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70 70年前的日文版刊物,僅為務實深入農村】
《豐年》雜誌可說是戰後臺灣農業報刊中,時間悠長、影響力最大者,尤其是在創辦後的4年裡,以中、日文並用方式編輯文稿,且力求淺白易懂,使它能跨越族群語言的鴻溝,擁有國語、閩南語、客語及原住民讀者。
(編按:尤其原住民族,不像閩客族群過去還有漢字文化的傳承,但在日本統治下有基礎日本語文教育,往往只能讀日文)。
戰後初期的臺灣,日文仍是最普遍使用的文字。然因政治情勢等考量,政府下令禁止日文,造成政府與人民間的溝通出現問題。
《豐年》為改善這種情況,在創刊初期,獲得政府特許,成為當時唯一以中文、日文並用方式編輯文稿的報刊;為了使農民能夠看得懂,文字盡量淺白,甚至考量主流讀者而使用「閩南語」(臺語)。
此種文字的編輯形態,獲得許多使用閩南語的農民歡迎,致函鼓勵。但是,對於非閩南語系的讀者,如客籍人士對《豐年》所使用的中文,就有所批評,進而建議多用日文。
另外,對於原住民,《豐年》因為有日文翻譯,所以頗能理解內容。據當時對烏來地區的泰雅族原住民調查指出:在訪問的48個家庭,共259人當中,8人收到《豐年》,16人常閱讀;加上,37位學生就讀烏來小學,10位就讀於中學,亦即至少有63位的讀者;不過對於中文,或日文翻譯裡出現的漢字,原住民則無法閱讀。
這種情況亦見於阿美族,據當時調查,阿美族讀者也希望此刊物能有更多的日文翻譯。《豐年》此種中、日文並用形式,使它能跨越族群語言的鴻溝,擁有國語、閩南語、客語及原住民讀者,卻與當時政府禁止日文的命令相左!
因此,《豐年》創刊不到半年,就遭到內政部去函臺灣省政府新聞處糾正。而後,雖經「農復會向內政部檢具使用日文需要及經過情形」,然亦只能暫時維持。
因此,自第1卷第7期起,原本中、日對照的臺灣消息、世界消息、法令欄日文取消,僅保留農村指導、婦女家庭欄的日文譯文;至第3卷21期(1953年11月1日)起,改以中文為主,附文摘譯,內容仍著重農業生產指導及婦女家庭相關知識。此一形式,後來亦無法維持,至第5卷(1955年)就全用中文編輯。
至於補救方式,則為每期免費附贈兩頁日文內容摘譯,由讀者去函索取,約至1957年左右才告停止。
(本文編寫自王文裕教授〈豐年跨越語言藩籬對臺灣戰後初期的農業推廣〉;全文刊載於《豐年》70週年特刊)
#豐年70 #日文刊物 #臺灣歷史
https://www.facebook.com/agriharvest.tw/photos/a.1155922077836275/4076770742418046/
--
《豐年》70週年特刊登上博客來,請往這邊👉https://reurl.cc/YOQdml
支持豐年社,豐年農市買雜誌👉https://reurl.cc/rgomp1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花蓮縣政府為了要舉辦一年一度的原住民聯合豐年節活動,今年特別舉辦文創商品印花設計比賽,不過宣傳海報上的阿美族形象圖,卻遭指控涉嫌盜用別人相片,引發爭議。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534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
廣豐年報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豐年70 世界級的水彩畫家,亦是媒體人──豐年社創社社長藍蔭鼎】
二戰之後,從戰時體制「解封」的臺灣,曾有一波媒體興起的風潮。1946年前後,光是新登記的報紙便超過20家,當時出版的雜誌數量更逾百家,其中便包括畫家藍蔭鼎(1903~1979)成立的「臺灣畫報社」。
綜觀臺灣美術史,以畫家成為媒體人在當時是少見的經歷。藍蔭鼎1903年生於宜蘭羅東郊區阿束社,父親為清末秀才,羅東公學校畢業後未再升學,卻從18歲就擔任母校代理美術教員,之後獲得「臺灣美術啟蒙之父」石川欽一郎賞識,拜入門下,並由臺灣總督府推薦赴日,以旁聽生身份短期進修水彩。1929年,藍蔭鼎就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並受恩師石川引薦,榮膺英國皇家水彩畫協會會員。
藍蔭鼎敏銳於現代化、國際化潮流,是最早使用英文落款的臺灣畫家之一,也很早與國際畫壇建立關係。此外,由於秀才父親、私塾教育的背景,他在戰後很快跨越語言障礙,而能在國民黨臺灣省黨部支持下成立臺灣畫報社,並以畫家兼媒體人的身分,結識愛好藝術的時任美國新聞處處長許伯樂(Robert Sheeks)。
農村鄉土是藍蔭鼎始終不忘的根,也是他一生著力最深的畫題。利用刊物引進現代知識,改善農村的經濟、生活,在日治時代已有前例,藍蔭鼎也自然和許伯樂提起這樣的想法,並在許伯樂的認同與支持下寫成計畫,向美國國務院爭取經費,成為豐年社創立的緣起。
另一位藝術大家楊英風,也是豐年社首位美術編輯回憶藍蔭鼎:
「這段時間雖然有接受美援,但在創設期間事務繁忙,可以說工作得相當辛苦。我們經常連袂下鄉訪問農民,希望了解農民的生活、想法和風俗習慣。這段期間我天天和藍蔭鼎生活在一起,他的一言一行我了解的最為清楚,他不僅到汽車能行之處,並且深入山川民間,考察疾苦,將之報導在刊物上,以藝術家誠懇的本質去為廣大的農民服務。這種精神不在過去,就是在今日也很少見到。」
「從豐年社同事期間,他對農民所做的各項協調工作,及至擔任華視董事長期間,開闢了《今日農村》、《空中教學》等節目,可以證明他是個言出必行的人,他始終念念不忘實踐他的理想。」
1954年,藍蔭鼎受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藍欽(Karl L. Rankin)推薦,應美國國務院邀請,成為首位赴美訪問的臺灣藝術家。之後藍蔭鼎曾任聯合國藝術委員,涉足外交,並曾被日內瓦國際藝術年鑑選為「當代世界25位最傑出藝術家」、歐洲藝術評論學會及美國藝術評論學會選入第一屆「世界10大水彩畫家」。雖以藝術家揚名於世,在創立豐年社外,藍蔭鼎曾於臺視、華視擔任要職,亦是傑出的媒體人。1979年2月4日,藍蔭鼎寄出《畫我故鄉》專欄手稿後於凌晨逝世,享年77歲。
#藍蔭鼎 #楊英風 #臺灣藝術家 #媒體人
--
參考資料:
楊英風‧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藍蔭鼎的畫外故事〉(原載於藝術家出版社 《藝術家》雜誌第8卷第4期,1979)
蕭瓊瑞/《真善美聖的實踐者:藍蔭鼎的生命與藝術》,藝術家出版社,2019
張益昇/《藍蔭鼎水墨畫情境研究・藍蔭鼎生平事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08
廣豐年報 在 股民當家 幸福理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海公公,您回來了?領軍電子大艦隊?
大家晚安,我是LEO
時間:7/5(一)
.
❖電子二哥-鴻海
今天大漲 209點,權值二哥鴻海(2317),成交 8萬張,帶量長紅 K,就是電子股表態的訊號,市值高達 1.62兆,今天大漲近 5%,一舉突破季線,它代表的意義是航空母艦要動了!
.
鴻家軍-廣宇(2328)漲 4.7%、天鈺(4961)漲 4.5%、乙盛(5243)漲3.8%,都已經休息一陣子,如果艦隊要動了,明天台股有沒有機會攻萬八?答案是肯定的
.
但是,主將是台積電(2330)今天收 591元原地踏步,它要加把勁,催一下油門了!沒道理下半年手機市場回溫,台積電卻不動吧?
.
❖電子上游
上週創意(3443)、M31(6643)漲停⊕,今天換智原(3035)聯家軍的IP廠⊕,團隊看好.......
.
,聯電(2303)晶圓代工價格持續上漲,使智原的量產業務的營收隨之墊高,IP業務方面,權利金也將隨之放大,下半年比上半年更好。
.
威盛(2388)強攻漲停⊕ 收 62.4元,持股威鋒電子(6756) 57.55%,威鋒電子根據股民團隊的評估模型,從 275轉強至今,已經漲到 459元,而威盛才從 52.3漲到 62.4元,今天算是威盛的第一天表態!
.
團隊 6/28分享&買進,7/2加碼的鈺創(5351)天也強攻漲停⊕,這一家公司本來財報滿江紅,但是今年第一季出現結構性變化,由虧轉盈,受惠利基型 DRAM 產品需求暢旺,及漲價效益帶動下,五月營收創 34個月新高,漲價效應帶動下六月的業績可以期待。
.
❖電感元件
台慶科(3357)這一檔我們取名【慶豐年】,團隊 6/18分享&買進,7/2加碼,今天也是攻上漲停⊕,當時團隊就跟大家分享,在手訂單滿載,需求是產能的 3-4 倍,產能供不應求,第三季啟動擴產,產能將再增 1-2 成,第一季 EPS賺 2.54元,股民當家團隊預估今年賺一個股本應該很有機會!重點是現在股價才剛剛發動~~我們買在投信法人的前面~
.
❖車用電池
6/23分享&買進,國碩目前為碩禾大股東,持股張數達2.97萬張,持股比率45.09%,碩禾獲鴻海入股,攜手合攻磷酸鋰鐵電池,有種母以子貴的概念。
.
車用電池最近都漲翻了,榮炭(6555)做鋰電池負極材料,漲 12%,聚和(6509)電池化學品,美琪瑪(4721)全球最大的PTA氧化觸媒供應商,系統電(5309)車用電子廠,立凱(5227)做磷酸離鐵電池正極材料,康普(4739)則是兼具特用化學品,電池材料,PTA氧化觸媒的廠商,這個族群也蠻整齊的,部訪可以往這裡挖寶藏~
.
❖星鏈計畫
上週跟大家分享一檔【天上的星星】隔天連續賺兩根漲停 ⊕⊕,LEO覺得還是有機會繼續漲,因為關鍵券商分點,股票都還在,今天有注意到另外一檔【同欣電6271】感覺快要動了,今天投信大買,籌碼蠻穩定的~
.
❖【加入股民團隊】
如果您想跟我們一樣,從產業出發,用專業的角度來評估合理的股價,與適當的進出場點,請鎖定我們的TG頻道👇
.
【傳送門】在這裡
https://t.me/stock17168
廣豐年報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花蓮縣政府為了要舉辦一年一度的原住民聯合豐年節活動,今年特別舉辦文創商品印花設計比賽,不過宣傳海報上的阿美族形象圖,卻遭指控涉嫌盜用別人相片,引發爭議。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534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廣豐年報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2020年蹲點 台灣-花蓮靜浦部落」服務心得分享
訪問:楊雅雯
蹲點社區:花蓮靜浦部落
蹲點期間:2020年7月12日~7月27日
服務名稱: 計畫影片製作、豐年祭紀錄、協會遊程紀錄、靜浦人寫真集
楊雅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東亞學系
台南人,喜歡與地方與人有連結的事 看見背後的背後 總嘗試別人不曾做的事,雖然看起來傻,但我認為手及腳上的繭,以及指縫的泥巴,都代表著曾經走過做過的,是不會騙人的。
陳亭妤
高雄醫學大學 心理學系
台南人,喜歡稀奇古怪的荒謬。 用力感受生命中的每個故事,用各種角度看世界。 在創新和挑戰中成長,努力擁有不同的瘋狂體驗,成為一個充滿故事的人。
主辦粉絲頁: 點‧台灣
心得粉絲頁:2020「蹲點.台灣」日日靜浦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廣豐年報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迸裂土地而出的力量:走過二十年,十二個九二一災後堅持至今的故事」介紹
訪問作者:謝志誠
內容簡介:
堅持不懈的韌性,跨過國界的圍籬、縣市的疆界,凝聚了全國人民的「本心」。
九二一大地震雖然帶給人們難以抹滅的傷痛記憶,但臺灣社會將這份傷痛轉換為社會支持的力量,無論是農村振興,人際關係與資源的流動,都帶來了不同的啟發並促成政策的制定。
隨著世界的流變,我們也要往前邁進,用遼闊的視野,
流轉在人與人間的正面力量,在尋求安身立命的同時,進一步凝聚共好的社會。
記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地震後的重建與新生故事
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蔚藍文化 合作出版
․他們在Gaga指引下協力前進——林建治與黃盈豪
․只想讓學生們多幾箱共讀的好書,一封email產生閱讀的蝴蝶效應——陳一誠
․用空手道讓震災區孩子走出傷痛,更在世界發光發熱——黃泰吉與廖德蘭
․埔里鎮唯一的村長——陳芳姿
․從鏟子到鍋子,長照二十年——廖振益
․走在長照二.〇前面的機車行黑手——邱慶禧
․清圳引水水長流——廖學堂
․為愛多走一哩路——馬麗芬
․卯上主流媒體與文化的行動者——馮小非
․從青蛙的社區經驗到蝴蝶的社群營造——廖嘉展與顏新珠
․讓太平藍登上世界舞臺——葉晉玉
․地方創生先驅者,博士回鄉推生物科技——賴敏男
這十二個故事所累積的經驗,不僅是臺灣的資產,過程中,他們面對災難與困境所展現的「信心」,立基於「社會信任」的互助精神,「堅持不懈」的毅力,則正是當前臺灣社會最需要的三要素:信心、信任與堅持。
作者介紹:謝志誠
財團法人豐年社董事長
前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
前台南縣學甲人,1957出生。2013年從臺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系退休。長期投入與關心台灣環境保護議題,2006年6月和前台南縣長蘇煥智合著「黑面琵鷺的鄉愁(續篇)」,紀錄投入長達十餘年「反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運動;2011年和台灣大學何明修教授合著「八輕遊台灣-國光石化的故事」,紀實報導糾纏臺灣二十幾年的八輕(國光石化)周遊臺灣的始末,以及臺灣近二十餘年來的石化工業發展來龍去脈,臺灣社會、地方發展與環保意識的轉變;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後,於1999至2000年間,擔任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副執行長,2000年6月起擔任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至2008年7月基金會解散,仍固守崗位至2009年11月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公告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清算終結登記止。
作者介紹:陳鳳麗
自由時報記者
出生地是台北市,在新北市板橋區成長。世新廣電科畢業,一直以為會靠聲音討生活,沒想到後來成了文字工作者。在南投縣採訪二十多年,習慣在人群中當觀察者,工作需要理性、客觀,卻又常忍不住跟著採訪對象哭與笑。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廣豐年報 在 [心得]北富銀的那些事2020 - 看板Financ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雖已淡出銀行業的寫作,轉往個人興趣的發展,但仍偶會有人來信討論銀行
業的相關議題。幾經思考之後,還是決定將這些文章貼在版上分享,若有不妥之
處,還請版主直接刪除。銀行的那些事系列純粹是一系列的想像文,畢竟沒有人
可以待過這麼多的銀行,加上文章已經是幾年前所寫,與現況的落差更大,也許
不適合當作專業文章參考,但若以看小說或短篇故事的心態來閱讀,相信還是有
一定的價值與可讀性。感謝金融版長期提供珍貴資訊與版主盡心盡力主持版務,
獲益良多,這些過時的文章就當一點心意,拋磚引玉,望能引出更新與更精確的
金融業分享文章。
北富銀的那些事2020
台北富邦銀行
世界排名:206(2019/12)
2020 年 1-7 月獲利:13,874M(稅前損益)
淨值:202,145M(市占5.10%)(2020/6)
資產總額:2,763,452M(市占5.21%)
存款餘額:2,024,864M(市占4.80%)
放款餘額:1,395,704M(市占4.54%)
國內分行家數:126
海外分行:5
辦事處:1
其他分支機構:26
員工人數:6,843(平均年齡40.62、平均服務年資10.65)(2019
年報)
國泰世華銀行
世界排名:204(2019/12)
2020 年1-7 月獲利:17,889M(稅前損益)
淨值:230,389M(市占5.81%)(2020/6)
資產總額:2,961,326M(市占5.58%)
存款餘額:2,389,282M(市占5.66%)
放款餘額:1,568,314M(市占5.10%)
國內分行家數:164
海外分行:6
辦事處:5
其他分支機構:57
員工人數:10,482(平均年齡37.98、平均服務年資9.24)(2019
年報)
玉山商業銀行
世界排名:222(2019/12)
2020 年1-7 月獲利:12,487M(稅前損益)
淨值:170,022M(市占4.29%)(2020/6)
資產總額:2,627,050M(市占4.95%)
存款餘額:2,171,556M(市占5.15%)
放款餘額:1,522,866M(市占4.95%)
國內分行家數:138
海外分行:8
辦事處:1
其他分支機構:19
員工人數:8,823(平均年齡33、平均服務年資:8)(2019 年報)
終於,在經過了幾年的整併之後,臺灣第一家有銀行、證券、保險三引擎的
金控公司出現了。富邦產險市占超過20%,穩居市場第一大。富邦壽險在合併安
泰人壽之後,市占率穩居前三大。富邦證券經紀業務市占率近6%,排名第二,
僅次於元大證券。北富銀在2020 年臺灣銀行業中排名第6,在民營銀行中僅次
中信銀與國泰世華銀,是臺灣唯一在銀行、產險、壽險與證券均居領先地位的金
控。
不像雙引擎的國泰金有壽險端與銀行端大小不平衡與利益衝突的問題,富邦
金的三引擎具有比國泰金雙引擎更好的調節力。台北銀行是併來的,不像彰銀一
樣大到吞不下去,能接受富邦風格的人就留下來,不能接受的人也走得差不多了。
安泰人壽也是併來的,是在外商看苗頭不對落跑便宜買來的,業務員來來去去也
是常態,所以也跟台北銀行一樣,不能接受富邦文化的人就是滾人,只是時間早
晚的問題。
如同其他金控一樣,富邦金一開始也只有證券與產險兩個較強的業務,銀行
端與壽險端都不強。每家金控都想要奮起,方法不外是購併,不論是購併銀行、
保險,還是證券。中信金選擇了綠色,看上了兆豐金,但卻落得少主流亡海外,
賠了夫人又折兵。台新金也押寶在綠色,選擇了彰銀,但卻落得目前進退二難的
窘境。
即使大家都知道臺灣的銀行太多,需要整併,即使各大財團們政商關係都良
好,但在整併的過程中,依然幾家歡樂幾家愁,有人雀屏中選,也有人中箭落馬。
成功的購併案也直接改變了臺灣的金融版圖,原本強大的國泰金在併了世華銀行
之後,穩居第一大金控。小老弟富邦金倒吃甘蔗,從中後段班一路爬上來,成為
第二大金控。
吳家的台新金還在與彰銀糾纏,新光金除了壽險地位不若以往之外,新光銀
行與新光證券完全看不出有任何的發展性,股價也一直處在低檔,至於瑞興銀行,
根本是一場鬧劇,完全看不出在搞什麼。辜家的中信金、開發金與中租迪和雖然
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但比起蔡家兄弟的國泰金與富邦金依然遜色不少。富邦
金的茁壯大部分來自於與購併,原本的產險與證券產業特性相較於銀行與壽險,
也是屬於年輕有活力的類型。
因此,整個富邦金就是衝衝衝,尤其在順利吃下了台北銀行與安泰人壽之後,
更是氣勢如虹,銳不可擋。銀行端的老人都被處理得差不多了,但卻留下台北銀
行大量的資產。安泰人壽本來就算是相對年輕的保險公司,除了購入成本很低之
外,也不用對安泰的業務員負太大的責任,至少不用像買南山人壽一樣那麼複雜,
也幾乎如同台北銀行一樣,沒有太多舊員工的包袱,卻留下了一堆聲譽與資產,
這樣的富邦金豈能不賺錢,又豈能不讓其他金控眼紅。
富邦金在三引擎加持之下,109 年1 至8 月,獲利超過六百億元,是臺灣
的金控獲利王。有別於銀行金控將保險當作是幫助銀行獲利的方式,證券金控將
銀行當作是股務交割的助手,保險金控將銀行當做是擴大客源的通路,三者均強
的富邦金不滿足於目前的獲利,決心更加徹底的將三者合一。原本,部分的北富
銀就都會同時有證券部門,在整合了安泰之後,現在更是變成三合一的經營模式,
像FUBON HOUSE 就是計畫在一棟大樓內,同時提供銀行、保險與證券三種服
務。
這是當初成立金控的目標,每家金控甚至銀行也或多或少同時提供這三種服
務。但唯有三引擎的富邦金,有資格喊出FUBON HOUSE的口號。儘管整合銀行、
保險與證券三大部門原本就會有矛盾與衝突,但相較於其他金控,富邦金所面臨
的問題算是比較少的。過去優異的購併表現也能說明其與藍綠的關係良好,以後
縱使有勞資糾紛,或者是其他客訴的問題,富邦金應該也能夠全身而退。
只能說,富邦金若是能夠順利的三合一,發展出一套自己的經營模式,將會
是以後其他金控學習的目標。在一間政商關係良好,充滿年輕活力且正準備大力
擴充版圖的金控下工作自然是充滿希望的。當然,開疆闢土的過程中,有戰功的
人,獎賞自然不在話下,但所要背負的壓力也一定是很高的,也因此,富邦金雖
然有號稱N 個月的年終,但卻也有在業界聞名遐邇的高流動率。
三合一的富邦金提供一個比其他金控更大的發揮舞臺,但內部間的銀行、保
險、證券該如何調合和業績的考核與分配,依然需要時間觀察。北富銀在整合台
北銀行的過程中花了很多時間,在銀行端所投入的心力也不及中信金與台新金等
銀行金控,當然在教育訓練的過程中,也不若中信金紮實。一線行員年輕充滿活
力,卻也少了敦厚與人情,容易短視近利與急於建功,所以北富銀成長得很快,
但客訴問題卻也層出不窮,既可以同時獲得服務大獎,卻同時也是與客戶紛爭最
多的銀行之一。
原本,北富銀與富邦證還算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但在加入安泰之後,不知道
會不會發生與國泰金一樣的保險與銀行互搶業績的情況。只能說,富邦年紀太輕,
卻因緣際會成長的太快,才併完台北銀行沒幾年,就又接收了安泰人壽,除了新
舊員工的整合問題,前所未見的三引擎發展模式更是像摸著石頭過河一樣,走一
步算一步。
對金控老闆或股東而言,三引擎是獲利的保證。但對員工而言,卻又是完全
不同的故事。在銀行金控,很明顯會將大部分的重心放在銀行端,所以華南金底
下的永昌證券待遇很低。當然,在元大金控當銀行員,福利大概不用期望太好,
新光金下面的新光證或新光銀,幾乎是在湊數用的。雙引擎的國泰金,即使國泰
世華銀的規模夠大,也常常只是老二地位。
因此,在三引擎的富邦金,北富銀能夠分到多少的的資源,還是個未知數。
金融業很大很廣,但除了少數人可以走交易室、法遵、風管、法務、資訊等比較
專業的部門外,大部分的人還是要從銀行、證券、保險選一個發展。如果選了銀
行,也要判斷自己是否有業績能力來決定自己是要走官股行庫還是民營銀行。如
果選了官股行庫,如何用比較高的職等入行,如何累積完整資歷,從分行到總行
歷練完整,並且比別人更快升官,就成了必學的功課。
如果選了民營銀行,即使都需要背業績,也還是有分消金與企金兩大部門。
消金進入門檻低,也沒什麼太大的專業性,有業績就獎金領得多,沒業績就滾人。
即使跳槽了,依然還是房貸、信貸、信用卡、保險、基金與IPO 等業務在循環,
沒有什麼專業性與累積性,哪天業績沒有了,不管以前有多少貢獻,大概也只能
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企金與外匯,是比較專業與累積性的部門,當然,進入的門檻也比較高。至
少,要當中信銀、台新銀的MA 與ARM 都需要相當不錯的學經歷才行。在中信
銀,若是ARM 做得好,有機會升RM,RM 做得好,有機會到外商。即使在中
信銀混不下去了,去其他民營銀行做企金,依然有一片天,當然,也有人會轉去
企業的財務部門。
只是,能夠進去大型民營銀行當企金部門的人終究是少數,民營銀行最喜歡
招的人就是免洗櫃員、理專、房信貸專員與催收人員,用低底薪高獎金的方式大
量招進來,表現好就留下來,表現不行就滾人,只付少少的錢就可以換得大量青
春與人脈,成本極低卻好處多多。而北富銀,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銀行界大名鼎
鼎的免洗王。
相較於證券與保險濃濃的業務性質,銀行算是流動率相對低的行業。即使是
中信銀、台新銀等用人唯才的民營銀行,也會明顯區分核心人才與免洗人才,將
資源放在重點部門上,僅花少數的心思在免洗部門上。事實上,這些民營銀行的
高流動率常常來自於櫃臺、理財等免洗部門上,而ARM 與MA 等重點新人與徵、
授信等位置的福利與流動率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
但在富邦金,除了三引擎分散了高層的注意力外,北富銀原本就是小併大的
結果,除了原本富邦銀不像中信銀、台新銀有自己的銀行文化外,台北銀行原本
就是比較區域性的銀行,不像八大行庫一樣,有自己的專長領域與文化。而在驅
退了原本台北銀行的老人之後,北富銀的文化變得更加的模糊與混亂。可以說,
即使富邦金很賺錢,北富銀很賺錢,在唯利是圖,業績至上的文化下,高流動率
依然是不可避免的痛。
每家金控幾乎都有樣學樣招MA 或其他儲備幹部,但在富邦金,名目又比
其他金控多,在併了安泰人壽之後又更加的混亂,有銀行的MA、證券的MA,
還有保險的MA,甚至連一些保險通訊處也掛羊頭賣狗肉,亂招一通。事實上,
即使是用最困難與最正統的方式進北富銀當MA,所學到的東西也一定沒有中信
銀紮實。
沒辦法,富邦銀與台北銀都不是臺灣所謂的領先群銀行,即使合併了,即使
富邦金變成三合一的巨獸了,也只是形式長大了,無法改變內在的不足。官股銀
行雖然大而無當,但很願意用時間去耗,讓員工一個一個位置慢慢換,慢慢成長,
目前許多民營銀行的中高層,很多都是當初從官股銀行被挖角出去的。幾間大型
民營銀行對高階人員紮實的訓練,更是替臺灣金融界培養了不少優秀的金融人
才。
反觀富邦金,除了高薪招募現成人才,或者是用購併的方式擴大版圖,似乎
沒有太大的能力去培養富邦金的人才。因此,若是需要舞臺求表現,富邦金會是
不錯的選擇,但若是還想學東西與尋求穩定的發展,別對富邦金抱有太大的期望。
現在的富邦金需要的是有能力的即戰力,富邦金並不習慣也沒有時間去慢慢培養
人才。
可以確定的是,北富銀是比其他銀行更殘忍的。無情的購併與競爭,似乎是
富邦金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茁壯的原因。也許中信銀與國泰世華銀比不上官
股銀行那麼有人情味,但至少還是有不少老人待了一輩子。在北富銀,也許還太
年輕,也許因為一直在長大,所以似乎還無法推估到底會如何對待資深員工,甚
至說還沒有發展出一套所謂的富邦文化。只能說,目前的北富銀充滿最多的變數,
有著最小的包袱,當然,也許會有前所未見的三合一舞臺。只是,沒有業績能
力的人,還是別因為那N 個月的年終支票去當炮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的心跳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jQgIbQauG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91.7.23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inance/M.1694440225.A.4A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