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的防震措施來個健康檢查!這四大防震任務,你有沒有全部都完成了呢?
【之一:做好防災演練】#身體記憶
強震來襲時,除了家具會劇烈搖晃和掉落,我們可能連站都站不穩,因此,當國家級警報響起,趁著破壞性強的地震波還沒抵達前,就必須做好「趴下、掩護、穩住」的避難動作。
惟有日常就做好防災演練,將避難動作刻入大腦和身體,才能有效提升自我災害應變能力,成功保障生命財產安全!
【之二:備好緊急避難包】#一人一個 #半年檢查一次
在輕易取得的地方,我們必須準備一個「雙肩背包」以及下列物品:
緊急糧食和飲水
禦寒衣物
緊急醫療用品
清潔用品
貴重物品(重要證件和影本、現金)
如果家裡有長者、嬰幼兒、寵物或身障人士,則需要考量各自的需求來準備哦!
【之三:固定好屋內家具】
台灣過去有為數不少的地震死亡案例,是因為家具砸落或倒塌所造成的,若能事先固定、適宜的規劃擺放,就可以減少許多災害風險。
除了安裝系統家具,我們也可以使用許多工具和零件來固定家具,例如透過 L 型金屬固定架將家具固定在牆壁,使用鍊條防止燈具落下、以書架橫桿防止書本掉落等等。
此外,也需要注意床邊是否有容易倒塌的櫥櫃或家具,以免在睡夢中躲避不及。
【之四:搞懂自家災害風險】
我們的房子幾歲了?符合當前建築法規嗎?地理位置安全嗎?了解這些資訊,這也是預防災害的重要任務哦!
除了地震本身,地震後可能引發的 #後續災害 也不容小覷,因此像是建築本身的年齡和規範、土壤液化帶、瓦斯管線分佈、活動斷層、淹水潛勢、海嘯災害、坡地災害等各式的災害潛勢資料,也必須好好了解一番才行!
而對於住宅的健康檢查,有許多防災單位、縣市防災網站都有開發相應的資料平台,歡迎大家瀏覽參考,例如: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潛勢地圖網站
https://dmap.ncdr.nat.gov.tw/
內政部消防署:防災有Bear來,個人化防災系統
https://bear.emic.gov.tw
以上,為大家簡要整理了重要的避震防災事項,若希望獲得更詳細的資訊,歡迎參考中央氣象局以及消防署等防災單位的網站~
#110年國家防災日 #國家防災報你知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 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
「建築法規 地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建築法規 地震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建築法規 地震 在 賴清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建築法規 地震 在 傾聽您的聲音 嘉義市議員鄭光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建築法規 地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建築法規 地震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建築法規 地震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建築法規 地震 在 建築法規地震、房屋耐震、設計地震力在PTT/mobile01評價與 ... 的評價
- 關於建築法規 地震 在 建築法規地震、房屋耐震、設計地震力在PTT/mobile01評價與 ... 的評價
- 關於建築法規 地震 在 耐震幾級才夠? - Mobile01 的評價
建築法規 地震 在 賴清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傷痛與重生
一場逆斷層型地震,發生在凌晨1點47分15.9秒,芮氏規模7.3,102秒驚恐,奪走兩千多條生命,那個漫長的黑夜,在台灣人心中留下無法抹滅的傷痕,那份疼痛與警示,至今仍清晰如昔。
1999那一年,我剛擔任立委,當年全國之力集結災區,所有單位投入救援,國人及慈善團體捐助物資、出錢出力,搶救現場、提供庇護,也展開漫長而艱辛的重建之路。
我們不會忘記每雙溫暖幫助台灣的手,土耳其是最早往台灣出發的國際救難隊,而美國、日本、新加坡是最快抵達的救援隊,接著聯合國、俄羅斯、香港、韓、德、英、澳…等國家陸續伸出援手,或派員救援、或慷慨捐助,台灣能在傷慟中重建,除了國人堅韌不屈外,國際的支持力量也提供極大的幫助。
要從浩劫中復原,是條漫長艱辛的路,除了災區重建、民眾安置、後續訴訟以及保存紀念外,也改變了我們對面災害應變的態度與策略。
台灣處於太平洋火環帶上,地震、颱風是共同的生活經驗,把防震防災列為教育的一環,各種演習也都每年實際操練;建置防災搜救部隊,提升緊急救難能量;檢討建築法規、更新地震帶資料、建立國家級警報網絡;重視精神輔導與心理諮商…等等措施,這些改善的作為,到現在都還在進行中,災害的樣態不斷變化,防災救難的機制永遠不夠完善,但要盡力去做,才能讓國家有安全、社會有韌性、災害有準備。
再回望歷史軌跡中的921,我看見人性的溫暖、堅韌與勇敢,淚水會乾、傷痕會癒,但不會被忘記,經歷傷痛後的重生,台灣會更安全、更強大、更溫暖。
建築法規 地震 在 傾聽您的聲音 嘉義市議員鄭光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是中秋節,也是921大地震22周年的日子。
1999年921大地震重創台灣。同年、1022嘉義大地震,也嚴重影響我們的故鄉。
這二十餘年來,國人不敢遺忘教訓,透過立法持續加嚴建築法規、採購設備精進救災技術,更讓防災教育深入校園,透過不斷的演練,將防災意識烙印在我們血脈、滲入DNA中。
不忘、921。
建築法規 地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建築法規 地震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關鍵77秒】尼泊爾強震 逾3200人罹難
尼泊爾強震 逾3200人罹難
尼泊爾震災罹難者超過3200人。由於交通和通訊都中斷,尼泊爾當局無法完全掌握災情。目前救援小組只能透過直升機或是徒步方式進入較偏遠的鄉村地區。世界各國以及國際組織都帶著醫療物資及設備進入尼泊爾救災,但醫院不夠,有些手術必須在帳篷中進行。許多災民出現腹瀉狀況,再加上災區大雨,聯合國官員警告當地可能爆發傳染病。
地質鬆軟 尼泊爾防災困難
尼泊爾震災傷亡慘重,但專家表示這起災難不只是天災而已。由於加德滿都谷地 人口大約150萬人,都市人口密度高,當地沒有建築法規,過度開發,造成建築結構脆弱。加德滿都的地底卻是古老的乾涸湖泊,鬆軟的土質擴大了地震的作用。這些原因讓加德滿都成為一個高危險地區,增加防災的困難。
核三廠火警 不影響民眾用電
位在屏東恆春半島的第三核能發電廠,在27號凌晨傳出火警,警消接獲報案之後趕到現場,十分鐘內撲滅火勢。起火點是核三廠二號機的輔助變壓器,台電表示,二號機主要提供廠區內的電力,起火後緊急停用,修復預計需要兩週時間,不過一號機仍正常供電,因此不影響民眾用電。
建築法規 地震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 日本東京發生規模6.2地震
日本關東地區於今日上午五時發生芮氏規模六點二的地震,震央位於伊豆大島外海,深度約為160公里,東京地鐵也因此一度全面停駛。這是繼日本311地震後東京首次規模五以上的有感地震,然而目前僅傳出12名民眾因家中物品掉落而受到輕傷的災情。
2. 底特律賣棄房、救經濟 台幣三萬元起價
美國最大的破產城市底特律,將以美金1000元起價在網路上拍賣廢棄房屋。底特律政府的目標為快速讓人入住房屋,讓政府可以對入住的人課稅,希望藉此防止這座汽車城繼續凋零。得標的買主必須在房子成交後六個月內整修房屋,讓房屋符合底特律市建築法規規定,然後自住或出租,否則房子和購屋款都會被政府沒收。
3. 桃園機場問題連連 造成民眾不便
近日因為梅雨季節的到來,桃園機場第二航廈昨晚起傳出漏水,水從天花板、冷氣空調出口開始滲漏,機場人員緊急用水桶接水。因為天花板漏水的情形,造成民眾不便,抱怨聲不斷,機場已派人修繕,今天早上6點才修復完成。另外,桃園機場昨天下午也傳出手扶梯故障,修理了10分鐘後才恢復正常。
建築法規 地震 在 建築法規地震、房屋耐震、設計地震力在PTT/mobile01評價與 ... 的推薦與評價
在建築法規地震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usa06也提到本人同意並願意遵守現行法律、本站使用者條款、本站各級規定、本板所有規範, 本人願意為本文內容負責, ... ... <看更多>
建築法規 地震 在 耐震幾級才夠?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北市的法規好像是耐震係數>= 0.24g 0.25g以上相當於六級地震,0.4g可耐七級 這兩年看的新建案,要嘛只宣稱符合法規(0.24g),要嘛宣稱制震宅(0.28g~0.35g) 核四0.4g ... <看更多>
建築法規 地震 在 建築法規地震、房屋耐震、設計地震力在PTT/mobile01評價與 ... 的推薦與評價
在建築法規地震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usa06也提到本人同意並願意遵守現行法律、本站使用者條款、本站各級規定、本板所有規範, 本人願意為本文內容負責,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