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分享玩具是小氣自私嗎?!羅寶鴻:成人需釐清5觀念】
孩子總是不願分享,是不是很自私?成人該如何引導,才能讓孩子擁有「分享」的好品格?
許多父母在教養路上都會遇到孩子「不願意分享」的問題,又或者,孩子會因為不願意分享而出現「搶奪物品」的爭執情況。孩子怎樣都不肯和別人一起玩、分享,甚至會出現很大的負面、抗拒情緒時,家長該怎麼透過蒙特梭利的教育方式,讓孩子了解「分享」這抽象的名詞呢?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成人又該如何與孩子溝通,才能在發展和人際關係上達到平衡?
討論這話題之前,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要跟別人分享才是正確的行為」這籠統的觀念,其實是有些問題的,為什麼這麼說?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為各位說明一些關於「分享」的觀念:
1️⃣ 發展尚未到,孩子「不願分享」是很正常的事情
要求孩子「分享」這件事,首先要考量孩子的年齡,因為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成熟度,我們對一個5、6歲孩子所使用的方式,會跟一個2、3歲孩子不一樣。
5、6歲的孩子他已經開始發展社會化,會比較理解「將心比心」的觀念,但是對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這些話語他是還聽不懂的,因為這階段的孩子還在發展對環境的定位、秩序與安全感,著重在自身心智功能建構,先天的內在衝動也比後天發展的意志力強,而且尚未開始發展社會化,還不懂得什麼是「尊重、禮貌、輪流、等待」,所以出現不想分享、不想輪流等待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些3歲、甚至2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的物權觀念尚未成熟,還不知道什麼叫做「你的」、「我的」,只會覺得「我的東西是我的」、「你的東西也是我的」,因此會去搶別人的玩具,也不樂於分享。這時請家長不用太緊張,他並不是「自私霸道沒禮貌」,只是「成熟階段還沒到」,希望各位了解,這是孩子成長過程裡面不同發展成熟度的展現。
所以我會建議成人,在孩子還沒有足夠成熟到理解「分享」的觀念之前,不要強迫他必須要分享,甚至用:「你如果不分享,就是自私、不大方」的觀念來灌輸孩子,這是不正確的。
2️⃣ 分享與否,請讓決定權在於孩子
不管孩子3歲與否,或是更大的孩子甚至大人,在分享這件事的前提之下,我們也要注意一個很基本的觀念就是:「有些東西是我們不想分享的」。
舉個例子:「您喜不喜歡跟別人分享您的錢?」又或者是「您剛買了一部新車,您願意跟別人分享嗎?」我想,答案是很顯然的。有些東西(例如有紀念價值、貴重物品)是連我們大人都不想分享,別人也強迫不來的!
將心比心,其實孩子也一樣。所以,不管孩子年齡幾歲,每個人對於自己的物品,都有權力決定是否要分享,如果您的孩子在玩玩具時不想借給別人,這也是應該要允許的,因為,在心不甘情不願之下做出的強迫分享,是一種犧牲,是為了取悅別人的行為,不但會削弱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也並非美德培養的方式,成人需要做的是,去體諒孩子不想要分享的心情。
3️⃣ 沒有該物品的擁有權,給了別人也不能說是分享
有些大人會要求孩子「大的要讓小的」,如果不借、不給,大人就會給予相對應的懲罰。但這代表玩具的所有權是大人的,所以就算大孩子把玩具讓給小小孩玩,他也不會學習到「分享」,只會感受到屈服在大人下的「委屈」。
在孩子玩玩具的過程當下,模特梭利教育提倡的規範是:「玩具在誰手上,其他人想玩就要輪流等待,不可以用搶的。」比較好的做法是跟孩子A說:「等你玩完之後,再跟孩子B『分享』」;成人要讓孩子學習「要玩就要輪流等待」,同時嘗試轉移孩子B的注意力去玩別的東西,或者找另一個玩具。每個孩子都需要更多與他人互動的經驗值。這是急不來的,希望家長能循序漸進,一步一步慢慢來。
4️⃣ 培養孩子分享美德,要先從他願意分享的物品開始
在孩子心甘情願之下、釐清並接納分享的概念之後,分享的行為才會達到教育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可以在平時事先與孩子討論,詢問孩子有哪些玩具是在朋友來時他願意分享、哪些是他不想分享的。到了跟其他孩子玩的時候,他就可以把願意分享的玩具拿出來給其他孩子玩。先從此練習,是培養孩子分享最好的開始。又或者,孩子生日時您準備了蛋糕,可以藉此機會,讓孩子學習平均分享給家裡的每位成員,這也是一種分享的喜悅。
學習分享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覺得「這是公平的」,還有出於孩子自己願意的情況下,他就會慢慢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到了。與此同時,若成人能在孩子踏出一步時,就給予即時、誠懇、具體的鼓勵,這將增長孩子的歸屬感與價值感。
5️⃣ 幫助孩子了解「約定」的重要性
年齡較小的孩子,對於「分享」這件事可能會有比較大的抗拒心理,若孩子表示:「所有東西都是我的,不要分享。」父母除了要注意前述提及的四個重點之外,如果是有討論過且約定好,但當下孩子情緒卻強烈拒絕分享,建議大人要幫助孩子遵守約定,讓他瞭解約定的真義(約定不是高興就遵守、不高興就不遵守的事情),幫助他把之前說可以分享的玩具讓其他小朋友使用。當然,在當下他也是可以玩他願意分享的玩具(在沒有其他孩子使用下)、以及他不願意分享的玩具的(他保留給自己的那些)。
‼️ 但這時候大人要注意的是:
安定自己內心:大人內心必須先讓自己內心安頓好,再處理孩子的情緒;
b. 要瞭解這是常有的事情:孩子年紀還小,不要把他當下行為解讀成「自私」,他只是尚未學會「大方」;
c. 同理但不處理:同理孩子情緒,但當下不要一直跟他道理;
d. 轉移他注意力:引導他讓他玩其他的玩具;
e. 不要坐以待斃:若情緒一直無法恢復,可以先把孩子帶離現場,等恢復後再回來跟其他孩子一起玩。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繪本
引導 孩子 說 出 內心 話 誠 品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教養的路上,孩子從只會接受到開始付出
還記得孩子第一次用胖胖的小手,努力地拿著食物要放進你的嘴裡跟你分享的認真表情嗎?還記得當你咳嗽的時候,孩子也會拍拍你的背讓你舒服一點嗎?還記得孩子也會用力地抱著你,想在你傷心的時候可以給你一些溫暖與勇氣嗎?
覺得教養很難嗎?為什麼那些溫馨又快樂的美好畫面,總像是夜空中綻放的仙女棒,有時短暫的像是不曾出現,只讓人覺得漫漫長夜中的無盡孤單與煎熬,總是疲倦,總是冷。不要氣餒,只要陪伴孩子成長的根基札得深,愛的灌溉夠勤奮,孩子很快就從單純的接收者,慢慢的變成了付出者。
剛出生的嬰兒,除了吃和睡,好像就只會長大,偶爾的笑一下,還會讓自己懷疑,是不是眼花看錯了?這時期,你提供給嬰兒良好而安全的環境成長,孩子的心性都會比較穩定,千萬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他只是不會說,但他會感受。
嬰兒睡眠時間開始變短,你的陪伴漸漸就要變多。陪孩子玩,唸故事書給他聽,他的笑容一定與日俱增。
當孩子開始讀幼兒園,進入了團體學習階段,要不厭其煩的跟孩子進行大量的對話。透過引導孩子說出一天的經過,也同時加強著他的記憶力、表達能力,和思考的建構力。
陪伴孩子讀書,和訓練孩子說話,這兩件事,真的很重要。這可以參看我的第一本書:《優雅教養:傾聽、陪伴、愛,教你解讀孩子的心》陪你養成親子之間良好的生活習慣,讓教養變得優雅又有效率。因為,在十歲左右,當孩子的情緒,開始進入青春期時,免不了要上演幾次,親子之間的火爆衝突。這時,可以讓孩子閱讀適合青少年讀的書,和好好的聽孩子說出心中的話。
有一次跟讀國一的長子聊天時問他:「你覺得在這個年紀,什麼能力是你覺得最重要的?」他說:「好好說話的能力!」我問他:「為什麼呢?」他說:「這樣人家才知道你在說什麼?或才可以了解你提出的問題和想法。」
記得,長子剛讀小學時,老師很喜歡請他幫忙教不會的同學,因為,有些孩子只聽得懂孩子說話的方式。我也很鼓勵他多教同學,我跟他說:「當你在教同學時,其實,你更加強了自己的理解,還訓練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在付出時,收獲卻更多。」
他一直用這樣的方式在成長,付出自己的同時,收獲了更多的能力。而很多同學,卻連好好的說話,和清楚的表達出心中的想法,都沒辦法做到,這不但讓同學挫折,甚至會故意犯錯引起注意。除了缺乏訓練與引導,最大的原因卻是,在說話時,常常會被父母打斷。父母的急躁與沒耐性,不但會讓孩子覺得不受尊重,也同時讓孩子變得沉默和沒有自信。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愛孩子的方法,真的要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調整。
孩子愈大,愈需要尊重他、信任他、支持他,讓他說出與釐清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當孩子有機會慢慢的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他才可以建構他的自信心與付出他的能力。
長子國三時,我跟他去騎單車,騎了很遠之後,他說:「媽媽,我們可能騎錯了路!」因為他跟同學和同學的爸爸,騎過一次。但是這段路我沒騎過。我鼓勵他說:「不要擔心,我們剛才騎一條直路,然後右轉成大L型。現在,你可以選擇從原路騎回去,或是,再右轉,騎成大ㄈ型,最後,再右轉,就會變成大口型,回到原點。我們只要記得回家的方向就好。」他說:「媽媽,那我們再往前騎,我不想騎原路回去。」
在人生行進的路上,當孩子面對了困難或擔心或疑惑,不要被心中的假想敵所打倒。冷靜的分析狀況給孩子聽,讓他思考後做選擇。然後,尊重他的選擇,支持他的決定,就繼續陪伴下去。
一路上,長子因為跟他記憶中騎過的經驗,沒辦法完全吻合,他透過網路地圖找過幾次路,我都鼓勵他不要擔心。他透過現代科技,讓自己更有信心,勇敢的騎下去,這又訓練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持續到底的堅毅,與不放棄。他騎著大車,在恣意追風後,會停在前面等著騎小折的媽媽,這是他完成自我與體貼別人的雙贏。
在教養的路上,孩子從只會接受到開始付出,也不過是幾年的功夫。在初期,你愈用心的引導與等待,孩子的成長就與日俱進。在求學期,你愈放心的尊重與支持,孩子的成長就突飛猛進。這中間,要用無數的愛做灌溉,去傾聽與回應,不難,卻有辛苦與委屈,需要很多的包容與彈性,凡事熟能生巧,其實,減少跟青春期孩子的衝突後,就是開啟了增加了解彼此的機會之門。
當父母愈有耐心地跟孩子溝通與分析,孩子就能學會更冷靜的面對問題。當父母讓孩子在呵護備至中慢慢的成長時,不要忘了,要欣然接受孩子對你的付出與關心。這可以參看我的新書:《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親子是緣,可以相處的時間,沒有你以為的多,要讓彼此都可以在接受與付出中,一起共好的生活。
教養是引導孩子生活,同時保持紀律與界線,讓孩子學會每一個階段該學習的能力並且懂得付出,才能如倒吃甘蔗的放心與放手的讓孩子去開創自己的人生。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博客來:https://bit.ly/36sxboH
誠品:https://bit.ly/2VspZ9H
金石堂:https://bit.ly/2T48eg5
momo:https://bit.ly/3k7Inz9
讀冊:https://bit.ly/3hxZhVJ
引導 孩子 說 出 內心 話 誠 品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贈書】【好書分享:韓國繪本《別生氣,有話好好說》】
「正確的表達是溝通的基礎,學會表達自我,練習有效溝通」
先聲明我去年真的沒跑去偷生孩子(雖然肚子跟孕婦沒兩樣),大家以訛傳訛到連螺爸的朋友都問他:「聽說你有外孫女了?(還沒投胎啦!!)」,分享繪本純粹是個人興趣謝謝(抹臉)!!
《別生氣,有話好好說》(疑這書名是針對我嗎!?)是本風靡韓國十多年的幼兒溝通學習繪本,南韓女團都不知換幾代了,本書依然在暢銷排行榜上屹立不搖。
故事敘述一隻愛生氣的小刺蝟陶琪每天都像吃了炸彈般氣噗噗,對弟弟、媽媽、朋友都大吼大叫發脾氣,長此以往沒罹患高血壓真是奇蹟!某天陶琪發怒時,頭上突然出現一團雲朵(不是空氣汙染造成的懸浮微粒),每發火一次,「生氣雲」便隨之增大,最後甚至變成夾帶閃電、大雨的烏雲,石門水庫再也不缺水了耶~
從教育意義來講,三~六歲的孩子正處於發展語言和情緒的時期,能使用的詞彙有限,也不清楚怎麼調整、控制感情。且因年紀漸長,必須學習適應社會上的期待與要求,諸如:與弟妹好好相處、玩玩具要遵守先來後到的次序等,當孩子受挫感到無助,憤怒便會爆發出來。
本書引導孩子運用正確、簡單的溝通方式表達情緒,例如起初陶琪總對想和姊姊一起玩的弟弟吼叫:「這是我的東西!不准碰!」
之後陶琪學會撫平內心的「生氣雲」,看到弟弟騎著自己的腳踏車,改說:「騎半小時收費五元,比UBike更便宜!」從此累積財富成為刺蝟中的郭台銘……嗯不對啦!!陶琪改成用「我希望」…「就好了」的句型與他人溝通,譬如:
「弟弟,我希望你騎腳踏車前,能先跟我說『姊姊,請借我玩』就好了。」
「媽媽,我不想穿藍色裙子,我希望穿紅色褲子去學校就好了。」
自從陶琪培養了良好溝通力,能安頓情緒,與他人和諧相處,刺蝟媽媽再也不必一面扶著後頸罵:「死丫頭~」一面嘆氣喝大醬湯。別忘了,孩子會透過觀察式學習模仿父母,父母自身言行正是孩子最好的身教。
在藝術形式方面,除了色彩鮮明之大色塊平塗,本書主要採取混合媒材創作,繪者以韓國傳統花布、緹花布料、手工縫線、絨毛纖維等構成動物的衣著服飾,保留胚布粗糙毛邊,運用不同織品特性,強調各個角色的特色。
像小刺蝟陶琪頭上別著格子布蝴蝶結,衣服上有兩個歪歪斜斜的花布口袋;神祕的刺蝟奶奶則以白色毛線勾成一綹綹捲髮,臉上戴著鐵器彎成的眼鏡,提籃以藤枝編織。多變材質使畫面看起來更豐富立體,一幅幅插畫跳脫書本限制,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由上可知,《別生氣,有話好好說》在內容與表現方式上,皆有值得稱道之處,無怪乎能成為雋永的兒童讀物。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別生氣,有話好好說:幼兒溝通學習繪本》,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留言請告訴我,你生氣時會用什麼方式抒發情緒?例如:
「《別生氣,有話好好說》:把枕頭當成螺弟,往死裡打!!」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8/26(四)晚上十二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1/8/27(五)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別生氣有話好好說 #幼兒溝通學習繪本 #화내지말고예쁘게말해요 #安美妍 #徐熙正 #布克文化 #風靡韓國十年 #長踞韓國嬰幼兒暢銷排行榜 #蟬聯七周韓國綜合類暢銷排行榜百大書籍 #生活教育 #正向溝通力 #表達自我 #情緒管理 #全彩印刷 #精裝 #繪本 #圖文 #童書
📖博客來:https://bit.ly/3y8fIgz
📖城邦:https://bit.ly/2WiW44o
📖誠品:https://bit.ly/3jaUtXq
📖金石堂:https://bit.ly/385DxuX
📖讀冊:https://bit.ly/2XJQb0F
引導 孩子 說 出 內心 話 誠 品 在 《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 | By 澤爸: 親職教育講師|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怎麼辦呢? 『當 孩子 拒絕溝通,我們該如何 引導 ?』 一起來參加今天的直播吧! #也一併稍微地介紹我新書的內容。 # 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 —— 《 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