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孩子整理】
有朋友跟我說,他單身時都整理得很好
可是一有家庭一有孩子,一切都變了樣
因為 #孩子就是製造混亂的源頭阿😅
大家別誤會,我沒有要貼標籤或汙名化的意思
換個說法好了,孩子天生就具有探索環境的本能
以及各種生理發展需求
撕、丟、拆解等大小肌肉的發展
加上大腦還未成熟,衝動性高、尚未社會化等等
所以很容易弄得一團亂
同時也有個說法是:
家裡越亂,孩子創新能力與探索能力越高
#來自哈佛大學的兒童心理學相關研究
#大家有沒有覺得安慰一點
同時根據弗洛伊德人格發展理論得知:
「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是3-6歲」
這時大家可能心中就會產生掙扎:
「阿到底是要亂還是不要亂啊?」
我個人認為不管在教養或是其他面向
都需要取平衡以及保持彈性
也就是所謂的中庸之道 #但這也是最難的
答案絕對不是只有要或不要
而是依照不同家庭衍伸出不同的做法
對我而言,我也是住在家中的一份子
而我希望我生活的環境是乾淨、整齊、舒服的
這是我的需求 #自己的需求與孩子們的需求同等重要
如果今天我忽略了我的需要
其實就只是我在忍耐罷了 #忍到最後會出問題的
如何解決,我們家會透過家庭會議的方式
全家一同來討論,一同來建立常規
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以及滿足家庭成員彼此的需求
#關於家庭會議之後有機會再來分享
而最近在讀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
當中作者麻理惠將物品賦予生命,認真的對待及收納
我覺得非常適合應用在孩子身上
也就是所謂「動之以情」
「如果物品有生命的話,他會希望如何被對待?」
從這樣的出發點去與孩子對話
所以不會是「趕快把玩具收乾淨」
而是「我們一起送玩具回家」
💡分享近日與孩子們在有關整理上的對話:
「衣服都堆在一起,你覺得下面的衣服會有什麼感覺呢?」
「如果是我,上面壓了很多衣服,我應該會很難受」
「想想看如何讓每件衣服都能舒服得住在衣櫃裡」
「玩具與他的夥伴走散了,他看起來很孤單」
「衣服摺好了,玩具也回家了,他們看起來很安心,他們要謝謝你,謝謝你照顧好他們」
💡同時引導孩子帶著感謝與珍惜的心去對待物品:
「謝謝衣服每天為我們遮蔽身體,給我們溫暖」
「謝謝包包裝著我們外出需要的東西,每天勤勞的工作」
「謝謝書給我們許多新知識以及豐富有趣的內容」
「謝謝房子為我們遮風避雨,讓我們能住得很安心很舒適」
「謝謝每樣物品的付出,支撐我們每日的生活所需」
而我發現當我開始這麼做,或是這樣與孩子們對話
就算家裡弄得很亂,事後孩子們也願意一同收拾乾淨
讓我感動的是
我看見孩子們會努力試著維持衣櫃的整齊
我聽見孩子們會對物品說:謝謝、辛苦了
以及晚安(將睡前讀物放回書櫃時)
賦予物品生命,與物品產生連結,並擁有感情
這樣的關係自然會產生珍惜以及感謝之心
而我相信
懂得珍惜物品,自然也懂得珍惜自己與他人
與你們分享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幸福整理學
Search
弗洛伊德人格理論 在 弗洛伊德對於人格理論有九種基本假設- 精華區prozac 的推薦與評價
弗洛伊德對於人格理論有九種基本假設:
1、弗洛伊德是嚴格的生物決定論者,人的一切心理現象都是有規律可循的;
人的心理主要是機械的,機械式地進行。
2、人基本上是非理性的,心理動機完全來自潛意識領域,不可控制的本能
幾乎是其根源。
3、弗洛伊德認為本我、自我、超我互相影響與依存,要以總體來完整地理解三者。
4、弗洛伊德早期關於心理能、本能、快樂原則的概念都是從神經解剖、神經生理
學發展而來,對人性的看法主要是屬於體質的。
5、弗洛伊德把人看作一個在主觀世界(情緒、情感、知覺、意義)中生活的人。
6、弗洛伊德從人的內部看人的行為,從內部尋找人行為的原因。
7、有關體內穩能和異態的問題,弗洛伊德把人的一切行為看作是解除緊張,緩解
興奮的過程。
8、弗洛伊德的理論認為人的本性是完全可以認知、可以以科學家探討。
9、關於可改變或不可改變,雖然弗洛伊德主張成人的人格來自童年,似乎屬於發
展觀點,他強調兒童期的各種經驗塑造了一個人的特點,這些特點成年了也不
可能有任何改變。
佛洛依德說:「夢是一種在現實中實現不了和受壓抑的願望的滿足」。
這就是佛洛依德所說人的心靈三層次:「意識」、「前意識」、「潛意識」中的
潛意識概念的應用,佛氏主張文學作品和夢都是因為作者在現實世界中的慾望無
法獲得滿足,或是在現實生活中遭遇挫折,才會將其挫折轉化為文學作品或是夢
境,這些在我的認知中都是相當容易理解的,但佛氏還認為那些受到壓抑的慾望
多半是跟性有關,在夢中出現的物品只要是呈現棒狀或突出狀都象徵著男性的性
器官,凹陷的地方則象徵女性性器官,甚至於騎馬、登山、開門的動作都象徵著
性行為,所以人們常常說的一句話「男人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動物」,是不是應該
改成「人類都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動物」?
相較於佛洛依德的性的解夢學,他的學生楊格的觀點就健康的多,他認為受
到壓抑的願望不見得都和性有關,而是潛意識智慧的表現,人們的夢境並不都是代
表過去的慾望,也包含著對未來的憧憬,而且有時潛意識透過夢帶給人們的智慧,
比現實中的意識更強烈。
根據佛洛伊德的理論,他認為人類的行為相關早期的經驗,潛意識動機與衝
突來自行為的中心,從思想與感情方面來區分,可分為「潛意識」、「前意識」以
及「意識」三個層面,而但如果從人格方面來考慮可分為三個領域,即「原我」、
「自我」、「超我」,原我是一原始的本能,以滿足個體生存為目的,自我以現實
情況作考量,使個體能不因本我的衝動而造成傷害。超我是道德層次,符合規範
的我,用以協調本我與自我,超越之間的衝突。
為何要研究精神分析? 它如何相關閱讀?
理由可能是一個人的個性來自心理、生理、情緒以及環境這些因素的影響,
產生沮喪、焦慮、悲觀、樂觀、興奮、衝動等行為舉止,想要了解佛洛伊德
所歸納的人格特質,可以拿他的安內亞格瑞 (An Enneagram)理論來分析閱
讀者的行為與類型,由安內亞格瑞的理論,
可區別九種人格類型;
一、 改草型/完美主義者 (Reformer/Perfectionist)
二、 付出型/助人者 (Helper/Giver)
三、 成就型 (Achiever/Motivator/Status Seeker)
四、 感覺型 (Artist/Individualist)
五、 思想型/理性型 (Thinker/Observer)
六、 忠心型 (Team Player/Loyalist)
七、 開朗型 (Enthusiast)
八、 領導型 (Leader)
九、 和諧型 (Peace-maker)
九種不同人格特質的人,亦有不同的價值觀念以及閱讀選擇的行為風氣
,因而同樣一個作品則產生不同的視野,作者可以憑其安內亞格瑞
(An Enneagram) 當著作之指南針,來分析作者與閱讀者之間,尋求均衡點
,產生最佳品質之文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91.100.25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