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換日線阿拉伯 Crossing Arab World:超越恐懼和有限生命,自發搶救文化遺產】
爆炸聲響起,黑色的濃煙從城市的遠方竄出,警報鳴笛響徹了整個城市。
一開始我和同事們都以為和往常一樣,是一般的汽車炸彈攻擊或是小範圍的攻擊所引發的爆炸,只需要躲避個兩三天再回來。沒想到,接下來是我人生最漫長的 3 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摩蘇爾大學圖書館曾是地方的知識中心和學術心臟,因為伊斯蘭國的砲火,讓無數承載著無價知識的文化遺產隨著火焰燒成了灰燼,付之一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嚴厲譴責這種破壞圖書館藏書的作為是「人類史上最具破壞性的行為之一」。
不過,呈現一片漆黑焦土的校園和如同木炭一般的圖書館,並沒有擊潰重回校園的 5 萬名學生及教職員們,渴求知識與重建自己文化的決心 →
● 【一頁阿拉伯】廷巴克圖的盜書者:搶救伊斯蘭古手稿──一場至今無人敢承認的秘密行動 → https://bit.ly/2wD0bvI
▍全球疫情資訊分析 → bit.ly/2vgTGhl
▍春季號季刊《倫敦:後脫歐時代》→ bit.ly/2Ut1oPB
▍追蹤換日線 IG 世界盡收眼底 → bit.ly/2q2IeiX
▍讀者投書必讀攻略 → bit.ly/2JyY5PM
▍本月徵稿:世界職人故事 → bit.ly/2ObiUTH
廷巴克圖的盜書者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撒哈拉讀《廷巴克圖的盜書者》】
武漢肺炎疫情未息,諸事不宜,除了看書.
這本《廷巴克圖的盜書者》(Joshua Hammaer著,劉復苓譯,商周出版)在我手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直到此時才有時間閱讀.
第一次真的對「廷巴克圖」(Tombouctou)這四個字有深刻印象,是2011年在摩洛哥人權組織工作,那時跟著組織到沙漠辦論壇,很是困惑,為什麼飯店牆上常寫著「Tombouctou」之後加個數字?我問我的上司,他像個大孩子般,興奮地說:「這表示那個城市距離Tombouctou有幾天路程,妳知道過去跨撒哈拉貿易線在這一帶,非常重要.」
他的回答,讓我腦中出現更多問號.是他眼裡如星星般閃耀的光芒,讓我感受到「Tombouctou」之於沙漠中人,有著獨特的夢幻意義.
爾後藉由閱讀與實地田野調查,我才慢慢明白,「Tombouctou」對不同的人,有著不同象徵與想像,相同的是,那是一個美好、豐盛且文明薈萃之地.
這本《廷巴克圖的盜書者》遠比我想像中還要好看!
書裡描述2012年,伊斯蘭聖戰士佔領廷巴克圖,包括Abdel Kader Haidara在內的許多人,如何在不引起聖戰士注意下,偷偷將大量伊斯蘭手抄稿運到馬利首都Bamako,避免數百年的古文物與古老知識毀於聖戰士之手.
也就是說,《廷巴克圖的盜書者》真有其人其事,這是從真實事件出發,「有所本」的一本書.
我本以為書的內容會著重在這些珍貴手抄稿如何從Tombouctou運到Bamako的危險奇幻歷程,讓我極為驚豔的是,作者之為資深美國駐外記者,在書裡呈現的,遠比這都更多!他以簡單流暢的文字,說起Tombouctou曾有的歷史繁華,曾是伊斯蘭文化大城,人文薈萃,盛極一時,有了歷史脈絡的鋪陳,才更能明白這些手抄稿的重要性,甚至改寫「非洲無文明」的刻板印象.
直到現在,我都還在努力拼拼湊湊非洲歷史中,總覺曾發生在「黑暗大陸」的事,讓人怎也看不清.
作者很用心地呈現伊斯蘭手抄稿的歷史背景,以及在西非一帶的文史脈絡,包括政治更迭與恐怖攻擊事件,意外地讓我將之前閱讀的史料與新聞事件給串連起來,甚至因而知道我所喜歡的某些音樂家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底下的特殊面向,又例如我之前知道阿爾及利亞發生的綁架人質以換取贖金事件,但直到讀了這本書,才感受到整個非洲歷史必須將「國界」抽除,或許更能得到較靈活的理解,很多時候,那是一個勢力跟一個勢力、一個族群跟另一個族群之間的角力與戰鬥,而非「國」與「國」之間.
只是當然,太多人名、歷史脈絡與政治事件之於我們來說,很是陌生,有些段落讀起來,會有些閃神.但我很喜歡作者描述廷巴克圖的過去,以及沙漠的場景,他絕對親自走過那些地方,對非洲地理、政治與歷史有很深的理解,才能以簡單流暢文字,敘述如此複雜的事.
尤其,閱讀時,他的文字往往很能把我帶入另一個場域,一個陌生的時空,卻又感到熟悉且能明白,腦中浮現具體影像,就像自己真實走過那般,真的是美麗而強烈的閱讀享受.
Abdel Kader Haidara真有其人,2012年,聖戰士佔領Tombouctou時,也確實有一群人神不知鬼不覺地將伊斯蘭手抄稿給運到Bamako,雖說Abdel Kader Haidara是這場拯救古文物行動裡的靈魂人物,被視為英雄,然而這批古文物之所以能成功保存,依靠的依然是無數的馬利志願者,組成網絡,不顧性命危險地共同搶救手抄稿,以及許多在金錢方面伸出援手的外國贊助者.
雖然也有人質疑這整件事不過是Haidara家族參與其中,藉由手抄本,營私牟利,賺取外國贊助者資金等.
對我來說,在馬利那樣貧窮動盪的國家,要那麼樣一大群人冒著生命危險,往來奔走,就只為了搶救古籍,完全不顧自家性命與親族生存,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若參與者從中獲利,更為符合正常人性以及我所知的非洲常情.我倒覺無妨,只要古籍保存下來,就是好事,也很高興得知古籍正慢慢進行數位化.
伊斯蘭手抄稿不僅具有古文物價值,將數百年前的穆斯林生活經驗、科學知識等,保存下來,讓現代人得以窺見過往在非洲曾盛極一時的高度文明,打破「非洲無文明」的迷思.
閱讀時,我腦中不禁想起之前那本永遠看不完,後來神秘消失的「旅遊文學」,無獨有偶,那位作家旅行到廷巴克圖,也讓他遇到蒐購手抄稿的人!咦?廷巴克圖是很流行手抄稿買賣嗎?雖然那本「旅遊文學」就這樣神秘失蹤,我完全找不到,沒辦法對照,但有些情節跟這本《廷巴克圖的盜書者》有點類似,蠻奇妙的.
雖然廷巴克圖聞名遐邇,我也真心對撒哈拉各地的歷史感興趣,但我倒不會有很強烈的慾望想上那兒一探究竟,一來是政治動盪吧,我還想留一條老命,做其他的事,二來紀錄片看太多,總覺此時真實的廷巴克圖已無往日人文薈萃的光景,大抵荒涼破敗,或許知識的微光以及虔誠信仰仍在暗處閃耀,但還不足以讓我這懶人有足夠動機,特地跑那一趟.
好唷,真誠地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唷!
照片上,不免出現貓界文青豆灰,因為覺得豆灰每張照片都好好看,不知道要選哪一張,所以乾脆全部秀出來!哈哈哈!
天堂島嶼官網:http://www.iledeparadise.com/
#摩洛哥
#撒哈拉
#沙漠團
#深度導覽
#生態旅遊
廷巴克圖的盜書者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廷巴克圖的盜書者】#搶救古手稿
位在西非的廷巴克圖,自古就是交通要道、文化中心,許多古代穆斯林學者和聖徒都曾在此定居,因此藏有大量古代伊斯蘭手稿。
然而,2012 年時,蓋達組織的聖戰士佔領此城,卻讓這些珍貴手稿危在旦夕。
圖書館創立者海達拉認為,這些古代經典集結了理性說教和知識探求,這是那些伊斯蘭觀點狹隘,不容異說、憎恨現代與理性的激進分子最想要消滅的。
為了躲過蓋達組織的眼線,海達拉和親友,在月黑風高的夜晚展開一場搶救手稿大作戰⋯⋯
#廷巴克圖 #伊斯蘭 #古籍 #換日線阿拉伯
▍換日線2018春季號《不浪漫的歐洲生存指南》→ http://bit.ly/2DPclzG
▍2018 換日線季刊 →http://bit.ly/2A3GzfK
▍到換日線 Instagram 看世界風景與限時彩蛋→http://bit.ly/2G6hQ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