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擠破頭?平衡新竹市內教育資源分布才是解方』
4月份是家長頭痛的時刻,因為本市今年總量管制學校如竹光、光武以及培英國中,還有三民與關埔兩間國小的報到日,就在幾家歡樂幾家愁中落幕。幾乎每天,我的辦公室都會接到學區陳情的電話,家長卯盡全力,想要讓子女就讀入讀「名校」或是就近入學。可惜的是,今年三所總量管制國中僅提供53班共1590名額,卻有超過2000名學生登記,看起來,仍有15個班的落差需要弭平。
但班級真的不夠嗎?
就經驗來說,絕大部分是因為「新竹市內」區域發展速率不均的狀況,才導致增校增班跟不上人口成長的趨勢,進而導致部分學區爆滿現象。
1. 東區人口增長快,多集中重劃區
從房屋交易的數目來看,新竹市近三年新成屋(落成5年內)的交易熱區,在重劃區與周邊建案,發展態勢主要仍是園區周邊以及舊市區外溢的範圍。從另一個指標,也就是從0到7歲幼童比例來推估三區的新增家庭數,根據戶政登記,2021年3月份新竹市的0到7歲人口為總市民的8.7%,而東區0到7歲兒童佔9.83%,21,000餘人,北區7.74%、1,1000餘人以及香山7.14%、5600餘人,以東區幼兒數居冠,且是香山區近四倍之多!綜合參酌之下,我們可以推論新成家庭落在東區居多。
2.增減班現況反應人口重心轉移,整體學生容納量仍堪稱足夠
確實,從過去三年(2019到2021)的總量管制學校來看,位在東區的學校,佔全部總量管制學校的80%以上。而根據教育處估計,110學年度,國小共將新增11班,國中將增加8班(全市總量);但若從「各校」為單位來看,卻也出現了因為人口重心改變而減班的學校。110學年,預期減班的有東門、東園、龍山、關東、建功與陽光小學,通通都是東區學校;國中有成德與培英,也屬於老市區周邊學校。在整體校舍規模沒有太大變化的前提下,事實上,在忽略名校情節下,『現行公立學校教育資源仍有一定舒緩就學需求的空間』。
3. 追求就近入學?教育資源不平等之下的成本考量
隨著關埔重劃區的發展,短短十幾年間,每學期入學人數已經超過了原本關東、科園、關埔與龍山等周遭學校設計時能容納的學生數,許多寄戶口或沒有居住事實的學童導致了排擠效應,甚至有家長團體到市府陳抗,要求修訂市府總量管制母法,確保在地學童就學權益。依辦公室過去親身選民服務的經驗來看,寄戶口的態樣有百百種,也許反映的是父母想把小孩送入好學區的期待、或許是希望就近下班接送等,與原本就有戶籍且有常住事實的學童,其實只差『家庭是否有能力在關埔地區置產』而已。教育資源的分布以及相應的「卡學區」現象,涉及家庭經濟條件甚鉅,因此,無論財力如何,家長當然會想盡辦法,讓小孩就讀看起來充滿競爭力的學校,成龍成鳳心態下的超前部署,可說是層出不窮。
4. 平衡市內發展:採行多元、彈性的學區與學制吸引就學
新竹市重劃區的搶學區現象,最便宜的辦法,就是增設學校、增添腹地或是新建教學大樓等來容納目前擁擠的就學需求,需要幾年建設的陣痛期。然而,這真的是最好的方案嗎?我在前面提過,東區有增班學校、減班者也有,若進一步往通勤範圍20分鐘內的學校來看,北區、香山區,均有許多學校的校舍仍有空間。是否有機會在適當誘因引導下,分散學區?就我的瞭解,竹科家長對於實驗教育、雙語教育以及適性資優班等教育理念有蠻高的接受度及支持,若能夠藉由市郊學校增設相關班級,並搭配交通車作為上下學輔助,或許能夠有效的作為拉力,將原本集中在特定極小區域的部分學童,有效的分流到市郊學校?
5. 打破名校框架,適性專才班級分流學生
在簡單說明我對於學區擁擠成因,並給予分散學童就學的政策發展方向後,我想強調的是,無論是政策作為誘因,還是落實硬體建設、增設學校用地,終究需要時間消化溝通,才有可能弭平家長團體以及在地住戶間的鴻溝。另外,更重要的是,公立學校應以常態分班作為原則,資優或適性教育作為例外,讓「名校」情節,以適性專才班級方式,分流到品質一樣好、空間更大而且也不遠的市郊校園中。無論如何,重劃區人口增加為不爭的客觀事實,政府仍有義務要在合理的範圍內,無論是增設校園、增設建築還是增班,為既存的需求提出解套;但同時,也要廣納意見,讓人口重心轉移的同時,更有效的整合既有的教育資源,並為新遷入的不同思維,提供容納的方案。
你/妳心中的學區劃分長什麼樣子呢?今天我在此提出未來教育政策上的方向,希望能集思廣益,讓各位的意見成為我未來監督市政的動力。
#學區 #新竹市 #重劃 #分流
常態分班能力分班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繼續抱怨,來講一下教育的事情。
有時候真的很想痛罵一頓,扁八年你DPP說經驗不足,我可以理解,再經過一事無成只想聯考的馬八年,總算可以期待了吧?
算了,我也知道有教育背景的立委很少,就算有也都脫離第一線很多時間,不曉得現在發生何事。再加上信任問題,導致DPP幕僚層級,應該要處理這些政策細節的,幾乎也沒人懂,這最後當然就跟軍事國防外交的狀況雷同,必須依靠官僚系統的協助。
嘛,我想抱怨什麼?
其實就是追求社會進步的代價,衝太快導致基層跟不上。常態編班後,原本屬於問題生的各種ADHD、亞斯、憂鬱症以及能力不足者,通通打散到一般班級去。這問題在小學還好處理,因為對小學生來說,老師的話就是聖旨,但到了多愁善感的國高中,就是教師的噩夢。
我為何對這些高談改革的人,常常感到賭爛的理由之一,就是用人均產出等數字,以及過時的理論書籍,去認定現場的狀況,自認數字管理,其實就跟自己高罵的慣老闆同一個樣。教育部不是不知道,但基於行事風格以及不想擔責任的官僚心態,往往是走一步算一步,潘文忠算是很穩紮穩打型,第一線教師也沒反彈,但只是從公開痛罵到私下碎念幾句。
因為問題通常只是緩和,而不是解決。你要解決,就是預算分配,政策的大方向制定要動。
我這些年看到一堆班導自己都有憂鬱症了,還去幫班上的特別生,最後誰會去自殺還很難說。也別說領那薪水就得辦事,台灣哪個師範體系,是花四年教你處理學生心理問題的?
這是輔導室的權責,結果現在平均一間學校分到幾個心輔老師?不是實習的,專職而且人力充足有多少?別自欺欺人了,這種工作壓力極大,沒有專業根本處理不來,過去班導可以勉強應付,純粹是因為常態編班後,每一班的平均數量很少。
只有一個,還可以處理,有兩個以上,你會常看到導師突然語無倫次,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輔導室想幫忙,又常遇到老師的自尊與擔心職場觀感,只能介紹去縣市政府的心理諮商。看到那個精美的諮商時間排到下個年度,你就該知道基層快崩掉的導師有幾個。
那些覺得輔導人力年年增加,預算都變高,所以這一切都是教師懶惰或是不負責任的人,麻煩自己去教教看。以前資源班獨立出去處理,全校心輔專業就顧那一個班,現在是打散到各班,然後英數自等抽離原班去上課,光是排程卡課表就很讓人崩潰了,更不要說打亂的代價,是輔導室人力吃緊,人力變2倍但工作量變5倍。
我覺得更怪的是,為何數學要抽離原班,社會科不用?其他生科電腦家政課不用?學科歧視嗎?
我沒否定這種課程,把這些學生放到常態編班中,是有其意義的。學生可以從小學到怎樣面對各種心障情障的個人,社會化程度能夠更高,長大後的階級意識會很低。至少比我們當年能力分班要低,不會念了頂大就覺得其他人都是低等動物。
但要解決這種狀況,預算要不要增加,人力要不要變多?
常常覺得,DPP2016上台後,有非常多的機會,可以拉攏基層教師,把整個藍綠板塊翻過來。但實際政策卻是一干子打翻一船人,只想砍退休老賊退休金,其他隨便。被馬得罪光的3x-4x世代,現在又快偏回去。
算了,講多就說什麼你是哪一派,想要打台派,打你X啦,講實話不行喔。
DPP整個教育第一線的操作,根本就是準備打上一場戰爭的將軍。都跟你說現在有飛機飛彈,卻整天說我們要重視步兵衝鋒,當現在是一次大戰?一講就說敵之言勿聽。
好啦,難道要我們去投國民黨嗎?別鬧了。
如果DPP像是在21世紀,準備打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老將軍。KMT對教育的想像就是活在武俠世紀,覺得每個學生都該練易筋經加獨孤九劍,坦克的用途是衝撞跟用砲管對敲,練輕功比發展空軍重要。
根本神經病。但偏偏媒體很吃這種精神無敵論,把整個家長圈歪掉。
我明講啦,現在家長10個裡面,4個相信現代戰爭是用大刀可以戰勝機槍,3個認為刺刀萬歲衝鋒可以打敗坦克,2個覺得只要方法正確時機適合螺旋槳飛機可以擊落F22,剩下1個才說現代問題要現代手段解決。
..........去現場累積經驗,看看實際狀況是甚麼好嗎?
光聽那些進步份子鬼扯教育政策,只在乎他們在乎的,好像其他東西都不重要,只會說這個有票。票你投啦,聽你們的,教育界保證掉光光,你第一個害DPP不用選,第二個害國家退步競爭力崩潰。去結婚生小孩好嗎?自己養才會知道你重視什麼,曉得家長在乎什麼,才有家長群組跟教師會拉你進去講實話啦。去工廠跟專家說正義可以改變製程很蠢,對不對?
這些都是謠言亂飛的大本營欸,光我一個在那邊努力有屁用,講一聲就被10倍的謠言淹沒,要不是有科學家跟實務經驗的光環壟罩,早就被圍毆致死。
回到問題本身,在我們高喊每一個小孩都很重要,教育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小朋友時。有沒想過,這得投入多少成本,實際上夠不夠。
不要談教育就是慣老闆心態,覺得非心理專業的班導,可以去上個研習課就變成專家。有空去心理諮商那邊瞭解一下,現在多少老師自己都是患者,或是羞於啟齒不敢講而已。
你當年的能力分班老師是個只在乎成績的神經病,不代表20年後現在這些老師或是新進老師也是。
#每個月都會遇到幾個堅持紮馬步可以學會開戰機的神經病
常態分班能力分班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覺得夭壽
教育的再來講一篇,順便講講為何有這種感覺。該怎麼說呢,就先從翻轉教育開始好了,我算是被搞死的苦主之一。
翻轉之所以我反對,是因為這不合於現狀的教育體制,根本沒那麼多時間翻轉,除非你要能力分班,常態編班下翻轉教學非常痛苦,進度無比緩慢。現在的素養培育型教育看中家長平時的投入,要在學校推動素養教育,就得要放出夠多的資源,例如實驗室設備完整度,跟現在回歸的生科教育,工廠機具其不齊備,反正錢要夠多才可以,不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光憑簡單的勞作等級,帶不動多數學生前進。
這類教育通常倡導一種教學法,好像改變教法就會有很大的效果,第一線教師往往都不滿意,倒不是反對改革,而是跟現場不合,我最常聽到的就是,發明這套理論的教授自己下來教一年看看,不要都用講的。
我也認同,因為實際教過就知道,根本就不是你不願意改變,而是這個社會不要改變。家長不同意,學生不滿意,資源不足時間不夠,紙面行得通的計畫,實際上根本不行。
更直接的就是我之前說的,大家早就知道這些教法長怎樣了,而且早就做過了,就是沒有效才放棄。老老師都年輕過,大學長姐當年也都跟你一樣有衝勁,所謂的新作法都不新,舊酒換新瓶而已,只是不專業的,以及想要牟利的,會換個包裝去推銷而已。
翻轉施行的第二年,遇到一個學姊就講過,這套20年前就做過了,完全行不通。行不通的理由,還從學生素質、班級經營、大班小班、教師背景、教學能力、家長狀態…
欸兜,這種論述跟引證完整度,學姊你怎麼不寫論文發發?
「我又沒有要走學術界」
嗯,好吧。
他也順便告訴我,翻轉的整套要成功,需要很多要件配合,例如教學時間、課堂節數、學生人數,以及考試制度等等,不然就只是一個大型的賣教材跟補習發大財方案。
不是只有他一個,後來到另一間學校,遇到一個教務主任,他也說差不多的話。他甚至可以把誰跑去某個文化集團任職,去找某人推這個案子,以及哪個同學推銷給市長等等,全部發展脈絡都列出來。不過你想要他上節目去揭穿真相,就會立刻變成啥都不懂的笨老師,低調低調。
說白一點就是,很多事情你不處在那個產業,根本不會知道,教育界也是一樣。大多數看不起教師的人,我自己的經驗是,他們把自己求學的不愉快經驗投射上去,以及認為中小學教材不難,自己也大學以上,「怎麼會不懂」。
嘛,很多新的教學法,結果都是要第一線的學校,自己絞盡腦汁去設計勉強合用的流程,到最後與其說是教材,不如說都是依靠老師自己的魅力與能力去顧住整個班級。
唉
再舉一個例子,心智圖的教學,10年前我就知道這一套有人要開始推,學長還建議我拿去訓練學生,因為對於小學生要培養作筆記習慣,心智圖算是很活的辦法之一。但這要從國中生再開始就有點慢了,習慣已經養成,要人學新的不容易。不管哪一種輔助學習法,筆記跟合作學習法,都要培養訓練,不是看了就會。
但各位可以去翻翻,前幾年心智圖教學幾乎風靡一時,到今天還是有不少老師,應用在教學上面。但哪幾個學科最常用心智圖去教學?國文、社會科,數理科幾乎沒見過。這背後的理由很深,主因是教材跟現場的契合度,還有數理科本質並不適合,不分學生能力的普遍性學習。
數理科的問題喔,這講下去就要講古,大概要請黃武雄老師那一輩的,去解釋當年到底是哪個老統派學者,硬搬不合宜的系統回台灣。然後聽聽這幾個大統派學者的同學,敘述當年人家怎樣照抄照搬,輕鬆名利雙收。結果就是黨國餘孽的鍋,但幾十年過去,相信這套跟努力推的人也成了一大派系,即使知道這套有問題,也改不動數以萬計的盲信者,這難怪不能從源頭去除。
再說,怎麼從源頭去除?以結果論來說,台灣電子業可以養出那麼多願意爆肝的菁英工程師,這種幾近膝反射訓練的數理科教育,可說功不可沒。我講這個是因為我沒差,那些知道始末的主任、校長級以上人物,為了政治前途可是不會亂講,你得要夠熟,熟到不會出賣他,不然在外面繞來繞去,永遠不知道。
你也不要以為這是台灣特有亂象,美國一樣有,理工科為了滿足多元化招生(除了亞裔),硬是要理工科不要考太難的測驗,實質降低入學程度一樣。教授難道不知道這些人亂搞?知道啊,但自己飯碗重要,政治不正確的浪頭少踩。
也不要以為老師都不懂教育理論,的確平均來說都沒有很懂,老師的養成就跟我們當初念大學一樣,大部分都是得過且過,但至少有個基準在。可是10個老師裡面,一定有1、2個超級懂的,就跟你念大學時,系上總有幾個整天窩著讀書,原始分數你30他90的怪咖。
這些人出去執教後多年,理論實務兼備,只是不想跟你說而已。我們以為多棒的教材,最終都得要轉變成可行的教程,他比你強多了。再怎樣,你一個1天書都沒教過的,絕不可能比10年經驗的老師更會教,因為老師要顧的是全班,不是只有你。
每年老師都要遇到幾百個新生,不可能只在乎你家小孩。
每學期的課程就是那幾節,顧此失彼不見得是好現象。
一個有效的方案究竟顧到的是哪一種學生,占全部的比例夠多嗎。
這幾乎都是每一個第一線教師,最常碎念的問題,他不是不知道,只是他沒辦法。他不是不知道解決的辦法,只是他不在那個位子,所以選擇顧好自己班的學生就好。
很多你覺得只要這樣教就會很好的教學法,能適應的恐怕就是那幾個學生。你認為改了某個辦法就可以教好的,實際上要花數倍的時間。更多你感覺可行的方案,只是這階段可行,高中改了沒用要改國中,國中改了無用要改小學,小學改了得再等10年才能看到成果。
10年,都夠你政黨輪替2次,派系鬥爭下哪個辦法可以撐10年?再說,誰會承認現在學生的高素質,其實是你的政敵10年前開始鍛鍊的。
太多太多的狀態,並不是大家不知道,而是你不相信,你若覺得我講得沒道理,回頭去看這幾年覺青怎樣詆毀工業,心裡就要有底,本質上就是非專業的想要專業人士聽他話。比專業比不過就比政治,用政治力去硬扭到他們覺青想要的狀態,其中出現多少損失跟犧牲,都是必要而且跟自己無關。
別鬧了,就算這種大方向是正確的,遇到像是教育業這種,全國十萬從業人員,你是要怎樣一次扭過去?換了部長局長不理你,換了局長校長不理你,換了校長老師不理你,老師不理你就想要把全部的老師都換掉,結果做不到。
因為這些支持強力改革的人,大多出身中產階級,自己家人親戚就有老師,說的一口舊時代的教師都該去死,自己家的就絕對不是被淘汰的對象,幾乎講到後面都是部分處理,或乾脆切割時間不處理,更厲害的就是提一個自己人不會被處理,但可以處理其他人的奇怪條件。拿出這種根本情緒抒發,於事無補的就自己事論事,根本改變不了什麼。
教育界的這麼多年來的心得就是,只有微小的改變,然後期待幼苗茁壯。教師自比農夫,但實際上務的田不是整片小麥或整片玉米,而是每年都有新的田,每一塊田裡面都種滿幾十種不同品種的作物,而你手上的農藥、灑水器、肥料,全部都均一化。
要農夫顧好一塊田裡面幾十種不同作物,只能一小區一小區逐一處理,接著天就黑了。還看不懂難度在那的,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堅持改了灑水器,換了新品種肥料,就可以一次撒下去,全部都長的又高又壯,我也是算了,隨便你。
想要改變教育界的年輕老師,或是我那幾個有心的政治業朋友們,多去接觸很多個老老師吧,不要先認定每一個都是只想領高額退休金的死老頭,我也不否認這種人不少。
汲取失敗的經驗,才是準備下一次成功的捷徑。我們知道當今唯一保證有效,又能兼顧常態編班的普遍性教學法,就只有「耐煩耗精神花時間跟孩子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