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虎媽遇上豬隊友,當書呆子遇上女頭目
到底是誰綁架了誰?又是誰要拯救誰?歡迎光臨瘋狂亞馬遜......
書呆子艾略特出身顯赫的將軍世家,母親則是鼎鼎大名的人類學家。為了逃離虎媽的控制,艾略特獨自申請到博士獎學金,前往世界上最危險的亞馬遜尋找傳說中的烏托皮族。原以為這是人類學家就近觀察原始部落的好機會,沒想到烏托皮的頭目竟然是個女的,她不但有手機,而且抽菸、酗酒樣樣來!女頭目狂放不羈的野蠻特質深深吸引了他,艾略特從一介書蟲,搖身一變成為一代毒梟斜槓壓榨勞力的資本家,以科學化的方式提高烏托皮族淘金的產能,好讓他們可以去「老王雜貨店」血拚個夠。另一方面,虎媽趕來南美洲萬里尋兒,一幫智商堪憂的法國軍隊成了她的豬隊友,愛子還沒找到,卻沿路招惹了鄰國軍隊、莫名其妙在「老王雜貨店」引發槍戰。究竟在這原始的亞馬遜叢林裡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而母子倆又能不能逢凶化吉展開大和解呢?
【關於電影】
當瘋狂喜劇遇上雨林奇聞 深入雨林實景拍攝的嶄新民族誌
本片為法國新銳導演雨果・貝納莫齊和大衛・卡維格里奧利合力編導的首部劇情長片。故事靈感來自兩人的共通好友,一名鑽研秘魯巫師、密宗的人類學家口中的真實事件。他的一名人類學家同事花了好幾個月在雨林中研究,並與當地部落的巫師學習祕術,卻在準備要前往玻利維亞的一個部落時,在雨林迷了路,到了一個非常潮濕陰暗的地方,在那裡度過了一段宛如地獄的日子。
這樣的經歷分享,讓雨果和大衛意識到這很可能成為一個不錯的喜劇題材背景,於是著手進行編寫。由於兩人都是韋納・荷索的粉絲,片中也特地向其致敬,加入宛如荷索紀錄片中常出現的黑色幽默旁白,讓男主角文森・德迪恩在片中穿插唸著宛如國家地理頻道式的畫外音,打造另類喜感。全片於位在印度洋西部的法屬小島留尼旺拍攝,兩人坦言,儘管相較於亞馬遜雨林,留尼旺可說是親民許多,但多變的雨林氣候仍為拍攝帶來許多困難。拍攝的日子大多陰雨綿綿、陽光不足,氣象預報APP的準確度也極低,攝影器材更時常因為過度潮濕而故障,演員和工作人員還得在克難環境下,踩著泥濘上工,拍攝難度相當高。
法國超級天后凱薩琳・丹妮芙喜感演出,法國連映嗨翻180天
本片雖是兩名年輕導演的長片處女作,卻相當幸運地請來法國影壇超級天后凱薩琳・丹妮芙演出。凱薩琳在片中飾演霸氣十足的虎媽,與飾演她那胸懷壯志卻涉世未深的單蠢兒子文森・德迪恩,兩人妙趣橫生的母子對手戲,可說是全片最大看點。對於凱薩琳的參演,導演大衛坦言:「首部劇情長片便有機會和傳奇女星凱薩琳・丹妮芙合作真是太幸運了!她的加入帶給我們很多信心,感謝她如此相信我們這樣一個年輕的團隊!」而劇場出身的文森的演出,也讓兩位導演給出極高評價,稱文森可說是新世代喜劇演員中,足以被稱作巴斯特・基頓接班人的一個。文森對於此次有幸演出凱薩琳的兒子,也直呼簡直是莫大的殊榮。此外,在片中穿著美式,總是躺在沙發上一邊吃洋芋片、一邊看著電視上播放西方節目的部落女頭目,則找來法國女星愛麗絲・貝萊迪演出,為了揣摩這個角色,愛麗絲也特地修改口音,讓自己更貼近角色的身分。導演也藉由這個深受西化的頭目角色,對資本主義的入侵、文明社會的幻象提出反思。本片於去年七月在法國上映,創下票房佳績,連映超過180天。
《野蠻糾碴隊 / 恐怖雨林》 - Terrible Jungle | 台灣版預告 - Trailer Taiwan (20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86vgnDGMYE
野蠻糾碴隊 Welcome to the Jungle
冒險
喜劇
上映日期:2021-07-14
片 長:01時31分
發行公司:天馬行空
IMDb分數:5.3
導演:
雨果貝納莫齊(Hugo Benamozig) 、 大衛卡維格里奧利(David Caviglioli)
演員:
凱薩琳丹妮芙(Catherine Deneuve) 、 文森德迪恩(Vincent Dedienne) 、 愛麗絲貝萊迪(Alice Belaïdi) 、 強納森考亨(Jonathan Cohen)
官方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skydigi
https://www.skydigient.com/
幻象 imdb 在 康妮可電影影評 connicol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燃燒女子的畫像》:「“失去”這門藝術,並不難精通」。(有雷)
-
標題借用的是美國詩人伊莉莎白畢夏普的詩《一種藝術》的開頭,後面緊接著的詩句是「有許多事物似乎本來就該被遺失,真的失去它們也算不上什麼災難」。🦁️編我坐在戲院裡,腦中一直想起這首假裝坦然面對「失去」,卻不停被字裡行間的悲傷背叛的詩。看似在說自己坦然接受了生命中失去的一切,卻怎麼也藏不住內心的想念。
-
《燃燒女子的畫像》講述的是畫家瑪麗安受僱要在富家千金艾洛伊茲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她完成一副要送給婚約對象的肖像畫。這也逼得瑪麗安白天必須陪伴、觀察艾洛伊茲,再利用晚上的時間作畫。隨著兩人關係越走越近,畫家與模特兒之間的界線也慢慢模糊。
-
➡️「看我/看妳」
關於「看」,有無數的文章與藝術理論書籍探討過「看」與「被看」之間的權力落差。西方藝術傳統中,與觀眾對視的畫中人物往往不單只是被動的被看而已,而是反過來也在「看」觀眾。相反的,如果畫中人物的眼神飄向別處,那這人物就容易淪為單純「被看」的意淫對象。「看」者,好比達文西的《蒙娜麗莎》或馬奈的《奧琳匹雅》;「被看」者,例如庫爾貝的《沈睡的裸體女人》抑或是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
-
說了這麼多,其實是想討論《燃燒女子的畫像》中關於「看」的幾件小事。首先是瑪麗安告訴艾洛伊茲自己其實是受聘來替她畫肖像的畫家後,艾洛伊茲悻悻然的那句「所以你才那樣看著我」。我個人對這句話的解讀一是艾洛伊茲對於「被看」非常敏感,二則是她以為瑪麗安每天盯著她看是因為對自己有好感。這也是劇本第一次從被畫者的角度看事情,提醒觀眾畫家與被畫者之間並不是單向的交流。劇本第二次點明這件事,是在艾洛伊茲那句「你看著我時,我又看著誰呢?」,用一句台詞打破了畫家凌駕於模特兒/繆思之上的假象。
-
至於肖像,《燃燒女子的畫像》刻意挑選了最有意思的婚禮肖像來探討「看」與「被看」。既然是肖像,畫中的人物就勢必得與觀眾對視。傳統的肖像多半是炫耀畫中人的財富、博學、戰績或者地位,因此肖像容易給人一種畫中人居高臨下與觀眾對視的感覺。觀眾,在肖像面前,並不是「看」,而應該說是「被引導著看」,此時的權力其實是掌控在畫中人物手上。(比方說大衛的《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或是霍爾班的《使節》。)但婚禮肖像卻反轉了肖像的作用,硬是將畫中人與觀眾的關係顛倒了過來,徹底物化了畫中的待嫁女子,這也就是為什麼艾洛伊茲認為第一幅傳統的婚禮肖像看起來毫無生命。
-
但我個人認為最揪心的是瑪麗安與艾洛伊茲合作的第二幅肖像。在第二幅肖像中,瑪麗安畫出了眼中充滿活力的艾洛伊茲,而艾洛伊茲也終於覺得自己「被看見」了。但我好奇的是,艾洛伊茲之後在畫中看見的會是誰?是當年那個坐在畫室裡的自己?還是站在畫架後頭的瑪麗安?
-
➡️「轉過來吧,奧菲斯」
畢竟《燃燒女子的畫像》就是一部與「看」切割不開的電影,不難理解為什麼導演要選希臘神話中與「看」關係最密切的愛情悲劇作為貫穿電影後半部的主題。電影中,瑪麗安說奧菲斯回頭是因為在那一瞬間,他決定當個詩人而非戀人,寧可讓愛情在最美的時候凋零。艾洛伊茲則接話說可能是歐麗蒂絲要奧菲斯回頭看她的。前者的解讀是同樣以藝術家的身份說出,而後者則是出自一顆迫切的想要被看見的心。
-
「轉過來」這個意象一再在《燃燒女子的畫像》出現。片中瑪麗安幾度在深夜回頭與艾洛伊茲的幻象對望,似乎預告著瑪麗安終究會在詩人與情人之間選擇詩人的角色。而瑪麗安最後奪門而出之前,身後艾洛伊茲那聲「轉過來」,我的解讀則是艾洛伊茲並沒有追上瑪麗安,身穿白紗的艾洛伊茲的那聲「轉過來」只不過是瑪麗安離開前最後安慰自己的幻想。片中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轉身」是艾洛伊茲狂奔到斷崖邊猛然回首的那幕;在那一幕中,觀眾與瑪麗安從原本看著她,變成了被她注視。
-
《燃燒女子的畫像》另一個向奧菲斯神話致敬的小意象是艾洛伊茲燃燒的裙擺。奧維德的版本(也就是片中的版本)中,奧菲斯之所以下冥府,正是因為歐麗蒂絲的腳踝在慶典上被毒蛇咬傷。我個人覺得這個小細節非常有趣,而且兩人一碰觸之後,鏡頭立刻換到兩人隔天互相幫助、從高處往下走到海邊洞穴的那幕,很難不聯想到奧菲斯。
-
➡️「愛情太短,而遺忘太長」
瑪麗安在離別後還見過艾洛伊茲兩次,一次在畫裡,一次在音樂廳裡。
-
先從沙龍畫展說起,那整段最引起我的注意的不是奧菲斯的畫像,也不是艾洛伊茲畫中拿的那本書的頁數,而是瑪麗安身上披著的那件藍色披肩。那件披肩的顏色與花紋跟艾洛伊茲一開始穿的深藍色洋裝上的幾乎相同。在一個什麼衣服都要費時量身定做的年代,瑪麗安身上出現與艾洛伊茲相似的花紋或色系絕對不是偶然。或許就像艾洛伊茲手中的書翻在「第28頁」一樣,瑪麗安也是想要用自己的方式,把艾洛伊茲留在身邊。
-
至於音樂廳那幕,導演是說想要拍出艾洛伊茲想起初戀後,破涕為笑的樣子。我倒是認為在那一幕裡,自己成了艾洛伊茲口中的歐麗蒂絲。我個人是把電影的最後一幕看作是奧菲斯領著亡妻走出冥界的過程,只是在最後一幕裡,我們不是奧菲斯,而是苦苦哀求對方轉身的歐麗蒂斯。或許有點牽強,但正如奧菲斯的路途一樣,電影也隨著韋瓦第《夏》的攀升,慢慢接近尾聲;而我們身為觀眾,或許就像是歐麗蒂斯一樣,很清楚眼前的光景無法永遠延續下去,只希望在終將道別之前,再被注視一次。
-
📸: IMDb
-
#影評 #燃燒女子的畫像 #康妮可 #觀影心得 #filmreview #PortraitOfALadyOnFire #poalof #connic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