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在資訊爆炸的環境中,走一條適合孩子的自學路】
繼雙北停課後,昨日教育部規定,今天起,全國高中職以下學校一起跟進,全體實施停課不停學措施,中南部所有學校一同加入在家自學的大環境。
在北部,我自己身為母親,實施了兩天在家自學之後,深深感覺:這真是考驗父母耐性的時刻。
其實考驗父母的,除了孩子在家彼此摩擦的耐性,還考驗父母如何學會學校各科老師會用到的線上軟體,該如何視訊學習,更別說一堆學習資訊不斷的湧進,各個教科書出版社熱心提供老師們與家長們的教學電子書。
昨日我親身體驗了各種感受:「老師給的平台上不去的無力感」、「學校提供的教學影片吃不消的難受」、「同儕媽媽給的學習資訊讓自己瞬間變成知識恐慌症患者」等等。
置身在資訊太多又太亂的世代,我又是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每一個孩子可能要的不多,假設一個孩子只要學習兩個科目,那麼加在媽媽身上的,就會有六個科目齊發的窘境,這簡直是魔術秀,在魔術師的身上,插了六把利刃,通常魔術師不會死,但媽媽早已氣絕身亡。
更何況老大三三是小學四年級的年齡,科目就更多更複雜了,每個老師都貼一個學習網(但老師很用心,貼的學習影片連結通常不會只有一個XD),母親光要消化這些學習的資訊,就得耗去太多精力,更別提孩子若遇到影片看不懂,網路連不上,系統不會用等「罵罵號」的時間,在家停課不停學的善意,簡直成為「家長的地獄」。
如果你也有上述的情況,那麼給你一個解方,那就是:停!
是的,通通停下來。
停下來之後呢?
緩慢調整你的呼吸,把紊亂的資訊,先從你的腦袋排除出去,專注於你的呼吸,讓我們一個一個來。
首先,你得先釐清你的孩子是否夠大,是否能讓他獨立作業,如果他能輕鬆適應網路的學習,那就放手讓他自己學習。父母只要做一件事,就是關心他的眼睛,詢問他用什麼方法來保護自己的眼睛健康?可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是安排在每一科目的中間嗎?
簡而言之,可以獨立作業的,父母就安心當一個暖人,關心孩子健康身心即可。
至於年紀較小,較無法獨自作業的孩子,父母可能需要多負擔指引者的角色,但,有個天大的好消息是,年紀小的孩子,課業都相對簡單,因此你可以陪著孩子安排屬於他的學習進度與方式。
而進度的安排,則從每天晚上,自學的「句點」開始。
所謂句點,就是換口氣,重新出發。
因此一到晚上,我會請孩子們將這一天的學習進度表,以及學習的所有內容,拿到我面前,讓我檢核她們的學習狀態。
核對完孩子學習狀態之後,為了明天的學習,記得請孩子依照課表,先做好隔天的進度表,如此依序下去。
而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可以提供幾個要點,父母可以從這幾點著手並注意:
一、自學入魂式的檢測
因為是自學,所以按照孩子們自己規劃的進度表來核對內容很重要,因此父母可以藉由觀看她們讀的課本內容同時,隨意詢問幾個問題,如:這個課文的重點是什麼?角色是誰?
父母的提問對孩子的學習,有著級別上的重要性,孩子是囫圇吞棗,還是已經到了入魂的學習狀態,透過提問,就能讓孩子覺知自己的自主學習,是否有跟上狀態,也能讓父母理解是否該修正陪伴孩子自學的方式。
二、父母是自學的陪伴者,非老師,更非法官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父母雖然是孩子最初的老師,但在自學的過程,孩子的年齡不同,各科學業的難易度也不同,身為父母雖然比孩子年長二三十歲,但對於科目內容早已到了近鄉情怯的地步,因此在孩子自學期間,孩子才是要角,因此讓孩子主動,才是自學的精神,所以在審視孩子的學習內容時,請孩子擔任小老師,讓孩子介紹今天她的學習內容,會的有哪些,看不懂的又有哪些。這是非常重要的動作,這個舉動,是為了看見孩子自主學習的成果,也是為了避免媽媽成為檢察官,更避免孩子把所有功課都丟給媽媽,讓媽媽自己去翻找的窘境。
三、自學內容跟著課表走,健康生活好精神
孩子做學習進度表,最好也最方便的方式便是按照學校課表,如此一來,生活作息不僅能維持如上學時的正常時間,學習的課表建置也不費神。如第一堂國語,就是讀國語課本,第二堂數學,就讀數學內容,如此一來,省去孩子重新規劃的時間,也減緩學習系統不一的窘境。
四、自學進度貴在精,不在多
每天課業進度父母要有一個良好觀念,那就是「只要學習有前進,就是好進度」,因此別小看一天兩頁的進度量,只要把這兩頁的課文練熟,進度目標降低,讓孩子學習是有興致的,自學的狀態就是成功的。
五、學習不為別的,就為擴增自己新知
在學習的過程,孩子過去總有老師可以依賴,依賴老師畫圈詞,考試的時候也只讀老師在意的部分。然而學習不為別人,應該為補足自己不會的,因此讓孩子自己將不會的詞句圈起來,自己給自己圈詞,讓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才是學習的長久之計。
六、自己先讀一遍,不懂的地方再找線上資源
現在網路學習平台隨便一撈沒有上千也有上百,有時看的眼花繚亂,不知道跟隨哪一個好。如果你暫時還無法選擇,可以請孩子先念課文2~3遍,因為課文通常是最基礎的知識。唸完之後,孩子若有提出不會的地方,再回頭找看看老師是否有提供該科目的學習連結或影片,以「不會時,再查找」的方式來學習,一來自學提倡主動學習,因此遇到不會的科目再想辦法解決,是很重要的能力,二來,在學習目標清楚之下,比較容易安定自己內在,可以省去面對資訊量一下子太過龐大的恐慌感,讓自己身處穩定的健康狀態。
七、學習的持續,建立在欣賞與價值上
孩子在家自學,需要大人的鼓勵與欣賞,才能培養出孩子學習的自信。
因此,在家中不管是檢測孩子學習的內容或看見孩子有任何學習上的認真,都該給予大力的掌聲與欣賞。
也許孩子讀書的內容一知半解,然而父母得知道,過去孩子從未自己自學過,如今面臨停課的考驗,這可是他們自學的重要起步,因此只要父母提問孩子有回答,父母就可以大膽的欣賞孩子,若孩子回答的不確定,也可以欣賞孩子勇敢提出自己想法,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藉此孩子奠定學習的動力,種下良好的學習種籽:自己讀書得到更多稱讚。
以上是孩子在家自學兩天的體悟,以及多年在自學團擔任閱讀課老師的經驗,希望有助於全台灣的父母,能以更輕鬆的方式面對孩子在家自學的時代。
自學,是讓孩子主動學習,因此凡事讓孩子自己動手,是很重要的習慣養成,一開始建立好習慣,爾後的學習父母就會越來越輕鬆了。
#明天想刊登三三自學中的日記大家想看嗎
♥疫情時代來臨,自學時代也來臨,大家一起快樂自學吧!
♥文章歡迎分享,也歡迎大家將自學困境提出來,可以提供我的作法大家參考。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數學老師張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丈哥又來玩電動了 一邊玩一邊聊數學 十點鐘一起來坐坐...
度量數學 在 蔡至誠。PG財經筆記Simple Is The Be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嘟嘟鳥(學名:Raphus cucullatus),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記錄下來因人類活動而絕種的生物,也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之一。
這種鳥比火雞大,僅產於南印度洋馬達加斯加島東側的「模里西斯島」上。
但因為不怕人,又不會飛行,所以非常容易遭到獵捕。
生態環境變化間接導致嘟嘟鳥的後代在短期內消亡,其本身也因為繁殖速度太慢,來不及繁衍生息,最終導致剩下的嘟嘟鳥慢慢死去或者被掠食者捕殺。
最終,根據科學家David L. Roberts與Andrew R. Solow在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發表統計分析,渡渡鳥最終在1690年前後徹底滅絕。
從嘟嘟鳥角度來看,人類或其他捕食者出現超出了牠們能應對的範圍。
以前嘟嘟鳥在島上沒有天敵,直到人類的到來打破了舊有模式,人類的出現極為罕見,或者說根本在嘟嘟鳥的預期之外。
著名的長期資本公司(LTCM)同樣也是一個「小機率事件導致完美策略失敗」的例子之一。
LTCM擅長的是市場套利,他們的核心策略之一是用數學方法來預測和度量風險,例如買進被低估的債券,同時賣空被高估的債券,也引進各項指標如VaR來、進行各項壓力測試模擬極端情形下基金的表現,比如東京十級地震,或者美國股市一天暴跌30%等等。
不過,市場還是發生了最聰明的人也無法預料的事情。
1998年8月17日,俄羅斯總理公開宣佈盧布貶值。
與此同時,他還宣佈了另外一件所有人都無法想象的事情:暫停國債市場交易,並且不再支付國債利息。
當時的LTCM有大量盧布和美元互換的產品,而且為了放大回報,還有幾十倍的槓桿。
消息一出基金立刻暴跌,僅僅一個禮拜之後,長期資本從最成功的基金走到了破產邊緣。
最終,基金在2000年初倒閉。
人類擅長辨識「模式」(Pattern),投資的過程中人往往希望找出規律,也正因為這點,導致了投資歷史上許多嚴重的錯誤。
對渡渡鳥來說,極端的事件是死亡。
對投資人來說,極端的事件是大幅虧損。
金融市場中充滿著許多變數與未知的不確定性,千萬不要單純因為某件事以前沒有發生過就假定未來不會發生。
閱讀全文:https://www.pgfinnote.com/raphus-cucullatus/
度量數學 在 Paris Eye 看巴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喜歡法國紅酒的朋友們,有好奇為什麼紅酒的容量都是750cc嗎?不是一公升,也不是500cc這種常見的飲品容量?!
是因為不想裝太多,怕民眾酗酒喝太多(笑)
還是在製作玻璃瓶時,這樣的大小最容易生產?
美觀問題,這樣瓶身的比例最好看?
或是紅酒商的陰謀,一瓶750cc的紅酒,總是一瓶不夠喝,兩瓶又沒喝完😉
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一個數學問題!
這個問題要回到19世紀,英國當時是法國紅酒的最大出口國,但是英法兩國的度量衡單位完全不同,法國的容量單位是以公升為基準,英國是加侖為單位
一加侖= 4.5 公升 = 0.75 公升 x 6
剛好是整除六瓶750cc的紅酒,也剛好說明為什麼常見的一箱紅酒都是6瓶裝
這個很多法國人都不知道的都市傳說,竟然只是單純數學單位問題。。。🙄
因此750cc的玻璃瓶就成了玻璃酒瓶的最基本單位,再往上增加
1.5 L= 750x2
3L = 750x4
6L = 750x8
9L、12L、15L、18L、直到30L,相當於40瓶一般750cc容量的紅酒瓶,而且每個不同容量的酒瓶,都有自己專屬的名字,都是聖經裡提到的國王的名字命名(好拉風)
最大的30L是叫做melchizédec,高110cm,滿瓶時約52-54公斤。但是這樣的大小確實很難用在日常生活裡啊,報導採訪了法國知名製作玻璃瓶的廠商,老闆笑呵呵的說:啊上次好萊塢明星李奧納多,有訂製了一個melchizédec。確實非常美國風(笑)
最大有做到150L喔!瓶身比一般成人還高,不過30L以上都是展示功能
度量數學 在 寶妮老師 Bonni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新系列來了!!!
高等微積分~~
而且同步進軍Podcast
用聽的學數學 :)
⋯⋯⋯⋯⋯⋯⋯⋯⋯⋯
可收聽平台
Firstory: https://ppt.cc/f2Z9Jx
KKbox: https://reurl.cc/ra0Nv1
Spotify: https://reurl.cc/WEbpN7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OX6xr9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V32y06
Pocket cast: https://pca.st/fp7r1tcr
Youtube: https://youtu.be/uEk1b440388
........................................
Hello!我是Bonnie,大家最害怕的高中數學老師。
因為有感於現今網路多媒體遠比課本紙筆更有吸引力,所以決定除了在學校外,也在網路上分享我的生活、教學、自修以及與學生相處的小心得。
如果你還是學生,你可以發現老師其實沒那麼討人厭😂如果你已經畢業,你可以在這裡找回一點青春回憶👩🎓👨🎓
Enjoy it and have a good time!
.........................................
IG: charmingteacherbonnie (Bonnie老師)
粉絲專頁: 寶妮老師
https://www.facebook.com/%E5%AF%B6%E5%A6%AE%E8%80%81%E5%B8%AB-Charming-Teacher-Bonnie-29046236495977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RtZA3iYXnE/hqdefault.jpg)
度量數學 在 寶妮老師 Bonni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縮圖不見了
允許我先放個臨時的😂
新系列來了!!!
高等微積分~~
而且同步進軍Podcast
用聽的學數學 :)
⋯⋯⋯⋯⋯⋯⋯⋯⋯⋯
可收聽平台
Firstory: https://ppt.cc/f2Z9Jx
KKbox: https://reurl.cc/ra0Nv1
Spotify: https://reurl.cc/WEbpN7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OX6xr9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V32y06
Pocket cast: https://pca.st/fp7r1tcr
Youtube: https://youtu.be/uEk1b440388
........................................
Hello!我是Bonnie,大家最害怕的高中數學老師。
因為有感於現今網路多媒體遠比課本紙筆更有吸引力,所以決定除了在學校外,也在網路上分享我的生活、教學、自修以及與學生相處的小心得。
如果你還是學生,你可以發現老師其實沒那麼討人厭😂如果你已經畢業,你可以在這裡找回一點青春回憶👩🎓👨🎓
Enjoy it and have a good time!
.........................................
IG: charmingteacherbonnie (Bonnie老師)
粉絲專頁: 寶妮老師
https://www.facebook.com/%E5%AF%B6%E5%A6%AE%E8%80%81%E5%B8%AB-Charming-Teacher-Bonnie-29046236495977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jEqcXsXgo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