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不敢做的事叫勇敢,做自己不會做的事叫突破。」
年僅24歲的 #林子晴,在 #新北新莊 #輔仁大學 附設幼兒園擔任幼教老師。身為原住民的她,小時候曾遭同學揶揄嘲笑,讓她頗為受傷。但這一切都在她大學時有了變化,在 #菁英圓夢飛行計畫中 她前往菲律賓,看見當地原住民孩子從小開始培養推廣母語及文化的能力,也讓她反思對於自己族群的認同。
#新北女力 第二季繼續帶領大家發掘20位,年齡介於20至29歲間,#勇敢無畏 的新北女性,今天就讓我們來聽聽子晴的故事。
#新北有你真好 #安居樂業 #侯友宜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死亡在很多人眼中是種禁忌,四十多歲的林浩茵卻捨棄幼稚園老師的高薪厚職、穩定工作,成為一位殯儀師。 自小她對死亡便很好奇,並不懼怕或者忌諱:「因為我覺得人死了,死了就不知去了哪裏,但又不可以問,又不知道為何不可以問,但人又一定會死。」直至十多歲時,她的婆婆過身,她感到不捨,放學會帶書本到墳場的涼亭溫...
幼教 反思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萬聖節迷思:被操弄的文化消費
趙哲聖/開南大學 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台灣近年流行過西洋萬聖節,圖為彰化市長林世賢和一群打扮逗趣的「小鬼」逛街。記者劉明岩/攝影)
這幾天路上都是安親幼兒園在參演萬聖節的活動。
日前台南市一所幼兒園,公告學校今年活動不會過萬聖節,學校臉書的留言一片叫好和讚聲,家長分享與認同原因,多為萬聖節打扮不但累死家長,甚至變成家長間的競賽。
過萬聖節好不好玩?好玩。裝扮、吃糖,再配上商人千奇百怪的銷售、餐飲、娛樂活動,讓許多三到六歲連說話都說不精準的小小孩,學「不給錢就搗蛋」之英文;而對台灣土生土長的家長來說,被幼稚園「安排」的萬聖節行政工作給制約,於是流行搞怪的衣著行頭,變成公式。
就像台南此幼兒園的反思來看,幼兒學校作為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的場域,平時就少過自我的清明或中元節日,為何一定要強加我們小孩「假洋人」變鬼一周,裝扮出自己都搞不清楚為何要裝扮的活動呢?
有人會說,這有什麼好批判,這不就是流行的一種表徵嗎?就像不懂耶穌與聖母背後故事的耶誕節,大家不都過得好不快樂!概括來說,流行作為一種「社會實踐」的運作方式,多由各團體成員之間企圖藉由模仿「服裝符碼」的行為方式,來變成這個模仿階層之生活方式;而萬聖節就是在台灣長期只有追求西方化,忽略自我節日,且歷史課綱錯斷修改下「濃縮」而成的文化共業。
雙語幼兒園,甚或全美語幼兒園,成為象徵幼小學子跨出人生成功的第一步時,幼兒園小孩已經學到混雜、偏向的「文化經驗」。西方老師,甚或有樣學樣的台灣老師,一再複製萬聖節是必要活動的思維,他校有萬聖節,我校當然也要辦,於是更多的幼稚園藉由模仿「象徵美語、西方化」的流行標示,經過多年的複製學習,萬聖節變成既存幼教的社會循環。更別提少子化下,各個是寶的幼兒經濟學,商人無孔不入的跟隨這樣的消費流行,讓這段期間的種種活動,都在泛萬聖節的洗腦資訊中。
當萬聖節作為文化消費的一種操弄模式,我們該想想,更多與我們長遠生活在一起的節日,從前面說到的清明或中元,端午及中秋節,到最重要的農曆新年,我們小小朋友與學校課綱,能否相同的「換位認同」,至少一視同仁的把各類的文化節日內化為小孩的日常認知。
商人大多只想以消費賺錢拿節日做幌子,但教育與文化節日,是動態的生活過程,欣慰今年有學校與家長反思萬聖節的迷失定位。搗蛋有理;但小孩遊玩節日的快樂,無價。
幼教 反思 在 葉丙成 Bens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何翩翩園長是台灣知名的蒙特梭利、兒童教養的專家。這次她的新書,我讀完後特別寫序推薦。歡迎家中有幼兒園孩子、小學孩子的爸媽參考 😊:
《用同理心解鎖孩子的情緒》丙紳推薦序
很早就認識翩翩老師,她在幼教長期耕耘,對於幼兒的教養、發展,非常的專業。翩翩老師這次所寫的新書《用同理心解鎖孩子的情緒》,會是許多家長的福音。如果您有幼兒或國小年紀的孩子、您常會因為孩子的情緒狀況所苦,這本書我很推薦給您。
每個年紀的孩子的教養,都有不同的專業。翩翩老師這本書幫助家長了解不同年齡層孩子的特質,以及該如何去面對這些孩子,我認為這非常重要。因為有很多家長不清楚,孩子在不同年齡時期的特質跟需求是不同的,所以總是以同樣的方式教養孩子。常常會過去可能都還好,但不知為何突然某個時間開始,孩子就突然大爆炸。爸媽也因此陷入很大的焦慮,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如果我們能知道孩子隨著年紀會有什麼樣的變化跟需求、知道該怎麼去調整我們跟孩子相處的方式,我們就不會那麼的焦慮。翩翩老師這本書,正是能幫助您減少這樣的焦慮。
另外這本書我覺得最棒的,是因為翩翩老師過去這麼多年接觸過好多形形色色的孩子與家庭。所以從她長年的教學經驗中,她有許多的實際案例可以在書中跟大家分享。在書中會看到不同的孩子的各種不同狀況,您的孩子的狀況非常有可能就跟書中的幾個案例類似而讓您驚嘆:「啊!這跟我孩子最近的行為好像!」當看到跟自己孩子類似的案例、看到翩翩老師是怎麼教家長調整、面對時,您就更清楚可以如何改變自己跟孩子的相處方式,心也更安了。這也是我認為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
此外,這本書我認為很可貴的,是翩翩老師也分享了她作為家長,在自己的孩子們成長過程中曾有過的種種焦慮以及自己如何走過的心路歷程。各位,這真的很不簡單。教育專家很多,但鮮少有人願意把自己的遇過的困難、挫折跟大家分享。看著書中翩翩老師提到自己孩子因為比較特別的特質,在學校受到的種種壓力,而他們是如何走過這一切;翩翩老師的無私分享讓讀者深深地體會到,教養小孩真的是很有挑戰的一件事,連專家在帶自己孩子也是會有挫折跟低潮的!
翩翩老師這本書,在不同的篇章中從孩子自身、校園、家庭、校外等各個面向去探討孩子會遇到的種種問題,以及我們家長可以怎麼樣做。甚至連課後活動如何安排,都有很完整的討論跟建議。我真心認為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許多家有幼兒、國小孩子的家長,更了解如何面對我們的孩子,也能幫助我們反思在過去的教養過程中,我們是否有不對的作法導致了孩子現在的狀況?
翩翩老師不是只是歌頌教養法則的美好,而是讓您看到教養孩子過程中的酸甜苦辣。這是一本「真實」的書;我認為也只有這種「真實」的書,才能讓我們面對教養過程的挫折時,知道連專家自己也都會遇到挑戰跟挫折,我們才不會因為一時達不到許多教養書中的美好而對自己失望。
誠心推薦這本好書,給家有幼兒、國小孩子的您!
博客來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4580
(歡迎分享)
幼教 反思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死亡在很多人眼中是種禁忌,四十多歲的林浩茵卻捨棄幼稚園老師的高薪厚職、穩定工作,成為一位殯儀師。
自小她對死亡便很好奇,並不懼怕或者忌諱:「因為我覺得人死了,死了就不知去了哪裏,但又不可以問,又不知道為何不可以問,但人又一定會死。」直至十多歲時,她的婆婆過身,她感到不捨,放學會帶書本到墳場的涼亭溫習,感覺與婆婆更親近,「我不覺得墳場很悲傷或可怕,反而有種寧靜。」想不到那時的她,便與喪禮一行,埋下一些緣份。
林浩茵本來任職幼稚園老師十多年,有感體力下降,又想學習新事物,加上機緣巧合下認識了長生店第三代老闆,便加入了殯儀行業。初入行幾個月,處處有很多cultural shock,而且她有很多對生死的體會、對人生的看法,她遂一一寫在Facebook專頁「人生畢業禮」。
很多人問她,是不是賺很多錢才做殯儀?她帶點率真地說:「我自己不是啦,學習新事物很開心。我會給家用,養活到自己,是否再和錢掛勾已不重要。」在訪問和拍攝途中,也不難感受她對殯儀業的熱忱,她最後總結道:「如果真的喜歡那份工作,你不會覺得好煩好長時間好辛苦好悶,你會在裏面找到快樂。」
她認為,對這行來說,為人細心、肯學,比夾八字更重要。希望各位也尋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付出你的熱誠。
Facebook專頁:人生畢業禮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