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體會哭」
我大學畢業前曾經在康復之友協會工作過,由於有機會很親近的和病友一起工作和談話,知道精神疾病就是一種狀態,不是吳宗憲所說的「不知足」,因此當我的女兒出現憂鬱狀態的時候,我們很幸運的沒有帶著批評的眼光去看待,荼毒自己,而是一起去學習與實驗,看看怎樣可以舒服一點
女兒大學畢業後,下班的時間就是自己的,因此有比較多的時間去覺察憂鬱起來時的前因後果。
她慢慢發現,憂鬱狀態和身體有很大的關係。
她有做過急慢性過敏源檢驗,只要這陣子她不節制的吃過敏源,過一陣子症狀就出現了:皮膚撞到摳到不會好,憂鬱症狀也會開始出現。
但只要她好生伺候身體,吃好,睡好,身體和心情就會好。
最初她跟我這麼說時,我心想,身體對心理是有影響,但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老娘當初帶著你們出國讀書,根本也沒那個命可以吃好睡好,心情還不是那麼好?
學習是個好事情,透過學習,我們能夠用另一個角度來檢視我們曾經所認為的理所當然。我從正念認知療法學到的一件事情就是「不批判」,凡事都帶著好奇的心去驗證與探索,切勿妄下斷語,因此沒有出口吐槽,只是默默觀察。
有一天,我心情莫名奇妙的很不好,一整天悶悶的,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樣。忽然,一道胃酸從食道射出來,我才領悟到,啊!我憂鬱了一整天,原來是我的胃酸太多了,但因為還沒有到胃痛的地步,因此那個悶悶的心情是我的身體在哭。我去看了中醫,胃好了,心情就好了。
為什麼身體不舒服自己會不知道?
我想這和我們從小的教育有關。
我們身體不舒服時,就會被懷疑是想偷懶、逃避,也會被笑惜皮。因此,幾乎每個人碰到身體不舒服時,都習慣咬著牙,忽略自己身體的訊息,甚至會罵自己的身體。
這一陣子,三十幾歲的朋友都有機會打到疫苗了。
我的幾位朋友在群組中談到自己發燒的狀況。
我的好朋友說,她燒了40小時。我說:「妳一定很擔心。」
她說:「是沒有擔心,只是覺得,你可以囉,我真的很累了,可以不要再發燒了嗎?」
我抗議說:「你不可以再罵他了喔,我會心疼。」
朋友才驚覺:「對耶,我應該要告訴發燒累累的自己,你很棒,辛苦了。」
我們對自己身體的苛責,反應了從小身邊的人對我們身體不舒服時的態度。
我們會忽略身體在哭,還會罵他,直到過了崩潰點,罹患情緒或生理疾病,到達無法正常功能或危及生命的地步,我們才會注意到那卑微不會抗議的身體。
托我女兒的福,我現在很惜皮了。為了疼惜身體,即使被皺眉頭,我都願意。
最近的疫情已經降為二級警戒了。為了兩天12小時的工作坊是要上實體課程還是網路課程,我和主辦單位討論起這個議題。
為了保護學員安全,承辦人依照防疫規定,請我要全程戴口罩。
我想到去年戴著口罩,才上四小時課,我就頭痛欲裂,隔天也需要昏睡一整天才能恢復。
為了疼惜我的身體,我跟承辦人說,我無法戴口罩上課12小時,我需要上網路課程。
承辦人說,其他老師也是戴口罩上兩天12小時的工作坊。
這下我有壓力了。別人可以,我怎麼能說我做不到?
天人交戰下,我想到我的身體會哭,雖然會造成主辦單位的麻煩,我像今年退出奧運體操團體決賽的Simone Biles一樣,還是說了:我無法。
今年的奧運體操選手Simone Biles因為承受大量壓力,退出了奧運女子體操團體決賽。她的決定一定會被罵爆,而且會有後果,畢竟這是團體啊!
但是她為了照顧好自己,還是退出了。
勉強的代價有多大,有時候我們是傻傻不知道的。
飛魚Michael Phelps 擁有28枚奧運獎牌。
自由時報在2018年引述他的話說,每次奧運結束後,Michael的憂鬱症就有如「爆炸」般襲來。尤其在2012年倫敦奧運後特別嚴重,「我那時不想游泳,連活下去都不想」、「我連續好幾天一個人關在房間內不吃不喝,只為了「活下去」而掙扎。
既然是贏了以後才被憂鬱症襲擊,那應該就不是挫折所導致的情緒吧?
那為什麼會憂鬱呢?有沒有可能是他的身體在哭?
身體透支了,但是意志力太強大,全世界的期待太巨大,大到自己沒有覺察到身體已經累到在哭了?
「憂鬱有可能是身體在哭」這個領悟讓我回頭檢視我女兒的成長過程。
為了名列前茅,她很少睡飽。
為了考上好學校,她長期緊張到全身痠痛。
她的傷口不太會好,生病也要好久才會好。
這一切都是因為她把所有的能量都用在照顧世人所重視的成就,用在緊張自己會不會從雲端掉下來。
做個好選擇吧。別人拍拍手說你好棒只是一時,你的身體會哭會痛是一輩子。
~郭葉珍的《和自己,相愛不相礙》~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y723qf8r
~郭葉珍的《我們,相伴不相絆》~博客來2020年親子教養排行榜第六名
博客來:https://reurl.cc/NjZWge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鐵路刺警案判決結果出爐,法院認為當時鄭男正處於思覺失調症發病狀態,喪失控制力,判無罪,並施以監護5年,引起各界討論。 這次的判決似乎有很多人都無法接受,不過因為牽涉的範圍很廣,所以法律方面不在我們今天討論的範圍裡面,這次我們希望聚焦在疾病和醫療上。 到底思覺失調症是什麼?我們的社會要如何與精神疾...
康復之友 中 和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汪晴嵐原是一位思覺失調患者,在罹患精神疾病的這條路上起起伏伏,有數不清的挫敗和無力感,但當他加入社團法人嘉義市心康復之友協會後,透過足球運動、治療團隊和同儕的幫助,開始學習接納自己與疾病和平共處,甚至重回職場,如今小汪在職場上、球場上、在社區家園中都扮演一個重要的同儕支持角色,與精神康復者一同踏上復元之路,重建自己的人生。
本集《NPO傳愛列車》邀請嘉義市心康復之友協會總幹事張朝翔,與我們分享協會如何幫助精神康復者在社區家園居住,讓精障者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環境,藉由平等的參與,回歸這個社會!
#IC之音 #NPO傳愛列車 #王淑榮 #社團法人嘉義市心康復之友協會 #張朝翔
康復之友 中 和 在 蔡適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九大身障者協會拜訪適應》
《說明身障勞工提前退休法案和相關身障者權益修法內容》
基隆市脊髓損傷者協會、基隆市肢體新生協會、基隆市智障者家長協會、基隆市康復之友協會、基隆市腎友協會、基隆市聾啞福利協進會、基隆市盲人福利協進會、基隆市自閉症家長協會、基隆市身心障礙運動推廣協會,4月8日拜訪適應、並且交換對於近期立法院相關條文修正的意見。
在多元意見交流下,去年我提出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70條修法,賦予政府定期檢討相關福利政策是否符合時宜的法源。本會期我再針對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提出第21-1條修法,要求政府定期進行身心障礙者老化狀況與平均餘命研究,以作為政策制定之依據。
另外,適應也參與羅致政委員的勞工保險條例第58條修法,並在3月總質詢中提出書面質詢,希望賦予身心障礙勞工朋友與公教相同的55歲提前退休制度。
我們期盼在基隆的公共建設落實無障礙,以及友善醫療與就業環境,建立長者安心、育兒放心的社福網絡,我會持續努力來推動。 #九大身障協會 #落實無障礙的生活環境 #立法委員蔡適應
康復之友 中 和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鐵路刺警案判決結果出爐,法院認為當時鄭男正處於思覺失調症發病狀態,喪失控制力,判無罪,並施以監護5年,引起各界討論。
這次的判決似乎有很多人都無法接受,不過因為牽涉的範圍很廣,所以法律方面不在我們今天討論的範圍裡面,這次我們希望聚焦在疾病和醫療上。
到底思覺失調症是什麼?我們的社會要如何與精神疾病相處?這次我們特別邀請到了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理事、也是馬偕醫院協談中心的心理師,羅惠群來加入我們的討論!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康復之友 中 和 在 Dr.詹姆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醫師也玩創作樂團?是想訴說什麼呢?
一位擁有永久重大傷病卡的復健專科醫師兼創作歌手 – Dr.詹姆士 – 帶領樂團成員:吉他手 (復健/疼痛專科醫師) Pac、鼓手 (麻醉專科醫師) 抓哥、貝斯手 (工程師) 杰哥、和音兼鍵盤手 (營養師) 道道,一同譜出關於生命與醫療的樂章。這將是音樂界罕見的題材 –「醫式搖滾Medical Rock」!
曲目:
01 玩得開心 Have Fun ( Intro )
02 我的復健日記 My Rehab Diary
03 添光 Lighting Up
04 足夢踏實 Soccer Dream
05 我的復健日記 ( 樂器演奏版 ) My Rehab Diary ( Instrumental Version )
06 添光 ( 樂器演奏版 ) Lighting Up ( Instrumental Version )
07 足夢踏實 ( 樂器演奏版 ) Soccer Dream ( Instrumental Version )
01 玩得開心 Have Fun ( Intro )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陳鵬安
02 我的復健日記 My Rehab Diary 詞 (lyrics):詹益承 /曲 (composition):詹益承 /主唱 (vocal):詹益承 /和聲 (vocal harmony):陳泓道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詹益承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陳鵬安 /貝斯 (bass):許廷暉 /鼓 (drums):歐陽欣漢
03 添光 Lighting Up 詞 (lyrics):詹益承 /曲 (composition):詹益承 /主唱 (vocal):詹益承 /和聲 (vocal harmony):詹益承 & 陳泓道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詹益承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陳鵬安 /鍵盤 (keyboard):陳泓道 /貝斯 (bass):許廷暉 /鼓 (drums):歐陽欣漢
04 足夢踏實 Soccer Dream 詞 (lyrics):詹益承 /曲 (composition):詹益承 /主唱 (vocal):詹益承 /和聲 (vocal harmony):陳泓道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陳鵬安 /貝斯 (bass):陳建興 (前貝斯手) /鼓 (drums):江明憲 (前鼓手)
錄音工程 Recording –
台中 灰帽音樂工作室:梁祐鈞 (Have Fun、我的復健日記、添光)
台中 普魯士藍音樂工作室:黃勝偉 (足夢踏實)
嘉義 樂在其中音樂工作室:劉耀文 (我的復健日記、添光)
混音 Mixing – 台北 Sweet-Tune Studio:張靖
母帶後期處理 Mastering – 台北 Sweet-Tune Studio:張靖
樂團形象攝影 Imaging – 道道爸攝影 陳泓道
拍攝場景地點 – 台中慈濟醫院復健科
團練場所 – Words沃茲音樂教室
專輯設計 – 淘花源文化事業 林芳存
發行 – 好有感覺音樂事業有限公司 2020年二月
緣由:
製作人兼團長 - 詹益承
為何要製作關於復健的音樂微專輯?身為醫界的ㄧ份子,同時具有創作演唱的能力,我曾經想把音樂與醫療做跨界結合,應該會迸出很特別的火花吧?但此想法一直止於夢想階段。然而,就在2017年台灣復健醫學年會的晚宴上,我們幾位團員擔任演出嘉賓,當時的王亭貴理事長聽到我們演出,非常讚賞,也詢問是否能寫一首復健之歌?當時的我誠惶誠恐,卻也十分歡喜地答應了。同年五月,寫出歌曲「我的復健日記」;六月,寫出歌曲「添光」。巧合的是,同年九月,嘉義市心康復之友協會的職能治療師向我提出合作,希望能製作一首關於精障者的”復康足球”主題曲,以配合他們每年所舉辦的心滿意足盃國際精障足球賽。十月,我們團錄製完成歌曲「足夢踏實」。
2019年,仍在公費下鄉服務的我,深知許多偏鄉地區,對於何時該看復健科與復健科能提供的服務還不甚了解,於是,我將這三首歌放在一起,著手製作成大眾們不只能讀、能聽、還能傳唱的音樂專輯,讓更多人認識復健。
正如歌曲「添光」所提及,復健科的領域包括了神經、小兒、心肺、肌肉骨骼等領域,還包括了整合性領域的運動醫學、高齡復健、疼痛醫學等,目的在於透過減輕疼痛,提升動作控制、知覺、體適能等手段來促使大眾能擁有更美好的生活品質,活得長壽外,更要活得有動能。
而復健科的團隊,除了復健專科醫師外,包含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營養師、義肢裝具師、與站在第一線陪伴病患戰鬥的治療師們:包括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呼吸治療師等,諸位老師們各自持有不同武器,也擁有許多醫師們無法取代的技能,並與醫師們互相交流學習,一起帶領病患日漸康復。老師們是我非常敬佩的ㄧ群,也因此,希望藉由歌曲,能夠凝聚如一家人的我們的共同革命情感與合作的密切性 – 我們大家都是「復健者聯盟」的一員!!
Dr.詹姆士醫療團隊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DrJamesMusic/
博客來網購: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20...
誠品網購:
https://mssl.eslite.com/main/product/...
Dr.詹姆士,一位擁有永久重大傷病卡的醫師歌手,目前持續行醫與創作中…
康復之友 中 和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你,其實很好:學會重新愛自己」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吳宜蓁
內容簡介:
是誰要你委屈?
是誰讓你自卑?
你的人生不該活在別人的期待裏,
要相信,你值得被好好對待
停止說「都是我不好」
此刻,告訴自己
所有的自卑都是多餘
「為什麼我總是在忍耐?」
從小我們被教導著「以和為貴」,
在不斷壓抑的狀況下,忽略了內心真實的聲音,
別把忍耐當成生存法則,勇敢表達你的需求吧。
「為何我這麼糟,無法滿足他人期待?」
父母、師長、情人的期待,從來不是你的人生,
滿足別人只能獲得「暫時性」的快樂,
請分清楚,哪一個是你對自己的期望。
「我老是比別人差,怎麼辦?」
兄弟姊妹、另一半的前男/女友、同學、同事……
我們的人生總是不斷被比較,也被自己拿來比較,
停止比較吧,不論你是什麼樣子,都值得被愛。
「要是我做錯了決定怎麼辦?」
總是怕做出錯誤的選擇,
反而寧願為他人而活嗎?
不如相信自己一次,就算錯了也是「自己的路」!
作者簡介:吳宜蓁
諮商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畢業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現為淡江大學兼任心理師,「失戀花園」專欄作家;曾經擔任台北市立福星國小、羅東高商專任輔導教師;也曾在建國中學、和平高中國中部、喬治高商、格瑞思心理諮商所、西門國小、裕民國小……等擔任輔導員;大學畢業曾於康復之友聯盟擔任研究員,與社工一同服務社區的精神障礙者。
在對人生感覺迷惘時得到協助,決定要成為助人者;為了更理解「人」,踏入了心理系。從社工領域,到學校從事輔導工作,再踏回社區的心理師,都是想實踐想成為助人者的初衷-陪伴那些同為人生感到迷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