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種子首度上太空】🌿
姬蝴蝶蘭、台灣藜、番椒、向日葵,它們將成為台灣最先上太空的植物!
太空中心七月底已將這四種種子送達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這些種子將於九月送至美國,預計今年十月搭上補給物資給太空人的太空船,前往國際太空站(ISS)。
太空中心參與了 JAXA 的免費科學計畫「太空種子亞洲未來(Space Seeds for Asian Future, SSAF)」,將種子送到 ISS,研究太空環境對植物的影響。
只要總重量不超過 50 公克,各國要選幾種種子上太空都無妨。目前已知有九國參與,共計 16 種植物要送到國際太空站上、日本的 Kibo 太空艙。
各國主要根據兩個原則選種子,一是特有種或具有特殊象徵;另一類是作物。前者如泰國選了國花阿勃勒、澳洲挑了國花金合歡、紐西蘭選了原生種聖誕紅;作物類則如印尼選了芹菜與洋蔥種子、馬來西亞的聖羅勒(泰國稱為打拋葉)。
太空中心不具植物專業,因此與農委會農業試驗所以及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合作,協助選定植物、提供種子、申請出入關檢疫證明,及指導後續研究與科普推廣。
這些種子預定今年十月隨無人補給船送上 ISS,詳細航次還未確定。種子將在站上「放置」幾個月(不會在太空站上栽種),預計明年二月回到地球,送回台灣,讓科學家實際栽種,探討太空中微重力、高輻射的環境對種子生長有何影響。
有「台灣價值」的植物非常多,但不可能全部納入。最後專家們挑了兩種代表性的原生植物、兩種作物上太空:姬蝴蝶蘭、台灣藜、番椒、向日葵。
▌姬蝴蝶蘭(Phalaenopsis equestris)
■ 份量:1 公克
台灣原生的蝴蝶蘭只有兩種:姬蝴蝶蘭、台灣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
姬蝴蝶蘭在日治時期後就缺乏正式採集紀錄,一度被認為已滅絕。直到 2010 年,屏科大森林系葉慶龍教授與林試所合作調查,在小蘭嶼找到九株植株,並首次紀錄到其生態與花形描述,這睽違百餘年的再發現引起轟動。
姬蝴蝶蘭於菲律賓群島有廣泛分布,但在台灣僅生長於小蘭嶼。花朵寬約 2~4 公分,擁有白色、粉紅、粉紫、白瓣藍舌等豐富花色,是迷你多花性蝴蝶蘭育種的主要親本。
它還是 #全世界第一個 全基因體解序的 #蘭科植物──2014年,成大生科系陳虹樺教授、蔡文杰副教授進行國際研究,以姬蝴蝶蘭為標的,完成全基因體解序,其 DNA 大小為 1.16Gb,含有 29431個基因,成果更登上國際期刊《Nature Genetics》封面文章。
不過,姬蝴蝶蘭的突變紀錄仍相當缺乏;突變後,染色體變異與植物特徵之間的關聯也不清楚。此趟太空之旅或許有機會對此投入研究!
姬蝴蝶蘭背後有種種精彩故事,現實處境卻不樂觀。市面上蘭花多為人工混種育成,但野外蘭花仍面臨極大生存壓力,甚至僅存少數個體。為了讓這珍稀植物在野外存續,林試所擬定了復育計畫;辜嚴倬雲保種中心近兩年也啟動「蝴蝶蘭返鄉計畫」,致力尋找野外種源,繁殖後再引回原生地,先從台灣原生種著手,最終目標是讓全世界蝴蝶蘭都能回家~
▌臺灣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
■ 份量:10 公克
俗稱紅藜,主要分布台東、花蓮、屏東等縣市。這是台灣原住民耕作百年以上的傳統作物,因此它擁有許多名字,排灣族稱之 djulis、魯凱語 baae、布農語稱 mukun、卑南語為 duli、阿美語 kowal……除了當糧食,也常做為釀製小米酒的酒麴。
紅藜應用歷史悠久,相關研究卻很稀少,還一度被認為外來種。直到林務局與屏科大森林系郭耀綸教授合作,歷時三年調查這民族植物的身世,比對各國館藏的藜屬標本,才確定它其實是台灣原生植物,並於 2008 年正名為臺灣藜。
臺灣藜營養價值極高,近年漸漸成為明星食材──蛋白質含量高達 14%(是稻米的兩倍;相當於小麥),富含抗氧化物、膳食纖維與礦物質,還有九種人類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
科學家們會調查這些到太空一遊的種子,後續發芽、生長、形態特徵、遺傳基因等表現是否會受到影響~
▌番椒(Capsicum annuum L.)
■ 份量:16 公克
Capsicum annuum 是最常見的五種番椒栽培種之一,依果實中是否含有「類辣椒素」,番椒可再分成辣椒與甜椒(我們送上太空的種子是果實呈鐘型、帶甜味的甜椒)。
根據農委會的「農業統計年報」,台灣近十年(2010~2019) 番椒的種植面積多維持在 2400 公頃以上,是僅次於番茄的第二大茄科作物。番椒富含維生素 C,生熟食皆可,還可當作辛香調味、食品著色、萃取成分添加到保健食品、醫藥與化妝品,繽紛多彩的外型也適合當作觀賞植物,用途相當廣泛。
上過太空的番椒種子,後續生長型態、營養含量、生物化學特性會是研究重點。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 份量:20 公克
向日葵是常見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通常生長於夏秋兩季,在台灣,六月至九月是向日葵開花的高峰月份。
它常用以觀賞植物、榨取食用油、甚至做為生質能源。葵花籽油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及維生素 E。觀察向日葵種子從太空歸來後,生長發育狀況、植物油中的化學物質含量是否發生變化會是滿有趣的題目。
▌幕後花絮
選定種子的過程中,由於法規與流程的緣故,不得不放棄一些深具代表性的作物──水稻「台梗 9 號」以及「台農 67 號」的種子。
參與計畫的國家必須先將種子送到日本,JAXA 收齊種子後,再連同日本要送至 ISS 的物資一起運往美國,交由美國的火箭發射,把物資送到太空人手上。而美日之間不能互相出口任何稻米種子,所以我們不得不排除水稻;原本擬定的山櫻花種子也因為不能輸美而放棄,改選向日葵。
台灣這四種種子都沒有輸往日本的紀錄,讓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台中分局費了好些時間才完成檢疫工作。
種子要輸入日本,除了要有一般檢疫證明之外,番椒所屬的茄科植物易感染「馬鈴薯紡錘形塊莖類病毒(PSTVd)」,還需另外附上未罹患該類病毒的病蟲害檢疫證明。
這些要上太空的種子,經過檢疫、封裝後從台灣出發,行經日本、美國、太空,再循原路回來,全程 #不會拆封。待種子回台灣,再交給植物學家栽種、研究,看看歷經太空環境洗禮後,植物生長會不會有什麼變化。
▌送種子上太空.計畫緣由
日本 1993 年發起區域性太空組織「亞洲太平洋區域太空機構論壇 (APRSAF)」,串聯許多亞太地區的太空機構,執行不同領域的合作計畫,例如防災救災的「守望亞洲」計畫、推廣太空科學與日本太空艙成果的「Kibo-ABC」計畫。目前有 13 個國家是「Kibo-ABC」成員,太空中心也是其中一員。
在多國合作建造的 ISS 上,日本 JAXA 擁有一個名為Kibo的太空艙。而未來長途太空旅行,人類如何自給自足種植糧食是熱門研究主題,JAXA自2011年就發起「太空種子亞洲未來(Space Seeds for Asian Future, SSAF)」計畫,讓「Kibo-ABC」成員機構送種子到 Kibo 太空艙,研究太空環境對植物的影響。
國立中興大學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防疫小尖兵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臺中分局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林試所-幸福森活
📸底圖:JAXA 人員收到台灣種子後的開箱照。
=======有那麼點相關性的資訊分隔線======
今年「Kibo-ABC」有好幾項亮點活動,除了送種子上太空,還有「KIBO 機器人程式設計競賽」,讓學生寫程式控制國際太空站的機器人。太空中心亦積極參加,台灣預賽已於六月舉辦完畢,第一名為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隊伍「Taipei Fuhsing Robotics Omega」。
因疫情緣故,九月的國際決賽改以連線方式進行。決賽隊伍有機會與 ISS 連線,實際操控站上的飛行機器人 Astrobee!
==========看到這邊的是真愛=============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螳螂的私密生活新書介紹 這集邀請到這本書的作者 #黃仕傑 來節目現場,為大家介紹他所出的第七本書螳螂的私密生活。 內容簡介: 外形奇特的螳螂應該可以說是最廣為人知的昆蟲種類之一,不僅因為牠們擁有炫目的外表,更因為牠們若有所思的表情以及時時不忘祈禱的姿態,讓人不留下深刻印象也難。 ...
常見 台灣原生植物 在 凌宗湧 Alfie Lin 花藝生活美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發表的《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已知台灣原生維管束植物5000多種,但島上隨著不同政權所需帶來的「外來種」,遠超過原生植物;它們在島上的時間如此漫長,已經成為島上居民歷史記憶的一部分,玉蘭花是其中一種典型的代表,它是17世紀由明朝鄭成功從華南一帶引入台灣。
https://e-info.org.tw/node/222017
常見 台灣原生植物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時常看到生物多樣性相關新聞,卻不知道生物多樣性到底是什麼嗎?
還是覺得生物多樣性跟你的生活很遙遠?
好不容易找到環境資訊中心的生物多樣性專欄,點開卻發現每篇都好長,好懶得讀完?
不怕不怕,小編聽到你的心聲了!我們特別與插畫家 玉子日記合作,共同推出配有精美插畫的12篇短文,用簡短的白話文讓你知道,原來我們和生物多樣性這麼近、原來生物多樣性的美好這麼日常!
第一篇的主角是都市中也常見的獨居蜂,雖然大家對這群蜂族較不熟悉,但牠們可是台灣原生植物的主要授粉者,授粉效率是蜜蜂的百倍。
蜂類消失的話,世界上最重要的穀物將無法存活,進而將直接影響人類及無數物種的食物供給。
所以行有餘力的話,不妨在陽台或屋頂種些原生開花植物,如仙草、冇骨消或石斑木等,也別忘了放置些斷木、土石枝葉。打造小小的生態綠洲,讓獨居蜂歡喜到你家作客吧!
點閱全文:【生物多樣性的美好日常】邀請獨居蜂入厝 陽台就是城市綠洲 https://e-info.org.tw/node/217685
繪圖: 玉子日記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
常見 台灣原生植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螳螂的私密生活新書介紹
這集邀請到這本書的作者 #黃仕傑 來節目現場,為大家介紹他所出的第七本書螳螂的私密生活。
內容簡介:
外形奇特的螳螂應該可以說是最廣為人知的昆蟲種類之一,不僅因為牠們擁有炫目的外表,更因為牠們若有所思的表情以及時時不忘祈禱的姿態,讓人不留下深刻印象也難。
螳螂的私密生活揭露了螳螂林林總總的有趣生態以及特有的行為語言,讓野外自然觀察更添樂趣。
此外,台灣螂大校閱詳盡介紹台灣螳螂的種類與生態特色,作者更將其飼養收藏的國外螳螂,以世界螳螂大觀園慷慨分享許多特殊罕見的種類與生態,其中三花的蘭花螳、魔花螳與刺花螳,可以說是將螳螂世界的偽裝行為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讓人大開眼界。螳螂可以觀察,可以飼養,也可製成標本永久保存。想跟螳螂做朋友,這本書是一個最好的開始。
作者介紹:黃仕傑
1973年生於台北,從小就喜歡飼養昆蟲,退伍後因工作傷害,右手4隻手指遭截肢,但對於生態的興趣不減反增,一直是台灣原生植物、昆蟲的愛好者,同時也戮力從事生態攝影。近年來造訪東南亞各國,深入杳無人煙的熱帶雨林,拍攝植物、昆蟲原棲地照片,並為國語日報科學版、數位島嶼網站撰寫生態探訪文章。曾任扶輪社青年服務團團長、國科會生態影片昆蟲顧問、台灣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嘉義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台灣全記錄生態講師,目前專心於自然生態攝影、寫作。
著有『長戟大兜蟲』(親親文化出版)、『昆蟲臉書』(遠見天下文化出版)、『霸王甲蟲小百科』(人類智庫出版)、『超震撼甲蟲王』(人類智庫出版)、攝影作品『蕙蓀林場100種常見的昆蟲』 (國立中興大學林管處出版)、『帶著孩子玩自然』(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螳螂的私密生活』(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IAAUCnVTGI/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Pf6N2fGls8lplsCTdubKRvmC2Qw)
常見 台灣原生植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熱血阿傑抓狂男
邀請來賓: 黃仕傑
1973年生於台北,他還記得幼稚園的時候到公園抓蝴蝶,卻把蜜蜂誤以為蝴蝶,雙手一捧,被就狠狠一叮,從此就把昆蟲魂叮進體內,後來又搬到富陽公園附近,國小那幾年在山上探訪自然是他最快樂的時光,也是他的生態啟蒙期。
國中畢業先選擇工作,卡拉OK的服務員兼圍事,也結交了一群兄弟,開始打架鬧事,逞兇鬥狠,後面短暫考上協和工商,不到半年又被退學,開始專心工作,學習廚師的工作,當兵時也是擔任伙房兵的工作,退伍後的某天,在菜市場幫忙豬肉攤絞肉,一不小心,右手就被絞肉機絞進去,從此右手4隻手指遭截肢,也斷送他的廚師夢。
受傷完他才開始覺醒,找了一個正當工作從頭開始,某天一位朋友約他去貓空找獨角仙,從此再度開啟他對昆蟲的熱愛,從此抓昆蟲、養昆蟲、到最後開始拍昆蟲,到如今也一直是台灣原生植物、昆蟲的愛好者,同時也戮力從事生態攝影。近年來造訪東南亞各國,深入杳無人煙的熱帶雨林,拍攝植物、昆蟲原棲地照片,並為國語日報科學版、數位島嶼網站撰寫生態探訪文章。曾任扶輪社青年服務團團長、國科會生態影片昆蟲顧問、台灣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嘉義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台灣全記錄生態講師,目前專心於自然生態攝影、寫作。現在也是東森幼幼台「好好玩自然」生態講師兼主持人。
著有:
『長戟大兜蟲』(親親文化出版)
『昆蟲臉書』(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霸王甲蟲小百科』(人類智庫出版)
『超震撼甲蟲王』(人類智庫出版)
『蕙蓀林場100種常見的昆蟲』攝影作品(國立中興大學林管處出版)
『帶著孩子玩自然』(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螳螂的私密生活』(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鍬形蟲日記簿』(紅樹林出版)
如有活動需要報導採訪,任何問題洽詢,以下三個粉絲頁,均可連絡!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李基銘主持人mail: a0986650006@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qzEI41kvZc/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3PBAbepjeqMAbGJWjZtn5oJwS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