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魔粉,今天吐槽一個大陸的知識型網紅,流量會怎樣主導這些知識資訊網紅?同時我也會賣弄一下我對丹道修煉的一些資訊。
撇開那些胡鬧的網紅,就算看起來像是搞資訊型(講故事、講書),我覺得擔憂的地方是這些網紅和網民的互動,會主宰到提供內容的網紅,不斷的要找新的資訊來談。諸如羅胖、樊登、老高、Seeker之類的,會逼於要快,而隨便套些有的沒的來講。
其實,若只是講講故事,還好。
一旦涉及技術性、理論性的,往往是一盲引眾盲。
Seekers我之前批判過他是直接抄襲外國網紅的資訊,甚至連圖也抄。這一次他雖然說自己也只是剛看這本《太乙金華宗旨》,也說明了自己未必對完,只是憑他說了解的文字來講解這本修煉的道典,但擔憂的地方就是留言處一大票的人說被他點通了云云。
我憑記憶稍微的評論一下他講錯的部份:
1)他說外國人看了被翻譯的《太乙金華宗旨》,掀起靜坐的熱潮,很多大公司的負責人名人都靜坐。其實完全錯誤,西方的靜坐熱潮不是《太乙金華宗旨》所炒起的,而是佛教的正念禪功勞。
2)《太乙金華宗旨》其實是一本扶乩扶出來的作品,估計有後期製作和編輯,不是呂洞賓本人或其弟子寫的,這本作品是清朝的時候才出現。這本作品雖說是全真派有納入,但這本也是一本具爭議性的道典,就連全真派內對它也不完全認可。
3)當中這網紅引述了書中說靜坐是眼睛半開,精神集中體內,然後引述呂洞賓講眼睛往哪看,精神就會往那注,所以眼看外面,心往內收是有矛盾的,所以呂祖說把意念集中兩眼中間的部份。
其實,若說眼睛半開了,精神往內集中就有矛盾的話,那眼半開,精神往兩眼中間集中,也不是一樣矛盾嗎?
沒矛盾的做法就唯有精神往前方口中集中,才是沒矛盾啊?
實際上,眼睛半開,但眼神是沒有往外看,而是內斂。
就好像你發白日夢的時候,其實你的眼睛雖是開著,但精神上沒有往外,反而是往內在的白日夢專注,是沒有矛盾的。
丹道的修行眼睛的處理就是這樣,眼半開,眼神內斂。既然是內斂的話,要放丹田或眉間或其他部位都可以,沒有矛盾。
4)所以你若看原文的話,你就會以為集中精神在雙眼間,就是入手功夫。但你在看下去,文獻又說萬緣放下。好了,這才是矛盾。若集中眉間,就不是萬緣放下,因為你還有一緣啊!
若萬緣放下,集中眉間的話,就破功啦!
5)他引述靜坐會有妄念,所以要調整呼吸,呼吸少了,妄念就少。講到這裡,還算中規中矩,接下來他說「妄念少了,我們才能用更多的意念去聚集我們的真炁」。
先別說丹道修行的理念上他犯的錯,因為他不是專看這些文獻,他不懂這些理念是情有可原的。
但,說到「妄念少了」怎麼又可能那麼矛盾的又有「更多的意念去聚集真炁」?這是邏輯上也講不通的。
6)他開始說靜坐開始要眼半開,然後放下萬念,但因為萬念放不下,所以就要聽自己呼吸。大約是慢慢調,最後聽不到自己呼吸聲,他也強調不是不呼吸,因為呼吸停了,就會死。而是調到忘記了自己呼吸,真息就會出現。Seekers認為,這時候就會出現金華曼陀羅。
這裡他斷章取義,是逼不得已的。丹道典籍裡面,真息其實就是沒有了呼吸。
7)他引述呂祖說靜坐的人不是死氣沉沉,而要有一點大地陽春的氣象,Seekers 說打坐的時候,就要想像一片大地陽春的氣象,那麼這又和前面說要萬緣放下,又矛盾了。
而且你看到這裡,你會很煩躁,到底我們是要萬念放下?還是把意念集中眉間?還是把意念集中在呼吸聽息?還是要想像大地回春?
(呵呵,想像大地回春,原版文獻沒有寫到要想像,這是Seekers自己的創意。)
8)Seekers再引述文獻所靜坐出現雜念要怎麼辦?
根據呂洞賓的說法,雜念出現的時候,就要去追究念頭如何起?念頭如何滅?
這個是很典型佛家禪法。
現在問題又來了,靜坐的入手功夫到底我們是要萬念放下?
還是把意念集中眉間?
還是把意念集中在呼吸聽息?
還是追究念頭生起之處?
9)哈哈,其實大家不用怪Seekers為甚麼講得那麼亂,而是本來文獻就是那麼亂的。而且不只是《太乙金華宗旨》亂,很多丹道的文獻都是這樣,用很多奇奇怪怪的術語,五花八門的隱喻,多處講初修入手的功夫,但每一處說講的入手功夫都是不一樣的(《樂育堂語錄》也是一樣)。
其實我就假設Seekers初次閱讀這本書,為甚麼沒有留意到有這麼大的矛盾?
除非你是信徒粉絲,你心中迫切需要相信這本書是神級秘籍,不可能有錯。
不然的話,一個正常人看下去,他還是有辦法分別「甚麼是看不懂」和「甚麼是有矛盾的」。
而一個正常人看到文獻好像有很多矛盾之處,你認為這個人敢開堂說法,幫你解碼這本《太乙金華宗旨》嗎?
10)這些丹道文獻會寫得如此矛盾,我覺得有三個理由。
第一個就是其實當初編輯文獻的時候,大家就把不同的方法,有效的方法,炒在一起,然後託名是呂洞賓祖師傳授的。
第二個就是編寫文獻的人,故意把方法寫得矛盾,沒有師父給你解碼的鎖匙,你根本就會解不了,換句話說,這是古代的知識產權保護法。
第三個理由是編寫文獻的人,故意寫得很亂,用不同系統的術語隱喻寫出矛盾雜亂修行方法,但是你不一定要找師父,只要你讀過很多相關聯的文獻,你就逐步的有辦法破解。
特別是丹道文獻,你是要對道家儒家和禪宗的文獻很熟悉,你就有辦法破解的。
當中寫道隱藏這麼多線索的一個理由,就是阻止類似 Seekers這種人,只看一本還沒看懂的書,就拿出來講解。
不過,祖師們不了解現代的網絡風氣,不懂現代人的江湖習氣,比古代江湖中人更江湖!
換句話說,祖師可能也准許你自己詮釋,不過當你注意到有這麼多矛盾時,你會動用很多你看過的相關資訊,你這個江湖佬,還算是一個有讀書,有素質的江湖佬。
11)好了,那麼到底入手功夫是要萬念放下?
還是把意念集中眉間?
還是把意念集中在呼吸聽息?
還是追究念頭生起之處?
其實這四招都是有獨立系統的修煉方法,也都能夠次第的互相配搭。你只要這些系統的方法你都有深入研究過的話,又看過多個丹道文獻,要破解這種配搭的脈絡,是不難的。
12)聽說一些學丹道的,很重視學生要看很多典籍,老師也會傳授一些技術,不過很重要的是老師可能會傳一個口訣,那口訣可能只有八個字。然後你開始要用那一句口訣來套進你看過的經典來再看一次,那又是另一番風景了。
13)資訊型網紅雖說是資訊傳播者,這當中有泛和淵的分別,我覺得泛或淵,只是個人取向,沒甚麼問題。
問題是回歸到你剛剛看了一本著作寫得這麼亂和矛盾,為甚麼不直接分享你覺得矛盾和不明白之處?偏偏急著向眾人宣說你覺得你已經明白的地方?
跟人討論你不明白的地方,是有機會讓你更能反思你不明白的地方,而且我是看過這些丹道經典,你別告訴我你是初看,就能看明白!
而且肯定是整本書中,不明白的地方,遠遠多於明白。
你想向粉絲們證明些甚麼呢?
14)若你的目的只是看掛娛樂羊頭賣知識狗肉,那開心就好。若你的目的是追求真知灼見,很泛的網紅不應該是你的選擇。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你可以隨緣樂捐,打賞個小費給我吧:http://paypal.me/kongdemon
不打小費的話,麻煩幫忙點讚分享,好讓演算法幫我推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Esther L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管人先管心 十訣建江山 ~ [相聚一刻] ep64 播出:2015年1月12日, 8pm 主持:Esther Lee 嘉賓:Rocky Tam 監製:YY 場地:Fasary Skincare 內容: 今集,大家都很有福氣,無論你是上班一族、父母、生意人,亦或團隊領導人,今集你不能錯失! 聽君一夕...
弟子規講解 在 Emily 曲庭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跟你們分享一個馴兒好物,
你們知道三字經跟弟子規的全文嗎?
我在他們要上小學的時候才知道弟子規(汗顏😅)
三字經當然一定會知道,
但是內容早已不記得了。
弟子規他們小時候比較常出現,
它們都算是一個自省跟消極處罰的工具,
方式可以用唸的、用抄的,
不僅學習古人智慧還可以練字。
不過中年級之後比較多都是三字經出馬,
唸不只是唸、抄也不是只抄,
要跟著一起盯著,
還要適時講解,
尤其屁孩有些壞習慣出現在內文時要特別強調,
不然就沒有唸或是抄的必要了。
#鑫哥教養大小事
#招招傳奇
弟子規講解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師生情:我和我的中文系爺爺(上)〉
#鳥、番薯和豬腰#
老師一句話沒說完突然停下,我們在等。
他悠悠地:「你們聽,外面有小鳥在叫。」說完就開始模擬它們之間的對話,滿頭白髮瞬間不見。
「今天有比較熱喔?唧唧唧。」
「對啊,這個天氣是這樣啦,齁。唧唧喳。」
「在樹枝上站站我也要去接我家小鬼啦。」
「嘰喳喳。起風了。」
繼續上課。
老師講啊講到一半,想起什麼便停住了,忽然,像是對我們說,又像是在自言自語:「孔子有個弟子通鳥語呢。真妙。」
中文系的老師詞彙量都很驚艷,經常迸出一些讓人耳目一新的典故或比喻,每每這時,頓感渾身清爽。
因為我從廣東來,老師很愛逗我說粵語。有一次發言,我說:「當時世界的目光並未曾注視過台灣,這一滴眼淚。」
聽到後半句,老師的眼睛瞬間眯彎了,瞧瞧這小妹妹,好大的能耐!他在嘴裡重復默念「一滴眼淚」,好多次。
繼而打斷我說:
「台灣是一顆蕃薯。」
好吧,一顆眼淚確實矯情,
改為「一彎月亮」好了。
他不,堅持道:「一顆蕃薯。」
番薯可以,但老師怎麼也接受不了課本里有關芒果的注釋是「豬腰狀」,他一邊給我們講解一邊碎碎念,豬腰,嗯?豬腰!豬腰...唔,好吧豬腰。
#傲氣與孤獨#
悄悄觀察我發現,老師會忍不住把眼睛飄向窗外,我知道了,大約是惦記著鳥。
入夏的午後困意襲來,認真聽課的人並不總是那麼多,但老師絲毫不在意,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與文字為鄰的人總有些不可言說的傲氣與孤獨。
普遍散漫的學風下,遇到不遷就、不討好學生的老師,我都打心底里佩服,這位老師便是,一敲鐘就上課,講課有自己的節奏和水平,學生聽不懂就多做功課去!
這樣的課堂混是混不下去的,但認真的學生就自然收穫滿滿。可謂是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呀。我超喜歡。嗯,喜歡得不得了。
第二次上課的時候,我就和老師熟起來了,下課後被叫去吃飯喝東西,同行的還有助教學長和幫忙照顧老師日常生活的看護姐姐。
老師突然問我:你覺得台灣有什麼不好?嚯,果然没跟我客套的!
我也就老實交代了,我說我是覺得台灣的課堂腦電波共振不是很夠,大家會神遊太虛。
對了老師你上課到一半冒出一句「孔子的弟子通鳥語」更像是自言自語,他聽了大喜,說:「對啊我上課其實都是在自言自語欸!」
接下來的聊天過程中,老師一不小心以「爺爺」自稱,我反應迅速,把對他的稱呼順勢從老師改為爺爺,立刻親切多了!
但說來也奇怪,從那天起,
我們的師生緣分,
確實也越來越深了。
#隨時考試#
我們幾個在世新的食堂吃飯,
另外一位老師跟爺爺打招呼,
坐下來一起聊天。
爺爺斜傾身子,眼珠子咕嚕轉:「考考你,你和這位老師身上共有的非漢族血統是什麼?」非漢族?什麼是漢族血統我其實都搞不太清楚,瞎蒙很久才答出來是鼻子。
接著,爺爺又出了好多題,「那存在主義在這裡的表現是?」「你猜他的姓氏是什麼?線索就在剛才的談話里哦。」結果我都答錯!
爺爺搖搖頭,
說你都沒看書,
你要多看書。
是啊!嗚嗚嗚,我都沒看書!
啊啊啊啊啊!
爺爺說他喜歡隨時考試。
我說那我喜歡隨時考零分。
爺爺哈哈哈哈哈哈。
爺爺說你這樣沒有資格做我孫女啦!
我說所以我才要當你孫女啊!
爺爺哈哈哈笑說這鬼丫頭嘴巴很甜。
話說回來,
被長輩叮該多看點書的感覺居然是
很!幸!福!
#彌勒佛和算命道長#
我說爺爺你笑起來好像彌勒佛哦!他哈哈哈哈哈哈,跟旁邊的老師說:「我一個基督徒,她卻說我像彌勒佛。哈哈哈哈哈哈。」
那位老師卻沒能領會這份幽默,一本正經地說:「所以說她缺乏社會經驗嘛。」哼。所以同為老師,我喜歡爺爺多過喜歡你嘛。爺爺看向我,我倆默契地眨了眨眼。
爺爺是耶穌的信徒,卻喜歡解說手相,有模有樣的,又像個算命道長。
只見他看了看我的掌紋,便說道:「這世界上有一部分人的成功是因為天份,但你今天得到的一切,都是你努力的成果。」
我不服,反問道:「所以我是個沒有天份的人嗎?」他說不是,天份對你來說只是起點。我哈哈哈笑說爺爺講話也很甜。
爺爺噘起嘴巴,像在思考,他問我在家裡說話有人聽嗎。我說我以前是個在家裡不怎麼說話的人。
他說他看出來了。「但我已經意識到了,所以決定要多開口說話了。」爺爺說:「嗯,這很好。」
那一整個學期,我每天都特別期待禮拜四,因為聽完爺爺的課以後,就可以和大家一起吃晚餐。
有時候學生多,坐滿一圈,我們從西式吃到中式吃到日式,話題從天南到地北,邊吃邊聊,我看啊,爺爺那一節課的工資大概全用來付餐費了!
爺爺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總是非常溫馨,平日還會給我傳來徵稿信息,鼓勵我多參加,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聯合報的瓊瑤讀者心得徵文,我還因此回顧了一下從前在大陸看過的瓊瑤劇。
爺爺對校園裡的課外活動很感興趣,我曾在校運會啦啦隊比賽上偶遇爺爺,那天是週末,他卻特別趕回學校看學生表演,真有活力呀!
因為跟著爺爺的緣故,我還混了一個觀影體驗不錯的前排位置!學期末段的時候,我跟爺爺一起去學校附近的文藝空間看傳播學院學生辦的攝影展,他說有從前的學生邀請他,我倆便利用中午時間去捧捧場!
#台灣師生情:我和我的中文系爺爺老師(下)
#爺爺的研究室#
看完啦啦隊表演,爺爺問我要不要一起吃飯,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便打電話邀請助教學長買便當到研究室來,我們幾個一起吃。
爺爺的研究室在世新大學舍我樓的十一樓,所謂高處不勝寒,來往的人不多,很安靜,適合沈下心來看書或小憩。
我對爺爺研究室的第一感受是:哇,好多書。除了書架上黑洞般裡裡外外好多層,還有的書都堆到地上去了,一摞一摞的。
除了現代文本,爺爺這裡更多的是文言文和古書。隨手抓起一本,都有一堆有趣的事可以講。
例如這本《說文解字》,爺爺告訴我裡頭注釋中的「切」是什麼,一般來說是指用幾個字共同輔助表某個單字發音的音標規則,類似我們今天使用的注音或拼音波潑墨佛。
有趣的是,古代人們常將「切」應用於黑話接頭,例如兩個匪徒到了一座茶館裡,佯裝用餐,實則觀察適合打劫的對象,找到目標後,兩人當然不可明目張膽地說「打劫他咋樣?」,這時候,他們就會利用切來給彼此傳遞信號。
研究室一進去便有一扇屏風,上頭貼滿了學生親筆的賀卡和信件,有祝福,有思念,有感謝,爺爺十分珍惜。
牆壁上的筆墨作品掛得滿滿當當,有各種各樣的漢字字形,我只知道上面有很多我看都看不懂的書法作品,其中一幅的字特別像一隻頭上有三道痕的老虎!
漢字是通行至今的世上最古老的文字,從先秦、秦、漢、唐時期、宋元時期、明清到現代,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我看啊,在爺爺這裡也有一部中國文字發展史!
爺爺指指一幅對聯墨寶,說是學生送的,讓我猜猜這是什麼意思,我一看,「屈子當年投水去,徐師今日駕雲來。」
爺爺見我文學素養捉襟見肘,
只好自己破梗:
「我的生日是端午節!」
我恍然大悟,噢!端午是屈原投江的日子,而爺爺正好在那天呱呱墜地。
「白底黑字,我當時還以為自己收的是輓聯呢,他好像在咒我仙逝歸西!哈哈哈哈!」雖然爺爺這麼說,但顯然他很滿意學生這份別出心裁的生日禮物啊!
那天,爺爺準備寫一首詩悼念往生的友人,我看了,說其中「乘鯤」二字用得好,爺爺說這是有來由的,這位友人生前研究《莊子》,所以用乘鯤向他致敬。
鯤在古代文獻中,記載最早的當屬《列子·湯問》,「終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其長稱焉,其名為鯤。」
鯤,傳說中的大魚,生活在北邊幽深的大海,而台灣本身就是一座海島,大魚海棠,蓬萊仙境,鯤生於斯,長於斯,最後沈寂於斯,飛升於斯,如此說來,這「鯤」字便實在是匠心獨運,好玩好玩!
高中語文老師曾在課堂上告訴我們,有機會的話,讀中文要去找台灣人取取經,學繁體中文,學傳統文化,趣味無窮,可不嘛!
訓詁學多有趣啊,說文解字多好玩啊,以前真不曉得中文這麼過癮,嘗到甜頭以後,我有事沒事就往舍我樓十一樓跑。
#文學華山論劍#
當有人問到董卿為什麼要開創一檔古今中外經典文學的大型朗讀節目《朗讀者》的時候,她說:「因為文章在那裡。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文字被忽略了,被遺忘了,被淡漠了,甚至被丟棄了,是很可惜的事。」
爺爺專門開了一門課,帶學生研讀《史記》,他曾在課堂上跟我們開玩笑說:「讀書當然要讀經典啊!人生這麼短,哪有時間讀有的沒有的。」
爺爺的聲音和語氣像古時候的說書人,聽他念文言文特別過癮。曹丕有言: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經典的文章,更是我們生命不可或缺的養分。
但爺爺也無奈地說,我們沒有可能讓其他系來承擔傳揚傳統文化的責任,因為現在的國語教育,讓年輕一代看不懂古文。
在我的印象中,常有一個男同學來找爺爺討論自己作的詩,每當這時,他們二人會自成結界,以譬喻為弓弩,以聲韻為矛盾,以意象為劍戟,小試牛刀,平平仄仄一來二去,好似華山煮酒論英雄,不亦樂乎!
只是爺爺這裡沒有酒,只有我自己帶的珍珠奶茶。當他們有不同意見時,爺爺還會時不時對我說,來!你來評評理。我會說我喜歡這聯,丹、血、桂集中出現,場面飛花般目不暇接、凜冽銳利又氣勢磅礡,贊!我喜歡!
又過了一會兒,爺爺嘖嘖稱奇,說這聯中「下天狼」的「下」字用得極妙,我一看,認同!班門弄斧分析道,下字可謂一箭雙雕!
天狼星在空中,若原來的射天狼只是張弓,而下天狼則直接包含中射之結果,不言而喻,「下」字重讀,元音發音更是讓人痛快。
爺爺說正是此意!師生多人擠在這小小的空間里,以文會友,比劃推敲,動情處還會大力地拍大腿,高聲感嘆一句:「水啊!」
可能是珍珠奶茶糖分過高,
外加便當的澱粉衝擊,
很快我就困了。
爺爺的研究室雖小,卻藏了好多神奇寶貝!我最愛的就是那張可以支開的折疊躺椅,帶一小枕頭,睡起來還不會硬邦邦的。
大家幫我支開躺椅,用小毛毯子把我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就這樣伴著四溢書香,在他們思想碰撞的電光火石中甜滋滋睡去。
朦朦朧朧,隱約感覺有人把燈關了,讓我好睡。耳畔還是那鏗鏘又唯美的中文辭藻,疏繁、風晚清、定無雙...不久,沒聲了,不知道是我睡熟了,還是大家也被困意傳染了...
#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
我有好長一段時間跟著爺爺、助教學長、看護姐姐還有其他學生一起去參加爺爺所在教會小分隊的「小排愛宴」,每次我們乘坐交通工具前往的時候,隊伍總是那麼浩浩蕩蕩。
舉辦愛宴的兄弟姊妹是從香港來台定居多年的一對夫妻,手藝一絕!我在他們家又認識了好多可愛的朋友,但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期末考試的時候,我還低著頭奮筆疾書,忽然助教在我桌子上放了一顆糖,我抬起頭看向爺爺,他對我笑笑。
到了第二學期,因課程和時間的緣故,我沒能再和爺爺他們一同聚餐,但每每想起那段日子,總覺得十分快樂難忘,讓人捧腹和拍案叫絕的小片段在眼前不斷湧現。
說起爺爺,其實他是個很了不起的人,我也是很久很久之後才聽別人說起他的往事,因為一些變故,爺爺讀高中時就需借助輪椅生活,一直到現在。
即使手腳行動不便,
書寫有困難,
他依然立志報考台大,
並不負眾望實現了這個目標。
也許是因為這些生命經歷,當爺爺成為一名教師時,他堅持自己的學者風範和教學要求,對學生學業嚴苛、課堂規則多、考試門檻高等等,這些便是他對於畢生所追求和熱愛的中文傳承事業的責任與擔當吧。
爺爺成長過程中充滿挫折,但他從來不提這些過往,更不以悲傷的口吻詮釋人生和未來,他只跟我們分享在中文文學領域探索時挖掘深海遺珠的喜悅以及許多年以後遇到主耶穌時重生的美好。
爺爺總是跟我說:「海珊啊,你相信嗎,主耶穌真的存在!」我會對他用力點頭,回以鄭重的肯定,笑著說嗯!我信!爺爺我信!
經典上說,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這大概,就是我這位爺爺的人生寫照和啓示吧。
2020.03.10
弟子規講解 在 Esther Le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管人先管心 十訣建江山 ~ [相聚一刻] ep64
播出:2015年1月12日, 8pm
主持:Esther Lee
嘉賓:Rocky Tam
監製:YY
場地:Fasary Skincare
內容:
今集,大家都很有福氣,無論你是上班一族、父母、生意人,亦或團隊領導人,今集你不能錯失! 聽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人生是一所大學校,”她”讓我們不斷地學,直至我們學到要學的課題為止。要說”成也簫何,敗也簫何”,不如說”成也自己,敗也自己”。上一集,我們講孝,講[弟子規],百行以孝為先,孝不能等。
為什麼人來人去,不留在我們生命裡? 為什麼財來財去,賺進來又留不著? 為什麼成就如是?關係如是?
承接上集,Rocky會為我們繼續講解,如何利用”道天地將法”,去教年青人,甚至是曾經被認為最難教的小朋友。如何改善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甚至創造一隊非常成功的團隊?Esther最近非常有感覺,無論是一個家庭,一間學校,抑或是一盤生意,沒有人能憑一己之力去成功。
沒有共同的團隊管理理念,一切努力,事倍功半,甚至會失敗。 甚麼是”道天地將法”?
一心 一體 一方
二點管(兩極、好壞、大小)
三將塔(心腹、耳目、爪牙)
四集放(教、帶、推、放)
五字表(知、識、明、通、化)
六壞字(急、驕、懶、散、貪、怕)
七正三負
八組詞
九上字(夢、激、感、獎、利、信、比、權、愛)
十大精英
今集,非常精彩!落地!
弟子規講解 在 玳瑚師父 Master Dai H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English version below) 在2018年,2月23日11點晚上,玳瑚師父帶領了弟子和讀者們向南無天公玉皇大天尊賀壽。
師父言:迷信,是當一個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拜什麼。
所以在拜祭任何神祇時,都要懂那尊神的來歷。
南無天公玉皇大天尊,簡稱天公或玉帝,乃三十三天的主人。所有地球上的皇帝,皆由祂管轄。祂可以賜給人間,妳你想要的一切,無論是財富、樣貌、子嗣、事業、名氣、房產、婚姻、學歷,等等等。所以在天公的神牌,皆有這四字「天官賜福」。
今年焚化地點與去年的活動地點,有所不同。師父向出席者們說, 今天的地點比去年更佳。師父進而分析這地點主步步高升、貴人環繞、收入節節上升。
祭拜之前,師父講解了各種供品的殊勝寓意。期間,師父也訓了一位出席者所準備的供品少得可憐。師父向他解釋,就是因爲他前世累積的資糧太少,所以這一世所帶來的也不足。如果不趁早積福,將來必會沒有錢。
召請、起火後,眾人就開始焚化各自的供品。火勢非常地猛烈,師父說,他看到最初的火焰,是旋轉式,猶如龍飛鳳舞,這象徵南無天公玉皇大天尊真的有蒞臨加持大眾,眾人的供品也真的有送上去。
後來,師父將自己一部份的金紙分給那位出席者。出席者向師父道謝時,師父補上一席話:
「我給你,是希望將來你得到更多資糧後,你會給於你的父母,給於社會,甚至給於眾生。」
當晚,出席者們都學了很多上供的口訣,也因爲有玳瑚師父帶領,他們的願望必能達到天庭,而依個人的德行,有所實現。
去年隨師父一同拜祭的3位出席者,也各自進財及工作上有新轉機。
在活動接近尾聲時,師父看到有兩戶家庭正要在草地上起火焚化天公的供品。此時,師父問兩位男出席者,是否願意去行個善,提醒那兩戶家庭不要破壞公物,及傷害花草和微生物。
其中一位男出席者,問師父:「這樣會不會被打?」
師父笑答:「如果會,那我們先跑。」
兩位出席者還是上前,勸止那兩戶家庭切勿在草地上焚化,還指引他們何處有焚化爐。
師父稱讚他們做得好,並解釋,神明的品格在人之上,才叫神格。
在地上焚化,不祇添加清潔工人的工作,也違反了法律和大自然的規矩。
爲什麼有些人每年拜天公,卻不見得自身的情況改善?就是因爲德行不良。
上天有好生之德。祂又怎麼會喜歡看妳你去破壞大自然的生態,爲了讓祂取得祂的供養呢?
如果被他人勸止,不但沒有感恩,反而心中產生不悅,甚至要打人,那這樣的人,天官還會賜福嗎?
大家不妨用智慧去思考。
目睹一切的師姐,也稱讚那兩位男士:「你們這舉動,可能比你們焚化供品,還來得讓天公歡喜,而有功德。」
人的心要打開,心量越大,天公才能賜給妳你越大的福報。
.....................
http://www.masterdaihu.com
http://www.facebook.com/masterdaihu
弟子規講解 在 《弟子規》及其傳承與運用之研究 的推薦與評價
關鍵詞: 《弟子規》、讀經教育、品德教育、童蒙教育、儒家思想 ... 吾師浩瀚之學養,經由其精譬的講解,有系統的導引,對朱子之蒙學思想能一窺堂奧,進而對童. ... <看更多>
弟子規講解 在 遠見雜誌- 背誦《三字經》、《弟子規》是許多人小學時代的 ... 的推薦與評價
這要看人怎麼引導~你們知道有很多卡通動畫和兒童節目,對解釋弟子規有很活潑的幫助嗎?而且如果不要趕進度,讓孩子自然而然朗誦,遇到相關的事情,佐以機會教育 ... ... <看更多>