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不挑食的關鍵營養
根據2019年台灣營養基金會的調查,在台灣有七成的小學生有挑食的問題,而挑食的問題造成兩極端的問題:1) 大約四成學齡兒童體重過重,2) 另外一半的家長擔心小朋友營養不足(營養不均)而影響成長發育與學習效率。營養是兒童成長發育的關鍵,所以如何讓小朋友開心吃飯不挑食是爸媽們最關心的議題。
『挑食』可以分成三個層面:
一、 正餐吃不多(但零食吃很多)
零食點心吃太多,一定會擠壓到正餐的食慾與份量。大多數的零食口味比較重(尤其是過鹹)可以大大的刺激食慾、令人一口接一口,當零食吃飽了,自然正餐就吃不下了。而且相對起來,正餐的烹調如果無法像零食餅乾的高鹽,高糖與高油,自然就無法吸引小朋友的食慾了囉。
另外,大部分的零食屬於熱量高、營養價值低,甚至還有加工品的風險與危機。所以,一定要好好的管理。
但是小朋友下午下課肚子餓、想吃零食怎麼辦?與其防堵不如挑對食物請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1. #距離正餐2小時:如果晚上6:30吃晚餐,零食請在4:30要吃完。
2. #避免人工添加劑:部分食用色素已經被證實會造成兒童過動症的風險,而防腐劑會造成肝腎的負擔,而氫化油則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機。
3. #盡量選擇天然的食材:優格、堅果、水果、沒有太多添加物的低鹽餅乾,都是不錯的選擇
二、 食慾不振沒胃口
如果不是因為零食而壓縮的正餐的份量,那就要想辦法提高食物的色香味。有時候許多家長為了健康的訴求,反而刻意不使用調味料,但是,不好吃的食物自然就無法吸引小朋友多吃一點啦。
1. #善用天然的辛香料:食物好吃,自然就吃的多啦。黑胡椒,檸檬,香菜,義大利香料,適量的醬油與鹽...其實都可以使用,萬一稍微鹹一點,多喝水幫助排除就好囉。
2. #特定營養素:除了鈉,礦物質鋅與維生素B群是否充足也是影響食慾。含鋅量高的食物:貝類(蛤蜊,牡蠣),瘦肉、豬肝、內臟。維生素B群高的食物:瘦肉,糙米,牛奶,雞蛋,內臟。
3. #開胃食物:飯前吃點水果,尤其微酸的水果有助於開胃,像是柑橘類,蘋果,奇異果,鳳梨,不但酸酸甜甜的有助於開胃,還富含酵素可以幫助消化喔。或是來杯檸檬酵素飲,也可以刺激食慾,自然正餐會吃更多喔。
4. #照顧好腸道:腸道菌叢的健康也是提升食慾的關鍵,平時多補充益生菌來維持腸道菌相的健康超級重要的。同時請多吃酵素含量高的食物,或是補充酵素飲,來讓食物完整消化吸收,避免腸道的老化,也是關鍵。
三、 不喜歡特定的食物
小朋友對於特定食物的喜好,往往是幼兒期的飲食印象所根深蒂固。不過食農教育專家指出:透過食物的烹調體驗可以改變既有的印象。尤其是親子一起切洗、烹煮食物時,孩子們會對料理增添了更多的連結,包含:開心,好玩與父母的關愛。當然,自己做的料理,也更可以自己吃光光喔。
有句話說『#沒有壞小孩,#只有壞食物』,因為壞食物影響了小朋的的食慾、腸道健康、腦袋運轉…,所以,好好了解營養的均衡,好好規劃每一餐(包含點心)的節奏,還有用心設計每一份料理(包含點心)元素,就是給予孩子成長發育最棒的禮物。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