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好物bbox別說你沒聽過 #學姐激推必買啊
🔶團購連結:https://gbf.tw/rf8wk
b.box風靡媽寶界,不用多說在寶寶界走跳一定看過!這次有全部品項也有吸管組合,建議每2-3個月要替換吸管一次,特推幼兒園小童必備的Tritan隨行水壺。
b.box 四合一套裝組超適合低月齡小小孩入手,從奶嘴杯到鴨嘴杯、升級款防漏水杯到學飲杯(就口杯)一網打盡!
b.box超耐用的,好好甚至還在用亮亮的一代水杯欸(吸管倒是要記得更換喔)另外
b.box 也推出多功能防掉鏈了!可以加買一組湊兩組應該能當水杯的揹帶!這樣亮亮就有安心且慣用的輕量水壺校外教學使用。
另外少部分人的水壺遇到漏水問題,擺放正確是不會漏的啊!不然哪來媽寶界神壺之稱。請確認墊片放置方式,(見圖末)
其他還有很多用餐小物也都很好用喔!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大V排行榜🌟
1⃣️b.box Tritan隨行水壺
幼兒園不見得能幫孩子多裝水,450ml大容量加上Tritan抗刮耐撞的瓶身最適合幼兒園小童了!特殊角度專利吸管輕鬆喝到最後一滴水。
📌有人說此款吸管難吸,其實是吸法不同,只要輕壓住吸管處(牙齒或是嘴唇)就能輕鬆吸出,放開後吸管水不易倒流,就算邊吃飯邊喝水也不會倒流到瓶裡髒cc。
2⃣️b.box 不鏽鋼燜燒罐
亮亮之前兩週一次的校外教學要自備午餐便當,冬天最適合帶暖暖的粥啦~
前一晚熱杯後加入適量的米(先泡兩小時),川燙好的蔬菜,炒香的肉,最後加入滾燙的熱水悶一晚隔天就能吃囉!
粥派媽咪也可以這樣做副食品喔。
寬口設計好挖取好清洗,可拆卸的把手跟底部,因應不同月齡使用。
**附上一隻同色叉匙(可收納在瓶邊)
3⃣️b.box矽膠杯套 + 吸管組
亮亮已經很習慣使用杯子喝水了,餐廳提供的兒童杯還是偏大有時會灑出來,罩上矽膠被套萬無一失!一組內會有吸管、十字孔杯套、鴨嘴杯套,要就口喝或是用吸管都很方便~放媽咪包不佔空間~一定要來一組!
4⃣️b.box不鏽鋼吸管保冷杯
不鏽鋼保溫壺是新品!亮亮從去年剛上市就開始用啦~整體來說我很喜歡。
小小孩靠自己就能輕易開合,外型時尚美觀,重量不重孩子都拿的動喔~小缺點還是會漏水(但我沒有看過不漏水的保溫杯啦)
5⃣️b.box 防漏學習水杯👉這次還有kitty貓和迪士尼款都神可愛
我第一次認識BBOX是因為上各大親子課都看到同學用BBOX的水杯!早知道就不買醜醜的大眼蛙啦XD
b.box是大部份孩子最願意用的水杯了,設計簡約~開口是孩子能自已開啟的,二側把手好抓握也算是比較不會漏的水壺。
底下有重力球設計,孩子怎麼拿都能吸的到水~十字噴水孔設計讓剛開始嘗試水壺的孩子不怕嗆到害怕吸水~
我有試著偷吸過,要好大力才吸的出來一點點啊!小小孩的吸力實在驚人。
6⃣️b.box專利吸管三用碗
老實說我只用過他來裝零食!孕期買過阿卡將的零食碗覺得刮手都沒在用,b.box的很好用~缺零食碗的可以買一個。
吸管設計我覺得喝麥片或是優格會好用(但是亮亮喜歡乾濕分離吃沒嘗試過😂)
7⃣️b.box 奶瓶餐具晾乾盒
跟我一樣常出遊的人大推晾乾盒,沒曬乾就收起來容易有味道,攤在桌上又會弄的濕答答。
這個只有A4不到的尺寸卻可以擺滿孩子一天所需的用品!
8⃣️b.box旅行圍兜袋
圍兜湯匙一次搞定,怕硬湯匙的媽咪會喜歡這隻,QDD不怕咬傷孩子(雖然我認為不鏽鋼湯匙也不會受傷啦)拉鍊設計還能當餐具包使用,是外出很方便的一品。
9⃣️b.box 專利湯匙叉子組
湯匙跟叉子我有請亮亮試過,不過亮亮餐具已經用很好了應該不準,有問幾個朋友都說他家的孩子用的很上手。
我看起來覺得適合剛開始使用餐具的孩子,已經很熟練的請pass!
**建議1y再開始練習餐具即可
幼貓只喝水不吃飯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米娜首張個人單曲HONEY 各大平台數位發行
久等啦^^♥♥♥
👉https://youtu.be/O3sQttVM1Ck
你們找到 MV中 我藏了幾個HONEY了嗎😊
歷經兩年才一起完成的MV
六套服裝以及舞者的造型
連編舞排走位都是自己來
從頭到腳搭配一個人包辦
一切從0到有真的不容易
看完MV沒留言我會難過😭
以下開始感謝我的愛人們:
(都標記不了 我要花轟了😥大家手動搜尋)
🌟導演&剪接 Sky lu @skylu525
我太要求完美看的很細微
哥總是不厭其煩 一直說:
沒關係不喜歡就再改🤗
比我還有耐心跟責任感👍
因為疫情無法跟導演面對面開會
用視訊看個檔案 一點一滴線上同步開會
剪接改起來才完成 我們眼睛都快瞎了
從第一版到現在第八版兩版重新剪輯6版修改
經歷無數個夜晚與日出 還有導演的肝臟換來的
單曲MV點擊率破萬
就是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感謝哥
🌟攝影師 戴維 @Parallax diary 視差日記
哥真的是我的貴人 大大幫助了北漂的我
緣分真的很奇妙
某一次在哥車上把單曲放給他聽
沒想到哥想幫我圓夢幫忙拍攝👍
說我一個女生來台北不容易
第一版拍攝後覺得舞蹈場地太小
打算從拍的時候 還不太敢跟我開口😂
但最後還好我們有從拍第二版
因為氣勢真的差太多了
攝影總是幫我做到最好超級用心
第二版還提升了設備
雨中扛著沉重的相機 把我們拍的美美 感謝哥🙏
🌟製作人 : 歐森Orson @徐大鵬
感謝有你的詞曲才有這首MV
某一天突然說 我想幫你寫一首舞曲
來來回回也是討論好久
去錄了幾次音 最後上架♥
感謝大神做了一首很我的歌
大家想學音樂可以找他🙏
🌟造型師:林倫兒
@新娘秘書倫兒.IrisWonderland Make up
大家看到美麗的妝髮是來自她的巧手
義不容辭從桃園來幫我♥
人超nice 🙏新娘需要化妝也可以找她呦~♥
🌟造型師:陳映帆 IG:@lin20031988
好開心 因為工作的緣分認識這麼好的人
也是一句話就義不容辭來幫忙
那天又冷又晚還下雨
她總是好專業顧好我每一根頭髮
隨時在旁邊待命補妝
讓我跳舞頭髮跟妝依然完美
是個短髮正妹造型師
需要做造型 都可以找她呦~♥
🌟貓界小鮮肉: @貓界小鮮肉-阿蹼仔
感謝貓爸貓媽相挺 在活動中遇到阿蹼幾次
後來越來越常見面就變成朋友了
感謝貓爸貓媽人都超好
阿蹼真的超級乖又可愛
快去追蹤阿蹼仔♥
🌟男主角:育尊Adam IG:@admc_824
感謝男神從第一版就來立挺
可以感覺到他對拍攝工作的認真以及要求
我們也總是會在生活中互相喊話鼓勵
帥氣的側臉為我的MV加了不少分
導演們需要拍攝男主角都可以找他呦🙏
🌟男主角:啓靖Gin IG:@wowginwow
雖然是演渣男 但其實他是個好人
感謝他下雨天還來客串相挺
雖然我的小蜜桃雨傘☔他還沒還給我😂
超帥直播主又會彈鋼琴還會唱歌
想去看他直播的趕快追蹤他🙏
🌟隱藏舞者 @小眼睛雀斑兔
第一版就出現的舞者
中途因為意外手骨折所以不能跳了
雖然她最後沒有在畫面裡
我還是要感謝我的戰友
從選拔賽中認識
在編舞上也給了我許多意見
當初她聽到可以當我舞者非常興奮
雖然最後畫面沒有你
但我依然要給你深深一鞠恭 我的好戰友🙏
🌟辣妹舞者們
🌟鄭景文 IG:@jjteyona
想找拍照模特兒可以找她 可朔性超高 好上相
🌟洪悅容 @洪悅容
想找演員一定要找她 我們一起在群星瑞智上課
她的演技總是讓我瞠目結舌
🌟Axxy絲絲 @Axxy絲絲;夢見愛麗絲 🎩
我的封面也是這位少女設計的♥
想設計什麼都可以找她呦~
🌟幼幼Vicky @VickyLo❤️幼幼❤️
對於舞蹈學習認真又努力
平常是萌萌又會聊天的直播主 快去追蹤她♥
MV那天整天大雨 又冷又濕
一直好擔心 雨中跳舞 怕舞者們滑倒
怕冷的我 那天居然異常不覺得冷
只怕舞者跟導演攝影梳化們淋雨
一心想趕快完成
從白天10:00跳到晚上23:00
真的是12小時最後大家累歪了
但拍攝過程中大家還是很敬業保持笑容
看著我們的花絮
大家還是可愛的在片場唧唧喳喳♥
嘻笑歡樂的一起完成
想跟我的辣妹舞者們鞠恭說聲:
謝謝你們辛苦了🙏我愛你們♥
🌟側拍小幫手 阿泥 @陳茜琳
感謝阿泥兩次拍攝都陪著我
沒有她我真的不行
很多瑣事都是她幫忙的
真的就像是我的貼身經紀人
在我關心舞者有沒有吃飯喝水
又想趕進度的同時 她會一直塞麵包進我嘴巴👄
趁空檔趕快餵食我 很像我媽媽😂
幫我們側拍紀錄 有你真好♥
🌟感謝場堪老兄陪著我東奔西跑
🌟單曲平面攝影:島輝 Cornelius Colby
單曲封面髮型:苡涵Isabella
形象照製作公司: 雅比夏婚紗攝影美學
希望你們能幫我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也可以截取15秒你最喜歡的片段
發個文或限動(記得標記我喔🥰)
這樣就是給這群人最大的鼓勵
一個人做真的很辛苦不容易
需要大家的支持與分享
感溫大家🥰
7/14首播這一天
是因為結合了我 以及米娜爸媽的生日日期
送給他們 也送給一直支持我的你們♥
感謝我老爸老母把我生出來♥
才有這首單曲 愛你們呦~
今天終於可以好好休息
明天我們一起繼續為未來努力💪🏻❤️
有你們這些朋友幫忙是我的榮幸
當你認真想做好一件事
全世界都會幫著你
真心感謝以上🙏
#米娜首張個人單曲
#HONEY
#各大平台同步發行
幼貓只喝水不吃飯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的天經地義,毀了我的一生!
我曾經接觸過一位單身女士,當時年近四十,一直沒結婚。她是因為嚴重的憂鬱症來找我的。在我們的交談中,她談到了自己的童年成長經歷。
她父母都是小學教師,對她有很好的早期啟蒙教育,在各方面要求也很嚴。她在很小的時候就會背很多經典詩文,聰明伶俐,而且認字很早,上小學就讀了不少課外書,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但她父母在她童年時期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這個錯誤發生在她5歲的時候。
起因很簡單,就是有一天她尿床了。父母為此大驚失色,說你2歲就不再尿床了,現在都5歲了,怎麼反而又尿床,越活越倒退了。父母的話讓小小的她非常羞愧,以至於當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心裡非常擔憂,好久都沒睡著。但也許是因為太緊張,也許因為前半夜沒睡著,後半夜睡得太香,第二天早上醒來,居然又一次尿床了。這下子,父母特別不高興,說你是怎麼搞的,昨天尿了床,今天怎麼又尿了,是不是存心的啊?當時他們住的是大院平房,有很多住戶,她媽媽一邊抱著溼褥子往外走,一邊說,這麼大孩子了還尿床,褥子曬到外面,讓別人看到多丟人。她爸爸板起面孔嚴肅地警告她說,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這兩次尿床我原諒你了,再尿床我可對你不客氣了。
父母的話讓小小的她內心充滿羞辱感和恐懼,所以接下來的一個晚上,她更害怕得不敢睡覺,直到睏得堅持不住,沉沉睡去。結果是,她連著第三次尿床了。這令父母簡直震怒,不但責罵,而且罰她當天晚上不能吃飯喝水。雖然當天因為空著肚子睡覺,沒尿床,但問題從此陷入惡性迴圈中,從那時起,她開始隔三差五地尿床。父母越是想通過打罵來讓她克服這個問題,她越是難以克服。父母可能後來意識到打罵解決不了問題,就開始帶她找醫生看病,吃過很多中藥西藥,都沒有作用,直到成年,仍不能解決。
這件事幾乎毀了她一生。天天溼漉漉的褥子、尿布以及屋裡的異味,是烙進她生命的恥辱印記,她原本可以完美綻放的生命就此殘缺了。考大學時,她取得了很高的成績,完全可以報考名牌 大學,但為了避免住集體宿舍的尷尬,第一志願填報了當地一個學校,以便天天晚上回家。大學四年,她不敢談戀愛,自卑心理讓她拒絕了所有向她求愛的男同學。工作後,談過兩次戀愛,都是男方發現她有這個毛病後,選擇了分手。
她對我說:直到上大學前,她一直認為自己這個毛病是個純生理問題,是一種泌尿系統的慢性病。後來才慢慢意識到是父母的緊張和打罵造成的後果。結束第二段戀情後,她割腕自殺,被救過來,出院回到家中那天,終於在父母面前情緒暴發,瘋狂地向父母喊出她心底積壓多年的屈辱,並以絕食逼迫父母向她認錯。父母似乎終於也意識到問題的來由,雖然沒向她正面道歉,卻在她面前無言地流了幾天淚,痛悔的樣子終於令她不忍,她才端起了飯碗。經過這件事,父母一下子蒼老了十歲,幾天間就顯得步履蹣跚了。她知道他們已受到懲罰,心中既有渲洩後的舒暢,又有報復的快感。自此,這個毛病居然奇蹟般地開始好轉,發生的次數大為減少。
但她的生活卻無法改變,周圍凡認識她的人都知道她這個毛病。她像一個臉上被刺字的囚犯,醜陋的印記無法擦去,只好在三十多歲時選擇北上,希望通過環境的改變讓自己活得自在些。但骨子裡形成的自卑和抑鬱無法消退,再加上工作壓力比較大,很小的一點事就會讓她崩潰,對於愛情和婚姻,完全失去再去碰觸的熱情和信心,對安眠藥和抗抑鬱藥的依賴越來越嚴重。後來她信仰了宗教。她說,宗教是唯一讓她感覺安慰並有所寄託的東西。
像一個醫生在晚期癌症患者面前束手無策一樣,我在她的痛苦面前也同樣感到無可奈何。教育中,有太多這樣的蝴蝶效應,本來小事一樁,家長完全可以用輕鬆愉快的態度來解決,甚至不需要去解決,問題也會自行消失。但由於家長用嚴厲的方式來對待孩子,不但無助於問題本身的解決,還會給孩子留下經久難愈的心理創傷,嚴重的甚至可以毀滅孩子一生。
我還見過一個四歲的孩子,父母都是高學歷,奶奶曾是高階主管會計,也很能幹,且非常愛乾淨。家長從孩子一歲半開始,就因為吃手的問題和孩子糾纏不清。據家長講,最初阻止孩子吃手,採用的是講道理,告訴孩子手很髒,不能吃,他們感覺一歲半的孩子能聽懂了。當發現講道理沒用,就來硬的,採用打手的辦法,輕打不起作用,就狠狠打,但這只能起一小會兒作用,孩子一停止哭泣,就好了傷疤忘了疼,又把手伸進嘴裡。後來,負責照看孩子的奶奶拿出縫衣針,只要孩子的小手一放進嘴裡,就用針扎一下,並把針掛到牆上,故意讓孩子看到,但這也不能嚇住孩子。後來家長還採用過給孩子手上抹辣椒水、每天24小時戴手套等各種辦法,可是問題始終沒能得到解決,並且越來越嚴重。聽家長說,孩子還特別愛發脾氣,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可以連續哭嚎兩小時,甚至會用頭猛烈撞牆,全然不知疼痛和危險。
我見到這個孩子時,他兩隻手的大拇指已被吃得變形,兩隻小手佈滿破潰的傷口,傷痕累累,但孩子好像完全沒有痛感,還在用嘴啃咬雙手,用指甲摳開血痂。更糟糕的是孩子的心理也出現嚴重障礙,不會和人交流,別人和他說話,他基本不迴應,目光總是避開,神情冷漠,拒人於千里之外。
這個孩子的遭遇,讓我震驚於家長的無知和殘忍。孩子吃手是多麼正常的一種現象,嬰幼兒最初是用嘴來感知和認識世界的,小手又是離他最近、唯一能讓他自主支配的東西,所以吃手幾乎是所有孩子的本能,根本不需要,也不應該制止。到孩子可以動用自己的其它感知器官認識世界時,自然就不吃手了,就像人學會站著走路後,自然就不願意爬著走了。對於這樣一個自然的認知過程,家長卻要想方設法阻止,而且採用打罵、針扎、抹辣椒水等做法,簡直就是在刑訊逼供啊!一個弱小的孩子,在人生初期就莫名其妙地遭遇綿延不斷的殘酷對待,他的生命怎麼能正常展開,怎麼能不被扭曲呢?!
當然有的孩子對吃手表現出固執的喜好,到四五歲,甚至十來歲,還在吃,這種情況往往和孩子的寂寞或自卑有關,是其它教育問題積澱的一個後果,吃手不過是孩子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更不該制止孩子吃手。應該做的是反省自己和孩子交流得多不多、相處方式是否和諧等等,並努力從這些方面去解決。
家長希望用各種規矩培養出孩子各種良好的習慣,而這對孩子來說,卻是自由意志被剝奪,活在日復一日的冷酷對待中。他的世界一直以來太寒冷了,已被厚厚的冰雪覆蓋,所以他下意識地要把自己嚴實地包裹起來,迴避和外界的交流,直到失去正常的溝通能力。這是一個弱小生命對抗惡劣環境的本能反應,畸形的生態環境只能讓他變態地成長。
專門研究兒童神經病的蒙臺梭利博士說過:我們常常在無意中阻礙了兒童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對他們的終身畸形負責。我們很難認識到自己是多麼生硬和粗暴,所以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儘可能溫和地對待兒童,避免粗暴。教育的真正準備是研究自己。
教育學和心理學對於嚴厲教育所帶來的損害的研究已經很成熟了,但時到今日,人們對嚴厲教育的破壞性仍然沒有警覺。在我們的教育話語中,人們仍然特別願意談規矩,很少談自由。哪個青少年出了問題,歸結為家長管得不嚴,太溺愛;相反,哪個青少年成長得比較優秀,尤其在某個方面做得出色,會歸功為家長和老師的批評和打罵。
這樣的歸結非常簡單非常膚淺,但越是簡單膚淺的東西,越容易被一些人接受。於是,一頓“要嘛好好彈琴,要麼跳樓去死”的威脅可以讓孩子成為鋼琴家,一根雞毛撣子隨時伺候可以讓孩子上台大,一通把孩子罵作“垃圾”的汙辱可以逼孩子考進哈佛……諸如此類的“極品”行為最容易得到傳播。
人們不肯往深處想一想,嚴厲教育如果真能讓孩子優秀,天下將盡是英才。一個成年人想收拾打罵一個孩子還不容易的事嗎?誰都會!既威脅不到自己,又能把孩子教育好,省心省力,痛快淋漓——可教育是件“秋後算賬”的事,雖然兒童的緩慢成長給了一些人以暫時的幻覺,但裁下罌粟不會結出櫻桃,惡果不知會在哪個枝條上結出。
有位家長,聽人說孩子有毛病一定要扼殺在搖籃中,所以她從女兒一歲多,就在各方面對孩子進行了嚴格的管教。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飯,媽媽會把孩子碗中的飯全倒掉;如果孩子不好好刷牙,家長會把牙刷一折兩半,丟進垃圾桶;不好好背古詩,就用戒尺打手心……在家長的嚴厲教育下,孩子確實被訓練得很乖,按時吃飯,認真刷牙,會背很多古詩。但她發現,剛剛三歲多的孩子,一方面表現得膽小怕事,到外面都不敢跟小朋友玩;另一方面在家裡脾氣又很大,且表現出令人不可思議的殘忍,比如虐待家裡的小貓,把貓尾巴踩住用腳跺,或用沙發靠墊把小貓捂到半死,看小貓痛苦的樣子,她則表現出滿足的神情。一般小女孩都喜歡芭比娃娃,她則對這些娃娃好像有仇,動不動就肢解芭比娃娃,把娃娃的頭和四肢揪下來,甚至用剪刀剪破。媽媽不能理解,她的孩子怎麼這樣?
兒童天性都是溫柔善良的,如果說一個孩子表現出冷酷和殘忍,一定是他在生活中體會了太多的冷酷無情。媒體不時地報道家長虐待孩子或子女虐待老人的的事件,手段之惡劣,令人髮指。同時,追究一些惡性刑事案件的犯罪分子的成長史,幾乎全部可以看到他們童年時代極端嚴厲的家庭教育。可以說,幾乎所有的極端殘忍者,都有一個精神或肉體嚴重受虐的童年。
經常被苛責的孩子,學會了苛刻;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學會了仇恨;經常被批評的孩子,很容易變得自卑;經常被限制的孩子,會越來越刻板固執……“身教重於言傳”是教育中的一條被時間和無數事件驗證過的真理性的結論,嚴厲教育本身也是一種示範,如果成年人對孩子拿出的是經常性的批評和打罵,怎麼能培養出孩子的自信與平和呢?
放不下嚴厲教育的人,真正的原因是潛意識放不下莫名的恨意。像一位網友說的:有些人小時候常捱打,痛恨父母打自己,長大了發誓絕對不打孩子,可做父母后還是會打小孩。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正常生活是怎樣的。推翻父母不難,但修補父母刻在自己童年裡的缺陷,非常不易。是否認同打孩子,是塊試金石,可測驗出人們在教育上的認識水平。
孩子沒有錯,只有不成熟,如果你動不動認為孩子“錯了”,那是你自己錯了;如果你遇到的孩子是屢教不改的,那是你所提要求不對或一直在用錯誤的方法對待他。我相信教育是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事,需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地解決。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如果家庭生活制度從一開始就得到合理的發展,處罰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裡,永遠不會有處罰的情形,這就是最正確的家庭教育道路。
這裡所說的“良好的家庭”並非永遠一團和氣,而是有矛盾也總能得體地解決。不少人對我從未打過孩子表示驚訝,然後歸因為我的女兒分外乖。事實是,我在和女兒的相處中,也有小衝突,但我從不在孩子面前縱容自己的情緒,經常是自己先退一步,想想在哪裡沒好好理解孩子,自己應該如何改變,也會真誠地向孩子道歉。所以,並不是我的女兒比一般孩子乖,而是她像所有的孩子一樣乖,天下的孩子都很乖,沒有一個孩子是需要用打罵來教育的——只有成人對兒童有這樣的信心,他才能放下心中棍棒,繼而放下手中棍棒。
兒童是脆弱的,成長只需要鼓勵,不需要懲罰,一切嚴厲的對待都隱藏著某種傷害。父母不僅應該放下手中棍棒,更要放下心中的棍棒,心中無棍棒是件比手中無棍棒更重要的事。寬容而飽含真誠的教育,總是最美、最動人的,對孩子也最有影響力。
當然,我不希望給家長們太大的壓力,大家都是凡人,偶爾火氣上來了,實在忍不住,打孩子兩下或罵幾句,這也不會有太大問題,正像一個偶爾吃多了的人不會成為大胖子一樣。身體自有它的調節功能,孩子也自然有他正常的抗挫折能力。並且兒童甚至比成年人更寬容,更能理解並消化父母偶爾的脾氣。孩子最受不了的,是父母經常性的嚴厲和苛刻。
尊重孩子,是大自然的法則,是教育最基本的法則。嚴厲教育的目的雖然也是想給孩子打造出華美的人生宮殿,到頭來卻只能製造出一間精神牢籠,陷兒童於自卑、暴躁或懦弱中,給孩子造成經久不癒的內傷。說它是危險教育,一點也不為過。
摘自報刊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