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東京奧運,號稱是「性別平等」奧運,你知道為什麼呢?
這得從歷史來看。
前天我去參觀「探索明天:運動中的女性」展覽,看到一百年來女性在運動上的推進,相當感動。
#54年前女性仍被禁止參與馬拉松
Kathrine Switzer是一位熱愛跑步的女性,雖然她的教練堅持女性無法完成馬拉松,但她仍努力訓練並代表俱樂部報名1967年的波士頓馬拉松。
Switzer以原本貫用的中性縮寫註冊成功、取得參賽資格,進行賽事。但跑到一半時,被賽事人員發現她是女性,試圖阻礙她、要將她趕出比賽,但Switzer仍堅持跑完全程(你可以想像那畫面嗎?)
當時波士頓田徑協會主任對此表示:
「女人不能參加馬拉松比賽,因為規則禁止這樣做。我們不遵守規則,社會將陷入混亂。…..如果那個女孩是我的女兒,我會打她。」
這次賽事後,勇敢的Switzer和其他女選手努力與田徑協會溝通,希望開放女性參與的機會。
在她們的努力下,五年後,波士頓馬拉松終於開放讓女性跑者正式參賽,而且,連之前努力要把Switzer趕出比賽的賽事人員也幫助推動女性參賽!
#奧運的性別平等推進
其實不只是田徑,許多現在大家習以為常、女性能自由參與的 #運動空間,都是這樣一步步辛苦爭取而來,並非從天而降。奧運中的女性,當然也經歷了這樣的過程:
1896年 首屆奧運有女性運動員,但無參賽權。
1900年 女性取得少部分奧運項目的參賽權。
1928年 奧運首度開放女性參與田徑項目。
1981年 國際奧運組織首次出現女性委員。
1991年 奧委會制定的新規章,所有新增加的項目必須男、女選手都可參與。
1997年 國際奧會首位副主席由女性擔任。
2012年 首次所有奧運參賽國皆有女性參與。
2014年 國際奧會改革議程中,將性別平等列為重要議題,將參賽選手男女性別比各佔50%列為目標。
2020年 首屆「性別平等」的奧運。
東京東奧在性別平權上的突破包含:
🏅女性運動員達48.8%,為歷屆奧運最高。
🏅增加9個男女混合項目,總數提升到18個。
🏅獨木舟、賽艇、射擊、柔道、帆船、舉重項目,首次實現男子及女子項目一致。
🏅首次開幕式上鼓勵各代表隊任命各一名女性及男性擔任掌旗官(以往旗手一位且多為男性)。
🏅規定每個代表隊運動員至少有一位女性及一位男性運動員(過去曾有部分代表隊禁止女性參加)。
🏅在《奧林匹克憲章》中通過納入禁止性傾向歧視。
🏅為歷屆奧運中最多出櫃LGBTI+選手(據Outsports統計共168位)。
本次東奧開始前,國際奧會便宣示:
「不分性別、年齡或體育技能的高低,都能參與體育活動,作為奧運的領導者,國際奧會正不斷採取行動促進性別平等。」
#台灣男女選手都傑出
#台灣女性選手超亮眼
台灣過去歷屆奧運共得到24面奧運獎牌,其中女性共獲15面(4金、4銀、7銅),佔62.5%。
本次東奧,台灣68位參賽選手中有35位女性,人數超過一半。
台灣獲得的12面獎牌中,女性獲得6.5面(1金、1銀、4.5銅,銅牌包含混雙),可見不分性別,台灣選手表現皆相當傑出,和東奧設定的標準比,台灣女性選手的表現,又更為突出!
#從基層開始支持更多女性進入運動領域
奧運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但 #體育深耕 不能只停留在奧運,更要從小且從基礎做起。
我在立法院內多次對此質詢及提出預算案,便是希望能從基層體育開始,在學校教育、全民運動到選手培訓等面向,打造更加友善、更加平等、不受暴力傷害的運動環境。(歡迎參考:https://bit.ly/2XIX7v5 , https://bit.ly/3qk4cec , https://bit.ly/3D1BfLB , https://bit.ly/2N6a8Kf , https://bit.ly/2W7r3As , https://bit.ly/3D34ihN , https://bit.ly/3szL3rb )
只有每個孩子不分性別,都愛運動,都能擁有平等的機會以及支持來發展,台灣的體育潛能才是真正發揮!
#遺憾與歧視仍然有
#改革和突破要繼續
這些年來,台灣體壇和奧運在性別平等上都有進展,我們很開心看到許多女性自在發揮運動專長,不再需要像過去許多女性選手,必須刻意隱藏自己的女性身分。
但,性別平等這條路上,仍有許多需要努力的空間。像本次東奧籌備及舉辦期間便發生許多重要的性別事件:
🔎東京奧運主席因發表歧視女性言論,在輿論批評下辭職,改由前奧運選手橋本聖子接手,東京奧組委因而檢討將朝增加女性參與決策的方向邁進。
🔎美國體操隊核心運動員Simone Biles在比賽期間察覺需要先處理自己的身心狀態,所以在決賽前決定退出比賽。
她的決定和說明,促使大家更加重視心理健康議題,以及體育領域的性侵害、性騷擾問題及 #MeToo 運動。(2017年美國體操隊爆出史上最嚴重的性侵案,上百位選手站出來指證遭隊醫性侵,Biles是其中一位長期受害者,也是唯一一位現在仍繼續參與國際賽事的倖存者。)
🔎為了抵制體操界性化女性的現象,德國體操隊選擇穿著覆蓋大腿的長褲型緊身衣上場。
🔎韓國射箭選手安山(An San),只因為剪短髮、就讀女子大學,便遭許多韓國網友列為「女性主義者」及「仇男」,並被嚴重攻擊。
⠀
以上列出的,只是有被報導的部分事件。
在台灣,我們偶爾還是會看到針對女性是否賞心悅目、男性運動員是否能有陰柔動作等各種爭論;也還是有女性運動員遭遇性騷擾等事件、從小訓練期間遭受性侵害的事件;各種數據也顯示女性在基層參與運動的比例仍然較低。
這些現象都提醒著,我們不能只停留在當下,前方還有更多的路要大步邁進。
就像勇敢「破壞社會秩序」報名參賽的女選手Kathrine Switzer在跑道上被驅趕的50年後,再度參與波士頓馬拉松時所說的:
「看看過去50年我們做的改變,未來的50年,我們肯定會做得更好!」
下一屆2024巴黎奧運的Logo已經揭曉,法國作為主辦國,決定用一張女性臉龐,向女性運動員致意,並呼應1900年的巴黎奧運,就是首度開放女性參賽的奧運!
曾經是大學田徑校隊的我,親身體會過運動帶給我的許多挑戰、成長與快樂。期待三年後的巴黎奧運,以及未來台灣基層的各種運動場域,都能看到更多人,從小到大,不分性別,在運動場上自在翱翔,揮灑汗水,為更好的自我而突破。
也提醒大家,帕運會緊接著將在8月24日開幕,歡迎大家和我一起關注,繼續為台灣選手加油!
最後,一定要向大家推薦我去看的這個「探索明天:運動中的女性」展覽,花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去了解與感受女性參與運動的突破過程。
讓我們一起努力,讓台灣的體育發展更加平等、友善與茁壯!
【探索明天:運動中的女性】
展期:2021/08/05-12/12,09:00-18:00
地點:國立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
費用:免費
主辦單位:中正紀念堂 Chiang Kai-shek Memorial Hall管理處、臺灣國家婦女館、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帕 奧 田徑 規則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奧運即將在日本🇯🇵登場!
來學運動競賽餐吧!
圖片是俐媽和吳奇老師在希臘🇬🇷拍攝的
背景就是歷史上的第一座奧運競賽場地哦!
————————————-
🏹 瑄哥+俐媽英文教室—Competition 競賽篇
🎯 Host country/city 主辦國家/城市
🎯 Theme song 主題曲
🎯 Mascot 吉祥物
🎯 Opening/Closing ceremony 開/閉幕儀式
🎯 Torch relay 聖火傳遞
🎯 Olympic flame 奧運聖火🔥
🎯 Olympic village 奧運選手村
🎯 Accommodation 食宿
🎯 Sponsor 贊助商
🎯 Spectator 觀眾
🎯 Judge 評審
🎯 Referee/Umpire 裁判
🎯 Committee 委員會
—> IOC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國際奧委會
🎯 IAA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thletics Federations) 國際田徑總會
🎯 FINA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Natation) 國際游泳總會
🎯 Olympic Games 奧運
🎯 Paralympic Games 帕運
🎯 Universiade 世大運
🎯 World Games 世運
🎯 Gymnasiade 世中運
🎯 Asiad (Asian Games) 亞運
🎯 Regulation 規則
🎯 Starter's gun 起步槍
ph. on your mark 各就各位
ph. get set 預備
🎯 False start 起跑犯規(偷跑)
ph. break the records 破紀錄
ph. may the best man win 強者取勝
🏆 Medal 獎牌
🥇 Gold 金牌
🥈 Silver 銀牌
🥉 Bronze 銅牌
🏋🏻♂️ Sportsmanship 運動家精神
🏋🏻♂️ Athlete oath 運動員宣示詞
🏋🏻♂️ National team 國家代表隊
ph. Glory of Taiwan 台灣之光
————————————
謝謝瑄哥🙏🏼
明年大家一起瘋奧運!
.
#俐媽英文教室 #俐媽英文教室徵稿中 #謝謝瑄哥 #olympics #olympictorch #olympic2020
帕 奧 田徑 規則 在 Kevin Lin 林義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到以前一腔熱血弄這個,好白弄,又忙到自己,還有忙到大家,好好笑 😄😄😄
好啦,我雖然沒做到這件事,但至少我帶著我的團隊也正在爲台灣體育產業奮鬥,這也是我唯一能掌控到,能做到,慢慢看到成果的事。
謝謝大家相挺我們。
#SUPERACE
#KEVINLIN
。我的工作。
很多人會問,國策顧問做什麼?有沒有薪奉?有沒有特殊權利。<-----我被問了3萬次之多。
針對回答:
國策顧問沒有任何特殊權利,也沒有特別經費可以使用。
國策顧問目前全部改為「無給職」。
國策顧問除了自己有事情要努力之外,每段時間會進入總統府給予專業領域的情報收集、整合、報告。因此,會使用到許多上班、休息時間、行政費用(田野調查) 辦理國策顧問工作。
國策顧問是一個責任的工作。
國策顧問可以聽到很多官方與民間的聲音。
101年林義傑給予的建議報告書公開如下:(只為建議使用,非政策實施之時)
台灣體育運動產業
遍地開花苗子計劃
報告人 林義傑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12 月 13 日
1
前 言
義傑僅是一個經年在各地長跑的運動員,承蒙總統府延聘為本屆
國策顧問,誠惶誠恐!念茲在茲,無以為報,以謝知遇之恩。
義傑來自於體育界之一基層運動員,今試圖以所觀察到運動領域
之基層現象提出見解與報告。
民國101 年9 月28 日在台北市舉辦的「全國中上田徑賽」中,
當日走訪來自各地方的基層教練,傾聽他們的辛酸故事,拜訪多位師
長、前輩,探求我國運動界的癥結之所在,頗有所得!
義傑個人的觀察,台灣運動產業會事倍功半、成效不彰,主要問
題出在缺乏熱情激勵,。其一、家庭長輩不鼓勵自己的兒女進入這個
產業,其二、企業培育、贊助,鳳毛麟角,致使產業出現無人才之窘
境,究其原因:應該是我們的養成教育的初衷被扭曲,就這部份,我
列成篇章,分別陳述。
義傑以個人發現之管見,輔以國外之個案,逐一研究、分析,並
提出解決方案,企盼為我國的體育運動產業,注入一股嶄新的活力、
能量,期望在國際的運動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進而,發光發亮。
林義傑 謹識於 國策顧問辦公室
中華民國101 年12 月11 日
2
目 錄
壹、台灣的體育現況
貳、體育產業的活化機制
參、遍地開花!苗子計劃
肆、苗子計劃的實施
一、基層運動訓練經費的補助制度
二、運動科學介入方式
三、評審會的制度
四、體育苗子計劃 近、中、遠程的願景
3
壹、台灣的體育現況
靜觀,我們這幾十年來的體育教育,出現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都
是由「人」製造出來的。
當問題延燒後,社會的撻伐,致行政者,即祭出法治的監督與限
制,也將這個沉重的責任,轉移到基層教練的訓練問題,讓從事最重
要的體育教育養成人員,有苦難言,束手無策,而我們的體育,也因
此,又再次退居世界潮流之後。
蔡尚智老師說:學校給我們一天只有450 元住宿,如果我在雲林
比賽,那沒有問題,但當我們到台北比賽,學生要住哪裡?一天伙食
費100 元時,小孩子是不是比賽三餐都要吃饅頭?
吳政育老師說:學校前兩天給了一個教育部來函公文,要求校隊
不准在考試前夕訓練、比賽。如果我們正訓練重要的升學比賽,到底
練還不練?這是一個衝突的解決點,讓我們這些專任教師,擔任義工
來指導球隊,如何是好?
國小至高中的國英數主要科目如果不是專任老師教,家長馬上就到學校抗議了,
體育課如果不是體育專任老師教,家長們絕對沒有抗議的狀況發生。 現在國小
是由體育老師上體育課的比例不到兩成,大專的體育從早期的四年必修,為了成
本、為了增加專業課程的時數與學分,就犧牲了必修的體育學分,幾乎改成一年
或兩年必修;或是零學分必修課,學校體育教師成了成本的負擔,大多數的大學
不再聘體育教師,或是改成技術講師。這樣的現象有可能學生怎麼會喜歡運動?
體適能怎麼會好?
本屆2012 倫敦奧運,英國拿下有史以來的65 面獎牌(29 面金牌),排名第三,
英國奧委會主席莫西漢(Colin Moynihan)認為這都歸功於學校體育的發展。英國
的公立學校早期缺乏專業的體育老師,很難有高品質的體育課程,因此,改革現
有的體育教師培訓機制,讓學生得到充足的體育教育。而且,對英國政府提出的
“學校奧運”計劃提出批評。他認為,除了奧運項目外,學校還應該加強對舞蹈
等運動的重視。這樣,學生就會有更多的選擇,而不是僅僅盯住奧運項目。另外,
英國政府和國家彩券基金十五年的投入,扮演了關鍵的角色。近四年來,英國政
府預算及彩券盈餘投入約三億英鎊(約合一四一億新台幣),主要用在社區運動
俱樂部以及學校運動課程。
4
美國芝加哥內帕維中央高中(Naperviller Central High School)高中全校六
成學生參與的「零時體育計畫」:以運動搭配讀寫加強課程,提升學習力。這個
計畫實施一學期後,參與計畫的學生其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了17%,研究還發現,
早上運動提升學習力的效果,大於中午或其他時段。計畫指導顧問甚至建議,全
校學生都應該在上完體育課後,接著上最頭痛的學科,以充分發揮運動帶來的成
效。
在日本本州中部的福井縣推動「教出愛運動的孩子」計畫:規定學童除了體育課
之外,每週一次放學後留校訓練體能;每天在第二和第三節長達二十分鐘的「大
休息時間」,鼓勵學童使用單槓、跳箱、翻滾地墊等運動器材。這個計畫讓原本
二○○三年時學力排行全日本倒數的福井縣,從二○○七年起連續三年締造「全
日本體力第一、學力第二」的「福井奇蹟」。 「動得多,學得好」,已經不僅
是大腦理論,而成為世界各國爭相實踐的新教育主軸。
師大附中校長卓俊辰,三年前開始追蹤八所高一新生,記錄三年來每個學生學期
成績及PR 值。研究發現,因為「體適能加分」入學的學生,並沒有因為花比較
多時間運動(較少時間念書)而落後。身心健康的學生,能應付比較大的壓力,
學習的後勁也比較強。學生體能代表的意義不僅是運動能力,更是生活型態。洪
蘭教授也發現小學生只要每週慢跑兩次、每次三○分鐘,十二週後,他們的認知
能力就比以前進步很多。所以從大腦來看,要學生功課好,應該增加的是體育課,
而不是補習。
台灣小孩是亞洲最胖的。根據聯合國肥胖監測小組報告,我國六~十八歲的兒童
青少年,肥胖盛行率二六八%,居亞洲之冠。有運動習慣的大專生不到20%。
這就是台灣的學校體育,由這個數據來觀察,我們如何討論奧運奪牌?國小一周
三節體育,一個小時還要上健康教育,一個星期只有80 分鐘上體育,如果又不
是專科的體育教師上,這樣的效果實在有待檢討?
5
貳、體育產業的活化機制
台灣的體育產業,其實像是一死水,沒有具備實務運動技能的體
育人參與這個產業,等於是這個產業總是不停原地打轉,青黃不接,
這個產業其實已經落入老人峽谷斷層,因此,要讓這攤水活起來,就
必須要有計劃培養精英人才,並讓精英人才回流體育產業。以下為精
英培養計劃及回流機制:
建議的流程:
A方案:國中課程完成後,就讀海外高中培養8 年計劃:以田徑為例
以美國就讀基礎:
1. 國小體育班:以培養出有興趣參加體育競技訓練學生。
2. 國中體育班:教練提出國家訓練中心運科選才計劃名單。
3. 運動科學中心:
接受報名後,經由評審委員監督,並篩選,參加運科研究挑選出人才。
補進機制
4. 國中體育班:教練收到運科正選書後,教育學生出國正確觀念。
5. 國中畢業後:前往國際高中專業訓練學校就讀,每年訂定標準,
並且每年檢討,栽培奧運奪牌選手。
6. 在美就讀高中,準備申請國際大學再度深造學校。
7. 在美就讀大學田徑學校:
http://www.ncaa.com/history/trackfield-outdoor-men/d1
分析選手的性向後科系,並參與校隊的專業訓練。
學生有三個目標:
a. 奧運奪牌
b. 研習專業教育:建築、會計、行銷管理、廣告傳播等…
c. 國際觀
6
8. 學成歸國:選手大學畢業後,可自行申請再深造,但學成後必須
以自己專業教育能力回餽國家體育產業(年)補入。
9. 行政機關由國家派任,如果選手學習為建築系,則可以分發到營
建署,負責全國場館的營建,以致不造成台北市體育場游泳池的
無知建設,並以公務人員機制任聘。如果是會計系,可分發到財
政單位,負責建制台灣體育稅法與運動產業財政制度的工作…
etc.,
B 方案:高中後就讀海外高中培養4 年計劃:以田徑為例 以美國就
讀基礎:
1. 國中體育班:教練提出國家訓練中心運科選才計劃名單。
2. 運科中心:
接受報名後,經由評審委員監督,並篩選,參加運科研究挑選出人才。
補進機制
3. 高中體育班:教練收到運科正選書後,教育學生出國正確觀念。
4. 高中畢業後:前往國際大學專業訓練學校就讀,每年訂定標準,
並且每年檢討,栽培奧運奪牌選手。
5. 在美就讀大學田徑學校:
http://www.ncaa.com/history/trackfield-outdoor-men/d1
研習選手的性向後科系,並參與校隊的專業訓練。
學生有三個目標:
d. 奧運奪牌
e. 研習專業教育:建築、會計、行銷管理、廣告傳播等…
f. 國際觀
10. 學成歸國:選手大學畢業後,可自行申請再深造,但學成後必須
以自己專業教育能力回餽國家體育產業(年)補入。
11. 行政機關由國家派任,如果選手學習為建築系,則可以分發到營
建署,負責全國場館的營建,以致不造成台北市體育場游泳池的
7
無知建設,並以公務人員機制任聘。如果是會計系,可分發到財
政單位,負責建制台灣體育稅法與運動產業財政制度的工作…
etc.。
8
參、遍地開花 苗子計劃
什麼是 遍地開花 苗子計劃,以本人為例;
第一個想到的問題,即是台灣最重要的體育基層教練與訓練的問
題,這個問題的中心目地即是「遍地開花 苗子計劃」,亦即如何將施
肥灌溉到土壤上,而不是花朵上。
我是一個台灣台北市土生土長的運動員,接受過高中重點學校田
徑專業訓練後,就讀台北市立體育學院田徑專長的運動員,曾代表台
北市、學校、國家前往各地比賽,雖說沒有機會進入亞奧運資格,但
是,在運動生涯的經歷,不少於亞奧運國手生涯。
台灣體育重點學校為體育班二分法,這個分法發生許多問題,雖
然說體育班方便教練與學生訓練管理,但是,這個問題卻讓學生無法
與正常學生有機會齊頭並行,再加上中央的政策與當地教育局或體育
處行政無法統一時,體育班的成長扭曲更為嚴重,麻煩的是,如果教
練不要求學生個人生涯及課業時,學生的重點都是「我是體育班,未
來我是運動員,所以要念體育系」。這條路將可能會造成社會問題,
怎麼說?讓我們來檢視體育系的四年課程:
以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陸上運動學系為例
1 0 1 學年度課程標準
一、教育目標:
(一)培養優秀運動員及體育教育師資人才。
(二)培養中小學、大專院校的運動教練人才。
(三)培養專業的體能訓練及運動處方從業人才
(四)培養職工、社區、民間體育運動的指導人才。
(五)培養健身中心、休閒中心、俱樂部的指導人才。
以上的體院教育目標,可以讓我們理解,體育學院教育是以師範
學院的邏輯來安排,這點沒有問題,因為體育系本來就是體育教育,
問題是,台灣2,300 萬人,人口老齡化,現在的學校減班、縮班情形
程度非常嚴重,每年有超過400 名體育系學生畢業,他們沒有任何技
9
能到社會工作,只一頭想鑽進教師窄門,即便有專任教練的缺額,亦
無法滿足這些用青春為國奉獻的體育系運動員,因此,當家長知道小
孩投入運動後,只有能讀體育班、體育系這扇門時,是不是這灘水已
經不再流動?
千頭萬緒的體育問題,無法一時一刻解決,要瞭解體育的重點不
在於今天奧運要幾金幾銀,而是徹底的體制失敗,無人投入。
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義傑曾經跑遍世界60 餘國,結交許多國
際界專業的體育人士或者專業經理人愛好運動朋友,也自掏腰包熱心
參與及贊助中華小將出國比賽,為了觀摩專業運動,自己也前往日本,
學習已經連辦一世紀的東京箱根接力賽活動,發現,外國專業的運動
員其實運動是一種高尚成就,但不代表他是運動員或他是念體育系的
學生,背景的他們,可能是東洋大學產經學院學生,可能是日本中央
大學企業管理系學生,或者,他們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財經系學生,
他們最高的成就是運動,但是他們所學習的社會能力是「各行各業」,
因此,當他們完成體育成就後,會因為體育成就,獲得各大企業的青
睞,進入社會工作。
10
肆、遍地開花 苗子計劃的實施
一、基層運動訓練經費的補助制度
基層(國小、國中)階段的運動參與與比賽,是未來體育發展的
基礎。目前,很多在基層擔任運動教練與體育教師的優秀教師與教練,
不太容易獲得完整的訓練與比賽資源。過去,由上至下的基層運動訓
練站、運動訓練基地的設置,真正讓運動教練與體育教師可以運用的
經費相當有限。因此,建議比照國科會大專教師申請專題研究計畫的
方式,由教育部提供給基層的體育班與運動教練申請,並且由基層優
秀運動教練所組成的評審會進行訓練計畫審查,以主持人過去三年內
的訓練表現佔評分50%,並且以訓練計畫的內容優劣給予另外50%的
評量。
只要是三年內運動訓練成果表現好的體育教師與運動教練,都可
以透過這種個人訓練需求的計畫申請,獲得一年或多年期的訓練經費。
搭配國小與國中的會計系統協助,或者專案由縣市政府教育局列管計
畫經費的執行,方便這些基層優秀體育教師與運動教練在訓練上的需
求。
同時也可以比照產學合作計畫的方式,只要基層的優秀體育教師
能夠獲得產業的經費贊助時,體委會與教育部也能夠配合部分的經費,
鼓勵產業界贊助基層運動競賽的經費。
二、運動科學介入方式
建議在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中成立國家運動科學研究所,不僅
進行優秀國家級運動選手的運動科學協助,也可以協助基層運動原理
規則的知識教育、以及運動選才的運動科學評量。
具備基層運動訓練經費補助的體育教師與運動教練,同時也有針
對具備運動潛能的學生,推薦進行運動科學評量的需要。在國家級運
動科學研究機構的協助下,監控具備運動潛能的基層運動選手,進而
進一步往更高的運動競賽層級發展。
當然國家運動科學研究所的工作不是僅在於基層運動選手的運
動科學評量與選才、以及優秀運動選手的運動科學協助,成立一個國
11
際奧會評鑑通過的運動禁藥檢驗中心、推動一般社會大眾的運動科學
協助等,都是國家目前運動科學的重要方向。2017 年即將在台北舉
辦世界大學運動會,可惜台灣連一個國際奧會認可的運動禁藥檢驗中
心尚未成立。
三、評審會的制度
邀請曾經獲得體委會與教育部優秀運動教練獎的基層體育教師
與運動教練,成立一個體育苗子計畫的評審會,讓運動訓練的專業人
士來評量體育苗子計劃的人選及經費、行政、國際校務、資源整合等
執行、考核等作業。這個評審會的主要功能在於,透過運動科學介入
後,將具備運動訓練成果的體育苗子進行計劃培訓及協助,進而讓真
正需要栽培的體育苗子選手,能無後顧之憂參與國際級訓練和專業學
科的養成教育,進而讓體育苗子計劃能夠付諸實現台灣體育人才培有
計劃。
四、體育 遍地開花 苗子計劃 近、中、遠程的願景
體育苗子計劃近程:4 年打造第一批亞運奪牌選手
體育苗子計劃中程:8 年打造第一批奧運奪牌選手
體育苗子計劃遠程:12 年打造運動產業精英投入社會工作計劃
總統府公報1010905 中記載,體育委員會主管及運動發展基金中,
預算為16 億台幣,餘絀為13.8 億台幣,如果預算數字為認同經費,
我們將有機會來用專案方式來投資潛力運動員,讓運動員(如網球好
手盧彥勳)到世界舞台遍地開花,為國爭光,奪得國際媒體價值之外,
更能栽培運動員一技之長,未來替國效力。如此,遍地開花 苗子計
劃將會有助台灣體育產業注入新活水之外,也能保根固本,壯實台灣
形象與經濟能力。
體育苗子計劃近程:4 年打造第一批亞運奪牌選手
12
體育苗子計劃中程:8 年打造第一批奧運奪牌選手
體育苗子計劃遠程:12 年打造運動產業精英投入社會工作計劃
以上報告
林義傑 謹識於 國策顧問辦公室
中華民國101 年10 月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