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小組 (#IPCC) 在近日發布了第六次評估報告,距離2014年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中間隔了八年。這份長達3000頁的AR6報告,乃是由234名科學家協力撰寫,檢視了超過1萬4千份與氣候變遷相關的研究文獻後所提出的。
綠盟統整這份報告以下幾個重點:
🔴 人類導致氣候危機已殆無疑義
長久以來,有許多氣候變遷懷疑論者仍然不願面對「氣候變遷是人類造成」的事實,這次IPCC的AR6報告則徹底敲醒了仍不願意面對真相的人們。
#極端氣候 的主要肇因,是人類行為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地球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經來到了200萬年以來的最高濃度,甲烷的濃度也達到80萬年新高。
AR6報告指出,從1990年代以來的冰川融化、北極海冰層減少的現象,有高達90%的可能性是來自人類行為所致。報告結論更指出,「毫無疑問,人類使大氣、海洋和陸地暖化(It is unequivocal that human influence has warmed the atmosphere, ocean and land)」。
🔴 極端氣候已經來臨,「明天過後」就是現在
自從1970年代以來,極端氣候已越來越頻繁,這50年中以來的升溫超過了過往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段,過去五年更是1850年以來最熱的五年。此刻全球均溫與跟1850年代相比,已經升溫了1.07度。海平面上升速度是3000年以來最快,科學家也在世界各地觀察到越來越頻繁的熱浪、災難性降雨、乾旱,以及海洋酸化等。
報告也指出,原本每十年才會發生1次的極端高溫事件,在升溫1度的此刻,頻率已提升到每十年發生2.8次,原本「五十年一遇」的事件,現在頻率則提高為約五十年5次。倘若升溫持續且來到4度,那麼「十年一遇」的高溫將成為「每年一遇」,此外包括旱災、水災,也都會越來越頻繁地出現。
種種證據顯示:電影《明天過後》裡的末日景象已經不再是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畫面,氣候危機下的極端氣候如野火、熱浪、旱災、水災、颶風等,早已經在世界各地造成巨大的傷害。
🔴 抑制升溫1.5度目標日益急迫,但仍然有可能
本次IPCC報告的路徑預測採用「共享經濟路徑(Share Social-economy Pathway, #SSP)」,根據未來GDP、人口成長與都市化程度的不同,IPCC報告中共列出了SSP1到SSP5的五種情境。
不論在何種情境之下,在未來20年內,地球升溫都將突破1.5C。倘若我們的經濟仍持續地以化石燃料作為主要驅力,那麼SSP5情境下的升溫甚至會在世紀末來到4.4度。
在諸多情境之中,強調教育普及、人口成長趨緩、低物質消費成長、化石燃料轉移的「永續性路徑」SSP1,是最有可能抑制升溫的路徑。SSP1-1.9情境,雖然同樣會在2040年前達到1.5升溫,但也有機會可以在世紀末將升溫控制在1.5度以內。
🔴 快速大量減少排放,達成淨零碳排,是唯一出路
雖然此次IPCC報告的結論不容樂觀,五個預估情境都會在2040年前突破升溫1.5度的大關,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未來已經毫無希望,更不代表我們束手無策。
這份報告雖然沒有針對未來的能源配比有多著墨,但毫無疑義地,全世界都需要大量且快速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以及甲烷。這份報告強調,「倘若不進行立即性、快速與大規模的溫室氣體減量,那麼要守住升溫1.5度甚至是2度的目標,將困難重重」。
此刻的暖化趨勢是由過去人類活動所排放的 #溫室氣體 累積所造成,雖然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但未來的溫室氣體排放程度仍然決定了未來的升溫趨勢。就如同SSP1永續路徑所呈現的,一個致力於更為公平的永續發展、#淘汰化石燃料 的情境,即使仍未能阻止地球在2040年前升溫1.5度,但最終能夠幫助我們達到世紀末抑制升溫的目標。
🔴 當冬季漸暖,台灣升溫已1.6度
報告中也指出,在東南亞區域觀察到日益增多的熱浪、極端降雨及乾旱,上述這些現象,台灣的民眾也絕對不陌生,過去一年來我們除了迎來史上最高溫,更遭遇了極為嚴重的乾旱,許多水庫亮起了紅燈,嚴重衝擊農業與農民生計。此外,不下雨則已,一下雨便豪雨成災。
根據科技部、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交通部氣象局、台師大地球科學系、國家災防中心所共同發布的資料,台灣的平均氣溫在過去110年之間上升了1.6度,且台灣的冬天長度已由90天縮減至20到40天,夏天長度則是延長至120天到150天。
假如升溫趨勢延續,在碳排最高的SSP5路徑下,台灣在本世紀末的升溫將來到3.8度,且增加48天的36度以上極端高溫天數,世紀末的夏天將長達210,而冬天的天數更將在2060年後歸零。此外,颱風數量將可能在世紀末減少55%,但強颱比例提升50%。
🔴 氣候危機進行式,沒有人是局外人
種種證據皆顯示,面對全球性的氣候危機,台灣毫無置身事外的本錢與藉口。
自從去年開始,各界紛紛提出修改《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的呼籲,包括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在內的眾多環保團體,也已與立法委員洪申翰共同提出《氣候變遷行動法》的草案,幾乎所有主要在野黨也都各自提出相對應的版本,甚至連產業部門也都呼籲加速修法,蔡英文總統也在今年世界地球日時宣示「淨零排放也是台灣的目標」。這顯示「強化台灣氣候治理政策」已經是跨政黨乃至於跨公私部門的共識。
在此難得的高度社會共識之下,綠盟呼籲行政院盡速提出《#溫管法》修法草案,以利民間氣候法版本以及各黨團修法版本可以盡速在立法院審議與通過。今年年底在英國舉行的巴黎協定締約國大會 #COP26,我們希望台灣可以帶著一部具有明確 #2050淨零排放目標、完善治理架構、有效管制工具與調適策略的氣候變遷行動法共襄盛舉,讓世界看到台灣的承諾與決心。
「師大地球科學系出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師大地球科學系出路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師大地球科學系出路 在 從小天下看大未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師大地球科學系出路 在 Re: [問題] 地球科學相關科系的出路有哪些? - 看板SENIORHIGH 的評價
- 關於師大地球科學系出路 在 臺灣師大地球科學系的帖子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師大地球科學系出路 在 地球科學系出路薪水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FACEBOOK ... 的評價
- 關於師大地球科學系出路 在 地球科學系出路薪水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FACEBOOK ... 的評價
- 關於師大地球科學系出路 在 Re: [討論] 地球科學領域畢業之後... - 看板EarthScience 的評價
- 關於師大地球科學系出路 在 #想走地科該怎麼填系 - 考試板 | Dcard 的評價
師大地球科學系出路 在 從小天下看大未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Yahoo首頁新聞:「理工女」太少 台競爭力埋隱憂
▶https://goo.gl/QYqvoS
「台師大物理系名譽教授林明瑞分析,家長尊重女兒就讀理工科系,大多是嘴上說說而已,但骨子裡的傳統觀念仍舊根深蒂固,各國也都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看法,男女生從小被父母期待不同,家長對女兒抱有維護照顧家庭的期待,從小讓她接觸芭比娃娃,但男生可能會被給予積木等玩具,自幼就能累積空間感,多多少少會影響未來的數理能力表現。」
🔺🔺🔺🔺🔺🔺🔺🔺🔺🔺
小編從小常聽到長輩對女子的提醒
#女生還是讀文組比較適合 (雖然小編理工真的很弱)
但身邊總不乏有理工很強的女性朋友
雖然學生時期她們在理工組有很好的表現
可是隨著出社會後,因為家裡的期許和身份的轉變
有些投入家庭、有些則是另謀出路......
#孩子的教育不能等
這個社會不一樣了
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選擇的機會
自己探索自己的興趣
小天下科普書,幫你的孩子尋找自己的興趣
《科學家的紙上實驗》🔍https://goo.gl/OUo7Fp
《原來科普這麼有趣》🔍https://goo.gl/vwI0Rb
《地下世界‧水下世界》🔍https://goo.gl/7EGv5d
《小天才大益智系列》🔍http://goo.gl/Ds0dyv
《用數字幫地球量一量》🔍https://goo.gl/sFMqXj
《數字大驚奇》🔍https://goo.gl/Mt4eM0
《神奇酷科學》🔍https://goo.gl/zhmzOV
《神奇酷數學》🔍https://goo.gl/8QioY0
《神奇酷地理》🔍https://goo.gl/KbFV4v
※更多相關科普書籍請上「小天下官網」選購
👉 https://gkids.cwgv.com.tw/ 👈
師大地球科學系出路 在 臺灣師大地球科學系的帖子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地球科學 的出路,在哪裡呢? 過去我們陸續推出的職場介紹, 有的是投影片式、有的是採訪稿, 在這裡,都可以追到喔! 如果您有理想中的「訪談對象」,不要猶豫, ... ... <看更多>
師大地球科學系出路 在 Re: [討論] 地球科學領域畢業之後... - 看板EarthScience 的推薦與評價
不曉得有沒有版友可以分享一下用地科專業的求職過程呢~~ 先瞭解未來出路然後為了這條路往前邁進是可以減少不少時間要在地科相關領域工作人稱的"冷門" 就是因為念這科系 ... ... <看更多>
師大地球科學系出路 在 Re: [問題] 地球科學相關科系的出路有哪些? - 看板SENIORHIGH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bqbqbq ( 任性 )》之銘言:
: ※ 引述《lljh80305 (philharmoniker)》之銘言:
: : 我一直對地球科學的世界相當著迷,
: : 也申請上了國立大學的相關科系,
: : 但是在聽過一些悲慘的相關案例後,
: : 我不禁為自己的未來感到憂心及疑惑,
: : 所以相請問板上相關科系的學長姐,
: : 讀地球科學相關科系 ex 地科 地質 大氣(地面.太空) 地環
: : 大體上的出路有哪些?
: : 非常感謝
: 地科系的同學說其實他們出路很廣
: 例如海洋館、生態館、博物館、天文館....一堆館都可以收
: 因為他們讀的東西蠻廣的
只有師大地科是這樣,地質,海洋,大氣,天文四大地科(廣義的)領域都有碰。
但當然學的也比較不精。中大地科是偏地球物理,成大地科偏地質,
台大地質和文化地質都是地質,中正地環好像比較偏地物。
但這些地科系或地質系,現在也多加入環境與資源相關的課程,
不像以往只有偏地質或地物。另外海大和中山也都有海洋相關的系。
要看更詳細的,可找我以前在這個版和地科版PO的文章。
: 當老師的話 我不清楚現在的狀況
: 不過國中老師應該會有其他系在搶?
會,大部分的大學都有教育學程,想當中學老師只能說是粥少僧多。
: 題外話
: 我有個高中學生也喜歡念地科
: 請問有沒有什麼相關書籍可以送 能激勵她堅持自己所愛繼續奮發的呢?
大滅絕,古海荒漠都不錯,但對於高中生可能太深一點。
地科相關的科普書一堆,把天文算進來就更多了,實際逛一逛書店會有很多收穫。
台灣地科相關系所的出路,我只能說是念興趣的,也就是念心酸的,
我自己大學和研究所都念地科(地質),而且當初也是興趣,而從物理轉地科的。
台灣一年有超過一百個地科相關的碩士畢業,能找到相關工作的有多少?
打開報章雜誌,求職專欄又有多少需要地科相關人才?更不用說那一大票大學生了。
但既然原PO已經選了,又很有興趣,那就努力吧,在這行選對領域,
(選領域很重要!)本身又有實力,還是不怕沒工作的。
如果問我後不後悔當初轉系的決定?為了出路,我會說後悔,
但一路上從學地科中所得到的成就感和樂趣,以及多次出野外旅遊的附加價值,
也是繼續念物理不能得到的,所以也不後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