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會報告事項|3500萬城市博覽會要私聊?校長遴選制度公平靠得不是市長坐鎮而是制度革新!】
在本次臨時會的第二天,也就是8月17日(二)的報告事項討論有針對高中合併、校長遴選改革以及本市體育發展等議題,以及花費3500萬、已經確定延期至明年4月辦理的基隆大型活動城市博覽會來討論。
3500萬城市博覽會經費要私聊?
去年在預算審查會期,因市政府草擬計畫不周全,在各議員激烈討論下,最後議長敲槌以3500萬經費通過辦理2021年城市博覽會計畫預算,經過本年臨時會、定期會、疫情爆發,我們希望活動辦理得更好,因此不斷詢問更進一步活動宗旨、辦理內容以及目標對象、行銷策略等活動規劃。整體來說,並沒有比較詳細的內容,只有早已知道的各展區規劃(頂多就是字變多而已),在活動規劃上也多是市政府已經在進行工程的各式成果彙整,雖豐富成果值得肯定,但看不出明確的主軸。
因此,我特別舉去年新竹舉辦的台灣設計展人來風,除了「登入城市」的主題外,搭配的主旨是「2公里的步行軸線」用人本城市的概念串起城市設計策展,而未來將舉辦的高雄「城市博覽會」高雄市長也喊出要讓大家看到「高雄的下一個一百年」,並且在內容上也會和民間團體討論並納入市民觀點,而基隆有這樣簡單易懂的主軸,或是市民參與的機會嗎?
林右昌市長對基隆博覽會下的定位是「梳理基隆四百年,指向未來40年的基隆」,雖然令人期待,但如四百年的內涵除了大歷史場景計畫的呈現外,要如何搭配各展區呈現呢?從過去產業博覽會所取得的經驗是什麼,市長想要透過的是產業還是城市規劃來指向未來40年的基隆?我們這次的城市博覽會除了博覽各成果外,要進一步聚焦在甚麼樣的軸線上?要如何透過城市博覽讓更多國際城市學習基隆的典範,也讓基隆人更明確認知且感到驕傲?這不會是企劃書寫的「現代性」、「郵輪母港的山海港城新魅力」、「台灣城市發展的典範及指標」可以傳遞出來的。
我也進一步詢問觀銷處,依照未延期前的時程,目前應該已來到行銷宣傳啟動的時程,應該細緻說明規劃和針對不同目標對象的手法,以期達成城市博覽會推廣行銷基隆之效。
觀銷處針對行銷議題僅回覆說還需要時間在把期程和規劃細緻化。而市長僅回覆說展區與交通接駁沒有問題,針對內容如何和主軸與展區搭配呈現,怕沒有驚喜,所以可以和議員「私下聊聊」。
市長,其實議會一直要求提出專案報告,我也提案和許多位議員連署讓市政府可以和議員在專案報告時「私聊」。除了內容安排,城市博覽會用的是公共經費、而且造原本期程已經發包策展、進入行銷階段,計畫的細節和執行到現在還沒有辦法有完整的說明,會讓人真的很憂慮公共經費使用的成效。
---
#市立高中不裁併 #校長遴選是否要改革 還有 #體育經費運用
此外,當天上午則是教育議題的討論。針對市立高中合併的議題,我提出基隆市四所市立高中除了關係到在地多元教育的發展、讓基隆在地學子就近就學,也關係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目前以「人數」作為指標的裁併標準規範,可能讓很努力經營的四所市立高中走向停招或是裁併,建議教育處盡速討論並發展出多元的指標。
校長遴選委員會如何為學校選出適合的校長?很多議員提出看法,也建議教育處參考其他縣市的遴選方式,基於市長提到「校長遴選不是為校長找工作,而是為學校找好校長」,因此我也提出,按照目前《基隆市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辦法》,家長會、教師會、行政人員代表這些最了解學校對校長需求的代表,僅能提出理想校長條件的書面意見,遴選委員會如何詮釋這些書面意見、如何確實理解學校的需求或候選人是否適合?因此特別建議委員會成員的多元性應該再提升,而且也應思考辦學績效呈現避免升學分數取向。
這次議會也請教育處針對體育經費和發展提出說明,在書面報告中軟、硬體皆集中在學校內的選手培訓和場地建設,雖值得肯定,但要建構健康、完整的體育環境,學校之外的全民體育也非常重要。我也再次提出「 #社區複合式使用球場」的可能性,以突破會學校場地無法借用、公園或社區場地不敷使用等情況,讓基層的運動風氣提升帶動發展。
另外,由於目前幾家新設的非營利幼兒園卻在電力設施、使用執照取得上進度嚴重落後,特別請教育處檢討工程進度管控,為何會讓使用執照取得進度落後,是否可以保證目前開學學童們就學的安全?
最後簡單結論市長與教育處的回覆:四所高中沒有要裁併,人數的考量是為了教育資源妥善運用。校長是市府團隊的一員,市長非常重視,甚至說因為市長在遴選委員會中坐鎮、杜絕關說,「現在的基隆市校長遴選是史上最公平也最完整」(然而,基本上市長並沒有考量議員提出的制度改善的建議)。社區複合式使用球場會來盤點。非營利幼兒園目前開學是有電的,使照作業會來加速。
針對市長和教育處的回應,我認為,校長遴選的公平重點不是市長坐鎮與否,也就是不能靠人、人會離開,要靠得是制度改革,這件事情也希望大家一起來關心。
幼兒園會計工作內容 在 依比鴨鴨兩三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育兒甘苦談】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是會當全職媽媽
文/小米嘛
前幾天求職難的文章發出後,收到不少關心的訊息,不管是好友還是素昧平生的網友,每一句關心的話都像根浮木,讓沉溺在沮喪中的全職媽媽有力量攀上岸。
有朋友關心的問了:「你現在這麼難找工作,那如果再給你選擇一次,你還會請育嬰假、然後離職嗎?」
聽到這句話我先是疑惑,而後不假思索地說了:『當然會!』
友人很驚訝:「可是你回不去了不是嗎?」
仔細想想好像真的是如此,面對現在這樣的求職困境,總有那麼一點力不從心,在屢屢受挫中懷疑自己,然後喪失自信心;明明曾經也是個寧可上班也不願全職帶小孩的媽媽,明明曾經的產後憂鬱是在復職後才獲得好轉,可奇怪的是,我很開心自己有了這一年停下腳步的時間。
因為有了這一年的時間,我體會到了在職時不曾有過的步調。還是在早上七點催促著孩子起床、催促著出門趕上學;還是常常斷線、常常怒火衝上天;沙發上還是堆滿了衣物、家事始終都是一團亂......看起來和以前沒多大的不同,但只有我知道這樣的生活和以前真的大不同。
第一次帶著孩子共學,從黏在我身上死不肯下來,到老師來了就會乖乖坐好等上課;第一次在下課後準時出現在幼兒園門口,在天黑前到公園奔跑溜滑梯;第一次在孩子感冒時不用擔心是要硬著頭皮請假、還是硬著頭皮送學校;第一次可以光明正大期待學校的活動,也是第一次可以答應老師在聖誕報佳音時全班同學來到家裡唱歌......。
可以帶著孩子找有興趣的課去上,然後煩惱接下來的行程要去哪兒放風;偶爾的偶爾可以和同是全職媽媽的好友相約,在平日的時間來到一到假日就人滿為患的地方溜小孩;寒暑假不再煩惱是否要送學校課輔,即使姐妹倆在家成天爭吵玩鬧掀屋頂,還是可以笑笑鬧鬧。少了趕打卡和接送的壓力,少了工作繁忙時的不耐,做回最純粹的「媽媽」。
全職媽媽不容易,講話的對象不再是難纏的客戶或威嚴的上司,只能對著講話臭拎呆的娃兒說著早已重複五六七八次的指令;即使出社會多年對工作內容早已駕輕就熟,但對著永遠不按牌理出牌的娃兒,只能學會以不變應萬變。少了一份穩定收入,於是得學會開源節流,連從前最不擅長的會計似乎都會了那麼一些些。
明知全職媽媽大不易,重返職場更困難,但如果能回到一年多前,我還是想對當時下決定的自己一個擁抱:『謝謝你選擇了全職媽媽這條路!』
--
又,前兩天因面試受挫一時激動,在猴子拔的鼓勵下寫下那篇求職難;又在一個激動下隨便找了個媒體投書......因為沒想太多,文章早已在網路平台發佈(還流傳開了~😂😂),沒想到投稿當天就收到回覆:「近期將刊登」。
實在是又驚又喜!驚的是回覆我的居然是總監(還是這種信都是由總監發出呢?🤣),喜的是一直被拒絕的自信心總算又重拾一些些。
總是會有伯樂的!我想。
#全職媽媽大不易但我願意
#不如別求職了來去出書好了
#我出書有人要買嗎?🤣🤣
幼兒園會計工作內容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作者粉絲頁: 雅寧工作室
出版社粉絲頁: 親子天下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教出雙語力: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媽咪許雅寧的30堂讀寫課」介紹
訪問作者:許雅寧
內容簡介:
從學校到家庭,從閱讀到寫作,
跟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雙語教育博士,開啟充滿樂趣與動機的語言學習之路;
30篇教授媽咪的第一線親身實踐,
分享如何在無痛環境下,教出熱愛語言學習、樂在閱讀寫作的孩子。
國內英語教學名師、擁有美國哈佛大學跨文化雙語教育學位的吳敏蘭這樣形容她:
雅寧長年在美國教育現場耕耘英語教學,在家也同步給予孩子中文私塾環境,
可謂真正的「雙語教育」推行者。
在美國教英文近二十年的許雅寧,也是三位孩子的母親。
在教學現場,她的學生從幼兒園年紀到研究所學生,橫跨5歲到25歲;
在家庭日常,面對先生不會說中文,三個孩子也不曾上中文學校的情況下,
卻能看中文小說、用中文簡訊溝通;
更重要的是,孩子是真心喜愛中文,願意持續學習。
究竟,她是怎麼做到的?
三十篇親身實踐娓娓道來,站在雙語教育的理論基礎上,
帶你一窺從大量的課外閱讀起步,激發孩子語言學習動機的美好旅程。
作者簡介:許雅寧
畢業於台北市立北一女中,中山大學外文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語教學碩士及雙語教育博士研究所;育有一子二女,目前也是哥倫比亞大學家長會聯合主席,並不定期透過台灣《親子天下》、《換日線》,北美《世界日報》、上海《外灘教育》、《第一教育》等媒體,發表對教育的觀察。
在擔任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以及美國公私立中小學英文教師(ESL, ELA)期間,累積了深厚的英語教學、閱讀寫作教學與雙語教育經驗。近年亦經常往返兩岸三地,除受邀於微信開設課程外,亦擔任如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上海協和國際學校,以及薈同國際學校(Whittle School)華盛頓D.C、紐約、深圳等分校的雙語課程規劃顧問,也接受知名語言教學出版社Scholastic邀請,受邀至中國不同城市進行師資培訓。在理論與實務的同步洗禮中,對於美國及亞洲地區的雙語教育有深切體會。
除了語言學習領域的專業證照外,雅寧博士也擁有美國註冊會計師、紐約州應用正向心理學、漢廷頓大學心理諮詢證照,可說是少數具備語言學習、諮商輔導與金融管理等跨界背景的雙語教學者。
一直相信「每個孩子都像是一粒稻禾,經過細心呵護,最終能成長為飽滿的稻穗」。隨著兒女漸長、老大跟隨母親腳步也就讀哥大的歷程,近年在紐約成立了H & H Education「心.禾教育」,期待陪伴家長與老師回到教育初衷,建立良好的親子與師生關係。著有《做個不完美的父母》、《前進美國大學》等書。
訪問作者:許雅寧
內容簡介:
從學校到家庭,從閱讀到寫作,
跟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雙語教育博士,開啟充滿樂趣與動機的語言學習之路;
30篇教授媽咪的第一線親身實踐,
分享如何在無痛環境下,教出熱愛語言學習、樂在閱讀寫作的孩子。
國內英語教學名師、擁有美國哈佛大學跨文化雙語教育學位的吳敏蘭這樣形容她:
雅寧長年在美國教育現場耕耘英語教學,在家也同步給予孩子中文私塾環境,
可謂真正的「雙語教育」推行者。
在美國教英文近二十年的許雅寧,也是三位孩子的母親。
在教學現場,她的學生從幼兒園年紀到研究所學生,橫跨5歲到25歲;
在家庭日常,面對先生不會說中文,三個孩子也不曾上中文學校的情況下,
卻能看中文小說、用中文簡訊溝通;
更重要的是,孩子是真心喜愛中文,願意持續學習。
究竟,她是怎麼做到的?
三十篇親身實踐娓娓道來,站在雙語教育的理論基礎上,
帶你一窺從大量的課外閱讀起步,激發孩子語言學習動機的美好旅程。
作者簡介:許雅寧
畢業於台北市立北一女中,中山大學外文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語教學碩士及雙語教育博士研究所;育有一子二女,目前也是哥倫比亞大學家長會聯合主席,並不定期透過台灣《親子天下》、《換日線》,北美《世界日報》、上海《外灘教育》、《第一教育》等媒體,發表對教育的觀察。
在擔任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以及美國公私立中小學英文教師(ESL, ELA)期間,累積了深厚的英語教學、閱讀寫作教學與雙語教育經驗。近年亦經常往返兩岸三地,除受邀於微信開設課程外,亦擔任如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上海協和國際學校,以及薈同國際學校(Whittle School)華盛頓D.C、紐約、深圳等分校的雙語課程規劃顧問,也接受知名語言教學出版社Scholastic邀請,受邀至中國不同城市進行師資培訓。在理論與實務的同步洗禮中,對於美國及亞洲地區的雙語教育有深切體會。
除了語言學習領域的專業證照外,雅寧博士也擁有美國註冊會計師、紐約州應用正向心理學、漢廷頓大學心理諮詢證照,可說是少數具備語言學習、諮商輔導與金融管理等跨界背景的雙語教學者。
一直相信「每個孩子都像是一粒稻禾,經過細心呵護,最終能成長為飽滿的稻穗」。隨著兒女漸長、老大跟隨母親腳步也就讀哥大的歷程,近年在紐約成立了H & H Education「心.禾教育」,期待陪伴家長與老師回到教育初衷,建立良好的親子與師生關係。著有《做個不完美的父母》、《前進美國大學》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