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果出任務」如果在台灣一定會被左膠破壞。
記者鍾聖雄昨天突然發文指稱,陸委會扣押了來台港人,不讓他們接觸律師與人權團體,接著邱威傑 (呱吉)、民眾黨、不禮貌鄉民團、小聖蚊治國週記、彭文正、梁振英(前香港特首) 皆站在同一個立場出聲譴責民進黨政府。
接下來的內容請自己閱讀,台灣極有可能正如過去我所提,進到戰爭狀態,請了解來龍去脈後,照顧好自己。
挺香港一直都是近期台灣政治人物表態的政治立場,香港與我們擁有相似的文化,共同使用僅存的繁體字,且共同對抗中共的暴政,這也讓我們許多政治人物選擇站出來聲援,更在「私下」提供物資與援助。
為何必須要「私下」,因為從中華民國憲法的國土疆域與歷史來看,香港回歸應該交由中華民國,但礙於政治現實,香港回歸給中共政府,於情,香港是自家人,於理,香港是中國人,我們對其援助是出於共同情感,但畢竟我們無法介入其內政,只能私下援助。
這段時間中共對香港的壓迫不斷緊縮,許多人特別受到政治牽連的一般民眾與企業家等,只能選擇往外逃,除了有政治庇護的西方國家外,台灣有著熟悉的一切,加上善良的人們,自然成為許多人避風頭的選擇。
但台灣與中共的關係也在不斷升溫,從台美關係不斷提升,亞太區域的軍事演練集結更多力量,政治與經濟的區域劃分逐漸成形,再加上中共內部的內憂外患,從非洲豬瘟、武漢肺炎、汛期洪災、蝗災飢荒等,許多非習派勢力都希望藉此拉下「習近平」,而習近平想要繼續保留政治影響力,發動戰爭就是最佳選擇,而首要目標自然看上了「台灣」。
這也是為何我始終堅持台灣應該要強化武裝力量,提升軍事武器的品質,一旦中共鴿派壓不過鷹派時,戰爭隨時一觸即發,台灣只有更充足的防衛力量,才能堅持到外援的到來。
請別說台灣不會發生戰爭這麼無知的事情,會這樣說的都是安逸太久的原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就是在講這件事情。
幾個月前我就提醒過大家,平時就應該要在家準備足夠的糧食、飲水、乾糧、瓦斯、電池等資源,很多事情等你發現天崩地裂後才去搶購是完全沒機會的,趁著疫情與普渡,許多廠商的產能大幅度提升,這時是不用擔心買不到的。
這次的鐘聖雄指稱的來台港人逃亡路線,正是透過戰局最緊繃的東沙群島,而近期中共解放軍的南海操演,正是集結大批機艦隊,一度對我軍駐守的東沙群島進行包圍,情況相當緊急,對此台灣國防部也立即做出應對。
這次的事件為何嚴重?一旦中共藉此發動戰爭,對國際聲稱台灣綁架其國民,師出有名的出兵後,理由都再也不重要了,發動戰爭後要停止一切就是相當困難的事情了。
有看過電影「亞果出任務」嗎?
美國大使館遭到民眾與革命軍對抗議示威,六名大使館員工緊急銷毀重要文件,並從後門逃離,美國國務院與中情局合作安排六人的撤離行動,請救援專家對此規劃一連串的方式,更將這六人以電影團隊的方式來包裝,最終成功逃出,回到美國本土。
行動的過程首要目標「低調」
你想要潛逃出「迫害」你的環境,你就要有拋棄一切的決定,講難聽一點,你是來跑路不是來觀光的,難道你會大搖大擺的告訴所有人你的行蹤嗎?就連你的家人都有可能對你的訊息感到未知,甚至把你當成已經死亡了。
幫助港人的台灣選擇低調,來台的港人自然也要選擇低調。
然後現在黃金陣容的這群左膠,卻在試圖高調這件事情,提升台灣陷入戰爭的危機,到底有沒有搞清楚這是多嚴重的事情?
當年我爺爺從中國廣東撤退來台,就是與在中國的親人斷了聯繫,台灣電影「軍中樂園」中,士官長隔著大海喊著「娘,我好想你啊!」,就是因為即使相距不遠,但礙於政治現實,就是無法與過去的故人聯繫。
還記得後來台灣開放探親後,我爺爺回到故鄉與家人相聚時,那時的聲淚俱下令人難過,但沒想到的是,本以為我爺爺還活著的消息是件好事情,沒想到卻成為在中國的親人的壞消息。
當爺爺成為中華民國的將軍消息傳回去後,在中國的親人受到無比的迫害,這也讓我爺爺有了相當愧疚彌補的心態,後來都將存款與積蓄幾乎全數留給中國的親人,我爺爺曾經跟我說,他寧可中國的親人都當作他已經死了,也不要為了得知他的消息後,反而成為被中共迫害的原因。
我真心搞不懂,一個人的智商與社會經驗到底會有多低落,才會選擇要求這群港人要高調,而彭文正、呱吉、民眾黨這群人,當你們發現你們的說詞與立場與前香港特首站在一起時,你們的良心都不會痛嗎?
幹你娘假台派。
名詞註釋 (來自維基百科)
左膠(英語對應詞:leftard)是2010年後出現於香港媒體及網路社群的政治術語,常泛指不現實的左翼分子或只講理想的左翼分子,而不是指傳統親中共的香港親共人士。他們主張和平、理性、非暴力和非粗口(簡稱「和理非非」)。有批評者說,左膠的理想過於崇高,有時會因追求平等大愛而放棄社會公義,不考慮現實世界的不完美,被指抱著不切實際的思想。左膠亦可應用於西方國家的左翼及自由派,類似詞彙有中國大陸的「白左」、台灣的「覺醒青年」、英式英語的「香檳社會主義者」、歐陸國家的「魚子醬左派」等。
想優先知道一些資訊的就加入社團,不要錯過更細部資訊的就粉專按讚勾選搶先看
重新開始日更的IG : Awater0911
喜歡影片的可以到 : https://awater0911.pros.si/NRWL5
喜歡跟我討論議題或提供資料的可以到社團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想要認識我與聊天的歡迎來直播找我
「浪Live」4791472 / 鬼才阿水Awater
「廣論消文中士道」的推薦目錄:
- 關於廣論消文中士道 在 鬼才阿水Awa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廣論消文中士道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廣論消文中士道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廣論消文中士道 在 [讀經] 《菩提道次第廣論》『戒』為無上菩提本(5)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廣論消文中士道 在 軍事資訊站- 廣論消文中士道思惟苦諦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廣論消文中士道 在 廣論消文修習軌理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廣論消文中士道 在 義工維護社團| **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心次第(06)】(分11段消文) 的評價
廣論消文中士道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戰國名將生死錄】田單:逆轉絕境的關鍵
在兩岸對峙的時代,金門做為國防最前線,處處充滿著戰爭氛圍。而在金門制高點的太武山上,刻著「毋忘在莒」,是蔣介石總統巡視金門時所題,其用意是引用戰國時期幾近滅亡的齊國最終成功收復失土的典故,以此鼓舞國人反攻大陸的士氣。
但當我了解戰國歷史,我其實蠻想吐槽這個典故引用的有些問題。因為的確齊國當時有莒和即墨兩座孤城苦苦支撐,而且莒城的領導人,正是齊國君主─齊襄王;但真正逆轉的關鍵,其實是即墨城守將─田單,所以如果真正要考據細節,或許當初應該寫的是「毋忘在即墨」或是「毋忘在墨」?
好的,吐槽非我本意,還是好好了解戰國時代最曲折離奇的復國戰役,以及這當中的關鍵人物─田單的所作所為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絕處顯智勇
田單,齊國王族成員之一,他本來在首都臨淄的市場擔任官員,名聲及地位都不顯著。
當燕國名將─樂毅,領軍橫掃齊國之際,田單先是和族人搬遷到安平城,之後眼看燕國軍隊銳不可擋,於是田單一早就交代族人做好落跑的打算:「你們趕緊把車軸凸出輪子的地方鋸斷,並且用鐵皮包覆整個車輪。」
等到安平被燕軍攻陷,城內許多達官貴人乘車出逃,但他們的車軸太長,很容易跟其他馬車相互碰撞,沒一會兒功夫,就因車軸斷裂或是車輪破損而無法繼續前行。而田單的族人卻在混亂的車潮中順利疾馳,平安無事的逃進即墨城躲過追擊。
好不容易逃到即墨,田單馬上就收到噩耗:「即墨大夫先前領兵出戰,結果當場陣亡。」還沒等田單安頓好,又一個消息傳來:「田大人,城中軍民聽說您有先見之明,使自己跟族人得以逃出生天,大家覺得您可以信賴,一致推舉您領導大夥抵抗燕軍。」
雖然田單擁有王族身分,但僅憑著「很會逃難」這點,就可以被推舉成領導,不難推測:即墨城此時已無人才,這才急病亂投醫的找上名不見經傳的外來戶。
幸好田單非同一般,新官上任的他,先將妻妾編入到軍中進行輔助性工作,自己更是親自參與到防禦工事的勞動。看到領導這麼親民敢拚,全城軍民對田單好感度不斷提升,同時挫敗了燕軍的進攻。這讓領軍的樂毅感到即墨城並不好惹,為避免徒勞無功的損失,樂毅改採包圍策略,雙方就此陷入僵持。
逆轉心理戰術一:離間
雖然田單在危局中開始站穩腳跟,但他很快發現……軍民們戰意非常低落。
畢竟齊國遭逢前所未有大敗,加上先前即墨大夫領軍出戰又被殺個落花流水,雖然田單接任指揮後組織多次成功的守城戰役,但在損兵折將、外無援兵的情勢下,充其量只是延緩即墨城淪陷的時間,而身處長期被包圍且沒有盼望的壓力下,城內軍民自然士氣越加低落。這使田單意識到:必須先讓軍民重拾獲勝的希望。
或許是齊國國運尚未衰竭?後來燕國君主過世,新繼任的燕惠王對樂毅充滿偏見,這就給予田單可趁之機,他立刻派人散布謠言:「樂毅之所以遲遲不攻下齊國剩下的兩座城池,根本是想擁兵自重並且自立為王。要是換其他真正肯打仗的燕國將領前來,即墨城只怕早被攻破了。」
結果新繼位的燕王還真聽信謠言,任命騎劫替換樂毅統帥的職位,樂毅則在接到命令後,就立刻出走他國,於是田單逆轉路上的最強阻礙就此消失。
逆轉心理戰術二:裝神弄鬼
之後,田單下令百姓在城內祭祀祖先(這其實是逼不得已,因為原先祭祖應該要去到城外的埋葬地,但此時即墨被燕軍包圍,所以只能在城內遙祭),估計是供品內容太豐盛,結果吸引一大堆飛鳥空降到城內啄食。
(話說我看到這段紀錄時,心裡頗為驚訝,因為在某些史料中,可是紀錄即墨被圍城5年,然而現在城中百姓竟還有這麼多餘糧可以搞祭典,究竟即墨城原先的儲糧有多麼豐富呀?)
看到成群的飛鳥一陣又一陣的飛入即墨城中,之後又在城頭盤旋圍繞(估計是還沒吃到供品的鳥捨不得離開),城外的燕軍覺得非常詭異,城內的軍民也覺得此景慎奇,此時田單突然臨機一動的宣布:「各位,此情此景是在表示……有天神要降臨即墨幫助齊軍了!」
覺得田單的發言很逗嗎?那麼接下來發生的事更逗。因為有一名小兵竟然主動找田單說:「我就是你說的天神。」
田單聽完小兵的話,他的反應是……真的把他當神在拜。甚至廣播全城上下說:「鄉親們看!神仙真的下凡了,我沒亂蓋各位吧。」說完就當眾對小兵膜拜,搞得全城百姓也跟著集體膜拜。
這下小兵頂不住了,找機會跟田單說:「不好意思,我騙你的,我其實根本不是神仙。」
田單說:「X的!我當然知道你不是神仙!但現在你必須陪我把這個謊說到底,少在那邊跟我雞雞歪歪!」
於是田單繼續隆重包裝小兵,除了定期在人前把他當師父膜拜,還不時搞些走訪行程,讓神化的小兵去安撫悲觀的百姓,如此的「神」操作,竟也讓城中士氣活絡起來。
不過田單很清楚,謊言只能振奮一時,他必須更強烈地振奮軍民敢戰的心態,趁勢打破僵局。歷經多次盤算,田單決定將心理戰術繼續升級,同時在心中默念:「同胞及先祖們,原諒我要徹底利用你們……」
逆轉心理戰術三:損人利己
對於在城外燕軍來說,曠日持久的包圍也在消磨他們的作戰意志,陌生且充滿敵意的異鄉,使他們對於故土更加思念。與此相反的,是磨刀霍霍的燕軍主帥─騎劫,他太期待透過一場大勝證明自己能力遠超樂毅,甚至成就「滅齊」的不世之功。
不知從何時開始,有股傳言在軍中逐漸瀰漫:「如果燕軍將俘虜的齊國士兵實施劓刑(也就是割掉鼻子),並擺出來示威;再開挖即墨城外的齊國墳墓,將齊國人祖先的遺體分屍,這樣即墨城內的軍民一定精神崩潰到無法再戰呀。」
聽聞傳言的騎劫決定迅速執行,於是即墨城外,先是出現眾多沒有鼻子的齊國俘虜,他們的臉上有著一看就令人作噁甚至還有些血淋淋的深邃大洞;之後燕國人還在城頭下剖開棺木,對一具具遺體挫骨揚灰。
「哥!我一定為你報仇!」一個認出城下親人面孔的小兵歇斯底里的捶胸頓足。
「子孫不孝呀!」看到城外墳墓區出現的濃煙,城內的平民痛哭流涕。
聽到城內的齊國軍民哭的哀鴻遍野、震天價響,騎劫得意的想:「看來齊國人很快就不行了。」
同時,田單看著城內情緒崩潰的軍民,他正等待他們的反應,過一會兒,他聽到粗暴且急促的腳步聲,然後一群人衝過來向他下拜吼道:「請大人下令出戰!我等粉身碎骨也要向燕賊報仇!」聽聞此言,田單冷靜地想:「大事成矣。」
火牛夜襲
過一段時間,騎劫見到來自城內齊國使者,他卑微地說道:「即墨願降,此番前來,我等帶來千溢精金奉上,願歸降之日燕軍可以放過城中軍民,別劫掠我們。」
聽聞齊國使者發言,燕軍響起一陣陣歡呼,這難啃的堅城可終於陷落,如此完全攻陷齊國並衣錦還鄉的日子應不遠矣。
同一時間,田單清空糧倉中所有剩餘的糧食為齊軍舉辦饗宴,宴席中,田單說道:「各位,這是我等在城內的最後一餐,因為今晚我決心與燕軍決一死戰!我欲徵召壯士出城作戰,請問諸位誰願擔當此任?」
話音剛落,所有人都站起來答道:「我願往!」
於是田單挑選5000精銳,並從城裡收集了一千多頭牛,讓人在牛角上綁好尖刀、牛身披上畫有蛟龍圖案的大紅綢絹、牛尾綁上漬滿油脂的蘆葦。然後就在深夜,田單命人把城牆鑿出幾十個洞穴,之後用火點燃牛尾並將牛從洞穴中趕出,5000精銳則緊隨其後向燕軍殺奔過去。
因為投降消息而完全放鬆警戒的燕軍,本睡著難得的安穩覺,結果卻被一陣詭異的怒吼聲吵醒,還沒等搞清楚狀況,只見眼前一陣火光衝起,然後一群全身斑斕前所未見的怪物直接衝撞而至。有些人根本就是呆立當場,然後就被怪物撞飛或是被尖刀戳入而死,大部分人下意識的拔腿狂奔,就在一陣驚魂後,當他們發現所謂的怪物是被化妝的牛隻時,衝鋒而至的齊軍精銳展開第二波更強力的奇襲,對著潰不成軍的燕軍就是一陣屠戮。此時留在城內的老弱婦孺敲擊銅器,為城外奮戰的齊軍將士助威,被打矇的燕軍以為有更大的攻勢要發動,嚇得更加抱頭鼠竄。那個自以為可以遠超樂毅的騎劫,連像樣的命令都未能發出就死於亂軍之中。等到天明,即墨城解圍,燕軍主力徹底被打殘,而那一晚發生的「火牛陣」則成為流傳後世的經典詭謀。
即墨城的勝利只是田單逆襲反攻的開端,隨後,田單繼續向其他被佔領的齊國城市進軍。此時,扣除在包圍莒城的燕軍還具有一定的戰鬥力,其他地區的燕軍因為要把守廣大的敵戰區,大多是軍力分散的小部隊,而且他們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遠離一線戰場,戰力早已下滑;另外,齊國百姓對曾經掠奪他們財物的燕軍深惡痛絕,就等著合適的時機點反抗。總結,燕軍天時(戰役時間拖延過長)、地利(身處陌生的敵佔區)、人和(自己軍力若少且得罪當地民眾)全失,田單則是把握大勝餘威,於是燕軍被驅趕回原先國境,齊國原來70多座城池盡被收復。重返首都的齊襄王封賞田單為安平君,並讓田單執掌軍政大權。
能完成戰國史上最大的復國行動,自然與田單高超的軍事才能脫不了關係,撰寫田單列傳的太史公司馬遷就評價:「用兵需要奇正相生,田單用兵之初有如處女的沉靜柔弱去誘使敵人,等到時機成熟,用兵卻像狡兔般快速敏捷,使敵人在奇謀中轉瞬而敗。」
但我覺得扣除絢麗詭變的戰爭藝術,還有一個使田單能締造奇蹟的原因,以及這個人真正使我著迷的地方。
老ㄕ一己之見
時間快轉到田單復國的末期,燕軍雖遭逢大敗,但仍佔領幾座原先國境線上的齊國城池。
當時田單準備進攻狄城,臨行前去拜見有名的智者─魯仲連。沒想到魯仲連說:「你攻不下狄城的。」
田單忿忿不平地反駁:「我曾以區區即墨五里之城、七里之郭,帶領殘兵敗將就打敗了燕國並收復失地。怎麼可能攻不下一座小小的敵城?」沒想到後來田單猛攻狄城3個月,卻始終無法攻克,就連齊國小孩都編童謠嘲笑田單的徒勞無功。
田單趕緊找魯仲連問:「先生是怎麼預言出我攻不下狄城?」
魯仲連回答:「你從前在即墨時身先士卒並與民一同勞動,坐下去就編織草袋、站起來就舞動鐵鍬。所以當你號召軍民,大家都願意奮勇作戰。但現在你就顧著數算封地的稅收,平時又奢華打扮的玩樂。你只貪生的歡樂,沒有戰死的決心,這就是你攻不下狄城的原因。」
聽聞此言,田單說:「我有決心,先生您就看著吧!」第二天,田單親自站到敵軍的攻擊範圍內為攻城部隊擂鼓助威,狄城轉瞬間就被攻克。
另一個故事,則是田單有次與趙國名將─趙奢談論軍事,他對趙奢說:「將軍指揮才能之高無庸置疑,但我覺得你主張大兵團作戰實在很有問題。因為兵士徵召數目過多會影響國內農耕,造成糧食供應困難,這是自破之道呀。如今你認為一軍之將要領兵十萬、二十萬才足夠,可你看古代帝王用兵不過三萬,便可令天下諸候臣服,所以我覺得將軍的用兵理念大有問題呀。」
沒等田單喘口氣休息,趙奢立刻表示:「我看你根本不懂得形勢變化!古代天下分為萬國,最大的城不過三百丈,最多的人口不過三千家,所以三萬人已經是足以控制戰局的大軍。但當初的萬國如今已經聚集成七國,遠超古代的千丈之城、萬家之邑可謂比比皆是。所以現在統領三萬兵馬,野戰中不佔優勢,更無法在攻城時進行包圍作戰。你拿古代的例子跟我談現代的軍事?所以我覺得你根本不懂軍事及現實呀!」
田單聽了,感嘆道:「我想的太淺了。」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當人位高權重之時,是否能持續認清現實並作出正確的行動?
歷史上有太多人物拒絕承認錯誤,並且在錯誤的道路上越陷越深,比如:秦始皇迷信永生而至死未立繼承人導致秦朝在權力鬥爭中滅亡、隋煬帝三征高麗而天下糜爛最終死於叛軍之手、崇禎皇帝為顧面子而拒絕向滿州人停戰使明朝在兵禍中崩潰……
田單的軍事才能締造戰場的奇蹟,但擁有卓越才能的他,亦免不了有犯錯的盲區。不過田單總是能立刻承認錯誤並且作出正確的補救,我想這也是為何使國力大損的齊國在日後依然能影響天下大勢,由此可見田單的難得之處。
很多時候,我總會白日夢的猜想自己與歷史人物間的問答。如果我真有機會訪問田單,當我問:「你覺得自己能復國的秘訣是什麼?」
我在猜田單是否會如此回答:「最大的秘訣是,始終保持清醒,認清形勢、他人,以及最重要的……認清自己是否保持清醒。」而我可能在問答結束後這麼對他說:「田單,真乃大丈夫,吾輩當效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片為:田單號巡防艦
好的,我知道大家一定很傻眼:放這張照片是什麼神邏輯?
主要原因是我找不到合適的配圖,索性直接把我國海軍的同款紀念名艦艇拉出來。
雖然田單是當之無愧的名將,但用來當海軍艦艇名稱,總覺得怪怪的。像同級別的一號艦,取名自鄭成功,挺好的;二號艦取名自鄭和,也不賴;但三號艦之後依序是:繼光、岳飛、子儀、班超、張騫、田單、銘傳、逢甲,沒一個是水戰專長呀!難道中華文化中找不到相對應的水戰菁英人名?
比如......周瑜號巡洋艦?這夠有名了吧?或是......施琅號巡洋艦?大家給過嗎?
啊!我還想到一個也是挺有名的水師提督,但我想等一下說出來,大家應該都覺得我是神經病吧?事實上,如果國防部真的取這名字,我會懷疑咱們軍方應該ㄎㄧㄤ的太嚴重了。
常昆號巡洋艦(然後後繼艦可以取名叫常威,好的,我是神經病)
廣論消文中士道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圖文版讀起來更好讀。齋主我向來看到消費史的書籍就愛不釋手,因為沒有甚麼比人類的消費行為,更能深刻理解社會的樣貌。此次閱讀《品味奢華》著實收穫良多,因其內容豐富,齋主僅能從其中擷取片段內容撰寫本文。實在也沒想到這篇文章,被我列入有品有閒系列文續寫的一篇。若你對本文有興趣,歡迎你也閱讀該系列文,若你對本書有興趣,也請你千萬買一本來支持。
#齋主談文化
=====================
巫仁恕《品味奢華》一書,透過具體紀載,探討晚明社會的消費文化。作者指出晚明社會已經形成「消費社會」,並且以士大夫的消費文化變動,對比社會各階層關係之轉變,重新建構社會活靈活現的樣貌。本書以多項消費行為為例,如乘轎、服裝、家具、旅遊及飲食等,帶領讀者思考為什麼禮制法律的約束,遠遠跟不上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
明代早期因為多年不安定,包含改朝換代、政變加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政局相對不穩定,在這樣的態勢下,經濟自然無法穩定成長,所以禮法制度得以維持。在中葉後,由於政局穩定、人民富庶,加上資訊傳播迅速,社會自然形成各類奢侈品消費或炫耀性消費,特別是江南蘇杭一帶。
「炫耀性消費」的概念,過去齋主《有品有閒》系列文中,有過詳盡的討論。這概念是由經濟學家范伯倫於19世紀末之《有閒階級論》中提出。意指消費者之所以購買該商品,並不單單因為其「實用性」或「使用價值」而選擇購買,更多購買的緣由是「想要區分與大眾的不同」,或者說是某種階級優越性。因此商品價格越高,未必會因此乏人問津,有些人反而會購買原因,恰恰是因其高昂到其他人負擔不起的售價。購買這類商品,被視作《有閒》。而後20世紀中葉,法國社會學家布爾迪厄更延伸這類概念,將資本分作經濟、文化、社會及象徵四種形式,換句話說有人是為了彰顯文化而購買,有人是為了人際關係而購買,更有人只是為了必須身分而不得不買。對此觀念有興趣者,歡迎延伸閱讀齋主過去的文章,在此不贅述。
明朝初期,不管是太祖朱元璋或成祖朱棣,都制定了許多禮法制度,其目的除了要重新樹立朝廷權威之外,也為了重新建立社會的倫理秩序。光是服飾一項,太祖便訂立了許多規範,從帝后將相到販夫走卒,都制定了相關規範,從圖樣、顏色、布料甚至是袖子長短都有相關規定。在這樣的規定下,自然社會上看起來井然有序,社會上各種職業和階級都一目暸然。
在乘轎文化上更是如此。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大明會典》明定無論官轎與民轎都不得雕飾龍鳳紋。職官一品至三品許用間金妝飾銀螭繡帶青幔,四品、五品素獅頭繡帶青幔,六品至九品用素雲頭青 幔。轎子比同車製,庶民車用黑油,齊頭平頂,皂幔。轎 子比同車製,並不許用雲頭。而後洪武六年又列。令凡舟車坐轎、除紅漆外。許雜色漆飾。五品以上、車用青幔。餘並不許。其坐轎止許婦人、及官民老疾者乘之。轎子不但針對社會的階級差異訂立詳細規範,甚至對於民間用轎也早有相關規定。
乘轎與服飾文化,是本書著墨最深之篇章。確實明初朝廷對於各類事務的規範都十分詳盡,也或許符合當時社會民情和消費水準,但社會政局穩定發展,帶動的勢必是經濟快速發展。人民在生活越趨富裕的情況下,過去依據當時民情所訂立的相關規範,自是跟不上經濟發展。因此明中葉之後,富裕所帶來的奢侈消費習慣席捲民間,許多過去所訂立的階級規範,也在一次次的衝擊下逐漸破裂。
因為經濟能力的提升,服飾已不再只是彰顯經濟能力,更多的是為了顯現消費者的社會地位。經濟穩定發展的社會,必然產生許多資本主義下富賈商人。中國社會向來崇儒而貶商,這些經濟水平大幅提升的新富階級,自然無法接受社會地位連官職最低的芝麻官都不如,這怎麼可能為消費能力大幅提升的新富階級所接受。易位思考就很好懂,過去經濟能力差,只購買得起朝廷所規定的衣物,現在富甲天下了,難道還要依照規定購買過去那些爛衣服嗎? 人性使然,自然不會如此,因而開始模仿士大夫的穿著規定,只要保留相當的灰色地帶得以規避法律即可。事實上類似的行為並不只是發生在新富階級上,廣大的庶民百姓也因為經濟發展而提高了消費能力,也進而開始模仿那些較有社會地位者的穿著,不管模仿對象為士大夫或為新富階級。
明代因為政局穩定加上經濟發展,有著大量階級流動的需求。事實上朝廷也確實開放了比過往朝代更多的官位,甚至土木堡之變後還開放了商人能合法買官,但終生沒官做的儒生仍如過江之鯽。即便順利考上科舉,也未必真就能悠哉一世。
下層士人的社會地位著實尷尬。論財力他們遠遠比不上那些新富階級,論權力當然更比不上中高級官員,而好不容易考上了官,有了社會地位之後,榮華富貴也沒跟著來,反而發現日常生活中穿得比自己好的人多得是,甚至多數商賈和富二代,根本沒正眼瞧過自己一眼。晚明時「士商相混」的社會型態,除了買官所得到的官位之外,也多有士大夫從商而後致富者,因此在法規上實在難有明確的劃分和定義。對於下層士人來說,要保有自己的岌岌可危的社會地位,並不容易。
在大眾眼中,士大夫依然擁有社會階級和地位,因此士大夫更是成為大眾模仿的對象。因為經濟消費能力的提升,市井小民都在學習士大夫的穿著,儒服頭巾絲毫不足奇。即便嘉靖7年(1528)朝廷規定忠靖巾只能於某些士大夫所用,但到了萬曆年間(1563~1620)時,已為社會大眾用,甚至連衙門差役和算命師都在用。許多原本只有士大夫能用的服飾,平民百姓模仿也就罷了,在某些經濟發達的區域,許多被社會認定的底層職業,如奴僕、戲子、差役等都在仿傚。如此境況,可試想底層士人之社會處境。
士大夫雖然經濟能力不如人,權力也不如人,但在文化解釋權上還有一席之地。為了區別與其他仿效士大夫的平民百姓的差異,士大夫們開始利用在文化資本上的優勢創新服飾,進而維持其岌岌可危的社會地位。如前文所述之忠靖巾(冠)原為官員專用,後來生員也跟著使用,連平民老百姓也都跟著僭用,儒生為了區分與大眾的不同,加以裝飾修改,更名「凌雲巾」,以區分地位差異。
政治經濟穩定的發展,打造富庶的晚明生活。富庶的平民生活,才有能力模仿上層階級穿著,這種模仿他人穿著的行為,直接創造了時尚流行服飾。正因為流行時時刻刻在改變,禮制階級也隨之變得模糊而不可分。如果人人都有能力專錦衣華服,那真正區分社會階級的,也只剩下成本更高的其他「炫耀性消費」了。
比起服裝打扮來說,乘轎文化更是變化許多。明代初期便對乘轎者的身分階級及樣式有嚴格的規定,但隨著經濟發展、資本集中、城市化等影響,許多農村的剩餘人力都到了都市發展,龐大的勞動力帶動了乘轎服務的興盛。明初期的士大夫原本都騎馬或騎驢,但飼養良馬成本太高,多人共飼一馬也時有所聞,隨著城市勞動力上升,乘轎服務的價格比馬匹來得便宜太多,而轎子也遠比騎馬來得舒服快意,並且來得更氣派。
明代之初,乘轎文化尚未如此興盛時,朱元璋便針對文武大臣有乘轎騎馬等相關規定。太祖認為建國不易,武官需維持強健體魄和武術修習的生活,因此規定武官只可騎馬不可乘轎,只有文官大臣得以乘轎。聽起來立意良善,但唯獨出了個問題,那就是小文官也是騎馬,這讓武官直接被文官大臣比了下去,便是官勳再大的將軍也不能乘轎。事後想來,這或許是明代初期君主刻意為之,讓文臣大於武官,避免再興戰事,穩定社會發展的手段之一。但隨著社會穩定發展,武官帶兵的需求漸少,加上這些大將軍也終究會老,總會有被皇帝破例賜轎的一天,到了嘉靖萬曆年間,越來越多的武勳大臣都被破例准轎,慢慢這件事情也不怎麼稀奇了。
明代初期,對於乘轎者的身分是有嚴格規定的,只有三品官以上方可乘轎。但規定畢竟是老東西,隨著經濟水準的發展,乘得起轎子的人越來越多,這些規定也就隨之被打破了。前文提到明代「士商相混」的社會型態,許多富人讓孩子當官,許多當官的也變成了大商人,這些人的孩子也當然要循著相同的道路,若不是大商人就是考科舉。試想在如此優渥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又怎麼可能接受百多年前不准乘轎的規定呢? 是以明朝後期,除了考上舉人的也在乘轎,甚至連單純的富二代考生也在乘轎。試想以這樣的社會風氣,不難想像中高階級以上者,大多都靠著轎子代步,乘轎文化早已見怪不怪。
乘轎成為了彰顯社會地位的「炫耀性消費」。前文所提到的流行服裝,因為產量上升而售價降低,進而導致社會上幾乎人人消費得起,無可再以服飾差異區分彼此階級上的不同,因此門檻較高的乘轎,成為士商階級證明自身優越的最佳方式。
本書除了服飾、乘轎之外,也討論了家具、旅遊和飲食等面向,但都脫不了因為消費能力增加而出現的僭越,或是既有身分地位的人為了保有優越性,選擇了排斥廣大平民百姓的新樣式或新方法並重新建構其社會地位等相關論述,是本不可多得的好書。不過本書真正帶給我啟示的,卻反而是對當代民主制度的思考。
為什麼當代的民主制度主張人人平等,法律上不再有階級上的差異? 人人平等或許是個口號,也因為平等是寫在憲法中的前提,導致我們鮮少思考這類問題。我們都知道民主制度建立在人權自由上,這種基礎個體的自由,建構了自由經濟市場。就如同晚明因為經濟發展快速,雖然不是民主政體,但市場消費卻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資訊流通得太快,產品發展得太快,消費者的心也改變得太快,這類自由市場無法靠著過往禮法制度硬性規定。這種硬性規定,反而成為人民刻意打破並效仿的法則,加上國家又怎麼可能有這麼多行政資源,成天針對這些不遵循禮法來逐一取締或執法?
或許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相同的消費革命或僭越並沒有發生在古代? 我們無可得知,只能給個粗糙的說法,可能是因為科技進步的速度太慢,交通技術的匱乏,甚至是經濟成長的幅度不夠,不足以在短短數十年間出現改變社會的大變化。反觀如今社會,短短數年間的變化,不管是產業轉型、供應鏈的改變、生產方式的革新等等,都不是16世紀的明朝人能想像的。這樣的社會,又怎麼可能靠著硬性禮法制度來管理?
民主制度取消了貴族特權,卻也成就了所有人民成為貴族的機會。正因為人人眼中都是機會,所以才會出現諸多浮誇到無可理解的炫富行為。這些「炫耀性消費」對民主社會來說是良好的象徵,正因階級沒有固化,民眾有階級翻轉的機會,所以才有追求幸福或分享成功的舉動。
那些存於民主制度中的惡俗消費舉動,諸如嘻哈歌手在勞斯萊斯裏頭撒鈔票、建商各種封官晉爵的建案名稱、整形診所廣告上每個看起來都一樣的複製塑膠人、臉書直播中充斥的盜版名牌精品、商標比臉還大的POLO衫、開賓士C300但加油只能加300元、排氣聲又大又難聽的汽車、下雨天還要悉心保護的名牌包,以及電視機上各種談財務自由的發財節目的等惡俗行為,皆是平日裡看不慣的惡俗。這些行為看似與本書無關,但其實這些行為的背後,都是某個市井小民在這自由社會中,表達幸福的一種方式。反過來說,正是因為人人都有自我的幸福得以追尋,民主制度才得以穩定成長。若人人都沒有表達幸福或成功的衝動,代表社會的階級固化已久,這股內心的抑鬱累積於內部過久,必定會導致一波巨大變動,例如戰爭或革命。
綜觀台灣十數年來,「炫耀性消費」是越來越多,不但許多年輕人每年都準備要出國遊玩,平時假日也不忘要去高級餐廳用餐,也追逐各類時尚或3C精品。這些需求也誕生了各類旅遊、美食和開箱部落客。雖然品質、品味和方式,不見得是社會上廣泛能接受的,甚至多數旅遊或美食內容也難入真正內行人的法眼,但這些資訊的出現和整理,代表整個社會是富裕且有能力追尋幸福的,更代表台灣政治和經濟是穩定成長的。這無疑是件好事。
我很推薦這本《品味奢華》給所有齋友。我沒有想過這本書的內容,帶給我許多啟發,甚至讓我重新反觀台灣社會的現貌,進而產生了更多的信心,和更樂觀的態度。
#齋主談文化
廣論消文中士道 在 廣論消文修習軌理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上士道「發菩提心」導讀依照下士道、中士道的次第修習,雖然已經可以解脫三界, ... 菩提道次第序廣論消文卷一道前基礎修習軌理【三】 北08 秋070 班 ... ... <看更多>
廣論消文中士道 在 義工維護社團| **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心次第(06)】(分11段消文) 的推薦與評價
**{註:本PO文參考廣論研討班進度編排,內容包含①科判、②廣論原文中英對照③白話 ... 珠(哲蚌版)的科判來看,現在講到「實踐上士道之法」的部分,其中分為三個部分:. ... <看更多>
廣論消文中士道 在 [讀經] 《菩提道次第廣論》『戒』為無上菩提本(5)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菩提道次第廣論》 p.200~p.201
(科判:共中士道─解脫正道)………
己四 抉擇能趣解脫道性
庚一 以何等身滅除生死
庚二 修何等道而為滅除
───────────────────────────────────────
(接續前一篇 #1HNd7gml)
又睡眠、昏沉、掉舉、懈怠、放逸、無慚、無愧、忘念、不正知等,諸隨煩惱最易生
起(如上所舉,諸多隨煩惱都很容易生起),障修善品(這些煩惱會障礙我們修行善法)
,當知過患修習對治(應當了知它們的過患,然後修習對治),率爾率爾令漸微劣(不斷
地讓這些煩惱漸漸減輕,甚而消失)。
(無著《大乘阿毘達磨集論》:
「何等【昏沉】?『謂─愚癡分,心無堪任為體,障毘缽舍那為業。』
何等【掉舉】?『謂─貪欲分,隨念淨相,心不寂靜為體,障奢摩他為業。』
何等【懈怠】?『謂─愚癡分,依著睡眠倚臥為樂,心不策勵為體,障修方便
善品為業。』
何等【放逸】?『謂─依懈怠及貪瞋癡,不修善法,於有漏法心不防護為體,
憎惡損善所依為業。』
何等【無慚】?『謂─貪瞋癡分,於諸過惡不自羞為體,一切煩惱及隨煩惱助
伴為業。』
何等【無愧】?『謂─貪瞋癡分,於諸過惡不羞他為體,一切煩惱及隨煩惱助
伴為業。』
何等【忘念】?『謂─諸煩惱相應念為體,散亂所依為業。』
何等【不正知】?『謂─諸煩惱相應慧為體,由此慧故,起不正知身語心行,
毀所依為業。』」)
其過患者,如《親友書》云:「掉悔,瞋恚,及昏沉睡眠,貪欲,並疑惑,應知如是
五種蓋,劫善法財諸盜賊。」(應知:掉悔、瞋恚、昏沉睡眠、貪欲、和疑惑等五種蓋,
是劫奪善法財的各種盜賊)
(《雜阿含704》:「世尊告諸比丘:『若不正思惟者,未起貪欲蓋則起,已起貪欲
蓋重生令增廣;未起瞋恚、睡眠、掉悔、疑蓋則起,已起瞋恚、睡眠、掉悔、疑蓋重生令
增廣;……若比丘正思惟者,未起貪欲蓋不起,已起貪欲蓋令滅;未起瞋恚、睡眠、掉悔
、疑蓋不起,已起瞋恚、睡眠、掉悔、疑蓋則斷。』」)
(《雜阿含706》:「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法能為黑闇,能為無目,能為無智,能
羸智慧,非明非等覺,不轉趣涅槃,何等為五?謂: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如此
五法能為黑闇,能為無目,能為無智,非明,非正覺、不轉趣涅槃。』」)
《勸發增上意樂經》云:「若樂睡眠與昏沉,痰((病-丙)+陰)風病及膽疾,其人身
中多增長,令彼諸界極擾亂(如果喜歡睡眠與昏沉,這種人身上的痰((病-丙)+陰)、風
病、和膽疾多半都會增長,以致於體內的四大種極為紛亂)。若樂睡眠與昏沉,集飲食垢
腹不清,身重容顏不和美,所發言語不清晰(如果喜歡睡眠與昏沉,這種人容易堆集飲食
所成垢穢,以致於肚子裡面不清淨,而使得身體重量增加、容貌變得不和美、講說時口齒
不清)。」
(《大寶積經》:「彼人常病惱,風黃多積集,四大互違反,是樂睡眠過;飲食不消
,身體無光潤,聲嘶不清徹,是樂睡眠過。」)
又云:「若樂睡眠與昏沉,其人愚痴失法欲,凡稚退失一切德,退失白法趣黑闇。」
(《勸發增上意樂經》又說:“如果喜歡睡眠與昏沉,這種人生性愚痴,退失修習善法的
欲樂、退失一切功德,甚至退失白法而趣入惡道當中。”)
《念住經》云:「諸煩惱所依,獨一謂懈怠,誰有一懈怠,彼便無諸法。」(各種煩
惱的所依,只有一個,也就是懈怠。任何人一有懈怠,那麼就得不到任何(白)法。)
(《正法念處經》:「煩惱根唯一,所謂懈怠是,若有一懈怠,彼人不得法。」)
《集法句》云:「若行於放逸,即壞凡夫心,如商護財貨,智當不放逸。」(如果行
為放逸,立即壞失凡夫的心。智者應當像商主守護他的財貨一樣,片刻都不放逸地守護)
(《法集要頌經》:「修習放逸人,愚人所狎習,止觀不散亂,如財主守藏。」
《出曜經》:「修習放逸人,愚人所狎習,定則不放逸,如財主守藏。」)
《本生論》云:「捨慚為天王,意違於正法,寧瓦缽蔽衣,觀敵家盛事。」(如果為
了得天王之安樂而棄捨慚愧心,這種意念與正法相違。寧願身著破舊衣服,手持瓦缽,到
冤敵家乞食。)
《親友書》云:「大王應知念身住,善逝說為唯一道,故當勵力勤守念,失念則壞一
切法。」(應知道:身念住等四念住,世尊說這是一乘道,所以應當努力精勤守護正念,
如果忘失正念,則壞失一切善法。)
(《雜阿含627》:「世尊告諸比丘:『有一乘道,淨諸眾生,令越憂悲,滅惱苦,
得如實法,所謂四念處,何等為四?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
(《勸發諸王要偈》:「身念處大力,佛說一乘道,常當繫心念,方便善守護,若忘
是正念,則失諸善法。」)
《入行論》云:「雖諸具多聞,正信樂精進,由無正知過,而令有犯染。」(雖然各
方面都具備了多聞、正信、以及好樂精進,但是由於無正知之過患,使得持戒有違犯而染
汙。)
不能如是斷諸煩惱及隨煩惱(若不能像這樣斷除根本煩惱與隨煩惱),然當不順煩惱
,不執彼品,視如怨敵(也應做到不隨順煩惱,不執著煩惱,把它視為怨敵),是為現在
必不容少(這是現在必定不可少的修持)。
故應勵力攝對治品,破除煩惱,清淨自內所受尸羅(所以應當努力攝持煩惱的對治品
,破除煩惱,使得自己所受的戒律儀能獲得清淨)。
--
﹝爲欲令此,所得正念,無忘失故,能趣證故,不失壞故;於時時中,即於多聞、若
思、若修,正作瑜伽,正勤修習,不息加行,不離加行。如是由此,多聞、思、修
,所集成念,於時時中,善能防守,正聞思修,瑜伽作用,如是名爲,防守正念。﹞
~《瑜伽師地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2.185 (04/12 12:52)
→ cool810:品行相,若正念跑掉了以正知的力量拉回來,如此率爾率爾觀 04/13 16:28
→ cool810:察,趨入安住善所緣境,心續調柔也與得定有關(持戒得定)) 04/13 16:32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2.185 (04/13 17:0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