,舉牌一天的薪資是700元。中年人聽完大喊不公,認為自己有3年以上的舉牌經驗,不該和小伙子領一樣的錢,建商應該替自己調漲工資,“至少要有800元吧!”
建商不以為然地指了指兩人身後,一個蓬頭垢面、看不出年紀的流浪漢說:“論經歷,你們誰也不會比他久;至於他的工資,也是700元沒變過!”
是否做得愈久,就該領得愈多?
有一篇在網絡廣泛流傳的文章,當中一名想加薪的員工對老板說“我有25年的經驗”,而老板響應他的是:“你沒有25年的經驗,你只是同一個經驗用了25年。”
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各位,其實都該自問:自己是否也像這名員工,做著沒有累積性的工作,卻期望老板替你加薪?
隨著時代改變,企業已經不再是終生雇用制的思維了,就算你在同一間公司中穩穩待上25年,待遇也未必有所變化。不可否認,現在的企業愈來愈傾向於依照能力與貢獻度調整職級和薪資,“年資”取勝的做法逐漸成為過去式,做得久也未必能領得多,一切以實力見真章。
究竟從倚老賣老到論功行賞,中間有何區別?
如果你做的始終是短期、派遣等不具累積性的工作,那麼對於老板來說,你的替代價值就和門口的管理員差不多。
或許這麼講比較清楚:如果你到一把年紀還在做零技術需求的工作,就難怪你的薪水沒有起色。下一份工作的面試考官甚至會懷疑,為何你工作多年,到現在還在當基層人員?
管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彼得原理”,當中提到:一個在目前工作上有出色表現的人,理應能繼續向上提升到更高的職位;而如果一個人在同一職位上停滯不前,就表示這個人可能連目前的職務都無法勝任。
依照這個論點,長期停留在基層的你,處境實在令人擔憂。
其實,老板寧可你的工作經驗沒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