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連假太魯閣號的意外
相信讓所有台灣人都很心痛
昨天看到一個新聞說
死者中有4人用信用卡購票(剛剛看到變成9人)
可以取得理賠金
看到那篇新聞下的留言
我才知道原來很多人不曉得這件事
我覺得如果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消費
其實信用卡是一個非常棒的工具
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各種回饋及折扣以外
我會很注意的是刷卡的旅平險
(為什麼好像業配文???)
拿我其中一張信用卡的官方頁面來看
『持X銀行信用卡,為自已或家人(限配偶及未滿25足歲之未婚子女)支付公共運輸工具全額票款、或80%以上之旅遊團費,就可享有以下超值保險保障』
白話一點說
只要拿你的信用卡去刷卡購買公共運輸工具的票
就可以享有保障
而且你也可以幫你的小孩或配偶刷卡
所以不用擔心小孩沒卡怎麼辦?
我的信用卡是這樣
持卡人:6000萬(限死殘)、100萬(傷害醫療)
配偶:4000萬(限死殘)、100萬(傷害醫療)
子女:2000萬(限死殘)、100萬(傷害醫療)
另外還有旅遊不便險
我除了自己刷以外,也可以幫阿載刷卡
只是幫他刷的時候保障會變低
我就會讓他自己刷~哈哈哈
各買各的票
當然人都希望不要用到這個保障啊
但如果真的發生什麼事
可以給親屬一筆安家金
我看到有人寫說~這樣死了錢還不是給別人花?
不是別人,是家人呀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自己手上的信用卡
官網裡都會寫每一張信用卡的優惠跟保障
如果你手上的卡都沒有這種福利
就可以去辦一張
不管是買機票、火車、高鐵、客運等
都可以用刷卡付款,給自己多一點保障
用悠遊卡那些是沒有的
要用刷卡的才有哦
請大家告訴大家
能有的保障就不要錯過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7.02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22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
「幫別人買機票保險」的推薦目錄:
- 關於幫別人買機票保險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幫別人買機票保險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幫別人買機票保險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幫別人買機票保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幫別人買機票保險 在 [問題] 長輩堅持機票自己買不一起買- 看板Aviation 的評價
- 關於幫別人買機票保險 在 幫別人買機票保險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幫別人買機票保險 在 幫別人買機票保險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幫別人買機票保險 在 幫別人買機票保險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幫別人買機票保險 在 [#YOYO有問題]搭飛機刷卡保險夠不夠?! 包機.廉價航空保不 ... 的評價
幫別人買機票保險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閱讀 I will teach you to be rich 心得, 平凡人的理財方法 (2021 2月更新及贈書抽獎活動)
為了怕大家看不完我以下很長的心得文章, 先把贈書抽獎辦法寫到最上方 XD。
------------------------------------------
這次感謝 采實文化 的邀請, 再次閱讀這本新書的中文版, 也順便複習一次作者的建議, 許多都是我看完後,目前持續在做的, 如果你對於理財很有興趣, 想要好好的為自己、家人做好財務準備, 並且不想要一開始有太大的壓力, 這本書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謝謝采實文化提供 3 本書抽獎送給大家, 詳情如下
【活動辦法】
1. 在這篇文章按讚 ✅
2. 留言寫下任何你想要書的原因, 或是你想要和哪位朋友一起學習打造你的財務系統 ✅
3. 「公開分享」這篇貼文的話,多一次抽獎機會 ✅
台灣時間 2/8 中午截止, 我會抽出 3 位讀者, 由出版社寄出這本 2/4 剛上市的 “從0開始打造財務自由的致富系統:暢銷10年經典「系統理財法」,教你變成有錢人” (只能寄送到台灣的地址, 國外的朋友不好意思了)。
------------------------------------------
更新版的心得:
我過去幾年曾在不同的 Podcast 聽到 Ramit Sethi 講到他對於一般人的理財建議, 過去都沒有特別的感覺,最近一次聽到後特別有感觸, 於是買了他的書 I will teach you to be rich (中譯版為《從0開始打造財務自由的致富系統:暢銷10年經典「系統理財法」,教你變成有錢人》)來仔細閱讀。 目前第二版是從10 年前第一版的各種讀者建議改進後的修訂版。
對於理財, 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都沒有在學校階段從小培養, 許多家庭也不會特別教育理財,所以普通人對於金錢有很多時候有不切實際的觀念。
在開始理財之前, 書中提到有兩個很重要的問題你需要問你自己:
1. 為什麼你想要變有錢?
2. 變有錢對你來說代表什麼?
每個人對於有錢目標不一樣,在追求財富的之前, 要先知道什麼可以讓你快樂, 你有錢想要改善什麼?
舉例來說, 我的物質慾望沒有很高, 我不太買衣服、鞋子、最新的電子產品。 我想要有錢,因為這樣可以提供給我的家人更好的生活品質, 我希望每年有幾次小旅行,到不同的地方增加視野及人生經驗。變有錢代表如果我和家人出去吃飯的時候可以不用太擔心每個菜單上的價錢,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如果有意外的開支, 我們不會捉襟見肘的付不出來。
Rich Life 是在你喜愛的事務上可以盡情地花費,但在你不那麼在乎的事務上極端的節省開銷。
如果你可以在大的方向上有極大的成果: 像是自動化你每個月的存錢、投資、有個你喜愛的工作、接下工作前談一個更好的薪水。 那麼你就不需要像許多書一樣要你每天省下你可能會需要的咖啡的錢。
建立你的財富系統包含了:
1. 正確使用信用卡
2. 正確使用銀行的帳戶
3. 準備好你的退休帳戶及投資帳戶
4. 在你喜愛的事務上可以盡情地花費,但在你不那麼在乎的事務上極端的節省開銷。
5. 自動化你的投資
1. 正確使用信用卡:
美國的信用卡不僅僅是一個付款工具,也是很好幫助你建立你的信用分數的方式。 如果你有正常的繳費, 你的信用分數可以穩定的增加!在美國,信用分數對於比較大額的貸款(像是房貸、車貸)利率上的差異會很大。 為了要有好的利率,最好早點開始累積信用。
此外,信用卡也有許多額外的福利,福利可能價值幾百甚至幾千美金(看使用的方式) 。舉例來說, 很多信用卡都可以幫你自動增加商品的保固, 如果你用信用卡買手機、電視、等等,在一般的保固(比如說一年) 過後, 還會幫你延長一年(依每張信用卡而定)。 許多信用卡還有買東西失竊的保險。 而最常見的福利還有累積點數換機票 (像是我之前分享的用最少的錢換美國亞洲來回機票,或是最省腦力的換機票方法,在給初到美國、或即將來美國的朋友的各式生活建議中我也提到許多我目前使用也推薦的信用卡)。
許多人用信用卡到非理智的消費, 後來付不出錢後得一直付高額的循環利息。 因為這個利息遠高於市面上一般的投資商品, 如果你有任何卡債, 最好多存錢,從生活中節省,並從利息最高的卡債開始還,早日還清擺脫負債。
2. 正確使用銀行的帳戶:
美國的銀行帳戶分為 checking 及 saving。 checking 是讓你可以開支票的帳戶,幾乎沒有利息, saving 是利息比較高的帳戶,鼓勵大家存錢, 許多 saving 帳戶也有像是一個月最多只能轉出 6 次的限制。
作者很不推薦大家在常聽到的大銀行像是 Bank of America、Wells Fargo 開戶 (怎麼我都有 XD)。 原因是這些銀行常常有許多條件, 常常一不小心就要扣你各種費用。 雖然好像在各地都有分行很方便, 但是有許多網上銀行也可以提供同樣的服務。
Checking account 作者推薦 Charles Schwab 的 Investor Checking。 這個帳戶不需要最低存款,也沒有費用,會給你免費的支票, 如果在任何 ATM 取款,當下有被其他銀行收的手續費都會退還給你。 雖然你需要也同時開一個 brokerage account (股票帳戶),但是你可以開了股票帳戶後也不放錢進去。
我是上次回台灣使用 Capital One 的提款卡提款, 我以為我已經查好在國泰世華提款不需要手續費, 後來還是被收取高額的手續費。 回美國後立刻詢問朋友,大家也一致推薦 Scharles Schwab。 如果你還沒開戶的話,歡迎使用我的連結 http://bit.ly/3aQ0OlJ。一般直接找銀行的公開連結是沒有開戶獎勵,使用這個連結你可以得到 100美金(但我沒有任何獎勵,真奇怪!)。
(2021 2月更新) 最近我開戶也很推薦大家的旅遊提款帳戶 Sofi Money, 這個帳戶和上述 Schwab 有點像,不過更厲害, 一些特點像是: 1. 年利率 0.25%, 接近 saving account 的水準, 2.沒有帳戶最低金額限制, 拿到獎勵後把錢都領出也沒問題, 3. 沒有帳戶管理費, 4. 全世界 ATM 提款都免手續費, 不論是在美國或是出國旅行領錢都很方便 (如果是最近開戶的好像要選擇是它合作的 Network 才行了), 而且開戶放 $500 就可以得到 $50 開戶獎勵, 還有不時會有活動,做 2 次 $500 美金薪水 diect deposit 就可以得到 $75 的獎勵,這是我的推薦連結,歡迎使用 http://bit.ly/3jlRsly(直接在 Sofi 網站上開戶還沒有獎勵呢)。
Saving account 部分作者推薦了 Ally Bank、Capital One 360、Marcus 等等。 我個人目前是有 Marcus, 年利息是 0.55% (2021 年 2月的狀況)。 作者建議除了利率外,也要考慮銀行的風評及可能的費用。 你也可以參考NerdWallet 這篇文章 11 Best Savings Accounts of February 2021 ,查詢利率及好的風評帳戶。
最重要的就是,盡可能避免被銀行收各種手續費。 如果有被收取的話,通常第一次打電話去和銀行談判都可以得回被收取的手續費。
3. 準備好你的退休帳戶及投資帳戶:
美國的退休金帳戶是 401k, 通常一般的公司都會提供。 401k 的好處是用稅前的錢放到帳戶內, 等於是當下少被扣了所得税(退休時領出才付稅)。 許多公司也有不同程度的 matching ,員工放一定金額,公司也會提撥一定的金額,等於是免費送錢給你,鼓勵大家存退休金。
另外也有像是 Roth IRA 等的帳戶, 好處是用目前稅後的錢進帳戶, 未來帳戶投資的資本利得是免稅的。
不論是當下免稅或是未來免稅, 都是藉由這樣的帳戶來累積你未來的財富!
4. 在你喜愛的事務上可以盡情地花費,但在你不那麼在乎的事務上極端的節省開銷:
為什麼許多人存錢都失敗呢? 作者舉例到說很多人是因為生活型態改變太大,後來無法適應就放棄了。 如果有一個人每天早上要喝咖啡,才可以有好的精神工作, 硬要他不喝咖啡省錢,其實犧牲了他的工作效率,心情可能也不好。
重點應該是確認自己重視什麼, 可以犧牲什麼,並且來改變開支。 有些人不介意和人一起分租房子,在房租上節省。 有些人不介意一定要吃餐廳,可以省下外食費。 從了解自己的習性,並且在自己不需要的事物上省錢, 可以更容易的達到存錢的目標。
你每個月稅後的薪水, 大概 50~60% 是像房租、水電等固定開銷, 最好有10% 的錢存到退休及投資帳戶,另外 5~10% 存到像是你想要的旅遊、要買給家人朋友的禮物、未來的房子頭期款、或是緊急基金等等。 最後也安排 20~35% 是讓你可以自由花用,不會有罪惡感的錢。 因為你已經有系統的存錢了, 所以你每個月花錢可以花在任何讓你開心的事物上。
為了要達到上面的效果,你需要做個預算計畫, 規劃每個月在像是買食物、外食、娛樂等等開始的預算。 最好每一兩週確認一下花費, 如果已經花太多了, 在朋友邀約的時候就要堅守立場拒絕邀約。
省錢是有極限的, 薪水的往上空間則是無限, 如果你可以在工作上表現良好獲得升遷加薪, 存錢及花錢也會更容易。 書中也談到一些要求加薪的方法及技巧, 讓你和老闆事先訂好目標,並且有系統的追蹤進度。
5. 自動化你的投資:
報章雜誌上總是有許多專家發表對於接下來股市表現的意見,事實上, 沒有一個專家可以真的連續幾年成功預測市場的走向。這也是為什麼市面上的主動基金幾乎長期沒有可以打敗像是 S&P500 指數的績效。 台灣的綠角是指數化投資的擁護先驅, 他的部落格有許多指數化投資的好文章,大家可以參考他這篇詳細解說指數化的文章: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指數化投資 。
作者最推薦大家投資像是 Target Date Funds 的基金。 Target Date Funds 像是 Vanguard Target Retirement 2055 Fund (VFFVX) 這種基金, 依據你大概退休的年紀來選擇目標年份。好處是這種基金會自動幫你平衡基金內的投資標的。 以今年 Vanguard Target Retirement 2055 Fund 組成來說, 近 90% 是股票, 10% 是債券, 如果股市漲很多的話, 基金會自動賣掉股票的部位,並增加債券來維持比例。 這種基金的組合有全世界的投資標的, 是最無腦省力又方便的投資。
另外還可以的投資像是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好處是費用可能可以很低,但是要自己選擇哪些基金來投資, 管理上也需要自己多花時間來依據績效來再平衡投資組合。
許多人覺得房地產是很好的投資標的, 但事實上,加上房子的房屋稅、各種維修成本、買賣的交易手續費,在美國的房地產投資大部分時候並沒有比指數化投資有更好的報酬。
許多人會好奇哪時候會賣掉投資? 作者說他是不賣的,從歷史上來說, 買進並持有比一直擇時進出的投資效益高。 大家常常因為股市波動而心煩氣躁,但像作者投資一個月不會花超過 1 個小時檢視投資狀況, 其餘時間都是快樂的過自己的生活。
看完這本書後, 我檢視了我的投資狀況, 我在書中前幾個章節部分算是有做好, 但在自動化投資的方面則是有待加強。 我的投資主要是買 VOO (Vanguard S&P 500 ETF), 但是我一直都想要在股市跌的時候再進場, 在過去 3 年股市持續上漲的狀況下, 我的投資機會沒有很多,報酬也沒有很理想, 我想未來我也要自動化每個月的投資, 並且增加 target date funds 的投資。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給巴菲特曾打電話問巴菲特:「您的投資體系這麼簡單,您是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為什麼別人不做和您一樣的事情?」巴菲特回答說:「因為沒人願意慢慢的變富。」。 許多人追求找尋當下最熱門的股票, 但是有可能今年漲了 300%, 明年績效跌了 80%, 把賺的收益連同本金都陪了。
巴菲特的10年賭局, 說名了S&P 500 指數績效比大部分的主動基金報酬都好,但大部分人都不想看起來慢慢的變有錢,追求刺激反而在投資的路上落後了。
總結來說,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財富系統, 有效率的使用好的信用卡福利、利用好的銀行帳戶來存錢及處理開支、 建立預算及在不那麼注重的花費上省錢、在讓自己快樂的方面消費、及使用低成本的指數化投資或是 target date funds 幫助達到增加資產的目的。
如果你迫不及待想要先買書來閱讀, 以下是書籍連結,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書展被取消了,讓許多出版社過的很辛苦, 剛好大家需要多待在家裏, 可以趁這個機會多投資自我, 多閱讀,多總結寫作 (參考之前文章: 為什麼我建議你開始寫文章、或是任何形式的內容創作),不僅自我提升,也可以幫助一直很辛苦的出版業呢!
I will teach you to be rich。 Amazon 連結:
https://amzn.to/2KupS4H
從0開始打造財務自由的致富系統:暢銷10年經典「系統理財法」,教你變成有錢人,博客來中文版連結: https://bit.ly/3oM1ai9
部落格原文: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19/06/money-management.html
幫別人買機票保險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譚新強:美國面對政治三元悖論:(1)經濟 (2)抗疫 (3)打壓中國
Covid疫情把全世界放進了冰箱3個月。現在每個社會都逐漸解凍,進度不一,中國控疫較佳,恢復得最快。美國控制得差,死亡人數剛超越10萬,多過韓戰加越戰的美軍死亡總人數!毫不意外,特朗普又再搖擺回到輕視疫情,煽動持槍者「解放」各州份,簡直草菅人命!
保護國民生命安全本是政府最基本責任,疫情是一次嚴峻能力測試,結果頗出人意外,最不科學化、最不尊重生命,結果感染比例最高、死亡人數和死亡率最高的,幾乎全都是西歐國家如英國、法國、意大利、瑞典、西班牙和荷蘭等,連德國也頗失敗。美國死亡率比西歐略低,但宗數就非常多,Georgia和Texas等州份急重開,感染個案再度上升。
疫情熱點轉移南半球
除此,一如傳染病學家預期,疫情熱點已轉移到南半球,包括巴西和秘魯等,中東也頗嚴重,非洲宗數也在上升,但數據不太準確。亦即是說,Covid將成為endemic,今年秋冬,極可能重回人口較多的北半球。希望真的今年底就能研發出有效疫苗,但成功率絕非百分百,即使成功,有效率亦不是,60%至70%已不錯。即使有了疫苗,如何大量生產仍是個難題。加上美國已變得很自私,不可倚靠它願意賣給其他國家(捐就更不用想)。所以希望中國盡快研究成功,必更願意跟世界分享,造福人類。
隨着世界重開,很多B.C.未解決的問題,A.C.也陸續回來,包括美國總統選舉和最重要的中美修昔底德陷阱式全面鬥爭,包括香港問題、貿易戰和科技戰等等。疫症沒有解決這些難題,但是個分水嶺,有直接和間接影響,甚至可改變結果。
特朗普的最優先任務當然是成功連任(不要誤會是美國)。很多人以為特朗普必贏,其實選情仍非常接近,且離開大選仍近半年,變數仍多。美國貨幣和財政刺激雙管齊下,印了3萬億美元,又派了2萬億,今年財赤或升至前所未見的GDP 15%以上。
對比2008年,今次拯救行動較快,規模更大,而且更「聰明」(蠱惑?)。政府除借錢給中小企外,更以「直升機」形式,派錢到消費者手中,亦即會計上讓企業以收入形式進帳,對股價來說,遠比以債或入股形式入帳更好。特朗普甚至曾說,如有需要,可直接買下所有航空公司未來兩年機票!這樣做法,跟造假帳有何分別?
在此情形,美股怎可能不強力反彈?標普距離歷史高位只約10%,納指更只約4%。但不要誤會這就對特朗普選情有很大幫助,請留意他也不再經常提起股市表現。因為受惠股市的主要仍是top 1%的富人,如果再炫耀股巿表現,只會激怒99%的老百姓。絕大部分美國人面對的實體經濟是另一回事,失業人數近4000萬,失業率近20%,第二季度GDP將前所未見的下跌近40%!即使經濟重開,估計年底失業率仍將高企在10%以上。
經濟學家Mundell提出宏觀經濟的trilemma(三元悖論):不可同時擁有(1)穩定匯率、(2)自由開放資本帳和(3)獨立貨幣政策。經常以中國為例子,大部分時間,內地選擇(1)和(3),寧願稍為控制資本帳;而香港則選擇(1)和(2),貨幣政策就外判給美聯儲。
美國現在也正面臨一個更棘手的政治三元悖論。如要成功連任,特朗普必須平衡互有矛盾的3件事,只可選擇三之其二:(1)盡快成功重啟經濟,脫離有史以來最急的經濟衰退;(2)成功控制疫情,並防止嚴重的第二浪爆發;(3)如何應付中國崛起的挑戰。現在美國選擇的是(1)和(3),殘忍地放棄控疫。較合理和人道的選擇當然是(1)和(2),摒棄阻擋中國發展的歪念。
美國充滿樂觀的愛國者,他們認為疫情將很快變成過去,一切將回復正常,今次衰退亦將是有史以來最短的一次。名策略師Tom Lee更預測標普將在年底前再創新高!這個預測不是無可能,但如成真,將完全是無限QE的功勞,跟基本面脫節,PE高達30倍以上!
不過,成功重開經濟的前設是成功控疫。過急重開,但仍未有足夠測試系統,接觸追蹤系統和人手,後果堪虞,出現第二浪的機會很高。再加上美國的嚴重反科學傾向,例如特朗普支持者拒戴口罩,簡單的科學事實,已淪為部族圖騰。他們亦拒絕承認家居隔離無用,幾同謀殺,跟民主一點關係都沒有。用藥也不妥,迷信效用有限的HCQ,當然拒絕跟香港學習,用證明非常有效的Kaletra加Interferon beta-1b和Ribavirin的雞尾療方。不科學,所以就一直無法把每天感染個案大幅減少,平均死亡人數更高企在1000以上,非常恐怖。
政府又再妖言惑眾,忽悠國民所謂群體免疫是一條可行甚至更佳的路,根本毋須防止感染。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致命謊言,Covid是一個死亡率非常高的疫症,更尚未完全了解康復後患,連有否長期免疫力都不知道。提出此無良建議無非兩個原因,第一是他們知道死的大多數為低收入、年紀較大的黑人和其他少數族裔,對上等白種人影響不大。第二,他們口雖硬,但其實經濟面臨崩潰,悲哀的事實是美國沒有選擇,必須賭一把,盡快重開經濟。我終相信特朗普的一句話,「殘忍承諾」無論第二浪多嚴重,也絕不會再次停擺經濟。但問題是如第二浪的每天死亡人數是二千、三千或更多,死的將不止是窮黑人,連白人的父母、朋友,甚至子女都將愈來愈多染病和去世,他們會否真的仍然鐵石心腸,視若無睹,繼續參加派對和進場觀看球賽?我非常懷疑。
處理疫情失當,連累經濟崩潰,總統當然責無旁貸。但特朗普仍無恥地拒絕承擔任何責任,至此他的無能和自私已表露無遺,只有完全盲目的人才會仍讚揚他的聰明才智和處事能力!
特朗普盡力推卸責任,最佳替罪羊是中國,順帶把世衛拖落水,為了自保連CDC也不放過。把所有問題都賴在別人身上,尤其是異族,激發出醜陋的種族主義,是歷史上最有效推高支持率的不二法門,手法跟希特勒雷同!B.C.前的近兩年,美國已以所謂不公平貿易和華為間諜活動威脅國家安全(毫無證據)等藉口來攻擊中國,挑起了貿易和科技戰。中國忍讓,終在今年1月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疫情拖延了第二階段談判,科技戰也稍為休歇,但近日美國又再加強針對華為旗下海思的技術限制,同時又拉開金融戰線,威脅中概股上市地位。
上周某大投行安排了一個小規模CIO電話峰會,其中一位參加者為Stanley Druckenmiller。他現時投資態度較為審慎,但認為特朗普極需要落實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所以暫時不會把貿易戰升級。但到了八九月,如選情不利,就可能採取行動。
港區國安法屬內政
這猜測有道理,但中國不是一個只懂捱打的被動者。因為美國的長期無理打壓,中國的國家安全意識也在上升。B.C.前香港社會動亂嚴重影響普通市民日常生活,更傷害基本行動和言論自由,甚至生命安全,所以在A.C.後無法不出手,直接由中央成立港區國安法。這是純粹內政,但亦是反守為攻的一着。中方沒有低估美反應,放棄香港單獨關稅區和貿易地位是意料中代價,恐嚇制裁某些香港和內地官員,只是不管用的小動作。
科技戰的升級對半導體技術發展影響較大,但即使不推國安法,不見得美國會放過華為(替孟小姐不值)。中國定必再加緊整個產業鏈的本土化,包括EDA和生產器材,不容易但亦不是沒可能,時間問題而已。台積電仍有義氣,雖答應到Arizona設廠,但並未放棄南京廠房。ASML也受影響,但荷蘭公司未必完全聽從美國指令。說到底,7和未來5、3納米技術固然重要,但主要是手機端才需要最細小和省電的芯片。伺服器也需要速度,耗電量對成本重要,但不是最大問題。在很多工業,即使國防等應用,體積和耗電都不是大問題。
最關鍵是5G各樣標準的制定權,在這方面似乎華為仍有頗大優勢,佔據近半的IP產權。美國的最大弱點是隨着原來AT&T的解體,Bell Labs的沒落,最後連Lucent都被Alcatel收購,然後再跟Nokia合併,美國已再無任何大型電訊器材公司,所以司法部長Barr才會越權建議美國收購Nokia和Ericsson。中方還擊,主要需看兩個層面:貿易和金融。貿易戰或將升級,但如連第一階段協議都不能落實執行,對美國農業影響尤其嚴重。Wisconsin和Iowa等重災區,亦是關鍵的搖擺州份。
如貿易戰再升級,美國將企圖加速把生產鏈搬離中國,最好是回歸美國。說容易,做非常難。A.C.後,每個美國工人的醫療保險費必飛升,疫情期間,連自僱人士都拿到失業金,即意味着僱主在未來不能再輕易剝削gig(兼職)工人的各種福利,是所有僱主(例如Uber)的頭痛。台積電講得最清楚,美國生產成本高昂,如無政府補貼,不可能搬去。雖沒公布,但估計美國將提供上百億美元資助。但不是每家企業都如台積電般重要,普通工廠怎可能負擔成本?
搬到其他發展中國家一定會繼續,但未來兩年肯定減慢。中國疫情控制得最好,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等仍是每天數千宗的熱點。即使蘋果或P&G等有興趣尋找新的供應商或設廠,旅遊仍是個大問題,有誰願意當「死士」? 況且A.C.後企業元氣已傷,有能力再花錢分散投資在多條供應鏈和大增庫存嗎?2008年後,銀行被迫去槓桿,ROE大跌,從此市場給予的估值更低。工業股亦可能出現類似情况。
金融戰較新,馬上最受威脅的是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但這個影響有限,且可能有利於香港,損失的反而是美國的交易所。限制美國投資者投資中國,同樣最大損失者也可能是美國。經常帳和資本帳,是一個錢幣的兩面,如美中貿赤真的能縮小,那麼相反美國流向中國的資金理論上極可能將增加,中國則將減少在美國的投資。MSCI給予中國的權重遠比中國佔全球GDP比例低,且大部分美國投資者仍低配,令到再減持更困難。
中國正在試探美國的底線,敢不敢真的阻礙中國自由使用美元,包括干預香港的聯繫匯率,甚至針對中國擁有的一萬億美國國債,進行選擇性違約,或凍結中國的美元資產。數年前,這些事情根本毋須討論,絕不可能發生,希望現在機會仍不大,但甚麼都變得有可能。
美國必須三思後果。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美國亦倚賴外債填補雙赤,如隨便干預美元持有人的權益,定必大大影響全球對美元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中國也有強大的反擊能力。中國不單止是世界工廠,亦是個巨大市場,以PPP計算,早在2014年已超越美國。在緊急情况下,可拒絕以美元進行貿易(可改用人民幣、歐元或甚至SDR),迫使世界各國在美元與中國(貨和市場)之間作困難的選擇。中美貿易,即使願收美元,或許加價10%。
中美競爭是一場馬拉松
中美競爭是一場馬拉松,短期美國來勢洶洶,似佔上風,但長期局勢未必一樣。最重要事實仍是中國人口是美國四倍多,STEM畢業生是八倍。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增長率仍比美國高,今次疫情對美國影響亦較大,所以兩國GDP差距突然加速收窄,今季甚至叮噹馬頭。如美國跌到第二位,還能維持美元的高昂特權多久?
美元的最強支柱當然是軍事力量,並非黃金儲備。但當世界警察不容易,美國國防開支近8000億美元,多於後面九個國家的總和,比19世紀英國執行的"two power standard"更誇張!美國的海外軍事基地更多達800個,中國則只有一個。這麼龐大的國防開支,在戰爭時或有作用,但當然誰也不願見到大戰。但在A.C.後負債纍纍的年代,這就是百上加斤的超巨負擔。世界一哥還勉強可靠印鈔票來充撐場面。數年後當失去寳座時,怎麼辨?
(中環資產持有台積電、Apple及ASML的財務權益)
幫別人買機票保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07.02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22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YouTube紛絲NT1,000元折價專屬優惠,直接輸入代碼:「07pjNj6l」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現在有很多人在人際關係裡面覺得好像得特別去呈現自己的溫暖跟溫度,好像有點惺惺作態,彷彿呢那很酷,或者是很自我的呈現,才是叫做真正的做自己。
那當然了,每一個人自我呈現的方式都有他自己的出發點跟想法,我在這邊呢也不太好做多餘的評論。只是呢!如果回到你的生命當中,你希望得到更多的好處,你希望跟人有一個更好的交流,那麼我今天跟你分享這個心理學實驗,或許就會對你很有幫助。
在美國天普大學心理學家林德博士跟波蒂雅博士,他們在1995年跟1996年連續兩年都做了一些有趣的實驗。他們呢用某一家餐廳作為實驗的場地,然後呢看看當我把收據交給用餐結束買單的客人之後,在這收據上面我留下什麼樣的記號會影響我得到更多的小費?
在1995年的實驗是這樣哦,他設定兩個實驗的變數,第一個變數是當我給客人收據的時候,在收據上面寫上「謝謝」兩個字,而另外一個變數就是我在收據上面「沒有寫」任何字。
到了1996年呢,他的實驗呢也是設定兩個不同的操弄,第一個操弄呢是在收據上面畫一個笑臉的符號,但是另外一個操弄就不畫任何的笑臉。
結果呢!兩個實驗都告訴我們,當你試著呈現出一些溫度,讓人覺得溫暖,讓人覺得親切的時候;也就是無論在你的收據上面寫上謝謝,還是畫一個笑臉,你所收到的小費金額和收到小費的幾率都比另外一組沒有做任何表示來得更高。
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回想一下,今天我開頭跟你分享的,如果你覺得你要裝出一副很酷,或者是很自我的態度,這沒有關係,這是你的選擇。
如果你表現出很酷很自我的樣子,但在此同時,你又在心中很期待別人能夠善待你,多給你一點好處,多給你一點寬容。那我說實在的一點,別人就算要給你好處,別人就算要給你寬容,你的樣子也讓別人給不下手啊!
所以呢!我常常會覺得給別人溫度、給別人溫暖,去呈現一個哪怕是禮貌;那到不是在背後,我們一定要祈求在立即或馬上的狀態得到些什麼?而是它是一個人際交流之間一個很重要的基礎。
當有了這份基礎的時候,彼此之間我們難免會犯一些錯誤,或者是我們難免需要別人,幫我們一把,這時候我們不就等於幫自己買了份保險,當有需要時候別人會願意伸出援手,不是嗎?
所以希望你聽到這邊可以好好思考一下,是不是給人溫度,就等於給自己更多的好處呢?
我是凱宇,跟你做分享。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內容。
另外呢!在今天的內容談到的我們怎樣不卑不亢,恰如其分的去呈現出我們的溫度,創造更好的人際連結,我想在這方面的學習是需要下點功夫的,我在5月18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課程會對你很有幫助,在我錄製這段內容的同時,我們的名額已經在倒數了,所以很期盼你能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在5月18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
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幫別人買機票保險 在 幫別人買機票保險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幫別人買機票保險 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 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投資理財前,非學不可的會計入門與金錢知識【 ... ... <看更多>
幫別人買機票保險 在 幫別人買機票保險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幫別人買機票保險 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 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投資理財前,非學不可的會計入門與金錢知識【 ... ... <看更多>
幫別人買機票保險 在 [問題] 長輩堅持機票自己買不一起買- 看板Aviation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
有個問題我一直不了解 也不知道爬文應該下什麼關鍵字 想詢問一下各位的看法
最近規劃帶長輩出國時遇到一個問題
他們很堅持自己的機票要用自己的卡刷 不是錢要自己付的問題
是他們說什麼 這樣才有保障(指信用卡刷機票的保險的部分)
因為我也算是個出國新手 長輩出國次數比我還多 我想要說服他們也不知道怎麼講
我問身邊朋友 大家也都不明白
希望有人能幫我解惑 有沒有人也是很堅持這個的 原因何在?
那個保障真的那麼重要嗎?
每次要買機票 都要一張一張買一張一張刷我好崩潰
而且這樣行李的額度也都不能加在一起算QQ (我只有搭過廉航 一般航空不太清楚)
甚至如果他們知道我跟朋友出去的機票不是自己買的 還會被碎念
可是大家一起出門 一起買機票比較方便...一張一張刷 不是很惱人嗎Orz
想請問各位前輩們 他們所謂的保障真的有那麼必要嗎?
我真的不懂為什麼要堅持這個點 有沒有人家裡跟我的情況是一樣的?
還是說其實大家都是自己的機票自己買 都不會大家一起買?
先謝謝各位耐心看完文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22.241.16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viation/M.1519207090.A.89B.html
因為我跟朋友出去的機票都是我幫大家買的 每次買 朋友們都沒有說他們要自己刷
都讓我一個人幫他們買好 身邊問了好多人也都是一起買
只有家中是堅持要分開買所以我才有這個疑問 覺得很奇怪
關於信用卡優惠 卡片其實都不是什麼頂級卡 也沒有堅持要刷我自己的
所以我原本的想法只是單純的想說 是否能統一用一張卡刷就好(誰的高刷誰的也行
然後機場接送 停車 或是貴賓室的這些 其實我們或是長輩自己跟團出去也都沒有再用
也沒有說覺得長輩比我蠢 只是想了解一下為什麼這麼堅持
也都沒有為了這件事情跟長輩鬧得不愉快
只是不明白原因
長輩都沒有自己買過機票的經驗 都是跟團出去的
那因為這次購票都是我處理 幾張票就是重訂幾次 然後聯絡資料也都是我
所以我訂了幾張就收到幾份聯絡信件 找信看資料的時候 就要一封一封打開來
我只是單純想說可以簡化事情處理的程序就簡化
看了大家的說法 發現蠻多我沒考慮到的事情 謝謝大家的回覆
另外關於廉航的部分 我沒有認為是常態
所以我才很謝謝樓上大大告訴我說一般航空 是可以分開買一起算額度的
因為我當初提到這點的時候 長輩也不知道可以一起算
所以我們原本打算行李要各自算好以免超重
另外機票其實都處理好了 只是我好奇發問 很謝謝大家的回答:)
※ 編輯: veriw (36.239.152.11), 02/21/2018 21:35:5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