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了!這項有關桃園區發展的事,竟如此推動不力!
如此不受關注!問題出在那裡?
#主管單位要深究檢討。
4/8下午
桃園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所屬的二級單位「住宅發展處」,委託辦理,於桃園區公所4樓會議廳舉行「擬定桃園區舊城區周邊地區都市更新計畫案」公開展覽說明會。
我滿懷希望去参與,以為會有很多關心桃園廟後舊城區市民屋主、權利人會去關注聆聽。
萬萬沒想到出席的民意代表本人只有我一人,另一位派助理。
不可思議的是,出席市民只有一個人。
唉!提到桃園區的城市發展,傾聽地方意見,我聽到好多好多想法及意見。
我總結,一個都會的發展,擴張往外輻射發展是必然,就是陸續開發的重劃區,甚至跳島式為均衡地方區域發展為名~如青埔地區、八德擴大都市計畫……,或政策性開發計畫~如航空城及周邊區域計畫,另有我無法定為何考量的草漯都市計畫。
……
上一屆,一開始我就提醒,除了新興都市計畫、重劃或區段徵收,務要正視早期都市形成舊城區的沒落,或基於交通壅塞不便、街道廊廓狹小、停車不便、人行不友善,以致生意商機沒落。
核心迫切問遲早要面對的課題就是都市更新。
談白講,我為市民給我的職務摸著我的良知,關心幾項必需從結構性改變的問題~
例如:
少子化,不敢生育問題之一。是幼教費用高,公立幼兒園不足,於是去年已達成廣設公幼及非營利幼兒園及私立幼兒園往下補助到中班。
醫學中心等級醫院,資源及床位不足問題,4年多來我摸著良心面對供給與需求嚴重落差,強力主張導入增設,已露曙光。(再另篇向市民報告)
第三項就是舊城區的都市更新。
我知道,要桃園區廟後一帶50幾公頃一次更新到位,那是天方夜譚。
我先點出問題,希望以引導助燃的渠道,希望一塊一塊來,有了第一區塊的整合重建,真實呈現便利與發展,才有可能催化起而效尤的無形影響,才能帶動跟進。
都更重建的問題,當然會面臨很多困難與阻力,權利人來自對舊屋情感、所擁有一樓店面租金尚有收益、尚可營業賺錢的本位主義……等等阻力。
即使一旦進入投資重建,又有交換利益的問題,如何配屋?幾樓?店面價值如何計算……等等。
因為困難,我也知道上一屆都市發展局承諾我而成立的「都市更新輔導團」,用在這個區塊,4年過去了,完全不彰、毫無作為。
應付應付心態而已,主管單位還不想面對這個問題,但是我依然覺得很重要。
或許,綠色捷運G08站永和市場站完成後,自主整合的力量就會進場撮合,力道也會更強勁。
而我的看法,不仿政府力量提早介入,併行提前規劃改造風貌,符合市民期待。
既然已是必然發展趨勢,也必需這樣做,現階段在增額容積獎勵50%的部分,在結合微社福單元、獎勵公共停車位興闢前提上,都市委員會審議委員,應有不吝嗇核定獎勵的共識。
更有力的積極作為應該是,既然是大眾捷運系統的重要出入口周邊,主管單位應該向內政部營建署爭取區塊內住、商更高的容積率。
桃園的未來人口數、工商條件、發展潛力均不亞於台北,台北能拿到的容積,也不應吝嗇給桃園。
若能有以上利多,投建者願意進場、屋主願意談,投資與交換比例條件能謀合,達成都更重建。
重現商機再造繁榮,中央及地方政府各有擴大稅基利益,市民享有社福單元服務、交通及市容改造的多贏。
我是被付託的民意代表,我關心的議題,有些需長期督促,短期內或許看不到,但我有不同特質與自許責任感,我不做秀,我的堅持、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會改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30503TVBS美河市翻版 市府出地都更虧18億 影片網址→http://youtu.be/1Ftp8LX_uj4 感謝記者 陳乃瑜 的採訪,說到都更市府虧錢,其實是要看從何角度看,從市議員王鴻薇的角度,原本釋出那麼多土地,後來換回這麼少的土地,當然虧大嚕! 可是從價值來看,假使一棟4層樓公...
店面價值 計算 在 李忠孝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凡存在必合理
月從2014年後媒體上「貪婪店面房東」關鍵字瘋狂出現,如果進一步交叉比對,與「貪婪老人」一詞在社群大量出現的時間點差不多,頗有人為操作的痕跡。
幸好,我的同溫層大多很理性不是單純跟著鄉民起舞;
也看到很多朋友從經濟觀點分析「為什麼店面房東不降價」的真實理由。
首先這種老房東根本不缺錢更沒負債,他們在乎的早就不是單月租金,而是「租金報酬率換算的金店面價值」,例如,帳面月租50萬與帳面月租100萬的兩間店面,在「商仲市場」上的價值計算可能會差到天邊去,這才是造就「房東打死不降租」的真正原因。
特別是「商仲」與普通的「房仲」雖然都是房地產,但實際上對於報酬率的計算邏輯卻是差很大,這也才會造成絕大多數普通人「完全無法理解為什麼寧願空著也不降租至少還有賺」的現象。
我想到一個故事讓大家更容易理解:
如果你是一整條街「店面」的房東,你的總資產、也就是身價,乃是基於「店面價值」換算出來,而所謂的店面價值則是基於「年租金收入多寡」去計算報酬率。
舉個例子,一間店面一個月只能收租2萬元,年收租金24萬,姑且假設這間店面的總價值是300萬元;
如果另外一間店面每月可收租1XX萬、年收租2400萬,這間面的價值可能高達2億到3億。
問題來了,如果某一年大環境差、導致經濟不景氣,原本的長租的店家倒閉了,大環境開店的慾望降低也沒有外資要進場投資,整條街暫時沒有新的租客,試問,這時候若你是房東該怎麼辦呢?
如果你認為「調低租金到50萬,至少每月還有50萬可以賺」會發生什麼事情?
答案就是,當你調整租金從100萬變成50萬且租出去的瞬間,雖然你下個月又可以領到50萬的房租,但實際上在商仲的計算邏輯上,你店面的估計價值、也就是你的「身價」可能瞬間從3億元變成1億元,別忘了,當你擁有的是整條街的店面、所有的估算影響甚大,意味著你的身價可能從30億變成10億。
等於你為了眼前這區區50萬或500萬,導致你的身價瞬間暴跌數十億,任何一個有概念的商仲當然是不會這樣搞的。
稀缺狀態的窮人,完全著眼在眼前利益;
而長期滿盈狀態的有錢人,眼中看的是五年、十年。
不缺錢的房東當然是願意慢慢等,例如我最近聽到,很多房東認為下一次政黨輪替後,外資就會進場加價買,無論是等2年還是6年其實根本無所謂,現在刻意把租金撐著確實算是「最佳策略」
當然,積極一點的房東也不會完全擺爛,他們也怕哪天政府搞出囤房稅;
相關的後路早就都想好了,例如,或找親人當人頭去投資簡單的連鎖加盟店,公開租下自己的店面盛大開幕、營造房租真的被撐下來的表象,反正這操作成本低廉又能讓市場好看,何樂不為?
說到這裡,你以為老房東只為「愛面子所以拚身價」嗎?
當然不是,跟銀行時常往來的朋友都知道,最容易跟銀行「調錢」且利率低到嚇人的非「不動產抵押」莫屬,用房子抵押的貸款利率遠低於其他任何抵押品或信貸!
以前一個大房東朋友分享:
銀行派人來找他爸,拜託他爸拿幾棟北市中山北路放了十年、完全懶得出租的空屋去做抵押,銀行會「借他」近億元的現金且利率低到不可思議。
到這邊很多鄉民無法理解,畢竟,再低的利息還是要利息啊! 幹嘛多借不需要的錢負債去還利息? 傻了喔?
事實上,銀行同時派了另外一個資產部門的同事來,針對該一億元現金開出了一個簡單方案,保證儲蓄利息剛好高於貸款利息多出一點點。
直接舉例:
你用房子跟銀行貸款借出一億元現金,每年要固定還銀行假設為1%,同時跟銀行另外一個部門講好、給予大戶好棒棒的轉投資方案,讓你立即把這一億元現金存回該銀行,固定給你每年1.1%的利息,銀行多個部門有業績好交差、屋主也能穩定賺外快。
(附註- 這邊為了簡單解釋,恕省掉很多細節,其實更多情況是被洗去買銀行內的各種看似美好的衍伸金融商品,於是大家都在同一艘船上了。)
簡單的數學;
你每年要還銀行100萬的借錢利息,但你每年同時會領到銀行給你的110萬的存款利息(或金融商品的報酬),等於你什麼都沒做,莫名其妙就賺了10萬,連我都覺得...這什麼世界啊幹!
以上只是舉例、不代表實際利率;
其實,過去幾十年來一直有很多人把槓桿更大,幾乎不用利息就借出幾個億、立刻轉投資去「報酬率更高的標的」賺取價差,這就是所謂「循環資本套利」,幾乎每個銀行都玩這樣的遊戲,玩了幾十年。
【為什麼房東打死不降租金?】
因為租金一降,不動產的估值就會動搖,銀行就無法再用如此低利借你天文數字的錢,供你玩這套躺著賺的遊戲,再搞不好,你還會變成「抵押品價值不足」被迫補足差距,簡單來說,銀行跟房東雙方都不希望降租金啦!
【明知道這遊戲不公平,為什麼國家還一直降息?】
【為何不敢大肆對房東徵稅?】
因為,不只是東區房東,幾乎所有大財團都在玩這一套資本遊戲,「房地產價格」與「利息」早就成為動搖國本的大事,不動產價格暴跌必定造成各家銀行的大災難、還會影響一堆金融商品連環爆,說不準引發金融海嘯股匯市陪葬,沒有任何一個執政者敢承擔這個政治責任、下次保證不用選了,換任何人上任都只能繼續維持這個畸形的狀態。
我個人也痛恨國家不進步、討厭店面空著沒效率、痛很稅制的不公平,但現實市場碰上貪婪的人性,導致現階段根本沒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不公平也只會持續加劇。
總之,任何現象都是有背後理由,理性的理解箇中的原因,接受「存在未必正確、但必定有背後縝密市場機制」的思維、而非激動開罵發洩情緒;
唯有搞清楚真實市場的運作,才是讓我們持續進步的關鍵啊!
店面價值 計算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30503TVBS美河市翻版 市府出地都更虧18億
影片網址→http://youtu.be/1Ftp8LX_uj4
感謝記者 陳乃瑜 的採訪,說到都更市府虧錢,其實是要看從何角度看,從市議員王鴻薇的角度,原本釋出那麼多土地,後來換回這麼少的土地,當然虧大嚕!
可是從價值來看,假使一棟4層樓公寓,共4戶,每戶土地持分都10坪,最後換回的土地、建物坪數也會不同唷!因為一樓可能有店面效應,價值當然高過二樓以上的住戶,因此一樓分得比較多,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總之,看用什麼角度看嚕!
以下為新聞報導......↓
記者:陳乃瑜 攝影:林亞男 台北報導
去年底台北市政府和建商聯合開發的「美河市」建案,才被監察院糾正,權益分配不符比例,讓市府損失超過100億,這可能不是個案,有議員發現市府出了76%的土地,參與都更,結果只分回一半不到,價差超過18億,議員質疑,這麼虧的都更條件,市府怎麼會同意。
TVBS記者陳乃瑜:「市府出地和建商合作的這個建案,就位在捷運站的正旁邊,不過有議員質疑,市府分回的樓地板面積,不符比例,還倒虧18億。」
屋齡才4、5年的物件,近捷運站還有運動中心,房市上相當搶手,房仲開價每坪140萬,不過當初台北市府出了76%的土地,參與都更,最後只分回37.7%,一半都還不到。
北市議員王鴻薇:「公務員的心態就是,反正這不是我家的地,如果你今天去參與都更,是你們家的地,你是地主的話,你會同意這種條件嗎?你會讓建商吃成這個樣子嗎?」
議員質疑,市府放任建商低估市府財產,如果依比例計算,短少的樓地板面積,價值18億,難道是慷市民之慨當冤大頭?
財政局長邱大展:「確實有時候可能是比較吃虧的,鑑價師是由建商去選的。」
市府解釋,都更必須經過審議委員會評估鑑價合理性,再加上分回的比例是以更新後的價值計算,而不是面積比例,市府認為分回的部分店面,價值比較高。
房仲業者陳泰源:「二樓以上你是住家,跟一樓你是店面,理所當然價值應該不同,落差可能是以好幾倍來計算。」
建商廣告:「最美的水岸住宅。」
之前市府和建商聯合開發的建案,被監委糾正,讓北府損失超過百億,官員也被彈劾,當時市府承諾未來會更慎重處理,如今市府參與都更,再度將估價權,全權交給建商,這樣的「慎重」處理,恐怕讓市民難以認同。
新聞網址→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miffy011820130503183634
部落格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6254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