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new FB page by one of my former preaching students at HKBTS. Yes, we do care about biblical studies, exegesis and ethics. That's what we teach them at least.
巴別的故事-待神為神,在於「名」
(一)
創世記的巴別塔事件,是一個為人熟識的聖經故事。筆者在成長過程中得知,巴別塔的故事是講及人類驕傲和背叛上帝,結果受到上帝詛咒,使人類分散。[1] 猶太傳統相信人類不願「分散在全地上」(創11:4)而建造高達於天的塔,違返「生養眾多,遍滿地面」(創1:28)的誡命,因而受到耶和華神的介入和阻止。[2] 若然我們接納這觀點,上帝變亂口音、使人分散在全地上,就變成幫助人類、成就耶和華神誡命的行動,是一個撥亂反正的工作。這故事不應是詛咒的故事,但這卻又與巴別(בָּבֶל)一貫負面的理解產生了一個予盾的解讀。那麼,我們應該怎去理解巴別塔的故事?其中一個較多人忽略的地方,是巴別塔故事的上文下理,與巴別塔故事核心的關係。因此,筆者將首先討論有關巴別塔故事的上文下理,繼而透過其文學結構來了解故事的核心,最後才分析兩者間的關係。
(二)
了解上文下理,似乎是一種老新常談。然而,了解上文下理的箇中關係,有助我們進入編修者的敍事世界,嘗試明白編修者選材的原因。首先,當我們仔細閱讀創世記第十章,十章5、20和31節,我們不難發現,挪亞的三個兒子,閃、含和雅弗的後裔已經「各隨其方言及地土」。換句話說,人類已開始有不同的語言,並分散居住。明顯,編修者並非按時序,將巴別塔的故事寫下來,而是將巴別塔故事放置在十章之後。第二,巴別塔的故事是一個沒有記錄任何名字的故事,[3] 但卻被放置在挪亞與閃這兩個充滿名字的家譜之中(創10:1-32;11:10-26)格格不入,若我們將整個巴別塔的故事從創世記十一章拿走,經文脈絡更顯得完整流暢。第三,有學者將創世記的結構分為兩大部份,一至十一章,和十二至五十章。[4] 這方法雖然好像能夠將巴別塔的故事,與十二章耶和華神呼召亞伯蘭的故事分割開來,但事實上,編修者已在十一章末段開始引介亞伯蘭(創11:27-32),並記載了「撒萊不生育,沒有孩子」,突顯耶和華神的主權及對亞伯拉罕的揀選。另一方面,十二章是以敍述式動詞(waw consecutive imperfect)「他說」(וַיֹּאמֶר)開始,這希伯來文文法表示,十一章的內容跟十二章是相連的。因此,亞伯拉罕被耶和華神呼召的故事,應從十一章末段開始。將十一章跟十二章分割實為不恰當。
(三)
那麼,閱讀巴別塔故事的恰當範圍應是怎樣?筆者借助Mark A. Awabdy的一個研究。Awabdy在JSOT發表了一篇有關將巴別塔故事與亞伯蘭呼召的故事作對照閱讀的文章。[5] 他指出,創世記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元素為「後代」(תּוֹלְדֹת,ESV和NASB翻譯為generations,NIV則翻譯成family line)所建構的家譜。不同家譜形成既連貫(continuity)又中斷(discontinuity)的敍事。Awabdy指出,巴別塔的故事中提及「為自己立名(שֵׁם)」,與之後所連接家譜的袓宗閃(שֵׁם)同一字根,和耶和華神祝福阿伯蘭擁有偉大的名(שְׁמֶךָ)是同一字根。[6] 與此同時,將巴別塔與亞伯蘭故事連接、閃的家譜是以垂直結構寫成,與挪亞家譜的橫向結構有所不同。[7] 因此,閃的家譜既是挪亞家譜的延伸、接連亞伯蘭的故事,卻以不同的寫作手法,呈現之間差異的存在。因此筆者估計,巴別塔故事置放在挪亞與閃的家譜中,是作為對挪亞時期的人類,至耶和華神呼召亞伯蘭之間的一個轉折的故事,帶出兩者之間的差異。
(四)
另外我們需要討論的,是有關巴別塔故事的結構。學術界對此大致有兩種看法。第一種是交叉結構(chiasmus),以「耶和華降臨,要看(וַיִּרֵד יְהוָה לִרְאֹת)」(創10:5上)為整個故事的中心點。第二種是平衡結構,十一章1-4節與十一章6-9節平衡。[8] 雖然兩種結構並不相同,但它們均突顯耶和華神如何介入,並扭轉巴別塔故事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透過這兩種結構分析,「耶和華降臨」(創11:5)這行動成為了整個敍事情節中的轉捩點及故事的核心。故事重點從耶和華神分散人類(創11:9),轉而至耶和華降臨,對我們理解巴別塔故事有甚麼幫助?我們必須掌握巴別塔的歷史背景。大部份學者均相信,其歷史背景約為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烏爾第三王朝(Third Dynasty of Ur)時期。[9] 巴別塔故事中所提及的塔,就是當時人類作供奉神明的廟宇(ziggurat)。這廟宇建築成塔型,塔身可有60米長、45米闊,及30米高,其功用是將分開了的天和地連接起來,讓神明得以藉此來到人間,居在其中。[10] John H. Walton進一步討論廟宇的社會功用,廟宇的建造與城市化往往連上關係。Walton指出,當時人為要達至聚居而非分散,人要建立城市。建立城市則需要政府體制。古代美索不達米的政府體制,被視為神明的展現。[11] 換句話說,一個城市和政府體制得以建立,標記著神明來到人間。要達至神明來到人間,廟宇就得以被建造。[12] 換句話說,在美索不達米亞中,人類將神明降為像人類一樣的層次。[13] 諷刺的是,在巴別塔的故事中,人類的名字沒有一個被記下來,耶和華不用人類所建成的塔而降臨顯明,[14] 祂甚至使人類分散,而非聚居。因此,耶和華神所處理的問題,「為自己立名」背後的核心原因,或許就是人類將耶和華神降次為人類思想和行動。
(五)
這會否是洪水事件後人類的光景?若是這樣,就筆者而言,這比挪亞時期「人在地上罪大惡極」的光景更為恐怖,因為人類明明的犯罪,總比人類自以為敬拜神,卻是將神降貶至如人類一般。若我們從這裡出發,來閱讀亞伯蘭被呼召的故事,其重點不再在於亞伯蘭有何等大的信心,順服回應耶和華神的呼召,仍在於神親見恢復與人恰當的關係。將亞伯蘭被呼召的故事,與巴別塔的故事作對比,我們會發現一些對立的場景。
人類遷移並聚居在那裡 - 神呼召亞伯蘭離開本地
人類決定建造城市和塔 - 神使亞伯蘭成為大國
人類為自己立名 - 神叫亞伯蘭的名為大
尤有甚者,亞伯蘭根本沒有能力使自己成為大國,因「撒萊不生育,沒有孩子」(創11:30)。兩個故事的對照,我們看到耶和華神扭轉整個局面。在巴別塔的故事中,人類藉可見的宗教行動,立自己的名,將神降貶如人;在呼召亞伯蘭的故事中,神在亞伯蘭一生中也沒法看見的情況下,應許他的名為大,重新恢愎與人類的恰當關係。神終歸是神,我們怎樣看待神與我們的關係,在人類追求可見的名,或是一生默默服事上帝中,顯而易見。
[1] 早期教父亦有類近的說法,詳參Andrew Louth, Genesis 1-11, Ancient christian Commentary on Scripture: Old Testament, vol 1, 167-168.
[2] Jeffrey S. Rogers, “Babel, Tower of,” in Eerdman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ed. David Noel Freedman (Grand Rapids: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3] 在整個巴別塔的故事中,作者或編修者沒有留下任何一個人類的名字。故事的起首,作者或編修者只用了代名詞「他們」(陽性眾數),來表達他們往東邊遷移。
[4] 這分類方法建基於第一部份所涵蓋的時間是不可衡量,其歷史背景亦較第二部份難以決定。
[5] Mark A. Awabdy. “Babel, Suspense, and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Terah-Abram Narrative.” JSOT 35.1 (2010): 3-29.
[6] 亦參BDB, ‘שׁם’.
[7] Awabdy, “Babel, Suspense, and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Terah-Abram Narrative,” 8, 12.
[8] Awabdy, “Babel, Suspense, and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Terah-Abram Narrative,” 20-21.
[9] 如有Gordon J. Wenham, Genesis, WBC, 237; Walter Brueggemann, Genesis, Interpretation, 98; T. Desmond Alexander, David W. Baker ed., Dictionary of the Old Testament: Pentateuch, The IVP Bible dictionary Series, 73.
[10] 有關巴別塔歷史背景的討論,可參Dale S. De Witt.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Genesis 11:1-9: Babel or Ur.” JETS 22/1 (March, 1979):15-26.
[11] John H. Walton, “The Mesopotamian Background of the Tower of Babel Account and its Implications,” BBR 5 (1995): 167.
[12] Walton指出,在古代美索不達米的神觀中,神明只能以表達其功用的形像存在於地上,如君王的形像;詳參John H. Walton, Ancient Near Eastern Though and the Old Testament: Introducing the Conceptual World of the Hebrew Bible (Grand Rapids, Baker Academic, 2006), 89.
[13] Walton, “The Mesopotamian Background of the Tower of Babel Account and its Implications,” 169.
[14] HALOT, ‘ירד’.
「希伯來文文法」的推薦目錄:
希伯來文文法 在 《我在建道的日子(7) - 希伯來文VS希臘文》 作者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假若沒有原文的基礎,即使你有biblework,也很難明白當中的意思,例如:何謂「受格」、「中性」及其他很多很有趣的文法(特別是很多exceptional cases)! 原文釋經也 ... ... <看更多>
希伯來文文法 在 [問卦] 希伯來語很難嗎- 看板Gossip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若是生活用語希伯來文的話,一般大專院校的通識教育中心可能會開但是希伯 ... 會再更多一些因此只要能夠撐完動詞詞性變化,最基本的文法就學得差不多 ... ... <看更多>
希伯來文文法 在 [評價] 100全彭信之希伯來文一上下- 看板NTUcourse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100年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彭信之
δ 課程大概內容
剛開始接觸希伯來文時要將語言的象徵系統中每一細節逐步對應到發音上並非易事,
因為對在台灣的人來說,從字形開始希伯來文就迥異於中文。為此老師提供了多管齊下的
方法,從聽錄音認字形到跟著唸和寫,並影印以色列當地孩童的發音教材,錄音後要求我
們邊聽邊唸。留學以色列的老師教我們的是為以色列當地所使用的提比利亞式發音(除此
之外在不同地居住的猶太人受當地影響,希伯來文發音略有差異),然而老師不僅重點提
示希伯來文發音與中英文發音相異之處,並在一些子音的古音與現代音間作取捨(如打舌
音resh*用舌尖發而不用現代用的舌根,又如tsadi不發發音時喉嚨往下的s音而發現代的ts
音),更為了日後學習拼字、文法之便,避免混淆,而要求我們區分今日多數以色列人平
日不會去區分的發音類似的子音(如alef與ayin在喉嚨發音位置的高低區別),我想老師
要我們發音比土生土長的以色列人更標準。老師自己整學年身體力行這些方式,並一直會
在同學朗誦後糾正發音問題。
*在此以拼音代替希伯來字母。
接著的上學期需要學習基本名詞、代名詞、形容詞、分詞、數字、介係詞及其相關文
法,如名詞後接人稱所有格,形容詞、分詞的陰陽性,單複數、序數、搭配介紹聖經及現
代一些常用組合詞片語,現代問候語與聖經經節例句。特別的是老師於此闢了「上帝的名
字」單元,介紹希伯來聖經中上帝自我啟示的四字聖名(原來永恆主是有名字的!)及經
文中對神各式各樣的稱呼以外,也介紹猶太拉比文學中對上帝的稱呼(如「配受稱頌的聖
者」、「說話便創造世界者」、「萬王之王之王」),更帶出猶太人對神名字的尊重、敬
畏、愛惜。聖經對本門課學習者的影響同樣出現在學習動詞時必須要學聖經時期希伯來文
獨有而為以後希伯來文所無的反轉性vav的文法,上學期就會學到。
老師向我們強調文法進度之所以要一直往前的目的是讓學的人一年完能有能力自學,
繼續深造,不懂文法而想自學,會連字典都不會查。然而在學習文法的過程中老師也讓我
們稍稍體驗用所學文法看聖經的意義,例如在「起初神創造天地」的天與地在希伯來文前
有標示它們是受詞的介係詞,因此上帝創造天地,天地是受造物的地位一目了然;又如看
創世紀2:16-17動詞以不定詞絕對形重複來表達「你吃的那日『一定死』」,講義接下來
列出一堆猶太解經家的注釋,老師會講大意讓我們思考這段難解的經文。
下學期繼續花時間學習沒學完的希伯來文動詞字幹,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我們閱讀的文
字涵蓋各時期的希伯來文,因此我們要知道各時期用什麼字幹才能在字典中找到對的字根
。為什麼不只唸聖經希伯來文呢?因為老師希望我們認識從聖經衍伸出的猶太文化,以此
認識希伯來聖經,老師本人也曾與我們分享他從一位現代以色列拉比學到的聖經知識,以
此期勉我們能接觸現代希伯來文。況且聖經內各卷書在語言上也有流變,學習時仍要對不
同時期的語言特徵有所認知。
下學期也開始一個個從妥拉選段出的介紹猶太文化的根源的主題單元,從上帝在出埃
及記34章的自我介紹,到猶太人的善惡觀、一神觀、倫理觀、愛觀,這些是我現在反省後
寫出的名詞,但老師的講義絕非如此抽象,而是通過閱讀經文和澄清脈絡,將這支古老民
族與神聖會遇的歷史予以鮮活地呈現。我們反省摩西發怒摔碎約版的意義,從提醒人發怒
的代價,到思考作為神人中介者的摩西看到以色列人犯大罪拜金牛犢,而手中的約版正是
定他們全體人罪的證據,摩西接著的一摔,與為以色列人求赦罪,讓上帝以其本性作為立
新約的基礎,對此我感到敬畏。申命記21:10-23被拿來分組做查字典練習,並在老師細細
講解下理出法律的邏輯和法條間相互的關係,並指出在不同層面上妥拉如何竭力規勸當時
的以色列人不要作惡,敬畏上帝。我們也會讀到猶太經典中拉比的看法,從中看到押沙龍
為何在大衛家成為了悲劇。除聖經外,自上學期中到下學期中老師會教一個叫Mishna Avot
的猶太經典,蒐集智者們字句簡潔,表達有力的哲理與規勸;圖書館有其英譯本。
約每兩週課堂的最後老師會介紹以色列的流行歌(包含宗教歌曲)給大家聽,遇到猶
太傳統節慶如修殿節會講解其緣由。猶太祈禱的方式以及一些禱文也會被提及。偶爾老師
也會用在以色列的所見所聞佐證所教的猶太文化。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抱歉,我不懂得怎麼寫這一項。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自編講義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整學年幾乎都是老師把要教的單元講義在當堂課發給我們,然後按講義上課;老師的
講義旁徵博引且錯誤甚少,想必是個好的開始,也許之後可以提早發給學生預習。有時候
老師會用電腦放音樂、經文吟唱及圖片、網站。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老師在課程大綱寫的就是這樣。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前面一位同學已經說得很完整,我只想指出老師還會出寒假作業給學生喔!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我想我盡了我有限的能力想學得好,但我想仍然離老師好的標準很遠,抱歉老師,但
我想這幫助我知道何謂鍥而不捨。
Ψ 總結
「誰喜愛生命,
愛慕長壽,享受美福,
就應謹守舌頭,不出惡言,
嘴唇不說欺詐的話。
也要離惡行善,
尋找並追求和睦。」---詩34:12-14
老師教了現代以上述詞作曲的”mi haish”,但願真是這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184.20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