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台北區公立高中聯考】 #一試定終身 #1973年 #高中聯考
在那個剛實施九年國教
只有約10所高中參與聯招的年代裡
百分之三十幾的錄取率
身負家人的百般期望
令所有學生無不咬緊牙根努力
其中卻有人還未碰撞到門檻
就已滿臉鮮血
原來是面對「一試定生死」的狀況太過緊張
幸而在場的監考人員趕忙拿出衛生紙
並為其冰敷止血
才得以順利繼續應考
#聯考碰過什麼突發狀況
#忘記帶准考證應該永生難忘
#報時光UDNtime
日期:1973/7/11
圖說:成功中學考區的一位女生,應考時,突然大量流鼻血,監考人員(中)替他冷敷止血,張豐緒市長(左)和鄭璽璸主任委員在一旁安慰。
攝影:高鍵助
歷史新聞
【1973-07-03/聯合報/06版/第六版】
考生增加‧招生班數不變
高中聯考錄取率 今年將比去年低
【本報訊】今年台北區公立高中聯考錄取比率,將比去年低。
今年報考的學生共四萬五千六百廿八人,男生是二萬六千一百五十四人,女生是一萬九千四百七十四人,男生比去年多一千五百零四人,女生多一千二百八十二人。
除了委託代招的國立華僑實驗中學,預定招收的五班,和省立新莊高中預定招收的九班學生外,組成聯招會的台北市九所高中,今年的招生班數與去年相同,是二百廿八班,其中女生是一百班,男生是一百廿八班。由於今年的招生班數不增加,而考生男女組都增加了一千多人,今年男女組錄取比率都將較去年為低。
去年男生的錄取比率是百分之卅六點一五,女生是百分之卅八點四四。
除了報考人數增加外,各校預招班數的調整,也將使錄取比率降低。
今年各校的招生總班數是二百廿八班,和去年一樣,事實上,大多數學校的班數均有所變動,像男生組師大附中比去年少一班,建中多三班,成功多一班,復興少一班,士林少三班,女生組一女中多二班,中山女中少兩班,景美女中多兩班,復興中學少一班。這些學校班數的變動,對於將來錄取總人數有很大關係。
因為,高中聯招有個慣例,即以上年各校報到人數之比率,決定今年每班錄取人數。
依照規定,高中係以每班五十五人為標準。像報到率高達百分之百的北一女,每年的招生人數就是以班級數乘五十五,決不多取。建中、附中情形也差不多。中山女中一班取到五十七人左右,景美女中則要到六十一人。復興中學更多,要到七十六人以上。曾託代招的華僑和新莊往往要超過一百人。
因此,今年錄取人數較多,報到率較低的士林、復興等學校減班,將使今年錄取總人數減少。
去年男生錄取八千九百名,女生錄取六千八百五十一名。雖然聯招會主任委員鄭璽璸一再強調將儘力為考生爭取較多的錄取名額,事實上可能不易達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
建中錄取標準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哪種「#特種生加分」的身分 最值得被「檢(khàu)討(iau)」?】
昨日是 #0801原住民族日
又看到有人在哭枵原住民族特種生考試加分的事
甚至無視整個環境體制對原住民族的實質壓迫
堂而皇之指為「(對原住民族的)#歧視」
事實上,
特種生成績優待加分後的招收名額
在2004年以降已修法改為「外加」
不占普通生錄取名額
而原住民族更以有否取得語言能力證明
給予不同的加分標準
然而,
有些眼瞎心盲的白浪
卻選擇性地「只批判」原住民族的特種生身分
殊不知在ㄓㄏㄇㄍ所羅列的特種生身分中
還有 #蒙藏生、#僑生、#退伍軍人(含#替代役)
#境外優秀科技人才子女
#政府派外工作人員子女 等
(2004年之前還有 #港澳生)
馬英九過去也盛傳是靠「僑生」身分加分才上建中、台大
而有人「考究 / 打臉」馬英九不是靠「僑生」身分加分考上的
證明的方式是 1968 年的聯考榜單上有馬
而「僑生」的榜單則是另外公布
https://reurl.cc/8G14p4
但馬確實不是「僑生」身分
因香港出生的馬英九應該為適用「港澳生」
「港澳生」與「僑生」身分本來就不同
所以說他不是靠「僑生」身分加分考上
精準來說也不能說是錯
但馬是否有靠「港澳生」的身分加分
似乎就乏人考究
而上述的特種生中
包含 #蒙藏生、#僑生、#退伍軍人(含#替代役)
此三類最高加分幅度均到 25%
卻罕見有人「指教」
其中僑生的身分又更莫名
根據《#僑生回國就學及輔導辦法》規定
「僑生」定義:
指海外出生連續居留迄今
或最近連續居留海外六年以上
並取得僑居地永久或長期居留證件回國就學之 #華裔學生
https://reurl.cc/WdpaGe
但什麼是「#華裔」?🙄️
則未見定義
又,
相較於1987年頒布的《#臺灣地區山地族籍學生升學優待辦法》
(今《#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
1960年訂定發布的《#退伍軍人報考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優待辦法》
(原名稱《#退伍軍人報考專科以上學校優待辦法》)
立法理由不可考(查詢不到)
「退伍軍人」又為何可以理所當然被加分?
(過去也不乏聽說有人因為考不上大學
故先去做兵、退伍後再靠加分去考大學)
相較於島內原住民族的族群危機迫切而真實
怎麼不見正義魔人跳出來疾呼說
幫「蒙藏生」、「僑生」、「退伍軍人」加分是「歧視」?
#未辦理特種生證明文件審查之考生一律列為普通生不予加分優待
#其他母語學用表現優良的學生也該比照辦理
截圖來源:
https://www.uac.edu.tw/cri2.htm
建中錄取標準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4/10 星期五 絕對音樂】
「做人,要努力得到的不是呼風喚雨的能力,而是淡看風雲的胸懷。站得高才能看得
遠,看得淡才能放得下。背負太多,就會活得很累,放下即是解脫。淡看人生榮辱
得失,一切均如過眼煙雲,去留無痕,這才是淡定人生的最高境界…」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告別法律投身手譯,李振輝:自由是我送給兒子們最好的禮物…》
日前在新冠肺炎防疫記者會上,BBC 記者以英文提問,部長陳時中旁的手語翻譯員李振輝毫不遲疑的即席手譯,超水準專業表現,讓他一夕爆紅。就讀台大法律系、淡大歐洲研究所畢業,卻專職手語翻譯與教學30多年,他透露因為高中時的誤打誤撞,才會進入手語世界。
「眉毛有兩道分岔的男子」是手譯專家李振輝的自我介紹,既非姓也非名,是手語裡介紹每個人的方法,重視個人特色、樣子、特徵。李振輝,在一場防疫記者會上無縫接軌的翻譯BBC記者英文提問,讓他成為媒體焦點。從事手語翻譯工作30年的他,過去在行政院、立法院、競選辯論、國慶等大型活動的電視與直播上,都能看到他比手語的身影。過往一路念法律,為何卻從事毫不相關的手語翻譯與培育工作?李振輝笑說,其實自己也沒想過會走上這條路。
求學插曲,成了探觸手語人生的序曲
接觸手語是個意外,而這個意外讓他與妻相識、展開人生方向。「念建中時,同學是手語社社長,他招不到社員就找我加入。」李振輝與同學去了中華民國聾人手語研究院(中華民國聾人協會前身)跟聾朋友學手語。爾後,念了台大法律系,當兵回來接著念研究所。自始至終沒離開過手語,也當起手譯志工。「接觸手語後,長期服務聽障,加上研究所在研究福利服務,才發現,比起法律,我對福利服務更感興趣。」
從大學開始兼職手語教學與翻譯,任教淡大手語社時,與當時的妻子相識。兩人交往、成家。恰巧,台北市政府社會局開出全國唯二的手語翻譯職缺,他順利錄取,「我是第一批進到公務體系做手語翻譯的。」
因著興趣投入手譯工作,也等於向法律圈告別。「一旦投入就無法走回律師或法官,是完全不同的兩條路。」李振輝說,父母一開始也不理解為什麼念法律的高材生要選擇手譯工作?也會關心其他同學做律師一個月賺多少錢?但既然有公務員身份,還在電視節目看到兒子,加上不時有媒體來訪、聾朋友來家作客,看到李振輝長期貢獻社會,才開始轉向認同。
不為孩子做太多,堅持不插手兒子的事
李振輝育有二子,大兒子目前在美國念博士,主攻氣候變遷,老二現任職海巡署。因為長年忙碌,孩子都由妻子與母親打理。而他掌握的教養大原則是「不插手」孩子的事,「學習或工作我都不插手,但爸爸會給最大的支持」。
李振輝透露,堅持不插手是因為大人總是替孩子做太多,反而讓孩子少了成長。他回憶,「老大到小學四年級還不會用筷子,都阿嬤餵的」、「老大升小學時,有堂課要親子共做布娃娃,結果全部都是家長在幫忙縫,小孩都在旁邊聊天」。意識到小孩的過於依賴,他決定改變做法,絕不在第一時間給答案,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長輩還是會捨不得,也曾激烈溝通、爭吵。」要在三代同堂的家庭獲得教養上的共識並不容易,但是李振輝很堅持,「你一定要放手,那是他的人生啊,再爛都是他自己面對,就算錯誤也是一種學習。」李振輝期許孩子做好本分,貢獻社會,不干涉的自由就是他送給兒子們最好的禮物。
身經百戰手譯員,唱歌、唸心經全遇過
手語翻譯有30年經歷的李振輝,身經百戰,除了擔任立法院、行政院的常態手語翻譯,他也組織翻譯團隊、擔任專業督導。像是重大政策宣達、行政院會後記者會、立院總質詢等,都難不倒他。他遇過政治人物在台上唱歌、唸心經等,也能照常應對。
他說,手語就是語言,也有不同國家的語系,與其他語言的差別在於「表意不表字」,因為全靠視覺,就要把特徵比出來。像是要比政治人物蘇貞昌,會先比「光頭」,再比出「衝衝衝」;而柯文哲的特色很多,有柯 P,也有一種比法是他的招牌動作「抓頭」。
但是即便如此,李振輝還是有捏冷汗的時候,他表示,「手語翻譯最怕的是,沒辦法預知發言人的語言、聲音不清楚或不理解,那時翻譯員就會覺得很尷尬。」最難忘的經歷,是20年前一場南部的喜宴。當時他受邀到學生喜宴擔任翻譯,學生是加拿大籍聽人(聽力正常者),嫁給台灣聽障,婚禮現場橫跨中文、台語、英文、台灣手語、美國手語同時交錯,再度考驗臨場翻譯功力,「女方哥哥的丈母娘是美國自然手語的聽障。女方哥哥的女兒說英語,男方用台灣手語、男方家人說台語,全場只有我1人當翻譯,真的沒辦法全部應付,那天比完我就吃不下了。」
李振輝也提到,手語只有6,000個字彙,一些罕見國名與地名照中文字是比不出來的。像這次防疫記者會提到的「委內瑞拉」、「厄瓜多」等,只能匡列區域的比出「南美洲某一國家」,事後再上網找當地手語比法,找不到時就只能比出英文單字拼法。
防疫記者會讓手譯員被看見
因應這波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天天召開記者會,對每位手議員都是挑戰。他表示,這次專業度與機動性都高,行前準備相對困難,但大家有群組可以互相切磋求進步。而這次記者會是第一次手譯員與發言人同框出現,不像以前大多是手譯員另外錄。李振輝說,「這是國外標準模式,只要重大訊息發布,手語翻譯就要在,也讓聽障者的需求被看見。鏡頭絕不能切頭,因為手譯員的表情等於發言人語氣,讓聽障在看新聞時,就能同步看到翻譯。」
「手語就是語言,好的手譯員母語一定要好,還要長時間跟聽障相處,才能運用這套視覺語言,當然也要有語言天賦。」李振輝強調,翻譯時眼手轉換要快,還要深度理解聽障文化,全靠長時間經驗累積。他也呼籲資深手譯員多給年輕人機會。被李振輝稱讚表情傳達很到位的黃郁凱,也是這波疫情記者會的手譯員之一,他說:「只要我們願意上台,李老師都願意給機會,但也告誡,要我們做好心理準備,對自己負責。他就是我們最大的靠山!」
手譯員作為聾人與世界的溝通橋樑,讓一般人學習並理解聽障人士。李振輝30年來,也將這個橋樑的角色做得更徹底。除了做手語翻譯,他也培訓年輕人才、編教材、建立手譯員的考試制度,讓公務與民間串聯起來。長期推動聽障者改革的他,看似遠離法律步伐,但其實不遠,而且透過他的雙手,聽障需求與「聾文化」,讓更多人看見了。
(文章來源: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2542?utm_source=club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post-04-09-club&from=clublineshare)
***************************
建中錄取標準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大學甄選入學的個人申請今天放榜,今年總共有3萬4千多人上榜,其中有將近一萬四千人是以備取的資格上榜。而熱門的台灣大學卻因為有部分科系沒有列備取名單導致今年出現212個缺額,創下歷年新高。
經過了第一階段學測的篩選,還有第二階段的面試,學生最終還是得按照興趣與未來展望填寫志願順序,週一個人申請放榜,有學生很滿意錄取的校系。
建中在之前通過台大第一階段篩選的人數,雖然比北一女的192人次少了5人次,可是最終分發結果還是以160人錄取台大,居全國之冠,不過台大卻也出現212個招生缺額,打破以往紀錄。
台大的牙醫、昆蟲與心理系,因為沒有備取名額因而造成缺額,為了改善這個狀況,校方允諾會再和校系溝通,而學生也希望校方的標準不要這麼嚴格。
整體來說,今年可申請校系從5個增加到6個,加上普遍的備取名額增加,缺額只有6804個,比去年少了將近一半,但也因為缺額變少,回流到指考登記分發的名額也會跟著減少,就有補教老師分析,今年參加指考的考生要更努力,因為競爭會變得非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